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多肽或蛋白质的N末端氨基酸有哪几种方法?①.二硝基氟苯法(FDNB,DNFB)②氰酸盐法③二甲基氨基萘磺酰氯法何为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有哪几种类型?各有何特点?6、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要点有哪些?稳定因素有哪些?①两条反向平行的多核苷酸链围绕同一中心轴相互缠绕,且两条链均为右手螺旋。
②嘌呤与嘧啶碱基位于双螺旋的内侧;③内侧碱基呈平面,碱基平面与纵轴垂直,糖环平面与纵轴平行;两个相邻碱基对之间的距离为0.34nm,沿中心轴每旋转一周有10个核苷酸,即螺距为3.4nm;两个核苷酸之间的夹角为36°。
④双螺旋的平均直径为2nm,形成大沟和小沟。
⑤两条核苷酸链依靠碱基之间形成的氢键而结合在一起,即A与T配对,C与G配对;碱基在内(A =T,G≡C)解释信息流动方式即复制、转录翻译。
氢键:互补碱基G-C之间有3个氢键,A-T之间有2个氢键碱基堆积力:(疏水相互作用及范德华力)离子键等: 则DNA变性剂(热、pH、脲/酰胺、有机溶剂)tRNA分子结构有哪些特征?①含有稀有碱基较多,达核苷酸总量的5%-20%。
②不同的tRNA尽管核苷酸组分和排列顺序各异,但其3’端都含有CCA序列,是所有tRNA接受氨基酸的特定位置。
③所有的tRNA分子都折叠成紧密的三叶草二级结构和L 型立体构象,结构较稳定,半衰期均在24小时以上。
9、真核mRNA和原核mRNA各有什么特点?原核生物mRNA 的特点:①半衰期短②多以多顺反子的形式存在③无帽子结构④原核生物常以AUG(有时GUG,甚至UUG)作为起始密码子,真核生物mRNA的特点为:①真核细胞mRNA 的合成和功能表达发生在不同的空间和时间范畴内②以单顺反子形式存在③有帽子结构④几乎永远以AUG作为起始密码子11酶作用机理有哪些学说?其主要内容是什么①趋近效应和定向效应:酶可以将它的底物结合在它的活性部位由于化学反应速度与反应物浓度成正比,若在反应系统的某一局部区域,底物浓度增高,则反应速度也随之提高,此外,酶与底物间的靠近具有一定的取向,这样反应物分子才被作用,大大增加了ES复合物进入活化状态的机率。
②张力作用:底物的结合可诱导酶分子构象发生变化,比底物大得多的酶分子的三、四级结构的变化,也可对底物产生张力作用,使底物扭曲,促进ES进入活性状态。
③酸碱催化作用:酶的活性中心具有某些氨基酸残基的R基团,这些基团往往是良好的质子供体或受体,在水溶液中这些广义的酸性基团或广义的碱性基团对许多化学反应是有力的催化剂。
④共价催化作用:某些酶能与底物形成极不稳定的、共价结合的ES复合物,这些复合物比无酶存在时更容易进行化学反应。
12、什么是酶活力?酶的比活力?酶转换数?酶活力又称酶活性,一般把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称为酶活力,通常以在一定条件下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速度来表示。
酶的比活力:也称为比活性,是指每毫克酶蛋白所具有的活力单位数。
比活性=酶活力单位数/ 毫克蛋白(氮)酶的转换数:当酶被底物完全饱和时,每单位时间内每一活性中心或每分子酶所能转换的底物分子数表示一个酶的转换数14何为酶的抑制作用?有哪几种类型?各有何特点?是指在某个酶促反应系统中,某种低相对分子质量的物质加入后,导致酶活力降低的过程。
酶的可逆性抑制包括可逆和不可逆性两种。
可逆性抑制又包括①竞争性抑制②反竞争性抑制③非竞争性抑制①竞争性抑制特点为:a.竞争性抑制剂往往是酶的底物类似物或反应产物;b.抑制剂与酶的结合部位与底物与酶的结合部位相同;c.抑制剂浓度越大,则抑制作用越大;但增加底物浓度可使抑制程度减小;d.动力学参数:Km值增大,Vm值不变。
