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届湖北省高三地理二模试题和答案详细解析

2019届湖北省高三地理二模试题和答案详细解析

2019年湖北省高考地理模拟试卷(4月份)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22.0分)1.改革开放后,广州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增长,吸引了大批外籍人士迁入。

如图示意来自某发达国家的外籍人士日常的生活路径示意图。

据此完成1~3题。

该外籍人土迁移到中国的主要原因是()A. 收入B. 家庭C. 就业D. 文化2.改革开放后,广州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增长,吸引了大批外籍人士迁入。

如图示意来自某发达国家的外籍人士日常的生活路径示意图。

据此完成1~3题。

该外籍人土在广州选择居住地时,主要考虑的因素可能是()A. 配套设施完善B. 上班交通便利C. 房屋价格低廉D. 居住环境优美3.改革开放后,广州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增长,吸引了大批外籍人士迁入。

如图示意来自某发达国家的外籍人士日常的生活路径示意图。

据此完成1~3题。

推测该外籍人士在广州生活遇到的最大困难是()A. 政策变化B. 收入较低C. 饮食习惯D. 语言障碍4.冰草(如图)的味道清爽可口,营养价值高,深受消费者欢迎。

冰草原产于非洲西南部的纳米比亚(约18°S-28°S)。

云南西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芒市风平镇引进试种冰草,经过反复试验终获成功。

据此完成4~5题。

根据原产地的地理环境,推测冰草的生长习性是()①喜湿②喜阴③喜温④耐酸⑤耐碱A. ①②B. ②④C. ③④D. ③⑤5.冰草种植作为风平镇“脱贫攻坚”的特色产业,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是()A. 市场B. 交通C. 政策D. 科技6.20世纪六十年代某重工业企业在重庆建厂,王先生现任该企业副总经理。

他经常往来于武汉、重庆、上海之间。

如表示意王先生常坐的高铁车次。

据此完成6-8题。

车次起点终点开车时间到达时间运行时间里程(千米)G1719武汉站上海虹桥站8:0011:533小时53分809G1312汉口站重庆北站12:4619:336小时47分850王先生发现:武汉至上海的运行里程和武汉至重庆的运行里程相当,但后者运行时间更长,其主要原因可能是武汉至重庆()A. .地质结构复杂,影响车辆的运行速度B. .途经站点较多,停留时间较长C. 受地形的影响,平均坡度大,速度较慢D. .受地形的影响,云雾天气较多7.20世纪六十年代某重工业企业在重庆建厂,王先生现任该企业副总经理。

他经常往来车次起点终点开车时间到达时间运行时间里程(千米)G1719武汉站上海虹桥站8:0011:533小时53分809G1312汉口站重庆北站12:4619:336小时47分850选择重庆建厂主要考虑的因素是()A. 国防安全B. 交通条件C. 科技水平D. 生产成本8.20世纪六十年代某重工业企业在重庆建厂,王先生现任该企业副总经理。

他经常往来于武汉、重庆、上海之间。

如表示意王先生常坐的高铁车次。

据此完成6-8题。

车次起点终点开车时间到达时间运行时间里程(千米)G1719武汉站上海虹桥站8:0011:533小时53分809G1312汉口站重庆北站12:4619:336小时47分850长江经济带以上海、武汉、重庆为核心实现绿色发展,其中上海绿色发展指数居三城市之首,其原因是()①经济绿色化转型领先一步②各生产部门均使用清洁能源③资源环境承载力居第一位④生态环保基础设施相对完善A. ①②B. ①③C. ①④D. ②④9.塔尔湖地区位于河套平原,全年降水量在150-20m之间,平均蒸发量约为1300mm。

区内大面积风成沙丘之中,发育有近60个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湖泊,湖泊形态和古河道残留形态不吻合。

如图示意塔尔湖附近地区地貌及水文地质剖面,据此完成9~11题。

推测塔尔湖成因类型与主要直接补给水源分别是()A. 河迹湖雨水B. 风蚀湖地下水C. 构造湖河流水D. 堰塞湖冰雪融水10.塔尔湖地区位于河套平原,全年降水量在150-20m之间,平均蒸发量约为1300mm。

区内大面积风成沙丘之中,发育有近60个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湖泊,湖泊形态和古河道残留形态不吻合。

如图示意塔尔湖附近地区地貌及水文地质剖面,据此完成9~11题。

色尔腾山经历了()A. 持续抬升B. 先沉积后拾升C. 持续下降D. 间歇性抬升11.塔尔湖地区位于河套平原,全年降水量在150-20m之间,平均蒸发量约为1300mm。

区内大面积风成沙丘之中,发育有近60个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湖泊,湖泊形态和古河道残留形态不吻合。

如图示意塔尔湖附近地区地貌及水文地质剖面,据此完成9~11题。

近万年来,图示地区的黄河河道多次改道,其原因可能是()A. 干冷-暖湿-冷湿的气候变化B. 人类活动的影响C. 多次山前断裂事件的发生D. 山前冲积扇的形成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66.0分)1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塞罕坝(如图)全称“塞罕达巴罕色钦”,意为“有河源的美丽山岭”。

塞罕坝位于我国河北省最北部,地处内蒙古高原浑善达克沙地南缘,年均6级以上大风日数达到76天,1962年,为了抵御风沙南侵,塞罕坝林场正式组建。

塞罕坝人在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建成了世界最大的人工林,创造了从荒原到林海的绿色奇迹。

拥有了“绿水青山”的塞罕坝,未来更要打造“金山银山”,把生态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

