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6日四川省考公务员面试题
材料题,15分钟、三题、审题5分钟、答题10分钟,有题本、纸笔
一位甘肃高分(648分)考生的请求以及《人生实苦,但请你足够相信》
新华网北京6月28日电近日,甘肃考生魏祥致信报考院校清华大学,希望为母亲和身患残疾的他解决一间宿舍,受到广泛关注。
清华大学回复,将为魏祥提供一切尽可能的资助,不让任何一位优秀学生因为经济原因而辍学。
6月26日,“大美甘肃”微信公众号刊发文章《一位甘肃高分(648分)考生的请求》,讲述了19岁甘肃定西考生魏祥身患重度残疾,以及全家为魏祥多年求学付出的艰辛努力。
2005年,魏祥的父亲身患不治之症去世,这些年来,母子俩相依为命,生活十分艰难。
魏祥今年参加高考取得了648分的优异成绩,已经报考清华大学,他希望清华大学能提供一间宿舍,让其能与母亲一同前往,方便他顺利完成大学学业。
获知此消息后,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刘震在第一时间表示,考生魏祥的情况受到清华师生、校友和社会各界的关注,清华大学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已同魏祥取得联系,确认录取后立刻开始资助。
同时,多位校友提出资助意愿,后续学校相关部门会跟进落实。
据了解,26日晚,清华大学校长邱勇致电学校招生办,关心魏祥的录取情况和在校生活安排情况,并指示相关部门妥善安排解决。
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要求学生工作相关部门第一时间对接,妥善解决魏祥母子的后顾之忧。
日前,正在甘肃开展招生工作的清华大学甘肃招生组组长薛建团表示,按照魏祥的考试成绩,该生报考清华大学录取很有希望。
目前,清华大学相关部门针对魏祥的各项资助工作已经启动,待正式录取后将具体落实。
清华大学物业中心主任向春透露,学校已为魏祥母子准备好宿舍,在清华就读期间魏祥母子住宿费全免。
今日,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发出公开信《人生实苦,但请你足够相信》,表示欢迎魏祥前往清华大学就读。
信中表示,不幸的人生,各有各的悲苦,“但万幸的是,你在经历疾病和丧亲之痛后,依然选择了坚强和努力,活成了让我们都尊敬和崇拜的样子”。
请根据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对魏祥这件事,谈谈你怎么看?
2、魏祥和他妈妈来学校,你是学生工作会的负责人,怎么和他们做好对接,让他们没得后顾之忧?
3、报感动中国人物,怎么了解魏祥母子事迹?
【答案解析】
1、对魏祥这件事,谈谈你怎么看?
魏祥身患先天性脊柱裂等疾病,出生后双下肢运动功能丧失,大小便失禁。
2005年时,魏祥下岗多年的父亲因病去世。
命运似乎遮住了照向魏祥的所有阳光。
但魏祥却用独特的方式,在大好时光里,以奋斗为笔,肆意挥毫泼墨,剑指清华,向世人递交了一份堪称“感动中国”的答卷。
在写信希望清华能为母子俩提供一间宿舍时,魏祥曾有一些担心。
但他从没料到自己会收到中国顶级学府如此郑重的一封回信。
在这封题为《人生实苦,但请你足够相信》的回信中,清华大学表示将从录取及入校后的生活等各个方面解决魏祥的后顾之忧。
表面上看,这个事件的发展从悲情到温暖,这既是给魏祥的鼓励,更是给更多为梦想奋斗的年轻人的激励。
实质上是学子自强不息的奋斗与名校自强不息的气质交响,让人听到了情怀和境界的声音。
高考分数只是魏祥优秀的表现。
魏祥的可贵之处是,没有被残破的身体和生活的困境禁锢自由的思想和灵魂,依旧保持乐观、幽默、坚毅的精神面貌。
也得益于有个坚强独立的好妈妈。
母子二人“活成了令人尊敬和崇拜的样子”。
清华大学的感人回应同样令人回味。
在处理这起案例的过程中,并不简单局限于如何应对魏祥请求的表态,而是深入发掘了魏祥事迹背后的精神,掺入了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精神,体现了一所顶尖高校成熟大度的风范、令人尊敬的作为和扶残助困的动人情怀。
“上苍吻我以痛,吾以笑对阳光。
”奋斗之后,曾经的苦痛与无奈,来自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帮助一定会温暖魏祥母子的人生,照亮前行之路。
2、魏祥和他妈妈来学校,你是学生工作会的负责人,怎么和他们做好对接,让他们没得后顾之忧?
学校工作会负责人应该将魏祥事件定性为魏祥未至,爱已启程。
具体为为魏祥和他妈妈建立绿色通道制度,实现三不愁。
一是入学前不用愁。
这包括了学费、生活费、住宿和上学的交通费用。
二是帮助他们实现入学时不用愁。
包括入学报到、提供必备的生活用品、短期内的生活费。
三是实现入校后不用愁。
为其发放助学金,和学校有关部门积极沟通为魏祥提供一些助教、助研、助管的岗位,这些岗位的报酬不低于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为魏祥的妈妈根据实际能力提供宿管、保洁或其他她可以胜任的工作。
当然学校还可以像魏祥这样的典型设立国家奖学金和励志奖学金。
学校在国家资助政策的基础上,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对魏祥进行资助。
这样,国家资助、学校资助、社会资助,三位一体应该可以确保魏祥母子在学校里没有生活之忧。
3、报感动中国人物,怎么了解魏祥母子事迹?
魏祥的励志故事除了再次证明高考能改变命运,还给同样身残志坚的考生和同处困境的人一个奋斗样本:摆脱逆境的方式是迎难而上,机会是给时刻准备好的人。
魏祥的母亲这十多年如一日照顾残疾儿子,背着儿子一路求学,传递着感动温暖。
为母子的感动事迹申请感动中国人物,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全面了解魏祥母子的感人事迹。
一是走访魏祥母子身边人。
包括二人生活的街道办工作人员、邻居、亲戚、魏祥的学校领导、班主任和同学,魏祥母亲工作的领导和同事。
了解母子二人生活的点滴。
二是走访政府机构。
包括并不限于当地残联和负责宣传的领导,了解此类事件在当地的影响。
以及当地政府提供的帮助。
三是走访清华。
了解魏祥母子在入校后的学习和生活。
以及整个事件在清华园的影响。
四是随机走访社会。
在人群密集地,随机市民。
听取市民对此人物和事件的看法。
五是广泛的收集各大媒体关于魏祥事件的报道。
并寻找采访此事件的知名记者回忆在采访报道此事件中难忘的事件和瞬间,进一步收集令人感动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