②反竞争性抑制特点为:a.抑制剂与底物可同时与酶的不同部位结合;b.必须有底物存在,抑制剂才能对酶产生抑制作用;c.动力学参数:Km减小,Vm降低。
③非竞争性抑制特点为:a.底物和抑制剂分别独立地与酶的不同部位相结合;b.抑制剂对酶与底物的结合无影响,故底物浓度的改变对抑制程度无影响;c.动力学参数:Km值不变,Vm 值降低。
14、试简述有机磷农药杀虫的生化原理?有机磷农药进入体内后迅速与体内的胆碱酯酶结合,生成磷酰化胆碱酯酶,使胆碱酯酶丧失了水解乙酰胆碱的功能,导致胆碱能神经递质大量积聚,作用于胆碱受体,产生严重的神经功能紊乱,特别是呼吸功能障碍,从而影响生命活动。
15、什么是同工酶?同工酶在科学研究和实践中有何应用?同功酶:能催化同一化学反应但结构和性质不同的一类酶。
在生物学中,同工酶可用于研究物种进化、遗传变异、杂交育种和个体发育、组织分化等。
在医学方面,同工酶是研究癌瘤发生的重要手段,癌瘤组织的同工酶谱常发生胚胎化现象,即合成过多的胎儿型同工酶。
17、试述TPP、FAD、FMN、NAD+、DADP+、CoA的组成及生物学功能。
①TPP 组成:a、嘧啶环;b、噻唑环借亚甲基生物学功能:焦磷酸硫胺素(TPP)是脱羧酶的辅酶,催化丙酮酸或α–酮戊二酸的氧化脱羧反应。
②FAD&FMN 组成:核黄素(维生素B2)的衍生物生物学功能:它们在脱氢酶催化的氧化-还原反应中,起着电子和质子的传递体作用。
③NAD+&DADP+ 组成:是维生素烟酰胺的衍生物生物学功能:作为脱氢酶的辅酶,在酶促反应中起递氢体的作用,为单递氢体。
④CoA 生物学功能:传递酰基,是形成代谢中间产物的重要辅酶。
18、试述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的来源、结构特点生理功能。
维生素A:来源:主要存在与鱼的肝脏;结构特点:维生素A 含有β-白芷酮环的不饱和一元醇;生理功能:维持上皮组织健康及正常视觉,促进年幼动物的正常生长。
维生素D:来源:鱼肝油、蛋黄、牛奶;结构特点:固醇类衍生物;生理功能:协助钙离子运输,有助小孩牙齿及骨骼发育;补充成人骨骼所需钙质,防止骨质疏松。
维生素E:来源:蔬菜、谷物和动物性食品;结构特点:是6-羟基苯并二氢呋喃的衍生物;生理功能:①与植物生理机能有关②抗氧化作用维生素K:来源:蛋黄、苜宿、绿色蔬菜、动物肝脏等;结构特点:是一种萘醌的衍生物;是一种萘醌的衍生物的生理功能:促进凝血酶原、凝血因子7及8等的合成。
12何为三羧酸循环?其有何特点?原核生物一分子葡萄糖经过有氧化能产生多少分子A TP(32或30分子的)三羧酸循环是需氧生物体内普遍存在的代谢途径,因为在这个循环中几个主要的中间代谢物是含有三个羧基的柠檬酸,所以叫做三羧酸循环。
特点:(1)在此循环中,最初草酰乙酸因参加反应而消耗,但经过循环又重新生成。
(2)在三羧酸循环中,共有4次脱氢反应,脱下的氢原子以NADH+H+和FADH2的形式进入呼吸链,最后传递给氧生成水,在此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可以合成ATP。
(3)乙酰辅酶A不仅来自糖的分解,也可由脂肪酸和氨基酸的分解代谢中产生,都进入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
(4)三羧酸循环既是分解代谢途径,但又为一些物质的生物合成提供了前体分子。
21、为什么说三羧酸循环是几大物质代谢的枢纽?糖代谢与脂代谢、蛋白质代谢有何联系?①三羧酸循环是乙酰CoA最终氧化为H2O和CO2的途径;②糖代谢产生的碳骨架最终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③脂肪分解产生的甘油可通过糖有氧氧化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脂肪酸经β-氧化产生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④蛋白质分解产生的氨基酸脱氨后碳骨架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同时,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产物可作为氨基酸的碳骨架接受氨基后合成非必需氨基酸。
