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论文综述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研究进展姓名:杨睿学号:10412049班级:10中西结合全科班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研究进展【摘要】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导致腰腿痛的重要的原因之一,占腰腿痛病人的60%以上,是困扰临床医生和病人的一大顽疾。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多种作用机制,在预防和控制腰椎间盘突出、提高病人生存质量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

因此,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加强中医药抗腰椎间盘突出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研究,研制安全高效的抗腰椎间盘突出症天然药物,是目前药学工作者的重要研究领域。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中医综合疗法针灸推拿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导致腰腿痛的重要的原因之一,占腰腿痛病人的60%以上,是困扰临床医生和病人的一大顽疾,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

其主要为腰椎间盘发生退变以后,在外力的作用下,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马尾神经、神经根等组织所引起的腰痛,并且伴有坐骨神经放射性疼痛等症状为特征的一种疾病[1]。

腰椎间盘突出症以腰4-5、腰5-骶1发病率最高,约占95%。

因此,积极防治腰椎间盘突出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笔者通过近年有关中医专家对腰椎间盘突出的研究报道,并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从综合疗法、中药方剂、针灸、推拿以及针灸配合推拿等各方面揭示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研究进展。

一发病病因1.1基本病因1.1.1腰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是基本因素髓核的退变主要表现为含水量的降低,并可因失水引起椎节失稳、松动等小范围的病理改变;纤维环的退变主要表现为坚韧程度的降低。

1.1.2损伤长期反复的外力造成轻微损害,加重了退变的程度。

1.1.3椎间盘自身解剖因素的弱点椎间盘在成年之后逐渐缺乏血液循环,修复能力差。

在上述因素作用的基础上,某种可导致椎间盘所承受压力突然升高的诱发因素,即可能使弹性较差的髓核穿过已变得不太坚韧的纤维环,造成髓核突出。

1.1.4遗传因素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家族性发病的报道,有色人种本症发病率低。

1.1.5腰骶先天异常包括腰椎骶化、骶椎腰化、半椎体畸形、小关节畸形和关节突不对称等。

上述因素可使下腰椎承受的应力发生改变,从而构成椎间盘内压升高和易发生退变和损伤。

1.2诱发因素在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基础上,某种可诱发椎间隙压力突然升高的因素可致髓核突出。

常见的诱发因素有增加腹压、腰姿不正、突然负重、妊娠、受寒和受潮等。

二中医治疗2.1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周拥军[2]选取义乌市后宅中心卫生院2007年12月~2009年12月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

治疗组采用采用中医综合疗法:活血通络方+腹针+牵引治疗,1周为1疗程,共进行2疗程。

同时,中药内服,自拟方“活血通络方”加减。

而对照组采用单纯接受牵引治疗,方法及疗程同治疗组。

结果:治疗组50例患者中,显效(症状较治疗前明显减轻)40例,有效(症状有所减轻)9例,无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无改善)1例,有效率为98%。

对照组50例患者中,显效25例,有效11例,无效14例,有效率为72%。

得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疗效优于单纯牵引治疗。

周成文等[3]将31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共173例,采用三搬推拿复位,中药内服,外治的中医综合疗法;对照组共144例,采用卧床休息、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静点七叶皂苷钠、甘露醇及地塞米松,骨盆牵引等常规保守疗法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

结果:两组疗效比较,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1.820,P=0.006)。

得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

李士茂[4]将采用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温热牵引、推拿按摩、针刺治疗。

结果:对照组腰腿痛缓解时间4.6±1.6天,消失时间52.6±17.9天,观察组腰腿痛缓解时间2.3±0.5天,消失时间32.5±12.3天,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得出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疗程短、疗效高。

杨自国等[5]将120例合格受试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观察组予以手法治疗、针灸治疗、中药辨证施治及功能锻炼,对照组予以腰椎电动牵引、口服非甾体镇痛药、功能锻炼,观察两组疗效。

结果观察组疗效较对照率为好,具有统计学意义,得出中医综合治疗在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上具有较明显的优势。

傅煌黎[6]选择120例腰推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分60例,对照组采用针刺和腰推牵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推拿和康复训练,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

对照组为7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得出结论:综合方法治疗腰推间盘突出症具有明显效果。

