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社会学
6.永毅 晓华:《世界名家情爱论》,湖南文 6.永毅 晓华:《世界名家情爱论》 艺出版社,1988年 艺出版社,1988年3月版。 7.海沦·费什:《人类的浪漫之旅 迷恋、婚姻、 7.海沦·费什:《 婚外情、离婚的本质透析》海天出版社,1998年 海天出版社,1998年 11月版。 11月版。 8.伊恩·罗伯逊:《社会学》上册,商务印书 8.伊恩·罗伯逊:《社会学》 馆,1990年 馆,1990年6月版。 9.伊恩·罗伯逊:《社会学》下册,商务印书 9.伊恩·罗伯逊:《社会学》 馆,1991年11月版。 馆,1991年11月版。
可以预言,随着社会变迁和现代化的进 程,随着以人为本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婚姻的潜力很有可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 视,婚姻社会学研究的价值也会逐渐显现 出来。
第二章
第一节
性别角色
性别角色
一、男女差异 二、性别角色 三、遗传与环境
第二节
性别角色社会化
一、性别角色社会化 二、家庭 三、学校 四、同辈群体 五、大众传播工具
第五节
从接触到关系
一、继续接触 二、终止接触 三、将接触发展为一种关系
第三章
男女交往
男女交往是个人走向婚姻群体的桥梁。 男女交往是指男人与女人或女人与男人之 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活动过程,也称 异性交往。男女交往在个人交往中占了很 大的比重,是一种十分重要的个人交往形 式。从个人的角度来看,男女交往既是个 体全面发展的基础,也是个人走向婚姻、 溶入社会的必要环节。从社会的角度来看, 男女交往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 件之一,其内容与形式是一个社会文明程 度的基本标志。男女交往至少可以按其功 能、是否有性行为两个方面进行分类。
EMAIL: yanh@
第一章
第一节
婚姻社会学
婚姻概述
一、社会中的婚姻现象 二、婚姻的涵义和特征 三、婚姻的类型
第二节
社会变迁中的婚姻
一、社会变迁和现代化 二、婚姻观念的更新 三、婚姻模式的变化
第三节
婚姻社会学的研究
一、研究领域 二、理论观点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价值
婚姻是有史以来社会生活最基本的群体,不 管是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还是个人需要的满 足或个体成长的完善,都离不开婚姻的创建和存 续,都与这一群体生活紧紧相连。无论从内容还 是从形式上看,如果说最早的婚姻是比较多的人 之间的事情,那么,当代的婚姻在某种程度上已 经越来越多地成为两个男女彼此的私事,即婚姻 的群体规模从大到小,婚姻的参与者由多变少, 与此同时,婚姻对当事人的个人生活越来越具有 决定性意义,这是漫长的婚姻发展史的一条基本 脉络。
根据国内外众多学者以往研究积累的 成果和自身的学科性质,婚姻社会学基本 上应该把婚姻社会学、性别角色、男女交 往、亲密关系、爱情、选择配偶、缔结婚 姻、婚姻关系、婚姻冲突、婚姻变易和婚 姻发展等内容,作为自己的研究范围和研 究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婚姻社会学研究的理论一般是指那些在 研究中能够合理地解释婚姻现象的社会学 理论。它们主要有五种: 理论。它们主要有五种: 符号互动理论、社 会交换理论、 结构功能理论、冲突理论和 发展理论。
婚姻是指由一定文化决定的,被所在社会认 可的,男人与女人结合成为夫妻关系进行相互作 用的群体。婚姻是家庭的基本前提,是人类生活 的基础和主要领域。 家庭与婚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是两者 还是有显著的区别。家庭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文 化环境中,由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长期结合起 来的人组成的共同生活,具有多重角色分层次互 动的群体。家庭是婚姻的必然结果,是社会系统 的基本单位。
第三章
第一节
男女交往
男女交往
一、个人交往 二、男女交往 三、男女交往的类型 四、理论解释
第二节
相互接触
一、开始接触 二、初次接触的任务 三、简短接触的价值
第三节
观察他人
一、形成印象与印象处理 二、评价他人常见的错误根源 三、人际吸引的因素
第四节
自我形象和自我表现
一、自我形象与自我评价 二、自我表现与自我控制 三、回报他人
虽然婚姻都具有上述特征,但它们又互 不相同。从缔结婚姻的形式,可以把婚姻 分为掠夺婚、买卖婚、劳务婚、交换婚、 指腹婚、童养媳和同意婚等七种形式。按 婚姻配偶人数的多少,还能把婚姻分成多 夫多妻、 一妻多夫、一夫多妻、一夫一妻 四种类型。以通婚的范围划分,婚姻又有 族内婚和族外婚之别。
随着社会变迁,婚姻观念不断更新,婚姻模 式不断改变,现代婚姻的功能已经发生变化。满 足感情和心理需要,促进个人成长和完善,发挥 婚姻双方的潜能等婚姻期待和更平等的婚姻角色, 在社会中越来越普及。与之相伴,日趋上升的离 婚率,再婚和系列婚姻,背离传统婚姻的形形色 色的两性关系,也愈演愈烈。近些年来社会和婚 姻的变迁,对婚姻本身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新 的挑战,同时,也给婚姻研究的深入开展和学科 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
