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Part11、什么是管理心理学?管理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活动规律的科学。
研究人的行为激励问题、心理活动、怎样的途径和技巧去激励人心和行为,达到效率最大化。
2、为什么学习管理心理学?推进管理现代化、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建立中国式管理心理学体系。
作用:(1)推进管理现代化(2)提高劳动生产率(3)加强思想政治教育3、管理心理学为什么以人作为研究对象?(1)“企业就是人”(2)人是首要资源(3)人是企业管理主体4、管理心理学与行为科学、组织行为学之间有何关系?管理心理学是由行为科学发展起来的,是心理学的分支,属于一门应用理论学科。
管理心理学主要研究行为内在规律性的行为,侧重于将心理学原理原则应用于管理。
而组织行为学则是研究外在表现行为规律性的学科。
5、学习管理心理学的方法有哪些?(1)明确管理心理学的两种属性(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作为哲学基础;马克思管理二重性的理论作为指导思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国内和国外经验相结合。
)(2)树立以人为中心的思想(3)用各种方法研究人的心理行为Part21、管理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起源于心理学在工业中的应用,由此产生的工业应用心理学和同期出现的人事心理学、工程心理学三个分支学科为管理心理学的理论提供的素材,奠定了充分的理论基础,从而使管理心理学产生。
2、梅奥“霍桑实验”主要内容是什么?得到了什么理论观点?“霍桑实验”分为四个阶段(1)工厂照明实验(2)继电器装备试验(3)谈话的研究(4)观察实验(接线板接线试验)结论:工作效率不仅受到物理的、生理的因素的影响,且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
梅奥在霍桑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人际关系学说,主要内容有四:(1)工人不仅是“经济人”而且是“社会人”(2)劳动生产率的首要因素是“士气或情绪”而不是报酬等物质的利益,满足工人欲望与士气是提高生产率的关键。
(3)企业中不仅存在正式组织,而且存在“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依靠权力维持,非正式组织依靠情感。
3、马斯洛提出人类需要是按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逐级发生的,你认同吗?认同,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这五类需求层次是由低到高的。
这五种需要是需要按层次逐级递升,但次序并不是完全固定的,可以变化,也会有例外情况。
一般来说就是某一层次的需要满足后又再向上一层发展,追求更高层次就成为了动力。
相应的,获得基本满足的五种需要可以分为两级,低级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
低级需要是通过外部条件就可以满足的,高级需要包括: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高级需要是通过内部因素才能满足的,而且尊重和自我实现需要是永无止境的。
同一时期,每个人可能需要几种需要,但是只有一种是占有支配地位,从而起到决定作用,任何一种需要也不会因为更高层次的需要发展而消失,而是相互重叠的,只是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后,低层次的需要仍然存在,只是对行为影响的程度大大减小,也不再是一股激励力量。
Part31、管理及其实质是什么?管理,就是对社会生产总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运动进行决策、计划、指挥、监督、组织、核算和调节。
管理的实质是经济意义上的管理,是用以指导人们如何有效地管理社会生产、交换、分配等过程的所有一切的活动。
2、简述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过程古典管理、行为科学、现代管理等三个阶段(1)古典管理理论西方管理理论发展史的第一阶段。
由早期管理理论、传统管理理论(又称经验理论)、科学管理理论三种理论组成。
(2)行为科学理论西方管理理论的第二阶段。
强调人的行为,认为从人的行为本质激发动力,才能提高效率。
行为科学理论大致分成早期的人际关系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的形成时期、行为科学理论发展新时期的三个时期。
(3)现代管理理论西方管理理论的第三阶段。
行为科学的形成及发展后,出现了一系列的经济管理理论学派,如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学派、经验主义学派、权变理论学派和管理科学学派等等,从而形成现代管理理论。
3、什么是人的行为?行为的特点和种类有哪些?研究行为的目的是什么?人的行为是人类日常生活所表现的一切动作。
人类行为的特征:自发的行为、有原因的行为、有目的的行为、持久性的行为、可改变的行为。
行为的种类按人类生活不同领域分为:管理行为、政治行为、社会行为、文化行为、战争行为。
研究人的行为的目的有四个方面:(1)研究人类行为产生的原因,目的在于激发动机,推动行为。
(2)研究人类行为的控制与改造,目的在于保持正确的行为。
(3)研究人与物的配合,目的在于提高劳动生产路和经济效益。
(4)研究人与人的协调,目的在于创造一种良好的激励环境。
总之,研究认为学的目的是在于调动人的积极性。
4、心理学与管理心理学是什么关系?心理学是管理心理学的主要依据之一。
我们研究和应用管理心理学做人的工作,预测行为的规律性,首先必须了解和掌握有关人的心理过程、心理特征及其规律性。
Part41、简述希波克拉特的气质类型学说。
希波克拉特提出,人体内有四种液体,即血液、黏液、黄胆汁、黑胆汁。
每一种液体和一种气质类型相对应。
(1)血液相对于多血质(2)黏液相对于黏液质(3)黄胆汁相对于胆汁质(4)黑胆汁相对于抑郁质一个人身上哪种液体占的比例比较大,他就具有和这种液体相对应的气质类型。
2、什么是气质?如何划分气质类型?气质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之一,指某个人典型地表现于心理过程的强度、心理过程的速度和稳定性以及心理活动的指向性等方面的特点。
(1)按理智、情绪及意志的强度,分为理智型、情绪型和意志型。
还有许多中间型,理智—意志型。
(2)按心理活动的指向性,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
(3)按个体的独立性和顺从型,分为独立性和顺从型。
