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校管理心理学54367751

学校管理心理学54367751


4、学校管理心理学中的领导心理的问题 领导的素质
领导的影响力、领导方法与艺术、领导理论 (权变问题)
5、学校管理心理学中的组织心理 信任---万众一心
五、研究学校管理心理学的意义 1、有助于当前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
提高教育质量。 2、促进学校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3、有助于管理心理学和学校管理心理学
实起到了缓和劳资矛盾的效果。在这方面,西方尤其是许多企 业都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2、"社会人"的假设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于激发动机、
调动职工积极性是比物质奖励更为重要的因此,这一点对于我
们企业制定奖励制度有一定参考意义。但它过于偏重非正式组
织的作用,对正式组织有放松研究的趋向。这是一种依赖性的
人性假设,对人的积极主动性及其动机研究还缺乏深度。
(一)学校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学校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管理心理现象与
规律。 1.它研究学校管理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而不
研究“学校管理”本身; 2.研究学校“管理”心理现象与规律,而不研究学
校中的“一般的”和“教育的”心理现象和规律; 3.研究“学校”管理心理现象与规律,而不研究
1.学校管理心理学的萌芽可以追溯到闵斯特伯 格
2. 20世纪70-80年代,一些发达国家相继 出版了有关著作,如美国欧文斯的《学校组 织行为学》,琼斯等的《学校管理和理论》 苏联沙库罗夫的《学校管理的社会心理学问 题》
3.我国是率先使用“学校管理心理学”这一 学科名称的国家
四、学校管理心理学的对象、内容和 意义
素影响,而且受心理的、社会的因素影响。
(2)生产效率的上升或下降,主要取决于职工的 工作情绪,即职工的“士气”。
(3)正式组织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管理者要充 分利用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3、群体动力、社会测量、需要层次理论 提供理论依据
群体动力:深层次认识个体劳动与集体劳动 的关系
社会测量:定量分析、定性分析的结合分析 (相关系数 解释性因果关系)
“社会人”假设 “社会人”假设的基本观点:
社会性需求的满足往往比经济上的报酬更能 激励人们。人们在长期的社会活中发现,只 有在顾全群体利益时,个人利益才能得到保 障。
“社会人”的基本假设就是:
(一)从根本上说,人是由社会需求而引 起工作的动机的,并且通过同事的关系而获 得认同感。
(二)工业革命与工业合理化的结果,使工 作本身失去了意义,因此能从工作上的社会 关系去寻求意义。
6 74 127 5476 16129 9398
7 76 126 5776 15876 9576
8 65 118 4225 13924 7670
9 69 117 4761 13689 8073
10 75 122 5635 14884 9150
合计 734 1275 54118 163241 93907
附录 教师工作倦怠与人格特征的 相关研究
第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章 人性假设与学校管理 “经济人”假设
“经济人”假设的基本观点:
①多数人天生是懒惰的,他们都尽可能逃避工作。 ②多数人都没有雄心大志,不愿负任何责任,而心甘情
愿受别人的指导。 ③多数人的个人目标都是与组织目标相矛盾的,必须用
强制、惩罚的办法,才能近使他们为达到组织的目标而 工作。 ④多数人干工作都是为满足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 因此,只有金钱和地位才能鼓励他们努力工作。 ⑤多数人属于被管理者,只要少数人能自己鼓励自己, 能够克服冲动而成为管理者。
(三)员工对同事们的社会影响 力,更比对管理者所给予的经济 诱因控制更为重视。
(四)员工的工作效率随着上司 能满足他们社会需求的程度而改 变。
“社会人”假设指导下的管理实践(管理策略) 从"社会人"的假设出发,采取不同于"经济人"假设的管理
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1、管理人员不应只注意完成生产任务,而应把注意的重
2、管理的功能:
计划 选择方案 组织 建立一定的人、才、物匹配组织 指挥 领导管理活动的过程 协调 解决过程出现的问题 控制 保证活动不会出现偏差 (二)心理现象及其内容 1、心理现象:心理学研究的对象(称心理或心 理活动)
2、心理现象的具体内容: (1)心理过程:知 、情 、意
认识过程 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 在管理中的
的作用。一方面,要倾听职工的意见和了解职工的思想感情,
另一方面,要向上级呼吁、反映。
5、提出"参与管理"的新型管理方式,即让职工和下级不
同程度地参加企业决策的研究和讨论。
评价 对“社会人”假设的评价
