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节 中国民歌风格色彩分布特点

第三节 中国民歌风格色彩分布特点

第三节 中国民歌风格色彩分布特点
中国地域广大,民族众多,由于各区域,各民族历史传统、语言特点、生活风俗等的差异,致使各地、各民族的民歌风格在色彩上相距甚远。

西北地区地广人稀,风俗淳朴而民风剽悍,加之茫茫草原,高山大川对民族性格和乡土文化的直接影响,因此大部分西北民歌粗诳,豪放、极富阳刚之气,同时,由于生存环境的残酷和艰难,西北民歌大都饱含苍凉、孤独、悲怆的艺术之美。

嘎达梅林 1=F 4
4 蒙古族民歌
南 方 飞 来 的 小 鸿 雁 啊, 不 落 长 江 不 呀 不 起 飞 , 天 上 的 鸿 雁 从 南 到北飞,为 了 追 求 太 阳的温 暖,
要 说 起 义的 嘎 达 梅 林 为 了 蒙 古 人 民的 土 地。

造 反 起 义的 嘎 达 梅 林 为 了 蒙 古
人 民 的 幸 福。

蒙古族是音乐的民族,千里草原是民歌的海洋,每一个蒙古包是每一位蒙古同胞的口耳之间,永远飘动着不绝如缕的上辈人传给他们的歌。

蒙古有三宝:草原、骏马和蒙古长调,他们的歌声中最能打动人的,就是那饱含苍凉的悠长。

这悠长的歌声,就象是奔驰的马群,漫步的羊群,滚滚的流动。

牧歌 1=G 4
2 蒙古族民歌
蓝 蓝 的 天 空 上 飘 着 那 白 云, 白 羊 群 好 象 是 斑 斑 的 白 银, 撒
云 的 下 面 盖 着 雪 白 的 羊 群。

在 草 原 上 多 么 爱 煞 人。

在整个西北,新疆的民间音乐,是最具开放性和包容性的。

从1000多年唐代开始,新疆地区就是中外音乐交融的前站。

这个民歌区地处新疆,以维吾尔、哈萨克民歌为代表,它受过来自中亚伊斯兰传统文化的影响,主要采用波斯—阿拉伯音乐与中国音乐体系,也有一些俄罗斯的韵味。

它是中国民歌音调多元化来源最突出的一种。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是一种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艺术形式。

在现代维吾尔语中,木卡姆除大型套曲意思外,还具有法则、规范、曲调等多种含义,它由十二部木卡姆组成,全部演唱完十二木卡姆需20多个小时。

木卡姆体裁多样,节奏错综复杂,曲调极为丰富。

生动的音乐形象和音乐语言,深沉缓慢的古典叙诵歌曲,热烈欢快的民间舞蹈音乐,流畅优美的叙事组歌,在艺术成就上是无与伦比的。

《十二木卡姆》,是维吾尔音乐的脊梁,是维吾尔音乐史诗性的作品,是中国、印度、希腊和伊斯兰古典音乐精华的融合体。

送我一支玫瑰花 1=C 4
2 维吾尔族民歌
你 送 我 一 支 玫 瑰 花, 我 要 诚 恳 地 你 要 骄 傲 轻 视 我, 你 就 瞧 瞧
谢 谢 你, 那 怕 你 把 自 己 看 做 傻 子, 我的 本 领, 我要是 选 上 一 个 更 好 的 小 伙,
我 还 是 照 样 看 得 上 你。

就 会 刺 痛 你 的 心。

与新疆音乐的开放性、包容性相比,青藏高原上的民歌,则是封闭地域及相对独立民族长期积淀的产物。

十七世纪末,十九岁才入宫主持藏传佛教事物的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加措,写出了大量影响深远的情歌。

这些情歌经过二三百年的传抄、传唱,已成为藏族民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这一民歌区包括西藏自治区和青海、四川的部分藏族聚居地区。

民歌包括山歌(牧歌)、劳动歌、爱情歌、凤俗歌、颂经调五大类。

民歌演唱活动大都与佛教节日有关,民歌中不少是与舞蹈结合在一起的。

民歌一般特点为热情、开朗、诚挚、动人,极富高原特色,节奏律动性强。

闻名的民歌有《北京的金山上》等。

《北京的金山上》原来是一首箭歌(即狩猎歌),最初流传在西藏的东南部林区。

如今成了流传全国的新民歌。

北京的金山上 1=C 42 4
4 藏族民歌 马倬编歌
北 京 的 金 山 上 光 芒 照 四 方, 毛 主 席 就 是 那 北 京 的 金 山 上 光 芒 照 四 方, 毛 泽 东 思 想
金 色 的 太 阳, 多 么 温 暖 多 么 慈 祥, 哺 育 我 们 成 长, 翻 身 农 奴 斗 志 昂 扬,
把 翻 身 农 奴 的 心 儿 照 亮, 我 们 迈 步走 在
建 设 社 会 主 义 新 西 藏, 颂 歌 献 给毛 主 席
社 会 主 义 幸 福 的 大 道 上。

颂 歌 献 给 共 产 党。

哎 巴扎 咳。

中国的西南地区,连绵不断的山地,有巍耸的崖壁,有云雾燎绕的丘陵,也有群山环绕的平原。

流淌了四千万年的长江,和她那大小支流养育了这里的文化,哺育了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两位诗人—李白与杜甫,哺育了“诗意”的人民。

