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风格流派
晚明时期,国家内部的政治、文化斗 争日趋尖锐,这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 心理,并进一步影响了文艺活动。书 法领域因之也出现了一次重大的变革, 狂放书风成为书法发展的主流。
宋克(1327~1387), 字仲温,号南宫生, 长洲(今江苏省苏 州市)人。擅长楷、 行、草和章草诸体, 出自魏、晋,深得 锺繇、王羲之之法, 笔精墨妙,风度翩 翩。除楷、行书外, 尤以章草著名,体 势开张趋长,笔画 也非常瘦劲挺拔, 一洗古章草的旧貌, 形成矫健秀丽的风 格,其代表作品有 《急就章》。
《熹平石经》
据说魏武帝曹操 很仰慕梁鹄的书 法,宫殿匾额多 请他捉笔,且经 常将他的书法 “悬诸帐中”, 或者“订壁玩 之”(《四体书 势》)。
礼器碑:永寿二年(公元156年)刻,在曲阜孔庙,此 碑字体工整方纵,大小匀称,左规右矩,法度森严。 用笔瘦劲刚健,轻重富于变化,捺脚特别粗壮,尖挑 出锋十分清晰,燕尾极为精彩。书势气韵沉静肃穆, 典雅秀丽。
陆机《平复帖》
书法家 钟繇
其书法形成了由隶入楷的新气象,因此 被奉为“正书之祖”。其书法特点是字 型扁方,行笔古朴厚重,结字疏郎,笔 画富有意趣。钟繇在中国书法史上影响 很大,历来都认为他是中国书史之祖。 他在书法史上首定楷书,对汉字的发展 有重要贡献。
《贺捷表》
《荐季直表》
《还示表》
书法家 索靖
苏轼《寒食帖》,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
苏轼《祭黄 几道文》
苏轼《洞庭春色赋》
苏轼《中山松 醪赋 》
黄庭坚《花气熏人帖》
黄庭坚《松风阁诗帖》
黄庭坚《松风阁诗帖》
黄庭坚《砥柱铭》
黄庭坚《砥柱铭》
黄庭坚《虹县诗帖》
黄庭坚《王长者墓志铭》
米芾《蜀 素 帖》
米芾《蜀素 帖》
米芾 《苕溪诗》
《曹全碑》
曹全碑:中平二年(公元185年) 十月刻,1956年藏入陕西博物馆碑 林。在汉隶中此碑独树一帜,娟秀 清丽,结体扁平匀称,舒展超逸, 风致翩翩,笔画正行,长短兼备, 神采华丽秀美飞动,有“回眸一笑 百媚生”之态,实为汉隶中的奇葩。
《 曹 全 碑 》
乙瑛碑:刻于永兴元年(公元
153年)六月,在山东曲阜孔庙大成 殿东庑(wu)。此碑工整匀适,组织严 密,笔法极有法度,粗细统一,间架 结构皆十分注意,全幅秀逸清丽,尤 其燕尾的姿态非常优美,是汉隶趋于 规范成熟时期的代表作之一。
《张迁碑》
瓦当玺印文和简帛盟书墨迹
瓦当《大富》
汉简
《居延汉简》
马王堆汉帛 书《黄帝书》
马王堆汉帛 书《老子 甲本》
马王堆汉帛 书《老子 甲本》
汉印
张芝(?—约192),字伯英,敦 煌酒泉(今属甘肃省)人。性格高 尚,不愿出仕作官。他的草书精劲 绝伦,是今草的创始人,历史上称 为“草圣”。 他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并不 是容易得来的。他家的衣帛,必先 书而后练。他临池学书,池水尽黑。 梁代庾yǔ肩吾在《书品》中说: “张(芝)工夫第一,天然次之。” 他的今草,可谓精熟神妙,冠绝古 今。
