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低评标价法利弊分析

最低评标价法利弊分析

最低评标价法利弊分析
国家颁布《政府采购法》的初衷是为了规范政府采购行为,节约财政性资金,提高财政性资金的使用效率,堵住随意进行政府采购,无序、无规地开支财政性资金,损公肥私,滋生腐败的漏洞。

但是《政府采购法》、《非招标方式管理办法》等的某些条款变成了只注重节约,而忽视其他因素。

低价中标有他的好处,但也有他的不利之处。

低价中标的利
最低投标报价中标法有三大益处:
1、最低投标报价中标法在实际操作中简捷、方便、直观。

2、最低投标报价中标法所需时间短,能够及时满足采购人的需要。

3、最低投标报价中标法最大的益处是能够节约财政性资金。

低价中标的弊
1、最低价中标容易导致采供矛盾。

因为最低投标价中标,能定量的只有投标报价是否最低。

在目前供大于求的状况下,采购人或采购代理机构要求最低报价为成交供应商的唯一依据。

供应商为了谋取项目中标,只能将投标报价压到最低极限。

一旦中标,为了完成中标项目,而又要不亏本,供应商就只好在产品质量和服务上打主意了。

供应商在想打采购人的主意,而采购人也在提防着供应商,这就埋下了采供双方发生矛盾的种子。

有了矛盾的种子,就可能随时发生矛盾,导致采供双方的不愉快合作。

2、最低价中标向供应商发出了错误的信号。

在政府集中采购中,
一味地采用最低投标价中标,这样一来,就使供应商以为政府集中采购只注重价格,而不注重质量。

因为能来参加投标的供应商,投标的产品不可能是不满足采购需求的,而绝对是完全满足采购人的采购需求的,那确定谁中标,就只剩下“质量、服务和价格”了。

目前,“服务”和“质量”难以定性定量,能现场定性定量的就只有价格了。

哪个投标报价最低,哪个就中标了。

3、质量和服务相等难以界定,有实际操作困难。

就目前来看,世界上还没有绝对相等的质量和服务。

同行业不同等级的服务和质量不一定相等;同产品同型号,不同的厂家生产的,也不一定服务和质量相等;就是同品牌同型号,主厂和分厂生产的,也不一定就服务和质量相等;同品牌同型号同配置、同一厂家生产而价格不一样,服务也不一定相等。

所以说要服务和质量大致相等,就只能定品牌、定生产厂家采购,定供应商采购了。

4、最低价中标容易激化采购当事人之间的矛盾。

采购方“出钱要好的,结果来了价低质量差点的,用不了三天就坏了。


供应商“最低价才能中标,那质量和服务,我们也只能是尽量了,但保证在保质期内没有问题。


监督部门“只管集中采购机构在实施具体采购中的程序和过程、结果是否合法、合规,其他的事我们不好说。

”这样,一推让,二埋怨,交易中心就到了浪尖上了,无法躲闪,成了矛盾的焦点。

5、最低价中标容易因价格而排斥民族工业。

《政府采购法》明文
规定要保护民族工业,采购国内产品,这是对的,但又强调低价中标,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就很难把握了。

因为国内企业目前在研发自主知识产品时,必然要花费很大的资本和精力,这样,短期成本就大,价格自然比进口的国外同类产品的价格要略高一些,打价格战处于劣势。

一味地强调低价中标,那么国内产品只有排斥在外了。

6、最低价中标容易导致政府采购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颁布《政府采购法》,成立集中采购机构的初衷是规范政府集中采购行为,控制高价中标的现象。

《政府采购法》中规定的五种采购方式,除了“公开招标”和“邀请投标”外,现在在基层大量采用的是“询价”、“竞争性谈判”,而这两种采购方式都规定“最低价中标”。

低价中标虽然控制了一些高价中标的现象,但也让采购各方产生了忽视价格以外各方因素的意识,甚至于引导政府集中采购走向另一个极端,背离颁布《政府采购法》,成立政府集中采购机构的初衷,影响政府集中采购的健康发展。

解决问题的办法
分采购类别,区别对待,同时征求采购人的意见后确定中标办法。

在接到采购办签署的采购申请后,针对采购种类进入实际采购,并及时和采购人商议。

如果是货物类采购,品牌明确,配置清楚,建议采用最低价中标法。

如果是工程或服务类采购,因为不明了的事项较多,建议采用综合评分法。

我们在实际竞争性谈判采购中,用最终报价,质量、服务等其他项目进行综合评分来确定中标供应商。

效果良好,并且供应商和采购
人都能接受,反响很好。

通过实际操作,要真正搞好政府集中采购,不能一味地采用最低投标报价中标法。

在保证产品质量和服务的前提下,价格适中,使采供双方都有利可图,达到既规范采购程序、节约财政性资金,又和谐采购的目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