如图中R示意吐力根河河源,河流最终注入渤海。

(1)与下游河口段相比,R河段流量和含沙量的差异。

(2)说明塞罕坝造林工程带来的水文生态效益。

(3)推测塞罕坝人工林的主要植被类型并从地形、气候角度分析原因。

(4)为塞罕坝林场经济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

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罗斯海是南极最南的边缘海,有全球最大的海洋保护区。

罗斯海新站是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于2018年2月7日在特拉诺瓦湾的难言岛正式选址奠基,此前已有美国、新西兰、意大利、俄罗斯等国在此区域建设了7个考察站。

特拉诺瓦湾地区是南极洲下降风最强的地区之一,此下降风为南极内陆地面辐射冷却产生的近表层冷空气,沿高原斜坡向下流动而形成。

特拉诺瓦湾地区还存在冰间湖。

冰间湖是指在达到结冰的天气条件下,仍长期保持无冰或仅被薄冰覆盖的冰间开阔水域,其面积一般为10-105km2.如图示意特拉诺瓦湾及其附近地区地形。

(1)分析特拉诺瓦湾地区是南极洲下降风最强地区之一的原因。

(2)简析特拉诺瓦湾地区冰间湖成因。

(3)简述强风对科考带来的不利影响。

(4)说明难言岛上建科考站的有利条件。

14.木质的大门、风化的砖墙、青石板铺就的庭院、精美的徽派木雕、墙上挂着的竹筛……走近江西婺源县的民宿(如图)实地感受到百年古宅的沧桑厚重,远非展览馆里匆匆一瞥所能替代的。

婺源是中国著名文化与生态旅游县,也是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有“中国最美乡村”之称,历史遗迹、明清古建筑遍布乡。

说明婺源县民宿旅游发展的优势条件及其社会文化价值。

15.内蒙古中部农牧交错区以草原景观为主,但记者发现公路边的草原上偶有成片耕地,星星点点的白色土豆花开得正艳。

20世纪90年代初到2013年前后,内蒙古开始建设高产饲料地。

在贫瘠的草原地区为提高饲料产量,种植者打机井,大量浇水、施肥,使得草原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影响。

推测牧民在部分牧区建设高产饲料地的目的并说明其对草原生态环境的影响。

答案和解析1.【答案】B【解析】解:从图中的信息:外籍人士送孩子上学、超市购物等日常的生活路径,说明外籍人士迁移到中国的主要原因是婚姻家庭。

故选:B。

人口迁移的原因有:气候、资源、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较多的就业机会和较高的收入、稳定的社会环境等。

本题以“某发达国家的外籍人士日常的生活路径示意图”为背景,考查了外籍人土迁移到中国的主要原因,要求学生调用储备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2.【答案】A【解析】解:该外籍人土在广州选择居住地时,主要考虑的因素可能是配套设施完善。

故选:A。

城市功能区的特点:住宅区是城市中最广泛的功能区。

工业区现在一般分布外围,沿交通干线分布。

商业区大多成团状和条状,并且分布于交通便捷的地区。

城市功能区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线,往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在大城市中,还会形成文化区、行政区等。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城市空间结构,获取图文中信息即可。

3.【答案】D【解析】解:外籍人士来自发达国家,收入较高;改革开放政策是吸收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外籍人士在广州生活遇到的最大困难是语言障碍。

故选:D。

人口迁移会对环境产生多种影响。

从人作为消费者的角度对于资源匮乏、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来说,人口迁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并对合理利用剩余劳动力、提高经济收入、保护生态环境等产生积极作用;对于迁入地来说,大量人口迁入必然会对自然和生态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

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人口迁移及其影响,获取图文中信息即可。

4.【答案】D【解析】解:冰草原产于非洲西南部的纳米比亚,为热带沙漠气候区,根据原产地的地理环境,推测冰草的生长习性是喜温和耐碱。

故选:D。

冰草适应半潮湿到干旱的气候,生长在干旱草原或荒漠草原。

天然生冰草很少形成单纯的植被,常与其他禾本科草、苔草、非禾本科植物以及灌木混生。

生于干燥草地、山坡、丘陵以及沙地。

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区域自然地理环境,获取题干中信息即可。

5.【答案】B【解析】解:风平镇位于云南省德宏,该地位于我国西南地区,经济相对落后,交通不便。

因此,冰草种植作为风平镇“脱贫攻坚”的特色产业,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交通。

故选:B。

风平镇位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潞西市芒市坝东南部,平均海拔863米,水资源丰富,芒市河和果郎河穿流过境,是芒究水库、芒别水库、那目水库的灌区,距市府芒市8公里,是一个以傣族聚居为主的山坝结合乡镇,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

本题难度较小,关键在于运用所给材料进行分析。

6.【答案】C【解析】解:根据已学知识可知,武汉至上海,主要经过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高铁速度较快,而武汉至重庆段主要受地形的影响,平均坡度大,速度较慢。

故选:C。

交通运输线发展的区位因素一、社会经济因素--决定性因素:1、经济因素:资金保障、运输需求及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沿线地区人口和城市密集,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客货运输量大;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网,促进地区资源开发,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一般交通线应尽可能连接更多的城镇和居民点,方便居民出行和带动经济发展)2、社会政治因素:巩固国防、保卫边疆;加强民族团结;促进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维持地区的稳定和繁荣等。

如京九线、青藏铁路区位与此相似。

二、科技条件--先进科学技术是保障,从而克服各种自然不利因素。

三、自然因素--基础因素/限制性因素。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交通建设的因素,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7.【答案】A【解析】解:由材料可知,20世纪六十年代某重工业企业在重庆建厂,建国初期,选择在重庆建厂,主要考虑的是国防安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