琅琊台刻石
秦始皇二十六年诏书
峄山刻石
宗炳《画山 水序》
汉----尚气
两汉三百余年间,书法由籀篆变隶分,由隶 分变为章草、真书、行书,至汉末,我国汉字书 体已基本齐备。因此,两汉是书法史上继往开来, 由不断变革而趋于定型的关键时期。隶书是汉代 普遍使用的书体。汉代隶书又称分书或八分,笔
法不但日臻纯熟,而且书体风格多样
文徵明《离骚》
祝允明(14601526)字希哲, 因右手有枝生 手指,故自号 枝山。代表作 《太湖诗卷》、 《赤壁赋》 《归田赋》等
祝允明《闲居秋日》,草书。美国普林 斯顿大学美术馆藏。 闲居秋日 逃暑因能暂闭关,未须多把 古贤攀。并抛杯勺方为懒,少事篇章恐碍闲。 风堕一庭邻寺叶,云开半面隔城山。浮生只 说潜居易,隐比求名事更艰。
古诗四贴 前两首诗是庾 信的“步虚 词”,后两 首 为谢灵运的 “王子晋赞” 和“岩下一老 公四五少年 赞”。原迹现 藏辽宁省 博物 馆。
张旭《古诗四首》
张旭《古诗四首》
自叙帖:是 怀素晚年草书的 代表作。通篇为 狂草,笔笔中锋, 如锥划沙 盘,纵 横斜直无往不收; 上下呼应如急风 骤雨,可以想见 当年操觚之时, 豪情勃发,一气 贯之的情景。
颜真卿《多 宝塔碑》
勤礼碑 是颜真卿为 其曾祖父颜 勤礼立的墓 碑,简称 “勤礼碑”
祭侄文稿 此帖本是稿本,原不是作为书法作品 来写的,但正因为无意作书, 所以使此幅字写 得神采飞动,笔势雄奇,姿态横生,得自然之妙。
柳公权 玄秘塔碑
张旭 《肚痛帖 》仅30字,写来洋洋洒洒 一气贯之。从刻帖中可以看出,写此幅字时 是蘸饱 一笔一次写数字至墨竭为止,再蘸 一笔。
沈度(1357一1434),字民则,号自乐。华亭 (属今上海淞江)人,善写各体,其书婉丽飘逸, 雍容矩度, 董其昌对二沈颇推崇,称“文(徵明)、 祝(允明)二家,一时之标,然欲突过二沈,未能 也。” 《敬斋箴册》
明代中期,江苏 苏州一代出现了 一批前后传承的 书家,形成了相 当突出的特色, 代表书家是“吴 门四家”,即祝 允明、文徵明、 王宠、陈淳。
隋唐---尚法
南帖北碑之发展至隋而混合同流,正式 完成楷书之形式,居书史承先启后之地 位。隋楷上承两晋南北朝沿革,下开唐 代规范的新局,隋有碑版遗世,多为真 书。 唐代文化博大精深、辉煌灿烂,达到了中 国封建文化的最高峰,可谓书至初唐而 极盛;
《董美人墓志铭》
《龙藏寺碑》
《九成宫醴泉 铭》:由魏征 撰文,欧阳询 书。记载唐太 宗在九成宫避 暑时 发现泉水 之事。此碑立 于唐贞观六年 (公元632年)。 用笔方整,且 能于方整中见 险绝,字画的 安排紧凑,匀 称,间架开阔 稳健。
《兰亭序》 “天下第一行书”
《长风贴》
《快雪时晴帖》
王羲之《黄庭经》
王献之 《中秋帖》
《鸭头丸帖》
《鹅群帖》
《伯远帖》是晋王珣(350-401年)写的一 封信。原文:“珣頓首頓首,伯遠勝業情期 群從之寶。自以羸患, 志在優遊。始獲此出 意不剋申。分別如昨永爲疇古。遠隔嶺嶠, 不相瞻臨。”
《仇锷墓碑铭》赵 孟頫行楷书墨迹。 卷高37.2厘米,共 一百九十二行,满 行六字, 并篆题 引首《有元故奉议 大夫福建闵海道肃 政廉访副使仇府君 墓碑铭》二十四字, 其中“建闵海道肃 政廉访”八字原已 损缺,系后人为之 补书。日本阳明文 库藏。
