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宏观经济学知识概括

宏观经济学知识概括

第一章导论1、宏观经济学的性质和研究对象是什么?答:性质:第一、研究对象是国民经济及其运行方式和规律。

第二、宏观经济学试图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充分利用,而把资源配置作为是既定的。

第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其它理论则是运用这一理论来解释国民经济中的各种问题。

第四、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

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是国民经济及其运行方式和规律。

2、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与相互关系是怎样的?答;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在研究对象、解决的问题、中心理论和分析方法上都有所不同。

但是,两者之间又有着密切的联系。

1)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是互相补充的2)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都是实证分析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3、宏观经济学主要涉及哪些基本分析方法?答:(一)形式逻辑(归纳法、演绎法、(二)经济理论与经济模型(三)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四)均衡分析与边际分析(五)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六)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4、怎样理解宏观经济学发展变化的历史性、现实性和一般意义?答:一个学科在形成与发展必然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和历史背景下。

随着社会发展,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爆发的世界经济危机,古典的经济学理论已不能解决这些问。

因此必然要寻求和发展新的理论来解决这些问题。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目赌了市场机制的严重缺陷,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通论的出版标志着现代宏观经济学的诞生,自此以后宏观经济学具有了一个较为成形、较为严密理论体系,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5、怎样看待某一个时期占主流地位的宏观经济学理论和政策主张?那些占流行的、主流地位的宏观经济学理论和政策主张是否就是最正确与合理的理论和政策主张?答:在某一个时期占主导地信的宏地位的宏观经济学理论和政策主张,在一定时期和历史背景下的存在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

它为解决人类社会那个时代所遇到的问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绝不是最正确的理论和政策主张。

因为人类的认识的局限性,任何理论必然也存在局限性。

随着人类对世界认识的不断深入会,会出现这些理论无法解决的问题,必然要寻求新的理论来解决这些问题。

那些之前占主流地位的理论和政策就不再是主流了。

第二章国民收入核算的方法和理论1、用GNP和GDP指标来衡量同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总量时,会有何不同?具体对中国大陆而言,这种区别表现在哪里?答:GN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新生产的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

GNP 是按国民原则核算的,只要是本国(或地区)居民,无论是否在本国境内(或地区内)居住,其生产和经营活动新创造的增加值都应该计算在内。

而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常住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全部最终成果。

具体对中国大陆而言,这种区别表现在外资企业在中国境内创造的增加值就应该计算在GDP中。

2、用支出法和收入法来核算的GDP是否相等?为什么?答:用收入法或支出法计算GDP理论上是相等的。

产能过剩,意味着生产出来的商品超出了社会需求,生产的多了,GDP创造出来了——生产者从中支付了工人工资,工人获得了收入。

这个产品作为社会财富,还是要通过市场来流通实现其价值的。

但如果这个产品没通过市场流通,那这个社会财富会计入生产成本的,企业获得的收益减少,对工人的工资等支出当然也会随之减少。

3、区分名义GDP与实际GDP有何意义?答:名义GDP是按照当年价格计算的GDP,实际GDP则指定之前某一年为基期推算出几年的GDP。

实际GDP更有价值,名义GDP不考虑通货膨胀4、国民收入核算的SNA和MPS体系有何区别?你认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应采用哪一种核算体系更为科学合理?答:(1)核算观点不同: MPS采用限制性生产观,限制性生产观是指它对生产的定义只限于物质产品生产和生产性劳务,相应地,社会产品只是从事生产物质产品的部门和提供生产性劳务部门的生产成果。

(2)核算内容不同: MPS实质上是一种实物核算体系,主要描述社会再生产实物运动,对资金运动缺乏完整而系统的反映。

(3)核算方法不同: MPS采用单式平衡表方法,设置一系列平衡表,通过左右两栏数字的平衡综合说明作为统一整体的社会再生产过程。

SNA核算体系更为科学合理5、国民收入核算的SNA和MPS体系分别有何缺陷和不足之处?答:SNA核算体系没有包括非市场或非货币化经济活动,从而造成统计上的遗漏。

有时没有把收入分配状况、经济福利水平、环境破坏、资源消耗等因素考虑进去在国家间比较时,汇率失真带来的问题。

MPS核算范围限于货物和物质性服务比如交通运输和商业,即物质产品的生产,不包括非物质性服务, 比如医疗养老,金融保险,科学研究,文化教育服务的生产. 该体系的核心指标国民收入,只能反映物质产品的生产,不能反映非物质性服务的生产,因而不能全面地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活动的总体规模。

第三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按照凯恩斯主义的观点,增加储蓄对于均衡收入有何影响?答:当储蓄增加时,用于投资的货币就相对少,对收入就没有促进作用,所以均衡收入就会下降。

2、按照凯恩斯主义的观点,私人投资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怎样看待其决定因素的地位和作用?答:私人投资是指以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的名义进行的投资。

它与政府的对外援助不同,具有民间经济技术合作的色彩。

投资的决定因素有:现值与贴现率、资本边际效率与预期利率、投资决策。

他们之间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的,3、决定总需求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各因素的变化会产生哪些影响?答:1.全社会商品和劳务的总量. 商品和劳务的供给量越大,对货币的需要量就越多;反之,则越少。

