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运动的描述姓名学校日期知识点一认识运动一、机械运动1.定义: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___________,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无论是巨大的天体,还是微小的原子、分子,都处在永恒的运动之中。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二、参考系1.定义:①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处在永恒的运动之中,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必须选择另外的一个物体作为______,这个被选来作为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参考系。
一个物体一旦被选做参考系就必须认为它是静止的。
②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事先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2.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来观察同一个运动,得到的结果会有不同。
【例1】人坐在运动的火车中,以窗外树木为参考系,人是_______的。
以车厢为参考系,人是__________的。
3.参考系的选择: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选取参考系时要考虑研究问题的方便,使之对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的简单。
在不说明参考系的情况下,通常应认为是以地面为参考系的。
【例2】“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这两句诗描述的运动的参考系分别是( )A.竹排,流水B.流水,青山C.青山,河岸D.河岸,竹排【例3】对于参考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参考系必须选择地面。
B.研究物体的运动,参考系选择任意物体其运动情况是一样的。
C.选择不同的参考系,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不同。
D.研究物体的运动,必须选定参考系。
【巩固训练】1.敦煌曲子词中有这样的诗句:“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考系分别是什么?2.坐在美丽的校园内学习毛泽东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时,我们感觉是静止不动的。
这与诗句里的描述是否矛盾?说明理由。
3.甲物体以乙物体为参考系是静止的,甲物体以丙物体为参考系是运动的,那么,以乙物体为参考系,丙物体是()A.一定是静止的。
B.一定是运动的。
C.有可能是静止的或运动的 D.无法判断。
4.关于机械运动和参照物,以下说法正确的有()A. 研究和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必须选定参照物。
B. 由于运动是绝对的,描述运动时,无需选定参照物。
C. 一定要选固定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
D.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必须选地球为参照物三、质点在研究某一问题时,对影响结果非常小的因素可以忽略。
常建立一些理想化物理模型,这是一种科学抽象。
那以前接触过这样的物理模型吗?如:光滑的水平面、轻质弹簧,这些都是把摩擦、弹簧质量对研究问题影响极小的因素忽略掉了。
今天我们又要建立一种新的物理模型——质点。
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①质点是用来代替物体的具有质量的点,因而其突出特点是“具有质量”和“占有位置”,但没有大小,它的质量就是它所代替的物体的质量。
②质点没有体积,因而质点是不可能转动的。
任何转动的物体在研究其自转时都不可简化为质点。
③质点不一定是很小的物体,很大的物体也可简化为质点。
同一个物体有时可以看作质点,有时又不能看作质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运动的质点通过的路线,叫质点的运动轨迹;轨迹是直线,叫直线运动;轨迹是曲线,叫曲线运动。
2.物体可以看成质点的条件:如果在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及物体上各部分运动的差异是次要或不起作用的因素,就可以把物体看做一个质点。
3.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将实际问题简化为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学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之一,这种思维方法叫理想化方法。
质点就是利用这种思维方法建立的一个理想化物理模型。
质点是没有形状、大小、具有物体全部质量的点。
这是一种科学抽象,就是要抓住主要特征,忽略次要因素,这就必须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如果在我们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以及物体上各部分运动的差异是次要的或不起作用的,就可以把它看作质点。
比如在平直公路上运动的汽车,研究它运动的特点,汽车的大小、形状及车上各部分运动的差异是次要的,可把汽车看作质点。
而研究车轮的转动,是研究汽车上部分的运动,就不能把汽车看作质点,再比如原子核很小,要是研究质子与质子的作用时,就不能把它看作质点。
【例4】下列情况中的物体,哪些可以看成质点()A.研究绕地球飞行时的航天飞机。
B.研究汽车后轮上一点的运动情况的车轮。
C.研究从北京开往上海的一列火车。
D.研究在水平推力作用下沿水平地面运动的木箱。
【例5】以下几种关于质点的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A.只有体积很小或质量很小的物体才可以看做质点B.只要物体运动得不是很快,物体就可以看做质点C.质点是一种特殊的实际物体D.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的问题中起的作用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时,我们就可以把物体看做质点【巩固训练】1.下述情况中的物体,不可视为质点的是()A.研究小孩沿滑梯下滑。
B.研究地球自转运动的规律。
C.研究手榴弹被抛出后的运动轨迹。
D.研究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
