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第四单元第2课《民俗文化展》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第四单元第2课《民俗文化展》说课稿

第2 课《民俗文化展》说课稿
说教材:
这节课属于欣赏.评述,《民俗文化展》在教材中是对前一课古城镇美术文化的延续,也是为下一课中国民间美术做一个铺垫。

在教材中属于承上启下的作用。

主要是了解民俗与民间美术的关系及动手实践。

旨在提高学生美术素养。

说学情:
九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美术基础,欣赏水平。

观察能力,欣赏能力,判断能力相对比较成熟。

心理也较成熟,喜欢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自我的展示。

所以给学生多的展示机会,实现学生的自我价值。

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民俗的概念、特征与功能,了解中国民俗文化悠久历史,理解中国民俗文化的多元化和丰富性。

过程与方法:民俗的构成、养成与传承、民俗的调查与研究、民俗文化在当今旅游业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民俗文化的多元性。

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各地区丰富的民俗文化,热爱中华传统文化。

理解中国民俗文化的多元化和丰富性
难点:引导学生了解民间美术与民俗文化的密切关系。

民俗的构成、养成与传承。

说教法:探究---发现的教学策略(引导法、提问法、演示法、讲解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说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组织学生,调动情绪,查看课上使用工具。

二、导入课题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中华大地疆域辽阔,民族众多,在悠悠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形成了“多民族的一国民俗学”(钟敬文语)。

它流传在老人们的口中,存
活在孩子们的童年游戏中,反映在人们日常平凡而普通的生活中,体现着一个民族的远古、今朝和明天……三、讲授新课介绍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简介一些节日民俗文化:例:春节的活动丰富多彩多姿,带有浓郁的各民族特色。

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属于汉字文化圈的一些国家和民族也有庆祝春节的习俗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介绍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例如:年画、剪纸、皮影等一系列民俗活动和民俗风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提问:还有什么样的民俗和我们息息相关,广泛探究讨论。

教师:民间艺术品蕴藏了哪些民俗文化?吉祥的图案和颜色隐喻吉祥安康欣欣向荣美好愿望。

红色是我国人民喜庆色彩。

贴春联、贴窗花和
倒贴“福”字、年画、守岁、爆竹、拜年学生观看大屏幕。

分组交流对春节各种民俗活动的感受。

分组交流讨论,个别学生提出问题。

学生举例说明。

相互交流。

学生分组讨论,广泛探究。

讨论我们身边民俗艺术品的颜色种类,与之相关的话题展开。

四、课堂实践展示学生的作业。

在班级举办一次民俗文化展,展示学生的作业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文字、图片等相关材料。

五、展评策划民族文化展,从而唤起我们保护民族文化的意识。

策划在班级、学校或社区举办一次民俗文化展。

教学总结我国各民族文化遗产种类繁多,民族文化历史悠久。

我们可以实地考察当地的民俗文化,也可以从互联网上搜集文字和图片资料,还可以走访民间艺人,更加深入了解民间艺术。

给出准确定义,使得学生了解民俗的方向,不要固定在生活的区域内的风俗习惯。

培养学生查找资料、分析资料,运用资料,归纳总结的能力;培养学生语言表达与讲解能力;通过小组学习与讨论,训练学生逻辑思维与迅速反应能力。

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指导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搜集相关资料,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图文资料的能力。

根据学生已有的美术基础,对不同的方式有新的认知体会和感受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锻炼学生的收集、整理、统筹布置的能力、丰富课余学习生活。

对祖国的各地的向往,树立良好的爱国主义情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