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大 《汉语通论》资料

电大 《汉语通论》资料

汉语通论一、填空1.语言的三要素是指(语音)、(词汇)和( 语法)。

2.按其构造方式的不同,可将合成词分为(派生词)和(复合词)两大类。

3.书面语体包括:(1) (文艺)语体;(2) (公文)语体;(3) (科技)语体;(4) (政论)语体。

4.东汉许慎所编的《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完备的字典。

1.国际音标是国际语音学会于1888年制定公布的记音符号,已成为最通用的记音工具。

2.现代汉字有三种基本结构模式,即:(1) 上下关系;(2) 左右关系;(3) 包围关系。

3.成语的特点主要体现为:结构定型形式整齐含义丰富4.词义的历时变化主要有三种情况:(1)词义的扩大;(2)词义的缩小;(3)词义的转移。

1.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是汉语。

2.国际音标具有以下特点:(1) 精确性;(2)通用性;(3)实用性;(4)开放性。

4.按其构造方式的不同,可将词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两大类。

1.汉语属于汉藏语系。

2.声音的四个构成要素是指音高音强音长音色3.基本词的特点主要体现为:(1)全民常用性;(2)历史稳固性;(3)构词能产性。

4.按照意义相同的程度,可把同义词分为两类:一类是等义,一类是近义.3.相同的语音形式表达不同的意义内容,就形成了同音词和多义词,不同的话音形式表达相同或相近的意义内窖,就形成了同义词.1.语言符号主要具有两大特点:(1) 任意性;(2) 线性。

2.“六书”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前四种是造字法,后两种是用字法。

2.构词语素在词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有区别的,表示实在的词汇意义的语素是词根,表示附加意义的虚语素是词缀。

二、选择1.四川话属于(川方言区)。

1.南京话属于(北方方言区)。

2.《汉语拼音方案》是采用国际通用的(拉丁) 字母制订的。

3.从文字的体制也即文字同语言的关系来看,汉字属于(语素文字)。

2.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是(语素)。

2.决定汉语声调的声音要素主要是(音高)。

2.汉字所记录的语音单位一般是(音节)。

4.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所采用的标准字体是(小篆)。

2.(隶书)的出现被认为是古汉字演变为现代汉字的转折点。

3.汉字字体演变的顺序是(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4.占现代汉语总数90%左右的是(形声字)。