2.下列各种情况中,可以所研究对象(加点者)看作质点的是()A.研究小木块..火车.....的翻倒过程 B.研究从北京到上海的一列C.研究在水平推力作用下沿水平面运动的木箱..,在研究牵引力来源的时.. D.汽车后轮四、坐标系1.定义:在参照系中,为确定空间一点的位置,按规定方法选取的有次序的一组数据,这就叫做“坐标”;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而在参考系上建立坐标系。
坐标系的种类很多,常用的坐标系有:直角坐标系、平面极坐标系、三维坐标系。
注意以下几点(1)坐标系相对参考系是静止的。
(2)坐标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标度单位。
(3)用坐标表示质点的位置。
(4)用坐标的变化描述质点的位置改变。
2.其三要素是: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3.物体沿直线运动,可以以这条直线为x轴,在直线上规定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建立一维坐标系。
若物体在一个平面上运动,为了描述其位置,要建立二维坐标系,即平面直角坐标系。
【例6】李小华所在学校的校门口是朝南的,他进入校门后一直向前走120 m,再向东走40 m就到了他所在的教室,请你画出教室的位置(以校门口为坐标原点)。
【补充】1.研究质点的意义是什么?【提示】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尽管不是实际存在的物体,但它是实际物体的一种近似,是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进行的科学抽象,它突出了事物的主要特征,抓住了主要因素,忽略了次要因素,使所研究的复杂问题得到了简化。
在物理的研究中,“理想模型”的建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引入“理想模型”,可以使问题的处理大为简化而又不会发生大的偏差。
在现实世界中,有许多实际的事物与这种“理想模型”十分接近。
在一定条件下,作为一种近似,可以把实际事物当作“理想模型”来处理,即可以将研究“理想模型”的结果直接地应用于实际事物。
例如在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时,由于地球的直径(约1.3×104 km)比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约1.5×108 km)小得多,地球上各点相对于太阳的运动可以看做是相同的,即地球的形状、大小可以忽略不计,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直接把地球当作一个“质点”来处理。
2.判定一个物体能否看做质点的方法【提示】中学物理中可视为质点的运动物体有以下两种情况:⑴运动物体的大小跟所研究的问题有关的距离相比可忽略不计时,可将物体看做质点。
如:地球的半径远小于地球和太阳间的距离,故研究地球绕太阳运动时,将地球看做质点。
火车长度远小于武汉到北京的距离,故研究火车从武汉到北京的时间时,将火车看做质点。
⑵做平动的物体。
由于物体上各个点运动的情况相同,可以选物体上任一点的运动代替整个物体的运动,做平动的物体在研究其运动的性质时,可将它视为质点。
注意:①不能以物体的自身大小来决定物体是否可看成质点,而是相对的,蚂蚁很小,但研究其腿长在哪个部位时,就不能将其看做质点。
②不能说平动的物体一定能看做质点,而转动的物体一定不能看做质点。
平动的物体有时也不能看做质点,如一列火车通过一座桥的时间,火车的长度就得考虑,不能看做质点。
转动的物体有时也能看做质点,如花样滑冰运动员,在滑冰时有很多转动的动作,但在研究她在冰面上所走径迹时,就可把她看做质点。
【巩固训练】1.下列情况中的物体,不可视为质点的是()A.研究小孩沿滑梯向下滑动 B.研究地球自转运动的规律时C.研究手榴弹被抛出后的运动轨迹 D.研究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圆运动2.下列情况的物体,可以看作质点的是()(双选)A. 研究绕地球飞行的航天飞机;B.研究汽车后轮各点运动时的车轮C.水平地面上放一只木箱,用力推它沿直线滑动,研究其运动情况的木箱D.研究自转时的地球3.下列关于参考系说法正确的是()A.参考系是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物体B.参考系就是不动的物体C.坐在行驶的火车里的乘客,认为自己是静止的,是以地面的树木作为参考系的D.选择不同的参考系,观察同一个运动,其观察结果一定相同4.敦煌曲词中有这样的诗句“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考系分别是()A.船和山 B.山和船 C.地面和山 D.河岸和流水5.我们常说:“日出东方,夕阳西下”,这时的参考系是()A.地面(地球) B.云C.太阳D.月亮6.下列关于参照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双选)A.参照物必须选择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B.研究某物体运动时,选择任意物体为参照物得出的运动情况是一样的C.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不同D.坐在汽车上的人,看到路旁的树向后退是以汽车作为参照物的7.关于参照物的选择,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参照物必须选择静止不动的物体B.任何物体都可以被选作参照物C.参照物就是不动的物体D.参照物必须是和地面连在一起的物体8.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甲车内的人看见树木向东移动,乙车内的人发现甲车没有运动,如果以大地为参考系,上述事实说明()A.甲车向西运动,乙车不动B.乙车向西运动,甲车不动C.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D.甲、乙两车以相同速度向西运动9.某乘客坐在一列火车里,他看见窗外另一列火车向正东方向行驶,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乘客坐的火车一定向西行驶 B.乘客坐的火车可能向东行驶C.窗外的火车有可能静止 D.乘客坐的火车和窗外的火车都有可能向西知识点二时间和位移一、时刻和时间间隔1.时刻:指某一瞬时,是事物运动发展变化所经历的各个状态先后顺序的标志。
2.时间间隔:是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时间间隔用来表示事物运动发展变化所经历的过程长短的量度要研究物体的运动自然离开不了时间,我们的生活与时间这个词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我们经常这样说“汽车的发车时间是12点50分”“汽车在某站停留的时间是1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