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课程说明书》学校:清镇市王庄小学教师:郭开新时间:2014-2-27课程名称:小学数学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教学材料: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课程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课时数:55课时机动15课时授课教师:郭开新适用年级:小学六年级使用时间: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一、教材总体分析这册教材包括下面地些内容:百分数的使用、圆柱和圆锥、比例、确定位置、正反比例、解决问题的策略、统计以及小学六年来所学数学内容的总复习。
本册教材的这些内容是在前几册的基础上按照完成小学数学的全部教学任务安排的,着重使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掌握它们的体积等计算方法,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进一步形成统计的观念,掌握用扇形统计图表示数据整理结果的方法,提高依据统计数据的分析、预测、判断能力;理解比例、正比例、反比例的概念,加深认识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使用题。
然后把小学数学的主要内容加以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新的教学内容和系统的整理和复习,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培养思维品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本册教材中的圆柱和圆锥、比例都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
首先,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一些计算,既可以为进一步学习其他形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及其计算打好基础,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也可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逐步增强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最后学习好比例的知识,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用数学方法处理数学问题的能力,而且也使学生获得初步的函数观念,为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作初步的准备。
因此,让学生认识这些内容的概念,学会使用这些概念、方法和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判断、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众数和中位数平均数、解题策略的灵活运用。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和技能:①通过学习,学生能使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理解税率、利率、折扣的含义。
②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的过程中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能正确地判断圆柱和圆锥,理解、掌握圆柱的表面积、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计算。
③学生结合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理解众数和平均数。
④初步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⑤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过程中,学会用转化的策略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具体的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方法,从而有效地觯决问题。
⑥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认识比例尺,会看比例尺,会进行比例尺的有关计算;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理解用比例关系解使用题的方法,学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使用题。
⑦学生通过系统的复习,巩固和加深理解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更好地培养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并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本学期教学内容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交流、反思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理解数学,增强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重视学生使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能使用“转换”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和反思意识,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根据实际问题的特点选择相应策略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能积极参和各项数学活动,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和进步,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②在探索和理解百分数的计算方法,比例的基本性质,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等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的严谨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
③通过阅读“你知道吗”以及参和“实践和综合使用”等活动,进一步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背景,体会数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创新意识,锻炼实践能力。
三、课程内容单元序单元主题训练重点学习目标教学内容课时安排号1 百分数的使用理解和掌握解决有关百分数使用题的解题思路,结构特征和解题方法。
1、使学生在使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计算含有百分数的式题,初步理解税率、利率、折扣的含义,知道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使用,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解决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数学使用意识。
3、使学生经历解决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过程,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进行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类推等活动,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使用价值,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1、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2、纳税和利息;3、折扣问题;4、列程解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
6课时2 圆柱和圆锥理解圆柱、圆锥各种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熟练的使用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理解知识间的联系,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柱和圆锥,知道圆柱和圆锥底面、侧面和高的含义,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
2、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操作、猜想、估计、验证、讨论、归纳等活动过程,探索并掌握圆柱侧面积、便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能解决和圆柱表面积以及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相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和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培养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简单的判断、推理能力。
4、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和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立体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1、认识圆柱和圆锥的认识;2、圆柱的表面积的;3、圆柱的体积;4、圆锥的体积。
4课时3 比例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使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和作用,会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1、使学生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使学生联系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的“项”以及“内项”和“外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使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3、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和作用,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能看懂线段比例尺,能按给定的比例尺求相应的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4、使学生在认识比例、使用比例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增强用数和图形描述现实问题的意识和能1、图形的放大和缩小;2、比例的意义;3、比例的基本性质;4、解比例;5、比例尺;6、比例尺使用6课时力,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4 确定位置初步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给定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或描述简单行走路线。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北偏东(西)、南偏东(西)的含义,初步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给定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或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2、使学生在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有条理进行表达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积极参和观察、测量、画图、交流等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的联系,拓宽知识视野,激发学习兴趣。
1、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2、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简单行走路线。
3课时5 正比例和反比例能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者反比例。
1、使学生结合实际情景认识成正比例和发比例的量,能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者反比例。
2、使学生初步认识正反比例的图像是一条直线,能利用给出的具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出相应的直线,能根据具有正比例关系的一个量的数值看图估计另一个量的数值。
3、使学生认识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感受有效表示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不同数学模型,进一步提升思维水平。
4、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意识,养成积极主动地参和学习活动的习惯,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1、认识成正比例的量;2、正比例的图像;3、认识成反比例的量。
3课时6解决问题的策略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转化的策略寻求解决问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转化的策略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具体的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方法,从而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
1、转换法(1);2、转换法(2)。
2课时题的思路,并能根据具体的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方法,从而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通过把转化策略和以前学过的相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比较,体会转化策略的内在价值,进一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提高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通过把转化策略和以前学过的相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比较,体会转化策略的内在价值,进一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提高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7 统计使学生在认识扇形统计图以及初步理解众数、中位数的过程中,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判断、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1、使学生结合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能联系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对扇形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体会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
2、使学生通过具体的实例,初步理解众数和中位数的意义,会求一组简单的众数和中位数;能解释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实际意义,并能根据具体的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的特征,体会不同统计量的特点。
3、使学生在认识扇形统计图以及初步理解众数、中位数的过程中,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判断、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1、扇形统计图;2、众数;3、中位数。
3课时8 总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整数、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意义,沟通小数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体会整数和小数,小数和分数、分数和百分数的内在联系;掌握因数和公因数、倍数和公倍数、奇数和偶数、素数和合数的含义;增强用数表达和交流信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整数、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意义,沟通小数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体会整数和小数,小数和分数、分数和百分数的内在联系;掌握因数和公因数、倍数和公倍数、奇数和偶数、素数和合数的含义;增强用数表达和交流信息的意识及能力,发展数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