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
1.基因型(genetype):由遗传信息组成,编码微生物的所有特性。
2.表现型(phenotype):指一些实际的、已表达的特性。
3.转录(transcription):以DNA为模板,按照碱基配对原则将其所含的遗传信息传给RNA,形成一条与DNA链互补的RNA 的过程。
4.逆转录(reverse transcription):以RNA为模板,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生成DNA的过程。
5.诱导酶(induced enzyme):细胞为适应外来底物或其结构类似物而临时合成的一类酶。
6.组成酶(constitutive enzyme):微生物细胞中经常存在的一类酶。
组成酶的合成只受细胞内遗传物质的控制,与环境中的营养物质无关.
7.翻译(translation):以mRNA为模板,将mRNA的密码解读成蛋白质的AA顺序的过程。
8.突变:指生物体的表型突然发生的可遗传的变化。
而基因突变是在细胞学上看不到遗传物质的变化。
9.碱基置换:DNA序列中一种碱基替换另一种碱基导致突变。
10.转换:由嘌呤置换嘌呤或嘧啶置换嘧啶。
11.颠换(Transversions):指嘌呤置换嘧啶或嘧啶置换嘌呤.
12.转化(Transformation):受体菌在自然或在人工技术作用下直接摄取来自供体菌的游离DNA片段,并把它整合到自己的基因中,而获得部分新的遗传性状的基因转移的过程。
13.转导(Transduction):是以噬菌体为媒介将外源DNA片段携带到受体细胞中,通过交换和整合,使后者获得前者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
14.接合(Conjugation):在原核细胞中,细菌的接合是指细胞与细胞的相接触,遗传信息从供体细胞中转移到受体细胞中
的过程。
在真核细胞中,接合是指单倍体的配子融合成双倍体合子的过程。
15.转座因子(transposable element):位于染色体或质粒上的一段能改变自身位置的DNA序列。
16.野生型(wild type):从自然界分离到的任何微生物在其发生营养缺陷突变前的原始菌株,均称该微生物的野生型。
17.原养型(protoroph):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经回复突变或重组后产生的、其营养要求在表型上与野生型相同的菌株。
18.完全培养基(Complete Medium,CM):含有满足某微生物的所有营养缺陷型和野生型菌株生长所需营养物质的天然或半合成培养基。
19.基本培养基(Minimal Medium,MM):不含生长因子仅能满足某微生物的野生型菌株生长需要的最低成分合成培养基。
20.补充培养基(Supplemented Medium,SM):补充了一种或数种生长因子,以满足某微生物的特定的营养缺陷型生长的培养基,其中的生长因子多是通过直接添加AA、碱基或维生素而提供。
21.代谢调节(regulation of metablism):是指微生物的代谢速度和方向按照微生物的需要而改变的一种作用
22.原生质体融合(protoplast fusion):通过人为方法,使遗传性状不同的两细胞的原生质体发生融合,并产生重组子的过程。
23.杂交育种(bybridization):只不同种群,不同基因型个体间进行杂交,并在其杂交后代中通过选择而育生纯合品种的方法。
24.有限培养基(limit medium,LM):是专供异核体菌株生长使用的培养基。
通常在基本培养基或蒸馏水中加入适量的完全培养基,加入的量只限两直接亲本菌株稍许生长,以提供相互接触、吻合的菌丝体需要。
25.末端代谢阻遏:指由某代谢途径末端产物的过量累积而引起的阻遏。
对直线式反应途径来说,末端产物阻遏的情况较为简单,即产物作用于代谢途径中的各种酶,使之合成受阻遏。
26.分解代谢阻遏:指细胞内同时有两种分解底物(碳源或氮源)存在时,利用快的那种分解底物会阻遏利用慢的底物的有关酶合成的现象。
27.酶活性的调节:是指一定数量的酶,通过其分子构象或分子结构的改变来调节其催化反应的速率。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