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污泥的处理与处置

污泥的处理与处置


250mm
400mm
1.0
1.1
0.9
1.0
0.8
0.9
0.7
0.8
对于长距离输送,可采用如下紊流公式计算:
hf

2.49

L D1.17
v


CH
1.85
式中:hf——沿程摩阻损失,m; L——管道长度,m; D——管道直径,m。
第2节 污泥处理处置基本方法
污泥处理处置的原则
处理目的
稳定有机物,使其不易腐化,避免对 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含水率是污泥中水含量的百分数,含固 率则是污泥中固体或干泥含量的百分数
污泥 性质 表征 参数
含水率与含 固率
挥发性固体
污泥中的有 毒有害物质
污泥的脱水 性能
含水率在85%以上呈流态,65%~ 85%时 呈塑态,低于60%呈固态
当含水率变化时,可近似地用下式计算 湿污泥的体积:
第八章 污泥的处理与处置
第1节 污泥的分类、性质与产生量 第2节 污泥处理处置基本方法 第3节 污泥浓缩 第4节 污泥的稳定 第5节 污泥的调理 第6节 污泥脱水 第7节 污泥的干燥与焚烧 第8节 污泥的处置与资源化
污泥的处理和处置目的就是要通过 适当的技术措施,使污泥得到再利用 或以某种不损害环境的形式重新返回 到自然环境中。
2. 连续式污泥浓缩池
连续运行的浓缩池可 采用沉淀池的形式,一般 为竖流式(或辐流式)。
设计参数: 浓缩池的固体通量 [kg/(m2·h)或kg/(m2·d)] 水力负荷[m3/(m2·h)或 m3/(m2·d)] 水力停留时间(h或d)
有刮泥机及搅动栅的连续重 力浓缩池
20000
2
4200
用比阻(r)或毛细吸水时间(CST)评价
2、污泥中的水分及其对污泥处理的影响
1. 污泥中的水分
存在于污泥颗粒间隙中的水,称为间隙水或游 离水,约占污泥水分的70%左右。这部分水一
(1) 游离水: 般借助外力可与泥粒分离。
存在于污泥颗粒间的毛细管中,称为毛细水,
(2) 毛细水:
约占污泥水分的20%左右。也有可能用物理方 法分离出来。
V1 Ps2 100 Pw2 V2 Ps1 100 Pw1
污泥 性质 表征 参数
含水率与含 固率
挥发性固体
污泥中的有 毒有害物质
污泥的脱水 性能
挥发性固体(用VSS表示),指污泥在 600ºC能被燃烧,并以气体逸出的那部 分固体,反映污泥的稳定化程度
重金属约50%转移到污泥中,污泥作为肥 料,重金属离子含量应不超过“农用污 泥标准”GB4284-84
公式估算
1. 初沉污泥量
V

100 0qV 103(100 P)
V SN 1000
式中:
V——初沉污泥量,m3/d;
qv——污水流量, m3/d; η——沉淀池中悬浮物的去除率,%;
ρ0——进水中悬浮物浓度,mg/L; P——污泥含水率,%;
ρ——污泥密度,以1000kg/m3计;
S——每人每天产生的污泥量,一般采用0.3~0.8L/(d·人);
不同类型的污泥的压头损失的乘数
含水率/ %
90 91 92 93 94
压力输泥管最小设计流速
vmin/(m.s-1)
D=150~
D=300~
250mm
400mm
1.5
1.6
1.4
1.5
1.3
1.4
1.2
1.3
1.1
1.2
含水率/ %
95 96 97 98
vmin/(m.s-1)
D=150~
D=300~
污泥种类 沉砂池的沉砂 初次沉淀池污泥
二次沉淀池污泥 (生物膜法)
二次沉淀池污泥 (活性污泥法)
污泥量/(L·m-3) 0.03 14~25 7~9
10~21
含水率/% 60
95~97.5 96~98
99.2~99.6
密度/(kg·L-1) 1.5
1.015~1.02 1.02
1.005~1.008
第3节 污泥浓缩
污泥浓缩是降低污泥含水率、减少污泥体 积的有效方法。
污泥浓缩主要减缩污泥的间隙水。 重力浓缩
方法
气浮法
离心法
一、重力浓缩
重力浓缩主要用于浓缩剩余活性污泥及初沉污泥和剩余活 性污泥的混合污泥。
1. 间隙式污泥浓缩池
设计参数:停留时间 一般为9~12h。
浓缩池的上清液,应 回到初沉池前重新处理。
黏附于污泥颗粒表面的附着水和存在于其内部 (包括生物细胞内的水)的内部水,约占污泥中水
(3) 内部水: 分的10%左右。有干化才能分离,但也不完全。
2. 污泥中的水分对污泥处理的影响
污泥处理的方法取决于污泥含水率和最终的处置方式。
污泥的含水率与污泥状态
2、污泥量
城市污水厂污泥量的计算以下表所列的经验数据为基础。
1.使污水厂能正常运行; 2.使有害有毒物质得到妥善处理或利用; 3.使有机物得到稳定处理; 4.综合利用,变害为利; 总原则——减量、稳定、无害化及综合利用
污泥处理处置常见工艺
1.生污泥→浓缩→消化→自然干化→最终处理; 2.生污泥→浓缩→自然干化→堆肥→最终处理; 3.生污泥→浓缩→消化→机械脱水→最终处理; 4.生污泥→浓缩→机械脱水→干燥焚烧→最终处理; 5.生污泥→湿污泥池→最终处理; 6.生污泥→浓缩→消化→最终处理
N——设计人口数,人。
公式估算
2. 剩余活性污泥量(活性污泥法)
(1) 剩余活性污泥量以VSS(挥发性固体)计:
PX YqV ( SO Se ) KdρXV
(2) 剩余活性污泥量以SS计:
PSS

PX f
(3) 剩余活性污泥量以体积计:
VSS

100 PSS (100 P)ρ
3、污泥的水力特性及其输送
第1节 污泥的分类、性质与产 生量
1、污泥的分类 、性质及主要指标
来源
栅渣
沉砂池沉渣 初沉池污泥 二沉池生物污泥
富含有机物,容易腐 化、破坏环境,必须 妥善处置
城市污水厂产生的污泥量约为处理水体积的1%左 右(0.5%~1,同 时减少数量
污泥输送中的阻力与流速和粘滞力有关,且粘滞力 不为常数,为非牛顿流体。
污泥在输送时的流态分为层流和紊流。
层流区的摩阻损失随着污泥的含固率、挥发固体的 含量提高和温度降低而增大。
紊流区时认为摩阻损失对污泥和水相同而不致产生 有影响的误差。
一般流速至少为0.8m/s,太小的流速导致摩阻损失 更大;流速不大于2.4m/s,流速太高不仅摩阻损失大, 而且易磨损管道内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