2.市场商品供求结构变化。

商品供给一方面决定于产出的效率和水平,另一方面又受制于人们对它的需求,只有真正满足人们需要的商品供给,才会产生真实的货币需求。

商品供求结构在经常发生变化,因而货币需求也随之发生变化。

颚?3.价格水平。

对商品和劳务的货币支付总是在一定的价格水平下进行的,价格水平越高,需要的货币就越多;反之,则越少。

4.收入的分配结构。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货币需求实际上是各部门因对其所分配到的社会产品或收入进行支配的需要而发生的。

收入在各部门分配的结构,必然决定货币总需求中各部分需求的比重或结构。

5.货币流通速度。

货币流通速度越快,单位货币所实现或完成的交易量就越多,完成一定的交易量所需要的货币就越少;反之,货币流通速度越慢,需要的货币量就越多。

6.信用制度的发达程度信用制度和信用工具越发达,对货币的需要量将越少。

7.人口数量、人口密集程度、产业结构、城乡关系及经济结构、社会分工、交通运输状况等客观因素。

如:人口密集地等。

4、为什么IS曲线向右下方倾斜?LM曲线向左下方倾斜?答:IS曲线向右下倾斜是因为较低的利率会刺激投资,这就要求有更高的收入水平来促使储蓄增加才能继续维持投资与储蓄相等,即维持产品市场均衡。

LM曲线向左下方倾斜,一般来讲,价格上升会提高利率水平。

利率水平的提高也就意味着当前消费的机会成本增加而未来消费的预期收益提高。

因此,人们会减少当前消费量,增加未来消费量。

随着总价格水平的提高,人们会用未来消费替代当前消费从而减少对商品的需求总量。

因此,实际替代效应也会导致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5、完整的总供给曲线由哪几部分组成?答:凯恩斯主义供给曲线短期供给曲线长期供给曲线6、影响总供给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生产的成本,生产的技术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

7、下列事件会对于长期总供给有何影响,为什么?(1)汽车工人联合工会在工资合同的谈判中赢得了未预期到的高工资;(2)因特尔公司投资于功能更强大的电脑芯片。

答:长期中,总需求的变动并不会引起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同方向变动,长期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

在长期中,无论是工资还是其他投入品的价格,都不具有粘性,而是具有完全的伸缩性。

因为在长期中,伴随价格的上升,所有成本要素的价格都是可以调整的,并最终会使成本上升的幅度赶上价格水平上升的幅度,从而恢复到以前的成本-价格比率。

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厂商就不会因为价格水平的上升盈利。

这就意味着价格的上升不再能刺激企业部门增加产量,因而产出水平与价格水平不再相关。

于是,长期总供给曲线为一条垂线。

事件对长期供给曲线没有影响。

8、什么是乘数原理(定义、公式、发生作用的前提条件和过程)?答:乘数原理又称倍数原理。

指由于连锁反应,某一变量的变化引起另一相关变量成倍变化的经济理论。

乘数原理是一种传统的经济周期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经济波动的根源在于经济自身,因而是内生的,具体说是,投资的变动会引起收入或消费若干倍的变动(乘数作用〉,而收入或消费的变动又会引起投资若干倍的变动(加速数作用),正是乘数和加速数的交互作用,造成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投资乘数:指投资的变化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化的倍数 Ki=1/(1-b)政府购买乘数:表示政府购买的变动对国民收入收入变动的倍增或倍减作用Kg=1/(1-b)政府转移支付乘数:表示政府转移支付的变动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倍增或倍减作用Ktr=b/(1-b)税收乘数:表示税收对变动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倍增货倍减作用Kt=-b/(1-b)第四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1、自然失业致可以划分为哪几种类型?答:“自然失业”是指由于经济中某些难以避免的原因所引起的失业。

在任何动态的市场经济中,这种失业都是必然存在的1、摩擦性失业2、求职性失业3、结构性失业4、技术性失业5、季节性失业6、古典失业2、什么是周期性失业?凯恩斯是如何解释周期性失业的发生的?答:“周期性失业”是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凯恩斯认为,就业水平取决于国民收入水平,而国民收入水平由总需求(AD)决定。

总需求可以划分为“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

此外,凯恩斯还指出:决定消费需求的因素是“国民收入”和“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

在国民收入既定的情况下,消费需求取决于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

但是,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在增加的收入中,消费增加的比例低于收入增加的比例)的影响,造成了消费需求的不足。

3、通货膨胀大致可以划分为哪几种类型?通货膨胀的形成原因主要有哪几方面?答:类型:1、爬行的通胀2、加速的通胀3、恶性的通胀 4、平衡的通货膨胀5、不平衡的通货膨胀6、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7、预期到的通货膨胀8、受抑制的通胀通货膨胀的形成原因:1、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2、供给推动型通货膨胀 3、利润推动型通货膨胀4、进口成本推动型通货膨 5、出口性通货膨胀 6、供求混合推动型通胀理论 7、结构性通货膨胀4、通货膨胀对经济运行和收入分配分别有何影响?答:如果通胀率不稳定,而且通胀又没有被预期到,那么这样的通胀将会使相对价格发生扭曲,进而影响收入和财富的分配以及人们的经济活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