3.全部属于会意字的一组汉字是(取看伐明)。

3.全部属于形声字的一组汉字是(惊功案闷)。

1.全部属于包围结构的一组汉字是(屏、遣、画、同)。

3.“穿小鞋”、“磨洋工”、“唱高调”属于(惯用语)。

4.“风行”、“席卷”、“云集”、“尾随”的构造方式均为(偏正式)。

“蚕食”、“狐疑”、“鼠窜”、“鸟瞰”、“蜂拥”的构造方式为(偏正式)。

5.“洗澡”、“忘记”、“睡觉”、“呼吸”的构造方式均为(并列式)。

6.“上网”、“下岗”、“手机”屑于(新造词)。

5.“咖啡”、“马达”、“英特网”(“因特网”)均属于(外来词)。

3.全部是单纯词的一组词是(天、沙发、巴土、地)。

5.均为单纯词的一组词是(彷徨巴士蝴蝶人)。

4.均为单纯词的一组词是(看,蝴蝶、徘徊、筹备)。

2.全部属于派生词的一组词是(椅子、孩子、石头、盼头)6.全部属于区别词的一组词是(高级、大型、国产)。

8.“这次会议的召开”是(体词性短语)。

8.“这本书的出版”是(体词性短语)。

4.不能形成反义关系的一组词是(忠诚—不忠)。

6.不能形成反义关系的一组词是(白色—黑暗)。

7.不能形成反义关系的一组词是(垃圾—干净)。

6.不能形成同义关系的一组词是(鲜花—芳香)。

7.不能形成同义关系的一组词是(黑夜—黑暗)。

5.不能形成同义关系的一组词是(鲜花—美丽)。

5.“走”原指“跑”,现指“步行”;“行人”原指“外交官”,现指“路上行走的人”,这种词义的变化属于(词义的转移)。

8.“江”原指“长江”,后来泛指“大河”、“皮”原指“兽皮”,现在泛指“人和其他生物体的皮”,这种词义的变化属于(词义的扩大)。

4.“兵”原指“兵器”,现指“兵士”,这种词义的变化属于(词义的转移)。

6.“皮”原指“兽皮”,现在泛指“人和其他生物体的皮”,这种词义的变化属于(词义的扩大)。

7.全部属于副词的一组词是(大力、大约、大肆)。

7.全部属于副词的一组词是(—切一贯一起)。

4.“他在公司”、“他在公司工作”、“他在工作”中的“在”分别是(动词、介词、副词)。

8.“我要米饭”、“他不吃米饭,要吃馒头”、“会议就要开始了”中的“要”分别是(动词助动词副词)。

8.“需要一个小时”、“花费了一个小时”、“干了一个小时”中的“一个小时”分别是(宾语,宾语、补语)。

8.“我一直在学校”、“我在图书馆学习”、“我在学习”中的“在”分别是(动词介词副词)。

7.“你不应当去”中的“应当”是(助动词)。

6。

“我昨天休息”中的‘昨天·是(表示时间的名词).三、名词解释1.普通话音节单念时有四个基本调值,这是每个声调的本调。

在语流中,音节和音节连在一起,声调之间由于相互影响而引起的变化叫变调。

2.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语音和语义的结合体,是最小的有意义或者说能够区别意义的语言单位。

3.基本词是词汇的基础或称核心部分,是指生命力较强、适用面较广、使用频率较高的那部分词。

基本词所代表的概念通常同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反映人对自然、社会的基本认识。

1.调值:调值足各种声调的实际渎法,是语音高低、升降、曲直、长短变化的具体形式。

2.语素:语素是浯言中最小的语音和语义的结合体,是最小的有意义或者说能够区别意义的语言单位。

既有特定的语音形式,又有独立的语义内容,是语素所应同时具备的两个必要条件。

1,普通话音节单念时有四个基本调值,这是每个声调的本调。

在语流中.音节和音节连在一起,声调之间由于相互影响面引起的变化叫变调.普通话里晕常见的变调现象有以下几类:上声变调.去声变调、“一七八不”变调及重叠形容词变调。

3-辞书是最常用、最普通的一类工具书.它按照一定的编排方法,解释字、词的意义。

主要包括字典、词典.百科辞典、不同语种的对译辞典等.3.语境是语言环境的简称。

对语境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狭义的语境专指上下文语境,如某个词浯的前后词语,某个句子的前后语句。

广义的语境包括多种出素,概括起来,大致有如下几类:一是交际者自身的各种因素;二是交际的现场情景;三是交际者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

1.国际音标是国际语音学会于1888年制定公布的记音符号,用来记录各民族语言的语音,后来经过多次增补、修改,成为最通用的记音工具。

3.缩略语又称简缩语、简称,是把一个字数较多的短语紧缩成一个字数较少的词语,是一种特殊的词语形式。

1.音高是指声音的高低,是由发音体振动频率的大小决定的。

2.部首是具有字形归类作用的偏旁,是专为汉字分类检索而设立的部目,即字书、字典(包括部分词典)中各部的首字。

3.离合词是一种可离可合的语言单位,它们是在意义上具有整体性,在结构上却可以扩展的词。

1.元音又叫“母音”,是指气流通过声门、振动声带后-,在口腔中只受调节而不受阻碍所发出的响亮的音。

如:“u”、“o”。

2.指事是用抽象的符号或者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加提示性的符号来表示某个语素的造字方式,用这种方式造出的汉字就是指事宇。

