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的《丛林组画》由《梦》、《耍蛇女》、《奇异的景色》、《饥饿的狮子》、《被美洲豹攻击的马》、《被美洲豹攻击的黑人》、《小瀑布》等一批描绘异国风情的热带丛林的画所组成。
这些画涉及了人类的存在、自然的奥秘、人与自然的关系等问题,展示了生命中最神奇、最隐秘、最难以捉摸的梦幻般的东西。
在丛林中,树干、花朵、叶子、果实各具特色,人和动物自然地隐约其中,动物看上去有人的灵性,人看上去又像动物,植物也富有生命力。
这些画都充满了生机,茂密的、占满了画面的森林,奇异的花和果实,可爱的、富有灵性的动物,神秘的人物,构成了一幅幅生机勃勃的丛林奇景图,引起人们对热带丛林的遐想和向往。
最神奇的是他没有去过真正的丛林,无法亲自欣赏和体验那里的景色和气息。
然而他笔下的丛林却是那麼富有生机和魔力,栩栩如生。
在他超凡的想像力之下,丛林被描绘成如世外桃源的仙境一般,亦真亦幻。
画面的色调明快,以深色的绿色调为主,只是树叶就用了20多种深浅不一的绿色。
欣赏内容:法国大画家卢梭,他从未受过专业的美术训练,完全凭自己对绘画的热爱画了许多纯朴的作品,被人们成为朴素派画家。
他坦率、真诚、温和、天真,用儿童般的心灵作画,他像小孩子一样喜欢听故事,特别是旅行者的见闻,他根据自己的想象让原始神秘的森林景致隐含着无限的生命,吐露着幻想的芬芳,单纯生动而富有诗意,他的画具有原始童话般的魅力。
选择的背景音乐是莫扎特的作品,与卢梭的画非常有审美共鸣。
指导策略:1、动作表现。
幼儿的审美感知的特点以直觉行动为主,具有直觉性、整体性和同一性。
从某种程度上讲,幼儿的直觉感知比成人强,他们不受理性的干扰,和艺术家有着相似的感觉,他们共同追寻自己的直觉表现出敏锐的感知能力。
2、模仿和创造。
“头脑不是用来被填满的容器,而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
”儿童天生具有创造力。
只是由于年龄和认知的不完整所表现独特的意象,决不是成人能代替的。
“大师-名画”好似幼儿行走的拐杖,从拄着拐杖到尝试摆脱拐杖,走自己的路,使幼儿对丛林的感知和理解,通过自己的画笔尽情发挥,实际上是一个审美再创造的过程。
我的理想是以审美感知为出发点,以情感为动力,在不断挖掘幼儿创造潜力的同时,使幼儿内在心灵在美的节奏中和谐发展。
在我们幼儿园的后花园生长着上百种形状各异的树木,各种各样的树叶,对于孩子来说既熟悉又陌生,每每在散步时孩子总会不经意地去看看、摸摸、说说,还会提出一些问题,如:为什么要种树?树有什么用?这是什么树?树的叶子的颜色、形状为什么不一样呢?孩子们天天可以从树的周围发现许多有趣的现象:小树苗在春天露出嫩叶,秋天里桂花树那么香?树叶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雨后,蜗牛在树下爬出泥土,枕着树叶……有位天真憨厚,朴实自然,童心未泯的法国大画家卢梭,他像小孩子一样喜欢树,还根据自己的想象让原始神秘的森林景致隐含无限的生命,吐露幻想的芬芳,单纯生动而富有诗意。
卢梭的《丛林组画》具有强烈而鲜明的个性,用那纯真无瑕的眼睛去观察世界和感受生活的真谛,使丛林具有原始童话般的魅力。
他从未受过专业的美术训练,完全凭自己对绘画的热爱画了许多纯朴的作品,被人们成为朴素派画家。
他坦率、真诚、温和、天真,用儿童般的心灵作画。
艺术家的全部秘密就是心灵的自由。
带领孩子们和卢梭一起“漫步丛林”,这对于我来说是一次大胆的尝试,目的是让孩子通过美术欣赏,培养幼儿对艺术和艺术世界的基本感觉,开拓他们的视野,使他们对周围美好事物和艺术作品表现出直觉的喜爱,有叙述和谈论作品的能力,产生自由表达的兴趣,挖掘幼儿潜在的创造设计意图带幼儿参观热带植物园之后,他们对那里的一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它不仅给幼儿带来视觉上的新奇,也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刺激和探险的愿望。
