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章 国际收支

第六章 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的调节
(二)政策搭配论 蒙代尔观点:财政政策用于稳定国内经济,货币政 策用于稳定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及国际收支平衡表
二、国际收支平衡表 (一)定义:是一国对其一定时期内的国际经济交 易,根据交易的特性和经济分析的需要,分类设置 科目和帐户(account),并按复式簿记的原理进行 系统记录的报表。 (二)记账原则:复式记账法
国际收支及国际收支平衡表
(二)记账原则:复式记账法 1、凡是引起本国从国外获得货币收入的交易记入贷 方,本国对国外进行货币支出的交易记入借方; 2、凡是引起外汇供给的经济交易都记入贷方;引起 外汇需求的经济交易记入借方
国际收支及国际收支平衡表
②证券投资
指为取得一笔预期的固定货币收入而进行 的投资,对企业的经营没有发言权 证券投资资本交易包括:股票
中、长期债券 货币市场工具 衍生金融工具(期权)
投资的利息收支记录在经常帐户下,本金 还款记录在金融帐户上
国际收支及国际收支平衡表
③其他投资 剩余项目:其他项目未包括的金融交易 包括贸易信贷贷款、存款、应收款、应付款 分类: 长期投资: 短期投资:
国际收支及国际收支平衡表
(4)经常转移 所有非资本转移的转移项目具体包括: ①各级政府的转移(如政府间经常性的国际合作,对 收入和财产支付的经常性税收等) ②其他转移(如工人汇款)
国际收支及国际收支平衡表
2、资本和金融帐户 (1)资本账户 ①资本转移 固定资产所有权 与固定资产放弃(收买)有关,或以此为条件的 资金转移 债权人不采取任何回报而取消的债务 ②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收买或放弃(无形资产:如 专利、版权、商标)
国际收支的调节
二、国际收支失衡的影响 (一)逆差的影响: 1、压缩进口,影响经济发展 2、本币回笼,货币紧缩,利率上升,成本 上升,投资减少,影响经济 3、货币当局干预,储备减少(或通过借债 方式干预,增加债务负担)
国际收支的调节
(二)顺差的影响: 1、非贬值情况下的贸易顺差,本国国际竞争力提高; 2、货币贬值的贸易顺差 3、外商直接投资,有利于实业发展。 4、借债的顺差,增加债务负担 5、持续顺差会出现: (1)货币供给增加,通胀压力大 (2)储备资产的投资收益率压力 (3)国际间的贸易摩擦
国际收支的调节
三、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原因 (一)经济周期的影响 (二)国民收入的影响 (三)结构性失衡 (四)货币性失衡 (五)偶然性失衡:气候、政治等
国际收支的调节
四、国家收支失衡的调节 (一)自发调节机制 1、汇率机制 国际收支 逆差 2、价格机制 刺激出口 抑制进口 国际收支 逆差改善
本币贬值
投资收益 直接投资
国际收支及国际收支平衡表
三、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
国际收支平衡表根据复式记帐原理编制, 借方总额与贷方总额最终应相等 每一个具体项目的借方和贷方经常是不相 等,存在一定差额
经常帐户差额 资本和金融帐户差额 总差额
国际收支及国际收支平衡表
(一)经常项目差额 1、反映实际资源在一国与他国之间的转让净额 2、Y=C+I+G+(X-M) (X-M)=CA=Y-(C+I+G)=Y-A 则国际收支的改善应体现在收入增加同时,A的减少。 3、在该差额中,商品贸易差额起决定性的作用 4、在实际分析中,常用贸易差额来近似地替代CA差 额
国际收支及国际收支平衡表
• [例3]本国政府动用外汇储备 万美元和 万美元的药品 例 本国政府动用外汇储备 万美元和70万美元的药品 本国政府动用外汇储备40万美元和 向外国提供援助,记作: 向外国提供援助,记作: 贷(+) ) 借(-) 70万美元 出口 万美元 110万美元 无偿转移 万美元 40万美元 40万美元 官方储备 [例4]本国企业将其在国外获得的投资利润 例 本国企业将其在国外获得的投资利润 本国企业将其在国外获得的投资利润200万美元进行 万美元进行 再投资,以扩大对外直接投资规模,记作: 再投资,以扩大对外直接投资规模,记作: 贷(+) ) 200万美元 万美元 借(-) 200万美元 万美元
6、政策选择: (1)季节性、周期性:外汇缓冲 (2)收入性:财政与货币政策 (3)通胀原因:汇率政策 (4)结构性原因:直接管制与经济结构调整 经济形势一般较复杂,因此政策应搭配使用
国际收支的调节
五、国际收支调节的政策搭配: 内部均衡:充分就业、物价稳定 外部均衡:国际收支平衡 (一)丁伯根原则: 1、实现一经济目标,政府至少运用一种有效政策 2、实现多个经济目标,至少运用几种独立、有效的 政策 3、内部与外部均衡应有相对应的工具解决各自均衡
国际收支及国际收支平衡表
(三)主要内容: 1、经常账户:涉及经济价值以及居民和非居民之间 所有交易(不包括金融项目的交易);包括未得到任 何回报而提供或得到的经常性经济价值的抵消帐目 (1)货物 一般商品 用于加工的货物货物修理 各种运输工具在港口采购的货物(燃料、给养、储 备和物资) 非货币的黄金的进出口
国际收支的调节