这一民歌区包括云南、贵州、广西等地的少数民族地区一带。

有二十几不同民族聚居
在这里。

该区民歌有着不同层次的古老文化特征,具有特殊的社会功能,民歌大多为“诗、歌、舞”相结合的演唱形式,内容复杂多样,同时存在着不同历史阶段的民歌。

人类学家认为:西南文化是以四川文化为重心的,也就是说,西南文化基本上是四川文化的辐射。

四川民歌节奏自由,曲调飘逸,经常使用la 跟mi 的呼应,推动旋律的展开,歌词多为爱情主题,且格调轻松、生活情趣盎然。

摘葡萄 1=D 4
2 四川民歌
那 山 没 哎 耶 这 山 高 喂, 这 山 有 一 树 哎
好 葡 萄 啰 喂, 我 心 想 摘 颗 哎 葡 萄 喂 吃, 那 个
人 又 矮 那 么 树 又 高 哟。

这一地区代表性民歌是多声部民歌。

多数民族都有二声部、三部民歌。

民歌的分类有“大歌”、“小歌”。

大歌以侗族、布依族、壮族等民族的最闻名,侗族大歌50年代即闻名全国。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

这是一首流传在江汉地区的古老民歌,歌唱的是常新的爱情。

古风森森的江汉民歌,深受这一地域巫史的影响,鬼神崇拜的遗风使这里的音乐有一种奇诡之美音乐有一种奇诡之美,给人蹦蹦跳跳、闪闪烁烁的感觉。

《催咚催》是一首流传于湖北潜江的打麦号子:
(领) (众) (领) (众) (领) (众)
一把 扇子嘛 咿 哟 竹 骨子 编 哪 哟 喂,拿 手 扔 在那 哟喂 哟, (领) (众) (领) (众) (领) (众)
小 妹妹 面 前哪 咿 哟 喂 催 咚 催呀 金 梭,催 咚 催 呀 银 梭, (领) (众) (领) (众) (领) (众)
金 梭 银 梭 海棠 梭,么 妹 妹 喂 喂 催 咚 催呀嘛 咿 哟 喂。

如果说陕北民歌如同黄河的壶口瀑布,给人一种从天而降、奔腾激荡的感觉,那么湖南民歌则如同碧波荡漾,安详静谧的八百里洞庭,真挚而甜美,温柔之情沁人心田。

洞庭鱼米香 1=C 44 4
2 叶蔚林词 自由、辽阔地 白诚仁曲
.. ....
江南民歌《茉莉花》是中国第一支流入欧洲的歌曲。

在《图兰朵》这部伟大的歌剧中,音乐大师普契尼选用中国家喻户晓的《茉莉花》作为主题音乐,贯穿全剧始终。

1997年,美国发射一颗向外太空飞行寻找星外生物的宇宙飞船,搭载了许多国家的优美乐曲作为地球礼物送给外空生命,中国入选的还是这首《茉莉花》。

茉莉花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芬芳美丽
满枝丫,又香又白人人夸。

让我来将你摘下
送给别人家茉莉花茉莉花。

“鲜花调”又名“茉莉花”,是清代以来十分流行的小曲,其流行区域遍及南北。

茉莉花
1= bE 江苏民歌
好 一朵 茉 莉 花, 好一朵 茉 莉 花, 满 园 好 一朵 茉 莉 花, 好一 朵 茉 莉 花, 茉 莉 好 一朵 茉 莉 花 , 好一 朵 茉 莉 花, 满 园
花 开 香也 香 不过 它。

我有 心 采 一朵 花 开 雪也 白 不过 它。

我有 心 采 一朵 花 开 比也 比 不过 它。

我有 心 采 一朵
戴 又 怕 看花 的 人 儿 骂。

戴, 又 怕 旁 人 笑 话。

戴, 又 怕 来 年 不 发 芽。

茉莉花 1=F 4
2 河北民歌
好哎 一朵 茉也 莉 花 哎, 好哎 一朵 茉也 莉
花 哎, 满 园 的 怎么 开 也 花 也 比 也 不 下
它 也 哎, 我也 有 心 掐 一 朵 戴 也,
又 怕 那个 看 花 人儿 骂。


全曲二段,此处只摘录一段
茉莉花 1=F 424
4 东北民歌
好 那 一 朵 茉 莉 花 儿 开 呀
好 那 一朵茉莉 花儿 开 呀, 花儿 开 那个满
好 那 一朵茉莉 花儿 开 呀, 满园 园 那个花
园 谁也 比不 上 它 呀, 我 有 心 摘 朵 花 儿 草 香 也 香 不过 它呀, 我 有 心 摘 朵 花 儿
戴 呀 又 怕 看花 人 儿 骂, 哎 呀 哎
戴 呀 又 怕 那个 来 年 不 发
呀。

牙。

全曲有三段,此处只摘录二段
民歌是生命的声音,它随着岁月的推移,会愈发显示出迷人、光彩的一面。

民歌总是一特殊的方式,时时丰盈着我们的生活,它在中国文化历史上的地位永远是至高无尚的。

在国际文化大交融的时代,有人认为,民间音乐业在维护民族特性,与满足现代审美需求是一对矛盾。

而事实上,中国民族音乐中独具魅力的光彩与韵律,已经被现代人所接受,浸透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