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年代的戏剧

20年代的戏剧


余上沅
2、

北平国立艺术专 门学校戏剧系:
1925年,赵太侔、余上沅、 闻一多从美国留学归国, 将已经关闭的北平"美术专 科学校"改名为"艺术专门 学校",增设了戏剧系。这 是第一个国立的戏剧教育 机构,戏剧艺术由此进入 国家高等教育。
戏剧教育家赵太侔

(三)话剧艺术的现代化——小剧场运动与 新的戏剧理论和表演体制的建立。 涵义:所谓"小剧场"运动,起源于19世纪 末法国"自由剧场"的艺术实验,旨在反对戏 剧的商业化倾向,提倡小型业余的实验性演出, 以提高戏剧的艺术质量和加强其社会作用。 这是一次以易卜生为代表的现实主义戏剧, 取代在西方剧坛占主导地位的古典主义与浪 漫主义戏剧的革新运动,它揭开了西方现代 戏剧的帷幕,在戏剧观念以及戏剧文学、导 演、表演、舞美等方面都进行了新的探索。
2、代表作《一只马蜂》、《压迫》等

《一只马蜂》创作于1923年,独幕剧,描写觉醒的青年 为争取婚姻的自主而与守旧势力抗争的一幕喜剧。


写的是有封建思想的吉母,干涉儿子的婚姻自由,又想 把一位余小姐说与侄儿为妻。岂料儿子早已与余小姐相 爱,当他们接吻被吉母撞见后,就戏弄地说:“喔,一 只马蜂”,以蒙混吉母。此剧发表后,许多大学曾演出。 1926年由北京国立艺术专门学校戏剧系公演,赵太侔导 演。 多重意蕴: 外在:母与子 内在:新与旧、个人与社会 传统的人生婚恋观与现代的人生婚恋观
《黑奴吁天录》翻译自斯托夫人小说

后期春柳社指辛亥革命后的戏剧演出活动。 1912年春,陆镜若邀集欧阳予倩、马绛士、 吴我尊为骨干,成立了新剧同志会,开始 了后期春柳的戏剧活动。1912~1915年,新 剧同志会以上海为基地,先后在常州、苏 州、无锡、长沙、杭州一带作巡回演出, 保留剧目有《家庭恩怨记》、《不如归》、 《猛回头》、《社会钟》等,对新剧的发 展起到了推动作用。1915年陆镜若去世,新 剧同志会也随之解体。

职业文明新戏日趋衰落,但以天津南开学校与北 京清华学校为代表的学生业余演剧,却引起了社 会的注目,正是在“南开新剧团”30年代诞生了 我国戏剧大师——曹禺 。
周 恩 来 与 南 开 新 剧 团
第二节:“五四”时期的话剧运动与实践
一、 《新青年》发动“旧剧评议” ——建设新戏剧的激进立场
“五四”时期适应新文化运动的要求, 话剧运动再次兴起。这次兴起是以批判为其 先导的:《新青年》在1917、1918年间曾展 开过“旧剧评议”,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们 对中国传统旧戏发动了猛烈的攻击。
李叔同
欧阳予倩




春柳社的戏剧活动可分为前期春柳 和后期春柳两个时期。 前期春柳社包括1907~1909年在日 本东京的演出活动。其中,影响最 大的两次演出, 一次是1907年6月公演的《黑奴吁 天录》,剧本按现代话剧分幕形式 用口语写成,因而被欧阳予倩称之 为“可以看作中国话剧第一个创作 的剧本”。 另一次是1909年初夏演出的4幕话 剧《热血》(改编自法国作家萨都 作品),这出戏无论在内容和运用 话剧形式上,都获得中国留学生的 好评。

(一)现实主义戏剧的最初成果——胡适、汪仲贤、 陈大悲、欧阳予倩的"社会问题剧"创作 胡适(1891--1962):《终身大事》 剧本描写一个中产家庭的独生女田亚梅为争取婚姻 自主而离家出走的故事。亚梅留学归来,自主选中 了多年在一起的朋友陈先生。田太太却求签算命, 说命相不合、八字相克,因此反对。最后亚梅趁父 母离屋吃饭,留下字条出走。留言说“这是孩儿的 终身大事,孩儿该自己决断,孩儿现在坐了陈先生 的汽车去了,暂时告辞了。”
戏剧家熊佛西
丁西林的“趣味主义"戏剧

1、简介 丁西林(1893-1974)
中国剧作家、物理学家、社会 活动家。原名丁燮(xie)林,字 巽(xun)甫。1893年9月29日生于 江苏省泰兴县黄桥镇。1913年毕 业于上海交通部工业专门学校 (上海交通大学前身),1914年, 入英国伯明翰大学攻读物理学 和数学。1920年归国,历任北京 大学物理系教授、国立中央研 究院物理研究所所长。


1、对旧剧的批判 :充满儒教与道教思想毒 素的封建性内容以及“大团圆”结局;排斥 “多含原始的宗教的分子”(周作人)。 2、新的戏剧观的建立:
一是“把戏剧做传播思想,组织社会,改善人 生的工具; 二是提倡现实主义的戏剧,要求戏剧”在当今 社会里“取材,表现”我们每日的生活”,描写 “平常”的普通人,并打破传统的“大团圆”主 义,如实地揭示现实本来面目。 应该说这些要求是符合“五四”思想革命、文 学革命的需要的,与同一时期现实主义小说的提 倡也是一致的。

第三节 “五四”时期的话剧创作
创作概况: 体裁——正剧、悲剧、喜剧。 创作角度——创作剧、翻译剧。
最先出现的是以民众戏剧社、上海戏剧协社提倡 的现实主义戏剧思潮——“社会问题剧”的创作潮 流,和国剧运动提倡的“趣味主义”戏剧。 初期的戏剧创作以田汉、洪深、丁西林的艺术成 就最高。