赵长安[7]对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病程分为四组,均采用牵引、推拿、针灸与TDP灯照射、中药治疗、腰背肌功能锻炼等综合疗法,30天后观察疗效。

结果大多患者的病症都得到了治愈或改善,而且,患者病程越短,治疗效果越好。

得出采用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具有显著的疗效。

凌代兴等[8]对128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采用腰椎牵引、针灸、穴位注射、静脉输液、中药内服外敷、腰肌功能锻炼综合治疗。

10日为一疗程,间歇3天,治疗3个疗程。

结果,临床治愈65例,好转53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92.19%。

得出采用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改变神经根与压迫物的位置关系,促进突出的椎间盘水肿消退,改善局部微循环,排除代谢产物,缓解粘连组织,减轻炎性反应而缓解疼痛,疗效满意。

2.2中药方剂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2.1利水通络方范中旗等[9]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骶管注射黄芪、脉络宁及服用活血通络的中药。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利水渗湿的药物,组成利水通络方,对治疗前后腰腿疼痛、椎旁压痛及直腿抬高试验的评分进行比较。

结果:两组患者的症状与体征均能明显改善,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愈显率86.7%,有效率93.3%,对照组愈显率60%,有效率76.7%,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二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利水通络方能明显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腰腿痛的症状与体征,提高近期临床疗效。

2.2.2身痛逐淤汤孙明星等[10]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4例予以非甾体类抗炎药、神经营养剂、腰椎牵引等治疗,治疗组3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身痛逐淤汤加减治疗,治疗1个月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4%,对照组为88.2%,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疼痛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治疗组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得出结论:身痛逐淤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疗效。

2.2.3腰骨痹痛汤陈焕龄等[11]将266例辨证为寒湿瘀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进行临床观察。

治疗组应用中药腰骨痹痛汤治疗,对照组以西医常规保守疗法:牵引配合扶他林、腰痛宁、布洛芬口服。

观察治疗前后疼痛及功能障碍改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及两组间临床疗效比较。

结果:治疗组133例:优:69例,良:46例,可:16例,差:3例,总有效率97.7%;对照组133例:优:26例,良:34例,可:41例,差:32例,对照组总有效率75.9%。

中药治疗组疗效显著,疼痛及生活质量的改善程度优于西药对照组,经过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的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中医辨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时,中药腰骨痹痛汤治疗寒湿瘀血型腰间盘突出症有很好疗效,用药安全无副作用,临床疗效显著。

2.2.4独活寄生汤夏松[12]将2010年1月—2011年12月就诊于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6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独活寄生汤治疗。

结果:治疗组疼痛改善程度及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独活寄生汤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的方剂。

2.2.5腰痹舒汤夏铎[13]等选择门诊及住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3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A 组)241例和对照组(B组)194例。

治疗组口服腰痹汤(125ml/袋),1袋/次,2次/d,15d为1个疗程。

对照组采用牵引、按摩法,配合西乐葆200mg口服,1次/d。

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均有改善。

治疗组坐骨神经放射痛等6项症状和体征的疗效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对照组的治疗仅对直腿抬高试验等4项症状和体征的疗效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两组比较,治疗组有7项症状、体征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

结论:中药腰痹舒汤剂治疗重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较西乐葆配合理疗按摩疗法疗效更佳。

2.3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许建峰等[14]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艾灸组、针刺组各30例。

艾灸组使用艾条温和灸关元穴,距皮肤2cm,每次1h,每天1次;针刺组取腰椎相应的华佗夹脊穴,肾俞、大肠俞、环跳、秩边、委中、阳陵泉、悬钟,每次留针30min,每天1次。

2组均以3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结果治疗后2组VAS评分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显著降低,评分均显著升高,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或P<0.01),且艾灸组作用优于针刺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

结论:关元穴灸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优于针刺治疗,且具有无创痛简便易行无不良反应患者乐于接受等诸多优点。

杜震等[15]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选取病变节段患侧的华佗夹脊穴施以电针治疗,对照组予以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

观察两组疗效并进行相关量表评分。

结果在首次治疗和疗程治疗后,治疗组的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直视模拟标尺(VAS)评分的改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除腰痛和下肢痛外其他各项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

结论电针华佗夹脊穴与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能即刻起效,长期改善,但电针疗法具有更好的整体疗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