如:“上”、“下”等。

3.外来词又称借词,是从其他民族语言中吸收的词。

如:“咖啡”、“玻璃”等。

三、简答1.对词义的性质可从以下方面进行认识:(1)词义具有客观性词义是客观事物在人们意识中的反映,客观事物正是词义所反映的对象。

一般来说,有某种客观事物,才会有表示这个事物的词,词才有词义。

词义的客观性同词义的主观性是对立统一的,词义是客观性和主观性的有机统一。

词义既然是客观事物在人们意识中的反映,当然会含有人的主观因素。

(2)词义具有概括性词义是客观事物在人们意识中的反映,但这种反映是概括的、抽象的。

人类在认识过程中,把所感知到的事物的共同特点加以概括,成为概念,同时用一定的语音形式将其固定下来,就形成了词义。

词义的概括性同词义的具体性是对立统一的。

词义虽然具有概括性,但在交际中,词义往往又有一定的具体性,在具体的上下文和话语中,词义的所指对象是明确的、具体的。

(3)词义具有模糊性在一般情况下,词义所指称的对象范围、量度等应当是清楚的,像一般具体事物的名称、一般动作行为等的内涵和外延都是明确的。

但从另一角度来看,词义也具有模糊性。

词义的模糊性是词反映的客观事物之间存在连续性和边界不清楚的表现,也是人类认识和感知差异的表现。

词义的模糊性和明确性也是统一的。

不仅一些词的意义有明确的所指和界限,而且即使一些词义具有模糊性的词,在具体交际中或上下文中,也有相对的明确性。

(4)词义具有历史性语言总是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词汇又是语言中变化中最明显的要素,作为词汇系统中的词义当然也是不断变化的,词义的这种变化就使得词义具有历史性。

词义的历史性同词义的稳固性是对立统一的,词义的变化是绝对的,词义的稳固性是相对的。

1.同古代汉语相比,现代汉语在以下方面表现出比较明显特点:(1)语音方面:古汉语有人声,现代汉语普通话里没有.(2)词汇方面:古代汉语里单音节词占多数,现代汉语里则双音节词占多数。

(3)语法方面:古代汉语量词不发达,数词可以直接修饰名词;现代汉潜数词一般不能直接修饰名向,数词和名词之间必须有量词.古汉语中间类活用现象较多。

现代汉语中词类活用现象没有古汉语那么多,而且词类活用是被作为一种修辞现象看衍的.省略在古今汉语中部能见剑,但在古汉语中更为多见,更为复杂,成为古汉语的特点之一;现代汉语的省略则不如古汉语多见、多样.古今汉语的语序基本上是—致的,但不是完全没有变化。

特别是动词和宾语的顺序,古今汉语有不同的地方.2.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标准是:(1)语音方面以北京语音为标准:北京语音的标准地位,早巳为人们所公认。

作为语音规范的北京语音本身,要排除一些特殊的土音成分。

每一个汉字的北京话读音都应该是确定的,这样各方言区的人才能有所依据。

(2)词汇方面以北方方言为基础:北方方言分布的区域最大,使用北方话的人口有七亿以上。

普通话词汇以北方方言为基础,但是要舍弃北方方言中某些过于土俗的词语。

为了丰富词汇,普通话也要从方言、古语词和外民族语言中吸收有益的成分。

(3)语法方面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规范:所谓“典范的著作”,是指具有代表性的著作。

所谓“现代白话文著作”是指既是白话文,又是现代的,因为早期的白话文作品已有不合现代语法的地方。

语法规范还必须是现代白话文著作中的“一般用例”也即最具普遍性的用例。

1.现代汉语语汇的丰富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数目庞大,成分多样。

现代汉语语汇究竟包括多少词语,很难给出一个非常准确的数字。

不同来源、不同性质、不同特点的词语构成了现代汉语的语汇系统,除了基本词之外,古语词、外来词、方言词及各类固定词语也常为人们所用,而数量众多的同义词的存在更是非常便于人们精密、细致地表情达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