任何研究都必须首先确定自己的研究对 象。如前所述,作为社会学研究对象的婚 姻,其涵义是指由一定文化决定的,被所 在社会认可的,男人与女人结合成为夫妻 关系进行相互作用的群体。由此可见,婚 姻的特征表现为: 姻的特征表现为: 婚姻是由亲密的夫妻关系 组建的群体; 婚姻是由特定的文化模式决 定的群体;婚姻是被所在的社会认可的群 体;婚姻是社会相互作用频繁的两性生活 群体;婚姻群体的成员具有不可替代性。
在科学研究中,只有使用可靠的研究方 法,才能取得科学的研究成果。社会学研 究依靠实验、文献、观察、特别是调查的 方法,通过对可以考证的事实进行系统地 收集、分析和解释,在实践和经验概括中 提出、证实、否定或修改其理论或假设。 婚姻社会学研究的方法,就是主要使用社 会学的方法,同时借鉴其他学科的一些研 究方法,来研究社会中的婚姻现象。
第四章
第一节
亲密关系
有效的交流
一、有声的表达与无声的表达 二、发送与接收 三、交流的模式
第二节
自我暴露
一、自我暴露的实质和过程 二、自我暴露的深度 三、真正了解一个人
男女交往始于相互接触。相互接触是 指不认识的人之间作出最初反应的交往行 为。与人初次见面,至少应该完成一些任 务。和她或他初期的交谈,需要运用一定 的技巧。经常与陌生异性进行短暂的接触, 可以积累男女交往的经验。
在男女交往中,我们必须学会观察他人。 一般来说,我们对他人的第一印象常常在 几秒钟之内就会形成。对这种根据少量资 料迅速概括一个人总体形象起作用的因素 有三个: 有三个: 外表、言行举止、互相影响的可能 性。 我们在评价他人时,往往容易犯一些 相同的错误,作出不正确的判断。不管意 识到没有,当我们对某人产生好的印象时, 我们已经被她或他身上具有的一些特性所 吸引。
一定的性别角色,完全是通过社会化 实现的。社会化的主要因素有: 实现的。社会化的主要因素有: 家庭、学校、 同辈群体、大众传播工具和其他特定的团 体。这些因素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对一个 人性别角色的社会化起着不同的、甚至是 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个人性别角色的社会化程度,直接 影响着其自我观念、价值标准、生活目标、 社会交往和行为方式。我们只有经过比较 完整、达到一定水准的社会化,才能形成 符合社会期待的性别角色,才能成为被自 己和社会双重认可的男人或女人,才有可 能走向婚姻。可以说,没有性别角色,婚 姻就无从谈起。性别角色是婚姻的基础起 点,是婚姻的必要条件。
稳固。以群体生活的内容区分,婚姻由性别 角色、男女交往、选择配偶、缔结婚姻、 夫妻关系、婚姻变易等方面组成,家庭则 由家庭关系、家庭结构、家庭功能、家庭 管理、家庭问题、家庭发展等方面组成。 此外,婚姻往往导致家庭,家庭未必包含 婚姻。由此可见,婚姻与家庭是既有区别, 又有联系的两种社会现象。
尽管在不同的社会、不同的历史阶段, 婚姻和家庭的模式各不一样,但是,自人 类诞生以来,婚姻及其家庭一直就是社会 生活的基础前提与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 无论是早期比较简单的人群,还是现代十 分复杂的社会,婚姻和家庭都始终有着十 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功能。
性别角色是指一定的群体或社会对男女 特性及行为的规定或期待。因此,对应男女, 性别角色只有两种: 性别角色只有两种: 男性角色和女性角色。 男性角色期待由男子扮演,女性角色期待由 女子扮演。传统的男性行为往往是工具性的, 传统的女性行为往往是表意性的,这种区分 不是绝对的。女人和男人之间虽然确实存在 差异,但是,作为人,他们的共同点要比差 异多得多。而且,存在的主要差别更多的是 学习的结果,而非遗传所致。现存的性别角 色并非从来如此,一成不变。从性别角色的 发展方向来看,似乎有一种两性角色融合的 趋势。
当我们的祖先在两性生活中自觉地制定了第 一个乱伦禁忌,婚姻诞生了。婚姻也许是人类最 早的社会规范之一。乱伦禁忌的出现很可能既不 是人的本能,也不是为避免近亲繁殖造成人种的 退化,它产生的直接原因最有可能的两个方面: 退化,它产生的直接原因最有可能的两个方面: 一 是消除群体内部的竞争或冲突, 二是避免群体成 员发生角色混乱。由此应该可以推断,决定婚姻 产生的直接原因,社会性的因素更有可能大于自 然性的因素。如果这种假设成立,我们就可以说, 婚姻从本源上讲就是一种社会现象。
婚姻和家庭都是首属群体,婚姻制度和 家庭制度都是人类早先建立的社会制度。 可是,按时间顺序排列,婚姻的产生早于 家庭,家庭很可能是伴随着对偶婚的出现 才开始确立起来的。从群体结构上看,婚 姻代表了一个人的一种社会地位,家庭标 志着几个人之间的多重社会角色,婚姻关 系是线状关系,家庭关系是网状关系,婚 姻关系容易变动,家庭关系却比较
第一章 婚姻社会学
每一个社会都由男性和女性两种性别的人组 成,两性活动对个人行为与社会生活都有着必不 可少的意义和十分重要的影响。当我们的祖先从 动物状态向人类状态过渡时,两性结合最有可能 采取自然的、杂乱无序的内群体性交形式。从逻 辑上推论,人类的婚姻起源于群体内最初建立的 性交关系规范,即从杂乱性交的状态进入到由第 一个性交准则约束性交行为之时。此后,两性关 系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发展、变化,致使婚 姻越来越具有鲜明的文化含义,婚姻行为逐渐固 化成各种各样的社会行为模式,婚姻终于成为— 化成各种各样的社会行为模式,婚姻终于成为— 而且至今仍然还是人类两性生活的主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