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学设计的实施与评价反思(精)

教学设计的实施与评价反思(精)

模块8 教学设计的实施与评价反思
主讲人
学习目标
李龙教授
1.了解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量表和评价方法。 2.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成果,对其进行进一步优化。 3.了解说课的方法和技巧。 4.了解教学实施效果的评价方法,从而了解教学实施中的指导策略 与注意事项。 5.在小组活动中进一步体验协作学习的过程,理解合作的意义;在 对个人活动、小组活动的评价与反思过程中加强反思的意识。
量表一 优点 缺点 适用领域 选择这个量表的原因 量表二
自主活动1:了解教学设计成果评价的方法(15分钟)
认真阅读配套光盘中“模块8”→“阅读资料”→“教 学设计成果评价方法”下的相关材料,对两种您认为十分必 要的评价方法的操作方法、优缺点等进行分析,填写下表, 并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观点。
操作方法 评价方法1 优缺点 其它
预期学习成果 1.选择一份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量表 2.进一步完善后的教学设计成果 3.本模块的学习记录
教学 设计的实施与评价
教学 设计成果的评价
说课评价
教学 实施效果的评价
教学设计成果
教学 设计成果评价方法 教学 实施效果评价量规
教学 设计成果评价量规
说课
说课评价量规
活动1:了解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量表与方法 重点
评价维度 困惑
教学实施效果的评价维度
1.教学结构的转变 2.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效果 (1)学生采用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 (2)积极的情感投入、成就感的获得; (3)广泛的认知范围; (4)深层次的认知体验; (5)创新思维的培养; (6)学科知识的有效运用; (7)问题解决技能的训练。 3.教师教学方式和效果 (1)角色转换 (2)教学设计的落实与调整 (3)教学方法和手段 (4)学习资源与工具 (5)教学组织
2.可实施性 (1)时间因素: (2)环境因素 (3)教师因素 (4)学生因素 3.创新性 (1)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教法上有创新,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3)有利于促进学生高级思维能力的培养; (4)体现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技术的有效应用。 4.媒体资源的支持性 (1)教育性:能用来向学生传递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 为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服务。 (2)科学性:正确地反映了学科的基础知识或先进水平。 (3)技术性:传递的教学信息达到了一定的技术质量。 (4)艺术性: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5)经济性:以较小的代价获得了较大的效益。
2.小组讨论、汇报
请您和小组成员一起讨论下表的相关内容并填写该表, 以便让您的说课更精彩,使你们能更多的分享彼此的经验。
建议 教学设计成果的核心部分是
听众最想听的部分和环节是
教学设计成果各部分的介绍 顺序、方法 表达方面(声音、逻辑、时 间等) 我们还应该 我们应避免 需要的工具和材料
如何说课
1.说课的内容 (1)说教材和目标 (2)说学习者特征 (3)说教学思想 (4)说教学过程
3.案例观摩与研讨
进入配套光盘“模块8”→“案例”→“教学设
计成果评价案例”下的两个教学设计成果及评价案例, 进一步讨论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维度与评价原则,填 写配套光盘 “模块8”→“活动模板”下的 “教学 设计成果的评价维度与原则”,并将其以附件的形式
提交到网络培训平台的全班讨论区“模块8-教学设
2.思考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维度
阅读配套光盘 “模块8” →“阅读资料” → “教学 设计成果评价”部分的资料,在阅读的同时,请和您 的小组学员一起讨论完成下面的表格。
评价维度 评价原则
教学设计成果评价的原则
1.完整性和规范性 一个完整的课堂教学设计成果至少应包含两部分内容: 一份规范的教学设计方案和一份媒体素材清单及多媒体资 源。 规范的教学设计方案必须体现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过 程: (1)教学目标阐述 (2)学习者特征分析 (3)教学策略选择与学习活动设计 (4)教学资源和工具的设计 (5)教学过程设计 (6)学习评价和反馈设计 (7)总结和帮助 完整的媒体素材清单及多媒体资源指应提供教学涉及 到的各类媒体素材清单,如投影、幻灯、挂图、模型、计 算机软件等。
3.案例观摩与研讨 和小组学习伙伴一起认真观摩配套光盘中“模 块8”→“案例”→“教学实施评价案例”下的两 个教学录像课及评价案例,进一步讨论教学实施效
果的评价维度与评价原则,填写配套光盘“模块8”
→“活动模板”下的“教学实施效果的评价维度与
原则”,并将其提交到网络培训平台的全班讨论区
“模块8-教学实施效果的评价维度与原则”主题 下。 (本次培训不做)
评价方法2
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方法
形成性评价是教学设计人员用来获取数据,并通过这 些数据修正他们的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效果的过程。形成
性评价的重点是搜集数据,分析数据,改进教学设计。形
成性评价开始于分析阶段,持续于选择和设计阶段,如果 计划中还有试用阶段,那么还将持续到实施过程的前期。
教学设计成果的形成性评价通常包括六个阶段:自我
重点
活动4:教学实施效果的评价
师生互动2:了解教学实施效果的评价量表 师生互动3:全班汇报优秀教学实施案例与评价 小组活动5:讨论教学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活动5
填写评价量表
自主活动3:填写量表,检查学习成果
活动1:了解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量表 与评价方法(60分钟)
小组活动1:选择一份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 量表(30分钟) 1.了解教学设计成果的种类
阅读理论导学中的材料,思考下列问题: ◆您知道还有哪些形式的教学设计成果? ◆您在教学过程中曾制作过哪些形式的教学设计成果? 请在小组内部进行交流,并讨论课堂教学设计成果中教 学设计方案、教学资源的重要性,将你们的观点记录在教材
中。
教学设计的成果
教学设计可以分为宏观层次和微观层次,不同层次的 教学设计成果表现形式不同。 宏观层次的教学设计主要面向大型、复杂的教学系统, 其教学设计成果可以是学习系统、网络课程、课程及教材、 教学资源库、题库系统、评价系统等。 微观层次的教学设计主要面向具体课程内某个单元、 某堂课的设计,其教学设计成果大多是面向课堂教学、单 元教学的教学设计方案、媒体教学材料、学习资源、活动 模板等。 只有课堂教学设计方案和媒体教学材料有机结合,才 能真正在教学中发挥作用,提高教学效果,因此本模块着 重讨论对这两种教学设计成果进行评价的方法。
交到网络培训平台的全班讨论区“模块8-教学
设计成果汇报”主题中。
自主活动2:完善并提交教学设计成果(课外完成)
1.整理教学设计成果修改建议
(1)收集教学设计成果修改建议 您可以从以下途径收集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成果的修改 建议:
小组活动1 ——分享与评价的教学设计成果中,每个
小组成员对你教学设计成果的建议 师生互动3 ——优秀教学设计成果的全班汇报中,您
什么是说课 说课的目的 其他


