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人的护理
染源
乙肝———血液/体液隔离 重点人员管理:餐饮、幼师、美容师
2、切断传染途径
预防
3、保护易感人群
主动免疫
乙肝:新生儿接种 0-1-6方案(易产生抗体)
被动免疫 乙肝: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
流行病学
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传染源: 急慢性乙肝患者, 隐性感染者, HBsAg 无症状携带者(危害性更大)
流行病学
乙型肝炎传播途径
❖ 1、血液、血制品传播 ❖ 2、医源性传播
注射、手术 采血、拔牙 内窥镜检查 预防接种 针刺、纹身、 各种医疗器具、 工作人员的手
流行病学
乙型肝炎传播途径
❖ 3、母婴传播 (丁肝少见) 围产期、分娩新生儿接触或吸吞入含HBV 的母血、羊水、或分泌物。 宫内感染(<10%), 母乳、体液或密切接触而传播。
或混合感染,导致病情加重。
二、护理诊断
护理诊断
1、体温过高 与肝炎病毒复制感染有关。 2、活动无耐力 与肝功能受损、能量代谢
障碍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发热、
摄入减少、呕吐、消化和吸收功能障碍 有关。
护理诊断
4、焦虑 与缺乏肝炎的知识、病痛导致的 不适感、病情反复、久治不愈、担心预后 及害怕传染家人等有关。
乙肝病人 的护理
xxxx xxxx
病毒性肝炎在我国危害极大
病毒性肝炎在我国各类传染病中发病率最高 我国乙肝病毒感染者逾1.3亿 10%
乙型肝炎患者近3千万 每年近 30万 人死于肝炎或肝癌 广东乙肝病毒感染者达1000万以上,发
病率为全国之最。
一、护理评估
(一)流行病学资料
❖ 1、传染源 ❖ 2、传播途径 ❖ 3、人群易感染性
流行病学
乙型肝炎传播途径
❖ 4、接触传播 唾液传播、牙刷、洗澡刷子、剃须刀。 性传播 尤其男性同性恋传播HBV。 尿液、鼻液、汗液和粪-口传播的可能性很 小。
流行病学
人群易感性
❖ 乙肝:HbsAb(+)可维持较长时间。
(二)身体状况
潜伏期: 乙肝30-180天,平均70天;
(二)身体状况
1. 症状 乙型除了急性,慢性肝炎更常见。 5种肝炎病毒之间可出现重叠感染
(1)急性肝炎:清淡、易消化、富含纤维素的流质。 (2)慢性肝炎: (3)重型肝炎:肝性脑病者限制或禁食蛋白质。
1)合并腹腔积液、少尿者: 2)腹胀者: 3)有糖尿病倾向及肥胖者:
护理措施
4、心理护理 解释病情发展,指导
病人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情。 5、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床褥、内衣整洁;根据病 情,采取不同皮肤护理措施。
5、有组织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与胆盐沉积 刺激皮肤引起瘙痒,凝血因子缺乏导致出 血倾向,病重、长期卧床有关。
三、护理目标
护理目标
病人活动耐力增强; 食欲增加,营养状态改善 体温恢复正常; 能正确认识疾病,主动有效控制焦虑情绪; 并发症得到有效防治。
四、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
1、维持正常体温; 2、合理休息; 3、加强营养,合理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