任天知

1911年春节,进化团打出“天知 派新剧”的旗号,首演于南京, 接着又到芜湖、汉口等地,相继 演出了《血蓑衣》、《东亚风云》 等剧,因内容抨击时政、宣传爱 国思想,遭到清朝政府查禁 。 进化团在其活动的两年中,创作、 演出的剧目很多,除上面所列剧 目外,重要的还有《恨海》、 《珍珠塔》、《黄鹤楼》、《苦 海花》、《血泪碑》等。
2、提出与建立了一整套新的戏剧美学 原则与表演体系和模式——"第四堵墙 "理论。
这就是由19世纪法国自然主义戏剧家创造的所谓"第四堵 墙"的理论,强调再现人生的真相,自然的生活的原态:" 舞台上的生活,正如你透过一垛墙壁看到人家屋里那样", 因此戏剧的最高目的是创造充满真实生命的"舞台的幻觉": 舞台美术(包括布景、灯光、化装等)追求逼真的、生活化 的效果,演员的表演要求生活在舞台创造的特定情境中, 不与观众进行感情交流,追求像生活片断那样自然。由此 而创造出了以后在中国话剧界产生了深远影响的"剧场戏 剧"的创作与表演模式。



2、“进化团”与“天知派新 剧”——第一个职业性的新剧 团与重教化功能的戏剧演出模 式 进化团是中国早期话剧(新剧) 的第一个职业剧团,它1910年 冬成立于上海,领导人是新剧 活动家任天知。先后参加这个 剧团的主要成员有汪优游、陈 镜花、王勾身、钱逢辛、顾无 为、查天影、陈大悲等。 进化团于1912年秋解散。任天 知是同盟会会员,剧团成员也 多是倾向革命的青年,因此进 化团的戏剧活动具有浓厚的革 命色彩。
此剧是在五四运动前后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剧情 比较简单。但反封建的主题鲜明,被公认为明显受 易卜生的影响,它的出现对以后的社会问题剧的创 作和演出有推动意义。

(二)“趣味主义”戏剧 的艺术实践——丁西林 等人的戏剧创作

与趣味主义戏剧见解相 联系,当时也出现过一 些与“社会问题剧”不 同,但过分追求趣味而 相对忽视社会意义的戏 剧作品。这方面,丁西 林、熊佛西、余上沅等 人的剧作较有代表 性。
第六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0年代的戏剧
第一节:"五四"以前的话剧运动 一、话剧的基础知识 ¤戏剧 ¤戏曲 ¤话剧
1914年春柳剧场《不如归 》
戏曲《铡美案》剧照之外交流系统
话剧《哈姆雷特》 话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二、现代话剧的萌芽与演进
1、春柳社——最早 对中国现代话剧艺术 进行自觉探讨与试验 创造的社团。 1906年冬由中国留 日学生组建于日本东 京。创始人李叔同 (息霜)、曾孝谷。 先后加入者有欧阳予 倩、吴我尊、马绛士、 谢抗白、陆镜若等人。
“甲寅中兴”是以中国第一个现代大都市上海 为中心的,以“职业化”与“商业性”为主要特 色:一年之内,上海一地即成立职业剧团数十个, 职业演员在千人以上,演出剧目数百个。 一个明显的趋向是话剧诞生以来一直占主导 地位的戏剧教化功能的淡化,突出了戏剧的娱乐 性和表现性,题材倾向世俗生活,在欣赏趣味上 更是自觉地向市民阶层的审美情趣靠拢。 单纯商业性演出的负面影响也是明显的:文 明新戏终因迁就小市民的封建落后意识与恶俗趣 味,以及艺术上的粗制滥造、某些演员的堕落, 而失去了观众。
三、 话剧的建设与实践


1921年新的戏剧团体与刊 物的出现,则标志着话剧 进入了建设与实践的新阶 段。 建设任务:要提出系统的 戏剧观念,建立新的组织 形式、表演体制、演出方 式,并产生自己的剧作家 与剧本创作。



(一)戏剧团体的建立 1、上海民众剧社(现 实主义戏剧) 2、上海戏剧协社(现 实主义戏剧) 3、“爱美剧”与学生 业余演剧的高潮(业余 的、非营业性戏剧)


(二)戏剧学校 1、 人艺戏剧专门学校:
1922年冬,蒲伯英出资并与 陈大悲合作,在北平创办了“人 艺戏剧专门学校”。学校以造就 “职业的但高尚的剧人”为宗旨。 李健吾、余上沅,鲁迅、周 作人、梁启超等均被聘任为校董 事。 这是现代中国第一所培养 “专门的戏剧人才”的学校。后 因经济拮据和内部纠纷,该校于 1924年冬停办。
二、“国剧运动”——新剧建设中稳健的文化选择 1、张厚载的保守主义戏剧倾向,他在《我的中国 旧戏观》一文中论述了旧戏的虚拟性、程式性和表 情性等美学特征,并且认为旧戏是“中国文学艺术 的结晶,完全可以保存"。 2、国剧运动——1926年,赵太侔、余上沅等一 批留美学生在徐志摩主持的北京《晨报》副刊上创 办《剧刊》,提倡“国剧运动” 。提出要糅合东、 西方戏剧的特点,在“写意的”与“写实的”两峰 间,架起一座桥梁。主张“从整理与利用旧戏入手 “去建立"中国新剧”。这一设想,带有浓重的理想 主义色彩,由于不适合当时社会的需求,终未能实 现,但作为一种选择的可能性,在现代戏剧发展史 上留下了痕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