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病原生物学第十二章常见人体寄生虫
病原生物学第十二章常见人体寄生虫
5.防治原则
加强卫生宣教,注意个人及饮食卫生,不食 生的或未煮熟的猪肉,切生食及熟食的沾板要分 开,饭前便后要洗手。改进饲养猪的方法,猪要 圈养。加强肉食检疫,严禁出售“米猪肉”。积极 治疗病人,常用药物有吡喹酮、槟榔、南瓜子合 剂、灭绦灵。
(二)肥胖带吻绦虫(牛肉绦虫)
猪肉绦虫与牛肉绦虫的区别
2.生活史
3.致病性 (1)幼虫的致病性 (2)成虫的致病性
钩蚴性皮炎、钩蚴性肺炎。 肠粘膜损伤出血、缺铁性贫 血等。
4.实验室诊断与防治原则 常用饱和盐水漂浮法检查虫卵。加强个人防
护及粪便管理,避免赤足耕作,防止丝状蚴感染 皮肤。常用的治疗药物有甲苯咪唑、丙硫咪唑等。
(四)毛首鞭形线虫(鞭虫) 卵为纺锤形,棕黄色,卵壳厚。
1.滋养体 形似半个纵切的梨状,
左右对称,前端钝圆,后端稍 尖,腹面扁平,背面隆起,腹 面左右两 个吸盘。其内各有一 个核,核中有核仁。有轴 柱一 对,纵贯虫体。有四对鞭毛。
2.包囊
椭圆形,大小为10~ 14×7.5~9μm, 囊壁厚, 囊壁与虫体之间有明显的 间隙,未成熟包囊有二个 细胞核,成熟包囊有四个 细胞核,多位于一端,囊 还可见到鞭毛、轴柱等 。
两端有透明栓,卵内含有一个卵细 胞。
成虫外形似马鞭,雌雄异体, 寄生于人体回盲部,钻入肠粘膜、 粘膜下层甚至肌层,吸食组织液 和血液,加上分泌物的刺激作用,使肠壁局部组织出现 慢性炎症、充血、水肿。严重者还可导致慢性失血性贫 血。
三、肠道寄生吸虫(布氏姜片虫)
1.形态 成虫虫体肥厚、背腹扁平、呈长椭圆形,前窄
二、丝虫
我国常见的丝虫有两种即:班氏吴策线虫和马来布鲁 线虫。成虫寄生于人体淋巴系统,可引起丝虫病。 1.形态
(2)包囊
圆球型,直径20~40μm,内含1~4个核,未 成熟包囊有1~2个核,可见糖原泡及棒状的拟染色 体。成熟包囊有4个核。
2.生活史
阿米巴原虫生活史简单,发育的基本
过程为:包囊→小滋养体→包囊。
经口
脱囊
四核包囊 → 小肠下端 → 分裂成4个
营养缺乏
小滋养体 → 移行至横结肠 → 变成1~2
(2)虫卵
形似芝麻粒, 是人体寄生虫中最 小的虫卵,卵前端 较窄有一小盖,后 端钝圆,有一小疣。 卵内含有一个成的 毛蚴。
2.生活史
3.致病性 轻者常无症状。其致病性主要由于虫体的机械性刺
激、阻塞及代谢产物的影响。虫体可引起但管内膜及胆 管周围炎症,使胆管壁上皮细胞脱落、增生、管壁变厚、 管腔狭窄、阻塞、导致胆汁淤积,最终导致阻塞性黄疸 和胆汁性肝硬化。还可继发胆管炎、胆囊炎。虫卵、死 亡的虫体及脱落的胆管组织碎片可成为形成结石的核心, 引起胆管或肝胆管结石。本虫寄生有时还可诱发肝癌。
后宽,似姜片。雌雄同体。 虫卵椭圆形,两端钝圆,
卵壳薄而均匀,卵盖不明显 的,卵内含有一个卵细胞和 20~40个卵黄细胞。 2.生活史
3.致病性 肠粘膜炎症、水肿、点状出血、溃疡和脓肿,营养
不良,肠梗阻。 4.实验室诊断与防治原则
粪便中查出虫卵为诊断姜片虫感染的依据。采用直 接涂片法或水洗沉淀法。
加强卫生宣教,不生食水生植物,不饮生水,加强 粪便、水源管理。猪要圈养。治疗病人和带虫者,常用 药物有:吡喹酮、硫双二氯酚、槟榔煎剂等。