3、如何认识气质在管理实践中的作用?(1)气质类型无好坏之分。
(2)气质不能决定一个人活动的社会价值和成就的高低。
(3)气质可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
(4)气质可以影响人的情感和行动。
4、什么是性格?性格特征有哪些?性格是个性中的重要心理特征,是区别个性的主要心理标志。
性格可以反映人的行为取向,还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动机和态度,所以说性格是行为方式和现实态度的统一体。
性格,是指一个人表现在态度和行为方面的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是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受一定思想、意识、信仰、世界观的影响和制约。
性格是在认得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发展和变化的,并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独特性、整体性和持续性。
(1)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2)意志特征(3)情绪特征(4)理智特征5、什么是能力?影响能力的因素有哪些?能力是与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有关的心理特征,通常是指个体从事一定社会实践活动的本领。
影响能力的因素是很多的,其中以素质、知识、技能、教育、社会实践、勤奋等对能力的影响最显著。
此外,营养状况、个人的爱好、兴趣等,对能力的提高也有重要的影响。
6、性格与能力、气质之间的关系如何?性格与能力的关系:(1)性格的形成需要一定的能力为基础。
(2)能力的发展水平受性格特征的影响。
(3)优良的性格特点往往能补偿某方面的能力弱点。
性格与气质的关系:(1)气质影响着性格的表现方式,还会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的速度动态。
(2)性格会在一定程度上掩盖着和改造着气质,从而使之服从于生活实践的需要。
(3)相同气质类型的人可以形成不同的性格特征而不同气质类型的人也可以形成同样的性格特征。
7、性格发展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有哪些?特点:(1)内涵的发展(2)发展的连贯性(3)身体衰退早于心理衰退(4)发展曲线影响因素:(1)生理性因素。
主要包括遗传、体格与体型、性别。
(2)环境因素。
主要包括家庭、学校、社会文化、职业。
Part51、什么是欲望?欲望的特征有哪些?欲望,是指人的需要尚未得到满足的一种反映方式,或者说,使人们所追求的目标尚未达到要求的一种表现形式。
形成欲望需要具备的两个条件:(1)缺乏(2)期待欲望的特征:(1)无限性(2)关联性(3)反复性(4)竞争性2、什么是需要?需要有什么特点?需要,是指人对某种目标的渴求或欲望。
特点:(1)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结合(2)劳动创造与满足需要结合(3)人的需要与发展生产结合(4)人的需要取决于社会生活条件3、什么是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如何正确评价该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类,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
这五种需要是从低到高,次序不是固定的,也有例外情况。
一个层次的需要相对地满足了,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
同一时期内,可能同时存在几种需要,但每一时期内总有一种需要是占支配地位的。
需要满足了就不再是一股激励力量了。
马斯洛需要理论也有其两重性,作为科学,它是一种激励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共同规律。
但是,他的研究是在西方社会条件下进行的,研究结果也更多的是反映在西方社会里人们这方面的实施,有一定的局限性。
4、如何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正确处理职工的需要问题?中国是一个处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国家,要从中国人口多、底子薄的国情出发,满足需要的程度必须和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满足需要必须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
一般地说,满足职工需要有两条途径:(2)职务之内需要的满足,是指工作同时获得满足,主要是指工作环境本身。
一般采取以下方法:(1)从调查研究入手。
是根本出发点和前提。
(2)调查研究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
5、什么是动机?影响个人动机的因素有哪些?动机,是指引起个人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此行为导向某一目标(个人需要的满足)的过程。
对个人动机的模式具有决定性影响作用的因素:嗜好与兴趣、价值观、期望值。
Part61、什么是挫折?产生挫折的原因有哪些?心理学上将挫折解释为当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在环境中遇到障碍或干扰,其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的情绪状态。
原因:(1)外在因素。
可分为实质环境与社会环境。
(2)内在因素。
包括个人的生理条件与动机的冲突。
(3)组织原因。
如组织的管理方式、组织内的人群关系、工作性质、工作环境等。
2、挫折在情绪上的反应有哪些?愤怒的攻击,包括直接攻击和转向攻击、不安、冷漠、退化。
3、挫折的防卫方式有哪些?合理化作用、逃避作用、压抑作用、代替作用、表同作用、投射作用、反向作用4、预防挫折的方法有哪些?(1)消除产生挫折的原因(2)改善人群关系(3)改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Part71、什么是期望?期望心理产生的条件有哪些?期望是指一个人在一定时间里希望达到目标或满足需要的一种心理活动。
期望心理的产生,一般都与目标、目标价值及可行性比较相联系。
其中目标及目标价值是外在因素,可行性比较是内在因素。
党外在因素作用于人的大脑,经过内在因素的作用,出现能力及经验接近或大于客观要求是,期望心理便会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