说课是一种教学研究活动,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一个
有效手段。它要求教师以教育理论、教学大纲、教材为依据, 针对某一课题的自身特点,结合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于授
课前面对领导、同行或者评委口头表述该课题教学的具体设
想、设计及其理论依据。 说课与授课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处,其相同点在于二 者都是某一课题的教材。不同处在于: 1.目的不同 2.内容不同 3.对象不同 4.方法不同
2.再次完善教学设计成果
根据整理的教学设计成果修改建议,再次修改和完善 您的教学设计成果,并在您的作业文件夹下作好保存,同 时更新网络学习平台上的作品(参照模块7相关内容)。
3.阅读其他学员的作品
选择作业区中同学科学员的教学设计成果或其他小组成 员的教学设计成果,并下载到作业区的“临时文件”的文件 夹中,浏览这些教学设计成果,并选择您认为比较好的5份 教学设计成果认真阅读,在下面的横线上记录这些作品对您 的启发,并用网络培训平台中的消息功能发给其他学员。
小组活动1:选择一份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量表 自主活动1:了解教学设计成果评价的方法
活动2:了解说课评价方法与量表
小组活动2:了解说课的含义与方法 小组活动3:了解说课评价量表
活动3:分享和优化教学设计成果
小组活动4:组内评价/优选教学设计成果 师生互动1:优秀教学设计成果的全班汇报 自主活动2:完善并提交教学设计成果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资源 其它
师生互动1:全班汇报优秀教学设计成果(40分钟) 1.优秀教学设计成果的汇报
从配套光盘“模块8”→ “活动模板”中下载“教学设 计成果汇报模板” 。在汇报的过程中,请在该模板中填写您 所受到的启发以及对教学设计成果的建议。
教学设计成果名称 提供者 对您的启发 相关建议
2.将相关建议提交到讨论区中 登录网络培训平台,将您填写的上述表格提
评价、专家评议、一对一评价、小组评价、实地试验、进 行中的评价。理想情况下,这些方法都依次实施的,当然, 在设计实践中,可能不会实施所有的形成性评价方法。
活动2:了解说课评价方法与量表(25分钟)
小组活动2:了解说课的含义与方法(15分钟)
1.自主阅读
阅读配套光盘中“模块8”→“阅读资料”→“说课 评价”下的相关材料,思考什么是说课,说课的目的是什 么?并将您的收获和思考填写在下表中。
4.研讨教学实施效果的评价量表
从配套光盘 “模块8”→“评价参考量表”中
下载“教学实施效果评价量表”,小组内对该量表
的使用方式、各评价条目的含义、优缺点等进行讨 论,可以将你们的启发和困惑提交到网络培训平台 的全班讨论区“模块8-教学实施效果评价量表的 讨论”主题中。 (本次培训不做)
师生互动3:汇报优秀教学实施案例与评价(可选) 1.各组选择优秀的案例
教学设计成果名称 提供者 对您的启发
活动4:教学实施效果的评价(60分钟)
1.教学实施效果的表现形式
教学实施效果的表现形式主要是现场课、录像课,以及包 括录像课、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资源等在内的综合课例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