四、肠道寄生绦虫 (一) 链状带绦虫(猪带绦虫、猪肉绦虫) 1.形态 (1)成虫 虫体扁平,呈长带状,乳白色,长2~4m, 由700~1000个节片组成 。头节圆球形,直径约1 mm, 上有4个吸盘,头节顶部突起为顶突,有两圈小钩;颈 节纤细,与头节紧密相连,长5~10mm,宽0.5 mm, 具有生发功能;链体又可分幼节、成节和孕节。
病原学诊断取外周血作厚、薄血膜涂片, 以瑞氏、姬氏染色镜检,检出疟原虫确诊。免 疫学诊断常用方法有免疫荧光实验和酶联免疫 吸附实验。
5.防治原则
灭蚊防蚊,切断传播途径是消灭疟疾的重 要措施。现可通过接种子孢子、裂殖子、配子 体疫苗获得特异性免疫。预防服药用乙胺嘧啶, 甲氟喹。治疗常用药物有氯喹,甲氟喹,青蒿 素等。
二分裂
核包囊 → 变成四核包囊,随粪便排出。
3.致病性 溶组织内阿米巴可引起肠内或肠外感染。肠
内感染可引起阿米巴性痢疾,表现为腹痛、腹泻、 粪便腥臭、带血、褐色果酱状的粘液便肠外感染 引起肝脓肿、肺脓肿、脑脓肿等
4.实验室诊断 病原学诊断
免疫学诊断
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 碘液染色法 包囊浓集法。 间接血凝 酶联免疫吸附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
22生活史
蛲虫成虫寄生在回盲部,雌雄交配后,雄虫死 亡,雌虫当宿主睡眠是可从肛门爬出体外,在肛门周 围大量产卵。肛周的虫卵在适宜条件下,发育为感染 期卵感染期卵是蛲虫的感染阶。感染期卵经口、空气、 吸入等方式人吞食后,幼虫在十二指肠孵出,经三次 蜕皮,在结肠发育为成虫。
3.致病性 (1)蛲虫病 (2)异位寄生
四核包囊为感染阶段。
3.致病性
人感染蓝氏贾第鞭毛虫多无症状,少 数患者表现为腹痛、腹泻、厌食、呕吐等 症状。腹泻呈水样性、量多、恶臭。寄生 于胆道可引起胆管炎、胆囊炎。儿童还可 引起贫血及营养不良。
二、肠道寄生线虫
(一) 似蚓蛔线虫 1.形态 (1)成虫 呈长圆柱状,两端较细,外形似蚯蚓,活时 为粉红色,死后呈灰白色。体表有横纹和两条侧线,口位 于虫体顶端,有三个唇瓣围绕呈“品”字型,唇瓣内缘各有 乳突一对,肛门开口于末端。雌虫长约30㎝,尾尖直,生 殖器官为双管型,雄虫长约20㎝,尾端向腹面卷曲,生殖 器官为单管型,尾端有一对交合刺。
(2)幼虫(囊尾蚴) 卵圆形,乳白色半透 明的囊泡,囊内充满 液体 。
(3)虫卵 圆球形, 卵壳薄,胚膜厚,内 含球形六钩蚴。
2.生活史
3.致病性
成虫寄生于人体的小肠,引起绦虫病。囊尾蚴寄
生于人体的肌肉、皮下、组织等部位,引起囊虫病。 4.实验室诊断
依据患者粪便排出的孕节进行形态检查可帮助确 诊。也可直接检查粪便中的虫卵。浅表部位囊尾蚴结 节可采用活检或通过免疫学检查、影像学检查等辅助 检查诊断脑囊虫病。
4.实验室诊断与防治原则
取痰液或粪便直接涂片或沉淀法检出虫卵,即可 确诊。若为皮肤感染者可活组织检查找到童虫。免疫学 检查可配合皮内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辅助诊断。
加强卫生宣教,不生食淡水蟹、蝲蛄,防止囊蚴污 染食物、食具、手等。加强粪便管理,防止虫卵污染水 源。积极治疗病人。常用药物吡喹酮、硫双二氯酚。
