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啄木鸟和大树》教学设计及述评
《啄木鸟和大树》教学设计及述评
《啄木鸟和大树》教学设计及述评
执教:浙江省玉环县环山小学林艳
评析:浙江省玉环县教委教研室王湘霞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学习课文第二至第九自然段,知道一个人有了缺点、毛病,应该真心诚意接受别人的批评;不然,变成大病,后悔就晚了。
2.理解“捉虫”、“年轻力壮”、“危险”、“伤害”等词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课文第三至第八自然段啄木鸟和大树的对话,体会“大树为什么从年轻力壮到成为枯树”。
难点:理解本故事所含的道理,即知道一个人有了缺点、毛病,应该真心诚意欢迎别人批评;不然,变成大病,后悔就晚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课。
小朋友,上节课我们读了课文,学了生字,还学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现在老师来检查一下生字词。
1.卡片出示,齐读字词。
2.谁能用“啄木鸟”来说一句话?
3.出示词卡“年轻力壮”,问:“年轻力壮”是什么意思?课文中谁说自己年轻力壮?年轻力壮的大树是什么样?请小朋友看着图来回答。
4.这里有一道题,请小朋友按刚才说的填一填。
大树长得年轻力壮,你看,它的枝干________,叶子________。
5.小朋友,“年轻力壮”的大树最后怎么样了?
6.
④指读第四自然段,读出亲切、热情的语气。
⑤齐读第四自然段。
⑥齐读啄木鸟第二次说的话。
⑦问:啄木鸟说的.这两次话,你认为哪一次话对大树来说更重要?用“~~~~~~”划出这个句子。
⑧指答后贴板书:小病不治,变成大病就危险啦!
⑨对于大树来说,这“小病”指什么?“大病”指什么?“危险”又指什么呢?
⑩啄木鸟说这句话又要告诉大树什么?
④让我们都来当当热心的啄木鸟医生,再来劝一劝大树吧!
过渡:事情的后果是那样的严重,大树知道吗?
③大树三次说话态度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请小朋友联系啄木鸟说的话,用上“因为……所以……”来回答。
④第一次:
a.大树为什么要叫?
b.大树很怕痛,应该怎样叫?小朋友自己练一练,想一想,哪些词该念重音?
c.指读,男生读,齐读?
⑤第二次:
a.大树第一次叫是因为它怕痛,它第二次生气又为了什么呢?谁能看着图说说大树生气的样子?
b.它生气地说了什么?
c.“身上哪会有虫”是什么意思?
d.比较句子:
Ⅰ。
这里有两个句子,请1、2大组小朋友读上面一句,3、4大组小朋友读下面一句。
Ⅰ。
细心的小朋友有没有发现,这两个句子什么地方不一样?
Ⅰ。
用了“哪”和“?”的句子读起来生气呢,还是下一句读起来生气?
Ⅰ。
师范读后问;老师哪些词读出重音?
e.请小朋友学着老师的样子自己读一读。
f.指名表演读,齐读。
④第三次:
a.第三次大树变得“不耐烦”,“不耐烦”是什么意思?
b.大树为什么不耐烦?哪些词语看出大树“不耐烦”了?用“。
”在书上标出来。
c.谁用“不耐烦”的语气读读大树说的话?
d.指读,齐读。
⑦大树的态度一次一次都不一样,现在谁能看着这句话,
②我们身上有了毛病,应该请医生来治病。
③一个人身上有了缺点、毛病,应欢迎别人指出,及时改正;不然,变成大病,后悔就晚了。
四、作业。
做课堂作业5、6题。
林艳老师于1996年参加台州市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比武获二等奖。
《啄木鸟和大树》一文第二教时的。
教案是这次比武的。
教案,体现了“紧扣教学目标,突出重难点;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特色。
一、紧扣教学目标,突出重难点。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目的是教育学生懂得有缺点应该及时改正的道理。
林老师为扣紧这一目标,突破这一重难点,在课中展示教学目标。
紧接着要求学生划出啄木鸟和大树的三次对话,教师重点抓住啄木鸟说的“小病不治,变成大病就危险啦!”这一富有理性的重点句,层层剖析,理解到位。
大树三次说的话,教师重点抓住大树的态度变化:叫--生气--不耐烦。
大树不听啄木鸟的劝告,后来年轻力壮的大树枯死了,这究竟为什么?教师让学生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说理由。
这篇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是教学的难点,为突破这一难点,教师因势利导,采用选择题的形式,让学生辨析,这样既降低了坡度,又符合低段儿童的认知规律。
二、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课堂教学宴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学得主动、活泼。
教学中教师抓住“年轻力壮”和“枯死”两个词设计了对比性练习,让学生看图回答。
紧接着问“年轻力壮的大树枯死,这到底为什么”?这样傲体现了图、文、练三者紧密结合的教学流程,使学生再次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又很快把学生引入新知识的发展区,激起学生探究课文的欲望。
本文的语盲文字训练,教师不是架空指导,而是让学生划、圈、注、比、读、议、评。
尤其是大树三次说的话,态度越来越坏,教师着力引导学生联系啄木鸟说的话去领悟。
然后,通过朗读指导,让学生读出大树态度变化的语气。
这样不但训练了学生的语感,而且又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