挣扎于传统与现代之间
——浅析贾平凹《山城》中的礼平形象
摘要:《山城》是当代作家贾平凹的一部中篇小说。
文中的男主人公礼平是一位原籍陕西关中的作家。
在一次陕南下乡体验生活的经历中,他深陷于两个不同性格女子的爱情之中,一位是质朴灵性的山城美女,一位是豪放不羁的摩登女郎。
礼平在这两段分别映射传统与现代的爱情中所作的挣扎,是当代众多知识分子徘徊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间迷茫的缩影。
而其在小说中表现的犹疑不决的性格也是知识分子面对当前中国社会文化泛滥无所适从的性格的共同写照。
因此,分析礼平的形象对于我们了解贾平凹笔下现代知识分子的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礼平形象传统现代
《山城》是陕西作家贾平凹写于1981年的文字。
故事不比当下一些庸俗泛滥的爱情小说,小说情节简简单单,讲述的就是一位作家在三个月内与两个不同性格女子相恋并迷茫于选择谁的故事。
而这两位女子,一位是生长于钟灵毓秀的陕南山区的质朴而又充满灵性的话剧演员秀儿,一位是来自时尚都市的追求现代自由的已婚诗人,一位是大山里的碧玉,一位是都市里的弄潮儿。
前来陕南山区采风的作家礼平先是被似曾相识的淳朴的秀儿所打动,认为其是“盖山城”,是大山里最美的女人,两人也在慢慢的相处中日久生情。
但都市女郎高云的出现,则打破了两人渐生的朦胧情愫。
时髦、清高、倨傲的高云在美女如云的都市中尚能争得一席之地,更何况是在这座远僻的山城。
于是,“盖山城”和“时髦女”在陕南山区展开了一场悄然的争锋。
而在两位女子背后的争锋中,最感迷茫和无措的,正是礼平这位生长于古朴乡村、发展在繁华都市的知识青年。
他一方面深深的眷恋着秀儿的古朴纯真,另一方面又为高云(本名高丽)的时髦与开放所吸引,因而深陷在两人的感情中不能自拔。
而在这段经历中,礼平的形象是矛盾的,既有向往传统的一面(喜欢秀儿),也有奔向现代的一面,表现为喜欢成熟浪漫的高云。
下面笔者将结合文本对礼平的形象作具体分析。
一、传统美的倾慕者
礼平这一形象首先是中国传统美的倾慕者。
他生长于传统气息浓厚的陕西关中地区,自小深受中国传统礼教和儒家文化的熏陶,对传统文化中宣扬的温婉柔和之美充满了向往。
而他当了作家之后,创作的内容页常常是关中平原的风土人情,可见他对故乡文化的眷恋及传统文化对其人生的影响。
而秀儿正是关中平原美的杰出代表。
无论是在外貌上还是在文化修养方面,秀儿都显示出了陕西关中的特色。
她“脸子很白,鼻子耸立着,隼头有些尖,嘴角一直显着一道笑纹。
眼睛看不清水彩,睫毛却看不清楚,给人一种含情脉脉的,梦一样的诱
惑”,写出了关中平原养人的水土和地域文化的浓厚。
秀儿又是县里剧团的编剧演员,她“声音很脆,川语中又夹杂了鄂语和秦腔,声调轻、滑,而尾音上扬”,带有明显的关中语调。
甚至于她住的地方,一户农民家的四合院,竹林环绕,寂寂幽幽,也带有了一些中国传统文人幽居之地的气息。
可以说,秀儿在小说中是传统美的代表。
礼平对秀儿的喜爱是毋庸置疑的。
第一次相遇时的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礼平就能断定,秀儿必定是个“绝姿的美人”。
而秀儿的脸,便如同夜空中的明月,“一下子使他浑噩的旅愁荡然无存了”。
更为奇巧的是,礼平在十三年前暗恋的那位剧团演员的脸,竟和秀儿的脸一样,这更使礼平当年燃烧在心中的情愫复活了。
两人又阴错阳差地住进了同一所院子,第一次见面时两人也上演了《红楼梦》中宝黛初会时似曾相识的情景。
在朝夕相处之下,两人日久生情,共同的兴趣(痴迷于中国古代文化)让两人的距离变得更近了。
“盖山城”的秀儿让礼平如痴如醉,而这种模糊混沌的感情在两人的深夜告白中逐渐明晰了。
礼平对秀儿几乎是一见钟情的。
而礼平这一名字也可以看出传统文化的影响。
因此,我们可以说,礼平这一人物形象是倾慕中国传统美的。
二、现代文化的追逐者
在倾慕传统美的同时,礼平还是现代文化的追逐者。
礼平岁生长于关中平原,但却没有在坚持在自己的故乡扎根,而是远去繁华都市上海靠写作谋生,虽是以自己的故乡关中平原为素材,但还是反映了他对现代生活的追求。
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映射出礼平的性格的另一面——向往现代生活。