1、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剧和企业 劳资关系的紧张,使得管理者开始重新认识“人性”问题。从 “经济人”的假设到“社会人”的假设;从以工作任务中心的 管理到以职工为中心的管理无疑是管理思想与管理方法上进了 一步。资本家实行参与管理,满足工人一些需要,在企业中确
表现
(2)个性倾向:需要、动机、兴趣、理想、
想念、世界观
在管理中的表现
(3)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在管理中的表现
二、从管理心理学到学校管理心理学
(一)管理心理学的产生的理论准备
1.工业心理学开先河 (心理技术学) 工业心理学之父的闵斯特伯格《心理学与工业效率》
(1912年) 2.人际关系学奠基础 *人际关系学即人际关系理论 创立者是梅奥 *霍桑实验 (1)人们的工作积极性不仅受物质的、生理的因
评价 1、“经济人”假设是以享乐主义哲学为基础的,它把人看成 是非理性的,天生懒惰而不喜欢工作的“自然人”。这是20世 纪初个人主义价值观点统治思想的反映,泰勒从企业家与工人 都有的营利心来录求提高效率的根源,把人看成机器。这是与 马克思主义的人是社会的人,人的本质就是社会关系总和的观 点相对立的。
2、外来的控制和处罚的威胁下并不是是促使人们 努力达到组织目标的唯一手段。人们愿意实行 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完 成应当完成的目标任务。
3、起作用的报酬是实现目标是与实现目标联系 在一起的报酬。报酬是各种各样的,其中最大的报 酬是通过实现组织目标而获得个人自我满足、自我 实现的需求。
4、普通人在适当条件下,不仅学会了接受职责,而 且还学会了谋求职责。逃避责任,缺乏抱负以及强 调安全感 ,通常是经验的结果,而不是人的本性。
需要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 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
(二)管理心理学的当代发展 名称:从工业社会心理学 、 组织心理学
到管理心理学 1、研究机构、人员的迅速增加—社会需要的
存在:心理需要如审美观的改变(简约—不 简单)快乐女生 2、课题、范围的扩大、深入 3、方法的丰富、综合化
(三)学校管理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普通”管理心理问题。
(二)学校管理心理学的内容 人性、个体、群体、领导、组织心理
1、“人性”问题:西方人的人性“假设” 我国传统的人性“假设”
西方人:经济人假设 、社会人假设 、自动 人假设 、复杂人假设 2、个体心理:个体的知觉、学习能力、归因 对管理的影响;个体的能力、胜任力对管理 的影响;个体的气质、性格对管理的影响。 3、群体心理:教师群体(不同学院教师)、 学生群体(不同院校、专业学生)
428.77 250.72
四、研究报告撰写 (一)研究报告的基本格式 1、标题 2、摘要 3、引言 4、方法 5、结果 6、讨论与分析 7、结论 8、参考文献与附录
(二)研究报告的基本要求
(三)研究报告的撰写程序
1、确定研究报告的类型 2、拟定提纲 3、写作初稿 4、修改定稿
收集资料---检验假设并提出结论、设计
2、研究原则 客观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 应用性原则伦理性原则
3、研究层次
二、研究的主要方法 (一)观察法
(二)调查法
(三)测验法
(四)实验法
(五)个案法
三、数据分析 1、集中趋势分析
2、离中趋势分析 3、抉择分析 4、相关分析 5、回归分析 6、因素分析
序号 数学
成绩(X) 预计(Y^)
1 80 136.28
2 73 126.97
3 69 121.65
4 82 138.94
5 71 124.31
6 74 128.3
7 76 130.96
8 65 116.33
9 69 121.65
10 75 129.63
合计 734 428.77
务,而对于人的感情和道义上应负的责任,则 是无关紧要的。从这种观点来看,管理就是计 划、组织、经营、指导、监督。这种管理方式 叫做任务管理。 2、管理工作只是少数人的事,与广大工人群众无 关。工人的主要任务是听从管理者的指挥,后 勤部拼命干活。 3、在奖励制度方面,主要是用金钱来刺激工人生 产积极性,同时对消极怠工者采用严厉的惩罚 措施,即:"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
2、“经济人”假设的管理是以金钱为主的机械的管理模 式,否认了人的主人翁精神,否认了人的自觉性、主动性、创 造性与责任心。他们认为由于人是天性懒惰的,因此必须用强 迫、控制、奖励与惩罚等措施,以便促使他们达到组织目标。
3、"经济"假设认为大多数人缺少雄心壮志,只有少数人 起统治作用,因而把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绝对对立起来,反对工 人参与管理,否认工人在生产中的地位与作用,其人性观是完 全错误的。
人性假设是社会科学各学科体系的方法论 基石,任何一门社会科学学科皆以特定学 科领域范畴中,特定行为主体的人性假设
作为研究前提,特定的社会科学学科正是 通过对特定社会行为主体人性内涵之基本 把握,才能对特定主体行为作出合理解释, 从而构成本学科理论的基本方法论前提。
“经济人”假设指导下的管理实践 1、管理工作 重点在于提高生产率、完成生产任
学校管理心理学 第一章 学校管理心理学概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