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颅内感染抗生素的选用

颅内感染抗生素的选用


常见致病菌
Gram(-)杆菌 葡萄球菌 绿脓杆菌 厌氧菌 变形杆菌
治疗—抗生素的选择
正常脑膜 抗生素不能通过血脑屏障(BBB)
脑膜炎时:
细菌酸性代谢产物
脑脊液pH(7.3)↓
血/脑脊液 pH梯度↓
抗生素——→脑脊液
抗生素通过BBB的因素
抗生素方面
机体方面
脂溶性
高>低
离解率
低>高
蛋白结合率 高>低
——中国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感染诊治专家共识(2017)
疗效评判标准
1~2周内连续3次如下指标正常为临床治愈。 1、脑脊液细菌培养阴性; 2、脑脊液常规白细胞数量符合正常标准; 3、脑脊液生化糖含量正常; 4、临床体征消失; 5、体温正常; 6、血液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正常。
谢谢!
用药原则:
1、怀疑颅内感染时,及时开始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 2、选择易透过血脑屏障的抗菌药物,推荐首选杀菌剂。 如磺胺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氯霉素及 甲硝唑等。(推荐采用静脉途径) 3、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建议使用说明书允许的最大药物剂量以及可 能的长疗程治疗。 4、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72h无疗效或疗效不佳者,考虑调整治 疗方案。
颅内感染抗生素的选用
2019-04-17 沈秋月
病例:
• 患者陈xx,男,50岁,脑出血,脑室置管引流术 后1周,发热2天,最高体温38.9℃,脑脊液常规 提示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高,血象提示感染指标 正常,考虑颅内感染,脑脊液培养结果待回报, 如何选择抗生素进行经验性用药?
研究表明,早期的抗菌药物治疗与患者的 良好预后呈显著的正相关性
分子结构 简>复
分子量
小>大
脑膜炎
有>无
''
细菌性>无''
炎症程度
重>轻
血浓度
高>低
血/CSF浓度差 大>小
抗生素通过BBB的能力
通过BBB能力
能通过
抗生素类别
氯霉素、SMZco(磺胺类)
部分通过(大剂量)
β-内酰胺(青霉素、头孢菌素)、磷霉素、洁霉 素(林可霉素)
不能通1)CSF常规 (2)CSF涂片 :CSF涂片染色是确诊颅内感染病原体简便而有效的办法, 但是有半数CSF涂片染色找不到细菌。真菌则需取CSF离心沉淀物多次检查, 累加阳性率可达59.6%。 (3)CSF培养 :确诊颅内感染的经典方法。抗生素给药前采集CSF标本, 用离心后的CSF做需氧、厌氧和真菌培养。阴性者要继续培养72~96h,若 已使用抗生素,必须培养5~7日。厌氧菌培养至少7~10日。做真菌培养的CSF 至少需要5ml,且应反复多次培养,可提高阳性率。(血培养应在患者寒战高 热时取标本5~10ml,亦应反复多次培养) (4)其他:行头颅CT或MRI检查,可发现脑膜炎性改变,明确脑实质受累部位。 必要时可做脑组织活检,从病变组织分离出病原体后可确诊。
1、传染源及传播途径
(1).颅脑外伤。 (2).侵袭性操作和手术,如:腰穿、鞘内注射、脑室穿刺、颅脑手术等。 (3).CNS感染还来源于CNS周围病灶和菌血症、败血症,以及其他炎症 病灶扩散使病原菌进入CNS。
感染途径:血源性感染,局部扩散,直接感染,经神经感染,创伤或医源性感染
2、实验室检查
颅内感染—诊断 神经系统诊断原则:定位+定性
颅内+感染 •颅内:脑炎?脑膜炎?脑膜脑炎? •感染:病毒性?细菌性?真菌性?
定位:
• 颅内:意识障碍,颅内压升高,头痛,呕吐,视觉障碍, 小儿前囟饱满
• 脑膜炎: 脑膜刺激征,颅神经受累症状 • 脑炎: 脑实质功能缺损/刺激症状,病理征
定性:
• 感染:发热,皮疹,原发感染,血象及脑脊液变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