而这一点更体现在他与高云的暧昧情感之中。
在民风淳朴的山城高云初遇这位现代气息浓厚女诗人时,礼平感受到的则是深深的震撼。
“在落落大方地表现着清高和倨傲”,这是礼平对高云的初刻印象。
在进一步的接触后,这位集气质、高傲和才气于一身的女诗人更让礼平折服。
礼平不由自主地将秀儿、高云这两位性格迥异的绝色女子作了比较。
礼平看着高云,“这是一张并不比秀儿好的眉眼,初次感觉,十分吸引人,但每一个部位全然没有秀儿来的自然,耐得久看。
眼睛是细长长的,眼角那么尖,微微往下趋去······但是,这并不标准的五官组合起来,却有着一种姿外的韵。
”这种韵是和秀儿不同的,礼平把它总结为“风度”:她不是个花花枕头的市民女子,他是一个有主见的,有追求的,但清高独傲不肯容人的现代才女。
她生活自由,充满个性,不在意别人的评头论足,一心只追求自己想要的自由与生活,这与循规蹈矩、一举一动都有大家闺秀风范的秀儿是有多大的区别!也许在城市中,礼平或许不会为高云心动,但在这孤僻的山城,也只有高云,才能与自己谈天阔地,才能称得上是自己的“知己”。
在他与秀儿、高云三人的聚会中,高云向往的那种不受约束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生活境界让礼平再次心动了,这是个如此现代的女子,无时无
刻不让人感到惊喜与欢乐,震撼与敬佩,与之相比,秀儿是如此的世俗与市侩!于是礼平渐渐疏离秀儿,而开始慢慢与高云交往,虽然他知道,高云是个已经结了婚的女人,并且还有很多复杂的情人······
如此看来,礼平对高云的赞赏与趋近是因为她身上具有的与众不同现代气息,而这一点也正是礼平这一形象对现代文化追逐的体现。
三、挣扎于传统与现代之间
但是礼平又不是个完全追求传统或是现代的形象。
他与大山中的绝美女子秀儿一见钟情,却不敢下定决心与秀儿厮守终生,只是保持着或远或近的暧昧距离。
在现代女郎高云来到山城后,礼平虽欣赏她的才能与性格,但最终在高云最需要他帮助时离弃了她。
究其原因,是礼平的那种挣扎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矛盾的性格使其在爱情之间摇摆不定。
他喜欢秀儿的淳朴与灵性,这是都市里那些花花女郎所不具有的,也喜欢秀儿姣好的面庞,与中国传统女子特有的矜持,但是,他在山城遇见高云后,他又喜欢高云那样豪放不羁的性格,喜欢高云无拘无束的生活,不受世俗言语的影响,喜欢她的创作天才,喜欢她独特的风度与气质,而这些都是秀儿这位山城女子所不具备的。
所以礼平最后慢慢的疏远了世俗的秀儿,而慢慢靠近高云这位天才诗人。
这是他性格中追求现代性的表现。
但礼平又不是真正的爱高云。
尤其是当他亲眼看到,高云与她的画家情人的混乱生活之后,他性格中追求传统的一面又显现了出来。
高云追求性自由的做法让心中仍存传统的礼平恼羞成怒了。
面对高云的请求,他怒吼“我没有爱过她,也不可能再爱她”,来宣泄着自己的失望与不满,并以一场病结束了他与高云之间的一切。
而病中守护她的,只有他先前拒绝了的善良的秀儿。
于是,礼平的感情便又从高云那里移回了。
但他又觉得自己的卑劣与不配,又深深地陷入了矛盾与忏悔中,最终带着自己对秀儿的不舍与眷恋,离开了这座他只生活了三个月的山城,整个故事就此戛然而止。
综上所述,贾平凹笔下的礼平形象是一个挣扎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知识分子形象。
他一方面追求传统关中文化,喜欢古朴的山城女子秀儿,另一方面又欣赏现代文化,喜欢现代气息浓厚的高云。
这其中的矛盾心理正是人物形象的独特之处。
更深一步探究,我们可以发现,这种矛盾心理正是作者贾平凹对当下知识分子面对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惶惑心态的真实写照。
而这一主题在作者的其他作品也有相应的体现,如《废都》。
因此,分析《山城》中礼平形象对于我们研究贾平凹的创作心态与创作意图大有意义。
参考文献:贾平凹作品第十卷《二月杏》山城篇上海三联书店 2012年12月第414页
《在传统中浸润与挣扎—论贾平凹的小说》傅异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