依据幼儿的兴趣,我尝试让他们欣赏卢梭的《丛林组画》,深入感受自然中蕴含的生命力,从而激发幼儿通过大胆的想像表现自己眼中的热带雨林。
活动目标1.通过欣赏《丛林组画》,感受丛林的奇异景象,体验其神秘、安详、充满生机的梦幻般的感觉。
2.学习用明快的色彩,大胆想像,表现出自己对热带雨林的印象。
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参观热带植物园,并进行了参观后的主题绘画;了解有关热带雨林的故事。
2.材料准备:卢梭的《丛林组画》,参观植物园照片及绘画作品,投影仪,8开画纸,彩笔,蜡笔。
活动重点1.让幼儿在神秘的情景中感受卢梭《丛林组画》的奇异,并大胆、准确地说出自己的感觉。
2.鼓励幼儿大胆想像、创意自己的热带雨林。
活动难点1.通过欣赏活动,真正理解热带雨林中人与动物的关系。
2.画面布局均衡,植物富有热带雨林特点,人和动物富有情节化。
活动过程1.引入环节。
以故事为引子,欣赏《丛林组画》。
今天我要为小朋友讲一个热带雨林的故事。
在法国有一位伟大的画家叫卢梭,他和我们一样听过许多关于热带雨林的故事,他非常向往和热爱热带雨林,但是因为许多原因他一直没有机会去热带雨林探险,但他每天都在想像着热带雨林的情景。
一天,卢梭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里发生了许多在热带雨林里的神秘的故事,他感到很兴奋。
他马上拿起画笔将自己的梦记录下来,并给那些画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丛林组画》。
你们是否想听听卢梭梦里的故事呢?分析欣赏《丛林组画》的目的是让幼儿产生奇异的感受和体验,而故事情境的设计,能让组画在神秘的气氛中出现,深深地吸引幼儿。
2.感知环节。
(1)出示《梦》和《小瀑布》,引导幼儿观察森林、人和动物的样子,体验人和动物的关系以及画面的颜色。
分析将《梦》和《小瀑布》作为第一顺序出现,因为这两幅作品表达的都是一种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安详、平和的状态。
(2)出示《奇异的景色》,引导幼儿观察猴子在怎样工作,丛林中花、叶子及果子有什么特别之处,让幼儿表达自己对丛林的感觉。
分析将《奇异的景色》作为单独的画面出现,是为了让幼儿感知动物在大自然中生活的快乐和美满。
(3)出示《饿狮》、《被花豹袭击的马》和《被花豹袭击的黑人》,引导幼儿观察野兽在做什么,并表达自己的感觉。
分析《饿狮》、《被花豹袭击的马》和《被花豹袭击的黑人》表现的均是人与动物抗争及动物之间弱肉强食的现象,将这三幅作品作为第三顺序出现,是为了让幼儿看到人与自然中最残酷、最现实的一面。
(4)将《丛林组画》全部展示,请幼儿说出自己对卢梭的梦有什么感觉,想到什么,喜欢什么。
分析启发幼儿从不同的角度去观看丛林世界,既发现大师表达的自然色彩之明快、物体形象之丰富,又让幼儿感知到大自然环境中的危险,从而使幼儿的想像带有真实世界的成分。
3.创作环节。
(1)教师提议幼儿闭上眼睛,尝试做一个神秘的梦。
(2)请部分幼儿说一说自己的“梦”,鼓励幼儿大胆创意“梦”的情节。
(3)提示幼儿绘画的植物要有热带雨林的特点。
(4)提示幼儿画面布局既均衡、丰富,又不杂乱。
(5)鼓励幼儿大胆使用对比色,使画面色彩亮丽、明快。
分析让幼儿以模仿大师做梦的形式去构思自己的热带雨林故事,使幼儿的创造同样也带有了卢梭一样的梦的情调。
这样既激发幼儿积极创作的兴趣,又促进他们大胆想像。
同时,操作中的指导也很重要,它可提醒幼儿以大师的作品为参照,有效地选用色彩来模仿大师的风格,在绘画中有意突出热带雨林的植物特点,鼓励幼儿大胆描绘自己的热带雨林之梦。
活动点评把握最恰当的时机,依据幼儿的兴趣需求选择教学内容是本次活动尤为突出的地方。