(2)货币政策: 存款准备金、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 逆差-紧缩货币政策-利率提高-外汇流入(抑制 投资,收入减少,抑制进口) 3、汇率政策——条件: (1)马歇尔-勒纳条件 (2)时滞效应 (3)其他国家没有贸易限制及贸易报复的前提下
国际收支的调节
4、直接管制: (1)外汇管制:严格各项外汇的收支、存款、兑换、 买卖及国际结算;通过鼓励或限制商品及资本的输 出入,来达到调节国际收支的作用。 (2)贸易管制:行政方式干预,直接鼓励或限制进 出口数量 对出口商补贴、退税、出口优惠利率 对进口采用高关税、进口配额、技术壁垒等限制进 口
国际收支及国际收支平衡表
(二)资本和金融账户的差额 记录世界其他地方对本国的投资净额或贷款 /借款净额 1、根据复式记帐原理,国际收支平衡表中 所有国际交易的总和等于零。则: -CA=KFA 资本和金融帐户差额为KFA
国际收支及国际收支平衡表
2、将资本和金融帐户差额分为 (1)金融帐户净额(FA) (2)储备资产交易差额(RT),则
第六章 国际收支 第一节 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平衡表 第二节 国际收支的调节 第三节 我国的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及国际收支平衡表
一、国际收支: (一)概念(IMF):是指一国(或地区)的居民在 一定时期内(一年、一季度、一月)与非居民之间 的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 (二)相关定义的界定 1、经济交易: ①金融资产与商品和劳务之间的交换; ②商品和劳务与商品和劳务之间的交换(物物交换) ③金融资产和金融资产之间交换; ④无偿的、单向的商品和劳务转移; ⑤无偿的、单向的金融资产转移。
国际收支的调节
5、国际经济合作: (1)建立区域性货币联盟 (2)加强国际金融组织的职能和作用,帮助各成员 国消除不平衡 (3)国际会议协调经济政策。提高国际收支调节的 效率 (4)具体表现为: 支出变动政策:财政与货币政策,调节总供求 支出转换政策:汇率、直接管制,改变需求和支出 的方向
国际收支的调节
4、-CA=-(S-I)=KFA=FA+RT, 则:I-S=FA+RT, 表明:国内储蓄增长不足以支持国内资本积累的增 长时,后者需靠国外对本国的净贷款或减少本国储 备资产来维持。 S=I-(FA+RT)
国际收支及国际收支平衡表
(三)CA与KFA的关系
1、CA差额与KFA差额之和为零,一帐户的赤 字或盈余必然伴随另一帐户的盈余或赤字 2、CA同KFA的关系表现为利用金融资产的净 流入或动用储备资产为CA赤字融资
国际收支的调节
(二)政策性调节措施: 自动调节要有:完整的市场结构、信息完全对称、 资源的充分流动等要求。一般都难以满足。 1、外汇缓冲政策: 一国有充足的外汇储备,动用储备对国际收支调节 2、财政与货币政策 (1)财政政策:税率、政府支出 逆差:紧缩政策,总需求减少,进口需求减少与价 格下降,抑制进口、扩大出口 对内较有效
国际收支及国际收支平衡表
④储备资产:货币当局随时可利用、控制以达到 一定目的的外部资产,具体包括: 货币黄金 特别提款权 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信贷的使用 外汇(包括货币、存款和有价证券) 其他债权
国际收支及国际收支平衡表
• [例1]本国企业动用其在国外银行的存款进口50万美元的 设备。因为动用在国外银行存款就是对外资产减少,因此 记作: 贷(+) 借(-) 进口 50万美元 私人短期资本 50万美元 [例2]本国向外国出口60万美元的货物,货款三月后才能到, 但三月后收回债权时正好是下一个编表年度。在本年度记 作: 贷(+) 借(-) 出口 60万美元 私人短期资本 60万美元
-CA=KFA=FA+RT
3、表现: (1)CA差额反映的本国与他国经常交易的净额变化 同本国与他国金融交易的净额变动相一致 (2)CA顺差表现为对非居民贷款净额增加(为负) 或购入储备资产(为负) (3)CA赤字表明从世界其他地方得到的资源净值必 须靠对非居民负债得以偿还
国际收支及国际收支平衡表
国际收支及国际收支平衡表
2、居民与非居民 (1)居民:长期在该国从事生产和消费活动的单位 (包括个人、企业、非盈利团体和政府) (2)个人居民:移民、逗留时间在一年以上的留学 生和旅游者属于其所在国家的居民;官方外交使节 和驻外军事人员属于其所在国家的非居民 (3)非个人居民:企业、各级政府和非盈利的私人 团体属于其所在国的居民; (4)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 性机构属于任何国家的非居民。
国际收支及国际收支平衡表
(2)金融账户:一经济体对外资产和负债所有权变 更的交易 ①直接投资 反映了一经济体居民单位在另一经济体居民企业中获 取长远利益的目标 居民单位:直接投资者 外国企业:直接投资企业 投资者和企业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关系,并且投资者对 企业经营管理施加着有效的影响 直接投资者须拥有企业10%或以上的普通股或投票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