所以说三羧酸循环是几大物质代谢的枢纽,三者都经过三羧酸循环,它们各自的代谢中的中间产物都是丙酮,在三羧酸循环里可以利用它们的中间产实现三者之间的转换以及时补充需要。
22、磷酸戊糖途径有何特点?葡萄糖直接氧化脱氢和脱羧,不必经过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脱氢酶的辅酶不是NAD+而是NADP+,产生的NADPH作为还原力以供生物合成用,而不是传递给O2,无A TP的产生和消耗。
23、试述脂肪酸的β-氧化过程。
计算一分子软脂酸经过β-氧化作用彻底分解为CO2和H2O时,能产生多少分子ATP(96分子的A TP)。
脂肪酸的β-氧化要经过四步反应,即脱氢、加水、再脱氢和硫解,生成一分子乙酰CoA 和一个少两个碳的新的脂酰CoA。
第一步脱氢反应由脂酰CoA脱氢酶活化,辅基为FAD,脂酰CoA在α和β碳原子上各脱去一个氢原子生成具有反式双键的α,β-烯脂肪酰辅酶A。
第二步加水反应由烯酰CoA水合酶催化,生成具有L-构型的β-羟脂酰CoA。
第三步脱氢反应是在β-羟脂肪酰CoA脱饴酶(辅酶为NAD+)催化下,β-羟脂肪酰CoA脱氢生成β酮脂酰CoA。
第四步硫解反应由β-酮硫解酶催化,β-酮酯酰CoA在α和β碳原子之间断链,加上一分子辅酶A生成乙酰CoA和一个少两个碳原子的脂酰CoA。
25试述饱和脂肪酸从头合成途径。
①乙酰CoA的来源和转运②丙二酸单酰CoA的形成③脂肪酸链的合成26、简述磷脂的代谢特点。
磷脂代谢是磷脂在生物体内可经各种磷脂酶作用水解为甘油、脂肪酸、磷酸和各种氨基醇(如胆碱、乙醇胺、丝氨酸等)。
甘油可以转变为磷酸二羟丙酮,参加糖代谢。
脂肪酸经β-氧化作用而分解。
磷酸是体内各种物质代谢不可缺少的物质。
27、简述乙醛酸循环的特点。
乙醛酸循环和三羧酸循环中存在着某些相同的酶类和中间产物。
但是,它们是两条不同的代谢途径。
乙醛酸循环是在乙醛酸体中进行的,是与脂肪转化为糖密切相关的反应过程。
而三羧酸循环是在线粒体中完成的,是与糖的彻底氧化脱羧密切相关的反应过程。
油料植物种子发芽时把脂肪转化为碳水化合物是通过乙醛酸循环来实现的。
这个过程依赖于线粒体、乙醛酸体及细胞质的协同作用。
28氨基酸降解主要有哪几种方式?有何特点?(1)脱氨基作用:包括氧化脱氨和非氧化脱氨,分解产物为α-酮酸和氨。
(2)脱羧基作用:氨基酸在氨基酸脱羧酶的作用下脱羧,生成二氧化碳和胺类化合物。
(3)羟化作用:有些氨基酸(如酪氨酸)降解时首先发生羟化作用,生成羟基氨基酸,再脱羧生成二氧化碳和胺类化合物。
29、氨基酸脱氨后产生的氨和α-酮酸各有哪些去路?氨的去路:(1)合成尿素(主要去路):尿素通过肾脏随尿排出体外。
(2)合成谷氨酰胺(3)可以氨基化其他的α-酮戊酸以变回另外一种α-氨基酸,这就是体内非必需氨基酸合成的途径。
(4)合成其他含氮化合物如嘌呤碱和嘧啶碱等。
α-酮酸的去路:(1)经还原加氨或转氨生成非必需氨基酸;(2)经三羧酸循环转变成糖、脂肪或酮体。
33二十种氨基酸在合成时,可分为哪几种类型,其碳骨架分别来源与那些代谢途径?①a一酮戊二酸衍生类型;碳骨架来源于TCA中的α-酮戊二酸。
②草酰乙酸衍生类型;碳骨架来源于TCA中的草酰乙酸。
③丙酮酸衍生类型;碳骨架来源于EMP中的丙酮酸。
④3-磷酸甘油酸衍生类型;碳骨架来源于光呼吸乙醇酸途径中的乙醛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