热带植物园的景色深深吸引了孩子,用笔描绘自己眼中的热带雨林成为孩子的期望。
活动中,教师借助卢梭的《丛林组画》带孩子走进富有魔力、梦幻般的热带丛林,在圆梦的过程中将视觉艺术欣赏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让孩子学会用心灵作画,学会用自己的想像在头脑中重新构建、描绘自己的梦想。
值得欣赏的是,教师不仅抓住了好的教育契机,而且进行了缜密的思考,故事的引入和作品出现的顺序都体现了教师对细节的关注,便于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作品内在的生命力,调动幼儿创作的积极性。
课题由来:平时小朋友总是很喜欢小动物,喜欢听小动物的故事,喜欢表演小动物,唱小动物的歌,画小动物……这些特性正好与法国的一位画家卢梭的作品,有着许多不谋而合的地方,从卢梭的《丛林组画》、《耍蛇的女人》、《春日》……把人、动物、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尽显在我们眼前。
因此,我便选中了卢梭的另一幅作品《睡着的吉普赛姑娘》作为本次课堂实践的内容。
它是一幅有异国情调和梦幻气息的作品,表现了狮子也人神秘相遇的情景。
活动目标:1、欣赏卢梭的《睡着的吉卜赛姑娘》,感受画面的宁静、神秘、奇特。
2、在感受作品的基础上,尝试画一幅人与动物共存的想象画。
活动准备:1、电脑课件:卢梭的《睡着的吉卜赛姑娘》。
2、图画纸、钩线笔、腊笔。
活动过程:1、欣赏抽象画《睡着的吉卜赛姑娘》,根据画面的内容展开讨论。
师:昨天,我们已经欣赏了卢梭画家的许多大自然里的花草树木和动物的画,今天,我们就来看一幅他的另一幅人与动物的画。
师:看看画的是什么样的人?什么动物?他们在干什么?幼:有个黑人和狮子。
师:这个黑人是男的还是女的?是哪个国家的人?幼:是女的。
(师告诉幼儿是印度吉普赛民族)师:是年轻的还是年老的?幼:年轻的。
师:我们就叫她姑娘。
幼:姑娘被狮子咬死了躺在沙漠上。
师:姑娘死了?狮子吃人是什么样子的呢?幼:很凶,很恐怖(幼儿比划狮子吃人的样子并学狮子的吼叫)。
师:那画面中的狮子是什么样的呀?幼:狮子很安静,眼睛一直看着姑娘。
幼1:我也看到了狮子和姑娘,姑娘在演奏琴累了就睡着了,狮子在看她睡觉。
幼2:狮子要背姑娘回家,跟姑娘说:“你睡吧,我会保护你的。
”幼3:觉得姑娘在听狮子讲故事呢!师:姑娘下面的那个琴叫什么?幼:小提琴师:那不是小提琴,它有个好听的名字叫曼陀铃。
它和姑娘有什么关系?幼:姑娘学拉琴,学累了要回家,走散了迷路了。
师:我们知道这位姑娘是印度吉普赛的人,他们是一个流浪的民族,没有固定的住所,坐在大蓬车里,走到哪儿就为别人表演节目来赚取一些吃的、穿的。
生活过得很苦。
师:你还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样的感觉?幼:我还看到了月亮,感觉月亮很圆、很亮。
师:你觉得这是什么时候发生的事?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幼:晚上发生的事情,因为有月亮。
师:你有什么感觉?幼:很安静。
师:你看画面中最明亮的是什么?你是怎样看出来的?幼:月亮,因为月亮很亮,照亮了狮子和姑娘。
小结:月亮在画面中虽然只占了很小的一部分,但却让整个画面变得明亮起来。
使人产生一种神秘、幽静的感觉。
2、引导幼儿欣赏画面的色彩及线条的刻画师:我们来看一下画家用了哪些色彩?天空和地面主要用了哪些颜色?幼:天空是深蓝色的,地面主要用的是土黄色的。
师:那天空的颜色给你什么感觉?地面的颜色给你什么感觉?幼:天空是冷色,地面是暖色的。
师:那我们就把它们叫做冷暖对比。
师:你觉得画中画得最细的线条是什么?这样画有什么好处?幼:我觉得狮子的毛画得很细致,还有姑娘身上的衣服头发也画的很细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