2.生活史
3.致病性 (1)幼虫的致病作用 引起蛔蚴性肺炎。 (2)成虫的致病作用 引起宿主营养不良、荨麻 疹、哮喘等症状。 (3)并发症 阑尾炎、胆道蛔虫病、胰腺炎、肠 梗阻。
4.实验室诊断 (1)虫卵检查 取粪便直接检查虫卵。 (2)成虫检查 根据粪便排出或呕吐出的成 虫虫体形态、特征进行确诊。
5.防治原则 加强卫生宣教,注意个人及饮食卫生,防
止食入感染期虫卵。加强粪便的管理及粪便无 害化处理,消灭苍蝇等传播媒介。常用药物有 肠虫清,阿苯达唑等。
(二)蠕形住肠线虫(蛲虫)
1、形态 (1)成虫 线头状。雌雄异
体,雌虫大于雄虫。
(2)虫卵 呈长椭圆形,不 对称,柿核状,内含一幼 虫,是感染期虫卵。。
区别点
猪肉绦虫
成虫: 虫体 长2~4M
牛肉绦虫
长4~8M
节片
700~1000节 薄
1000~2000节 厚
头节
圆形,有顶突和小钩
方形,无顶突和小钩
孕节
每侧分7~13支,不整齐
每侧分15~30支, 整齐
孕节子宫侧支 常数节一起脱落
单节脱落, 可自行逸出肛门
囊尾蚴
卵圆形 内有吸盘及小钩
无吸盘及小钩
虫卵
圆球形 内含六钩蚴
(2)虫卵 分为受精卵和未受精卵。
受精卵:呈宽椭圆形,大小 为45~75×35~50μm,卵 壳厚而透明,卵壳表面覆盖 着一层凹凸不平的蛋白质膜, 卵内含有一个未分裂的卵细 胞。其两端有新月形间隙。
未受精卵:呈长
椭圆形,大小为88~ 9 4 × 3 9 ~ 4 4 μm, 蛋 白质膜及卵壳较薄, 无蛔甙层,卵内含有 许多卵黄颗粒。虫卵 蛋白质膜易脱落成为 无色透明的虫卵
4.实验室诊断与防治原则 粪便直接涂片检出虫卵即可确诊。开展卫生
宣教,不生食鱼虾,切生、熟食的刀具、砧板要 分开。合理处理粪便,杀灭中间宿主。积极查治 病人和带虫者,常用药物吡喹酮,丙硫咪唑。
二、卫氏并殖吸虫(肺吸虫)
1.形态 (1)成虫 虫体肥厚,呈椭圆形,腹面扁平,背面
隆起。大小为7.5~12 mm×3.5~5 mm。全身有体棘, 口吸盘位于虫体前端,腹吸盘位于虫体中央略偏前, 两吸盘大小略同。消化器管包括口、咽、食管及两根 弯曲的肠支,肠支末端为盲端。雌雄同体。雄性生殖 器管有分枝状睾丸一对,位于虫体的后1/3处,左右排 列。雌性生殖器官有分叶状卵巢一个,与子宫并列于 腹吸盘之后,卵黄腺分布于虫体两侧。
一、疟原虫 二、丝虫 三、日本裂体吸虫(血吸虫)
一、疟原虫
1.形态 红细胞内期
滋养体 裂殖体 配子体
小滋养体 大滋养体
2.生活史
3、致病性 疟原虫的致病阶段是红细胞内期。裂体增殖可
引起周期性发作:寒战、发热、贫血、肝脾肿大、 疟性肾病。
疟疾发作
再燃与复发
贫血与脾肿大
凶险型疟疾
4.实验室诊断
一、华支睾吸虫(肝吸虫)
1.形态 (1)成虫 虫体狭长,似葵花子,前端较细,后端钝圆, 半透明。大小10 ~20 mm。口吸盘在前略大于腹吸盘, 腹吸盘居虫体前1/5处,消化器官包括口、咽、食管及分 叉的肠支。雌雄同体。雄性生殖器有睾丸2个,分支状, 前后排列。受精囊为椭圆形。雌性生殖器有一卵巢,位 于睾丸之前,腹吸盘和卵巢间可见盘曲的子宫,开口于 生殖腔。
4.实验室诊断与防治原则 清晨排便前在肛周取材查虫卵或夜间在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