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9章 生态监测与评价

第9章 生态监测与评价


广玉兰、大叶黄杨、栀子花、 腊梅
肉眼观察无明显症状
表 某铁合金厂附近植物的受害情况
植物名称
受害情况
悬铃木、玉竹
严重(受害叶面积75%)
百合、山药、大蒜、玉米、韭菜
较重(害叶面积50%~ 75%)
吉祥草、沿阶草、虎仗、蚕豆、 中度(受害面积25%~
万年青、莴苣、栀子花
50%)`
虎耳草、枸杞、七叶一枝花、菊 花、狭叶十大功劳、金银花、芹 轻度(受害面积25%) 菜
监测二氧化硫的植物有一年生早熟禾、芥菜、堇菜、百 日草、欧洲蕨、苹果树、颤杨、美国白蜡树、欧洲白 桦 、紫花苜蓿、大麦、荞麦、南瓜、美洲五针松、加 拿大短叶松、挪威云杉,以及苔藓和地衣等。
百日草
紫 花 苜 蓿
2.监测HF的指示生物
最敏感的植物是唐菖蒲 ,此外,金荞麦、梅、葡萄、玉 簪、玉米、烟草、苹果、郁金香、金钱草、山桃、榆叶 梅、紫荆、杏、落叶杜鹃、梓树、北美黄杉、美洲云杉、 美国黄松、小苍兰、欧洲赤松、挪威云杉等都能作为监 测HF的指示生物。
2.生态监测的特点
1) 综合性 协同作用:一种污染物可以使另一种污染物的毒性增强。
拮抗作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污染物对生物的毒 性小于它们单独作用的毒性。
什么是综 合性呢?
综合性:环境中往往多种污染成分同时存在,理 化监测只能测定出它们的种类和含量,但不能说明 它们对生物的影响,而生物是接受综合影响,所以 生物能反映环境中多种污染成分综合作用的结果。
向日葵、悬铃木、枫杨、女贞、紫藤、杨树、虎杖、杜 仲、珊瑚树、薄壳核桃、木芙蓉、楝树、棉花、芥菜、 刺槐等
向 日 葵
枫 杨
7. 监测C12的指示植物
芝麻、荞麦、向日葵、萝卜、大马蓼、藜、万寿菊、大白 菜、菠菜、韭菜、葱、番茄、菜豆、冬瓜、繁缕、大麦、 曼陀罗、百日草、蔷薇、郁金香、海棠、桃树、雪松、池 柏、水杉、薄壳核桃、木棉、樟子松、紫椴、赤扬、复叶 槭、落叶松、火炬松、油松、枫杨等。
4.指数法
包括:单因子指数法、综合因子指数法
5.其他方法
如,多因子数量分析法、回归分析法
第二节 大气污染的生态监测
植物监测的优点
• 植物能直接反映大气污染,而且能综合地反映大 气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 能早期发现大气污染。 • 能检测出不同的污染物种类,找出污染源。 • 能监测长时间的慢性影响。 • 能反映一个地区的污染历史。 • 植物种类多、来源广、成本低。 • 方法简单、容易掌握。 • 植物监测可以结合绿化、美化和净化环境来进行。
2)连续性(长期性)
环境中污染物的浓度是变化的,理化监 测只能反映采样前后环境的情况,而生物由 于长期生活在该环境下,它能把采样前几年, 甚至几十年的情况都反映出来。
例如:树木的年轮
树 木 年 轮
3)多功能性
分析仪器可精确测定污染物浓度,却难以测定其 毒性影响。生态监测可以通过各种指示生物的不同反 应症状,同步监测污染的浓度、在生物体内的积累及 其影响。
(4)乙烯 “偏上生长”,即叶片下垂 落叶、落花、落果 茎变粗,节间变短,顶端优势消失,须卷曲,侧枝丛生等 使某些植物如石竹、紫花苜蓿、夹竹桃等正在开放的花朵发生闭花现象
(5) 氨(NH3) 大多为脉间点状或块状伤斑。中龄叶片似乎对NH3最为敏感,整个叶 片会因受NH3的伤害而变成暗绿色,然后变成褐色或黑色。伤斑与正 常组织之间界限明显。
景天三七、京大戟、四季豆(苗)未见明显受害症状
表8—6 不同监测点上唐菖蒲受害情况
受害叶面积 伤斑长度
距离(m) (%)
(cm)
5
53.9
22.8
50
28.6
15.9
350
16.6
13.5
500 ①
6.8
6.0
1150
6.5
5.3
1350②
0.3
0.3
① 放置点树木较多。 ② 第一个星期放在室内监测,未出现受害症状, 第二个星期移至室外。
生物适应的相对性,决定生态监测的可能 性
生物富集能力,是污染生态监测的依据 生命具有共同特征,使生态监测结果具可
比性
2. 生态监测的指标体系
(1)生态监测指标体系遵循的原则 代表性、敏感性、综合性、可行性、可比性、
层次性 。
(2)生态监测指标体系的类型(见表9-1/9-2) 不同生态系统类型,体系有差别。常分为常
野荞麦
万寿菊
曼陀罗
悬铃木 向日葵 番茄 秋海棠 烟草等
8. 监测NO2的指示植物
秋海棠
★利用指示植物监测大气污染的方法
1. 在工厂周围栽培各种敏感性不同的植物 2. 植物群落监测法 3. 利用指示植物定点监测报警 4. 利用简易植物监测装置监测空气污染
表8--4 某化工厂附近35~50m范围内植物受害情况
5)复杂性
●外界各种因子容易影响生态监测结果。 ●生态监测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巨大变异性,以及 自然界中许多自然灾害如洪水、干旱和火灾等所 产生的干扰作用很大。 ●生物生长发育、生理代谢状况等都会干扰生态 监测的结果。 ●生态监测网站设计、设置的工作复杂。