鲜于枢《苏轼先承元朝而下,基本继承 的是元代的典型书风;成祖迁都北京 以后,国势承平,培养了一批御用书 家,遂使台阁书风兴起。
米芾《方圆庵记》
米芾《方圆庵记》
蔡襄《远蒙帖》
蔡襄《精茶帖》
蔡襄《谢赐御书诗》
蔡襄《澄心堂纸帖 》
赵佶 瘦金体《千 字文》
赵佶《五色鹦鹉图》题跋
赵佶《唐十八学士》
赵佶《夏日帖》
文天祥 《木 鸡集序》
文天祥 《木鸡集 序》
岳飞行书《出师表》
岳飞行书《出师表》
岳飞行书《出师表》
元----尚态
元初经济文化发展不大,书 法总的情况是崇尚复古,宗法晋、 唐,而少创新。以赵孟頫为代表树 起了“复古”主义的大旗。
赵孟頫(1254-1322),湖州吴兴 (今浙江湖州)人。 字子昂,号松雪道 人、鸥波、水晶宫 道人等。宋宗室, 本系宋太祖赵匡胤 十一世孙,元后任 兵部郎中、翰林学 士承旨,卒,赠魏 国公,谥文敏。
孙过庭 (348-?703)字 虔礼,吴郡(今 江苏苏州)人, 官右卫胄参军, 一说官率府录事 参军。
杨凝式(873945)字景度,号 虚白,陕西华阳人。 唐末为秘书郎,唐 亡后,历任后梁、 后唐、后晋、后汉、 后周五代,官至少 师太保。,世称 “杨少师”。一度 在洛阳过着一种佯 狂的生活,因此时 人还给他“杨风 (疯)子”这么一 个雅号。
金文也称“青铜器铭文”、 “钟鼎文”。指古代青铜器上的 文字。商代到春秋时期的铭文一 般是铸成的,内容多记奴隶主贵 族的祭典、训诰、征伐功绩、赏 赐策命、盟誓契约等。
《毛公鼎》铭文
大盂鼎
散氏盘
虢季子白盘
简书
《石鼓文》
唐宋以来,凡擅长篆书的 书法家,无不崇尚 《石鼓文》书体,特 别是清代后期“碑学” 兴盛,《石鼓文》书 法影响更为空前广泛, 篆书大师们莫不对它 顶礼膜拜。善学者如 吴昌硕、杨沂孙、邓 散木、王福庵等,特 别是吴昌硕学习石鼓 文,获益良多,把石 鼓文圆劲笔法,灵活 地运用在他的书画篆 刻之中,终成一代大 师。
多宝塔碑 天宝十一年 (752)四月廿 日建,岑勋撰文, 颜真卿书丹,徐 浩题额,史华刻 字,三十四行, 行六十六字,现 藏西安碑林。
西晋青瓷扁壶 高23.2厘米 1970年8月江苏省 金坛县白塔惠群 出土 江苏省镇江市博 物馆藏
扁壶在陶瓷器皿 中不多见,此壶 通体施青釉,造 型独具特色,并 有铭文,是西晋 青瓷中的珍品。
张芝草书
张芝《终年帖》
魏晋---尚韵
魏晋书法这一书法史上了不起的 时代,造就了两个承前启后,巍然绰 立的大书法革新家—钟繇,王羲之。 他们揭开了中国书法发展史的新的一 页。树立了真书、行书、草书美的典 范,此后历朝历代,学书者莫不宗法 “钟王”。盛称“二王”(王羲之及 其子王献之),甚至尊王羲之为“书 圣”。
褚遂良:字 登善、河南人, 官至尚书左仆 射河南公,世 称褚河南。生 于隋开皇十六 年,卒于唐高 宗显庆四年。
颜
真
卿
颜真卿的书法主要融合了篆书的笔法,因 此在字的特色上,大多有园笔藏锋、劲力 收敛的感觉,在字的架构上宽疏而园满, 将魏晋以来北碑中那股锋芒毕露、左紧右 舒、刚劲外放的笔法加以收敛,因而创立 书法上另一种的新风格,后宋代四大家的 书法,皆受颜真卿笔法的影响,因此颜真 卿算的上是中国书法艺术史上,一个承先 启后的人物。
《曹全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