5)累积性 有些生物能从环境中吸收污染物质,并在体内
规监测指标、重点监测指标和应急监测指标。
三、生态监测的基本方法
1.环境污染的生态监测
生物个体生态监测 种群生态监测 群落生态监测 生态系统层次的生态监测:3S技术的应用
2.生态破坏的生态监测
植被破坏:森林、草地、水生植被 土壤退化:侵蚀、沙化、盐碱化、污染等 水域破坏:饮用水、渔业养殖、灌溉用水
3.光化学烟雾
光化学烟雾:指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HC)在大气环境中 受强烈的太阳紫外线照射后产生一种浅兰色烟雾。
(1)臭氧(O3)
典型症状:叶片上散布细密点状斑,几乎是均匀地分布在 整个叶片上,并且其形状、大小也比较规则、一致,颜色 呈银灰色或褐色,这种斑点随着叶龄的增长逐渐脱色,变 成黄褐色或白色。这些斑点还会连成一片,变成大片的块 斑(blotch),致使叶片褪绿或脱落。
2.列表清单法
Little等1971年提出的一种定性分析方法。 他将研究中所选择的环境参数及开发方案列在 一种表格里,可以鉴别出开发行为可能会对哪 一种环境因子产生影响,并表示出其影响的好 坏及相对大小,但它对环境参数不能进行定量 计算。
3.生态图法
即图形叠置法。特点是直观、形象,但不 能作精确的定量评价。包括指标法和叠图法两 种基本手段 。
唐菖蒲
金荞麦
葡萄
玉簪
郁金香
3.监测O3的指示生物
美国白蜡、 菜豆、黄瓜、葡萄、牵牛花、洋葱、松树、 马铃薯、菠菜、烟草
花 烟 草
牵 牛 花
4.监测PAN的指示生物
矮牵牛、瑞士甜菜、菜豆、繁缕、蕃茄、长叶莴苣、芹 菜、燕麦、芥菜、大丽花以及一年生早熟禾等
矮牵牛
大丽花
5.监测C2H4的指示生物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第八章 生物多样性与生物安全
《环境生态学导论》(第一版) 李元 主编
第一节、生态监测的概念和理论依据
一、生态监测概述
1.生态监测的概念
无论是生物监测还是生态监测,都是利 用生命系统各层次对自然或人为因素引起环 境变化的反应来判定环境质量,都是研究生 命系统与环境系统的相互关系。凡是利用生 命系统为主进行环境监测的方法和手段都可 称为生态监测。
(4)危害不局限在一种植物上,而是涉及到各种植物
4. 叶片污染物质含量分析
(一)污染症状监测法
☆几种主要污染气体的污染症状
1.二氧化硫(SO2)
初始典型症状为:微微失去膨压,失去原来光泽,出现呈暗绿色的 水渍状斑点,叶面微微有水渗出并起皱。
阔叶植物:典型急性中毒症状是叶脉间有不规则的坏死斑,伤害严 重时,点斑发展成为条状、块斑,坏死组织和健康组织之间一般界 限明显。
4.生态监测的分类
按照生态系统的类型划分:城市、农村、 森林、草原等等
按照空间尺度划分:宏观监测、微观监测 按照监测的具体内容划分:干扰性、污染
性、治理性、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生态监测。
二、生态监测的理论依据与指标体系
1.生态监测的理论依据
生命与环境的统一性和协同进化,是生态 监测的基础
3.生物多样性监测
4.中国生态监测网络体系
第二节 生态评价
一、生态评价的概念
1.概念
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在特定的时间和 空间范围内,从生态系统层次上,分析生态 环境对人类生存及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适宜 程度或环境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2. 目标
二、生态评价的指标体系
1.选择原则 2.建立:如,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累积,使其体内的浓度比环境中高很多倍,这种累 积作用只有通过生物监测才能反映出来。
生物浓缩: 生物从环境中吸收污染物质,使其体内的浓度
比环境中高很多倍。
生物放大: 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累积随着食物链中营养级
的提高而在生物体内逐步增加的现象。
例如
DDT 水 0.000003mg/L
浮游生物 0.04mg/kg
(6) 氯气(C12) 伤害大多为脉间点状或块状伤斑,与正常组织之间界限模糊,或有过 渡带。
(二)指示植物监测法 ※指示植物应具备的条件:
1. 对污染物反应比较敏感 2. 症状明显、典型 3. 是当地常见种,分布广 4. 生长期长,能不断地萌发新叶
(三)几种主要污染气体常用的指示植
1.物监测SO2的指示植物
乙烯的指示植物以洋玉兰最为有名。其它有芝麻、番茄、 香石竹、棉花、兰花、麝香、石竹、茄子、辣椒、向日 葵、蓖麻、四季海棠、含羞草、银边翠、玫瑰、香豌豆、 黄瓜、万寿菊、大叶黄杨、瓜子黄杨、楝树、刺槐、臭 椿、合欢、玉兰、皂荚树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