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分析与解读

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分析与解读

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分析与解读
县域经济作为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不仅直接影响到我国大多数人口的就业问题,而且与国民生产总值息息相关。

近年来我国县域经济发展迅速,县域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国家对县域经济也更加重视。

然而,当下我国县域经济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的弊端,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本文就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给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标签:县域经济新思路发展
2017年1月7日,我国首届县域经济发展论坛在首都北京召开,本次会议对当下中国县域经济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新思路,推动了县域经济的进一步的发展。

金沙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全县总面积2524平方公里,占贵州总面积的1.43%。

本县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三丈水森林公园、红军南渡乌江旧址、冷水河自然保护区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更有独具特色的地方特产金沙回沙酒,是中国驰名商标,同时也是贵州十大名酒。

清池茶是汉代宫廷贡品,“清水塘”牌子清池翠片更是贵州十大名茶。

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特色农产品,为金沙县的县域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促进本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县域经济概述
县域经济是一种按照行政区域划分的区域经济,它以县城作为核心、以周边乡镇为依托、农村为腹地的区域经济。

在区域经济的地理空間内,县级行政机关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县域内的各种资源,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区域经济[1]。

县域作为中国主要的行政区域,该区经济的发展关乎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党和国家必须加强县域经济的建设,将县域经济发展作为县域的工作重心。

二、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三农问题制约县域经济发展
2016年,金沙县地区生产总值为225.43亿元,与2015年比较,增长12.9%。

其中,第一产业增长值29.57亿元,同比增长6.1%;第二产业的增加值为112.26亿元,同比增长14.8%;第三产业增加值73.63亿元,同比增长12.3%。

2016年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3%,第二产业增加值为54%,第三产业增加比重为33%,比2015年提高1个百分点。

由此可见,第二产业的经济周转速度明显优于第一产业,农业的经济增长速度缓慢。

此外,根据公安人口统计显示,金沙县2016年总人口为700685人,其中农业人口为457894人,非农业人口只有242791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65.34%,三农问题制约了金沙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县域经济体制不够健全
首先,金沙县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县域经济管理体制,原有的管理体制已经不再适应新时期的经济发展需求,行政管理的的弊端已经显露出来,严重阻碍了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县域内缺乏健全的财政体制,致使金沙县在经济发展中没有强有力的资金保证,经济发展缺乏后劲[2]。

最后,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涉深入,人们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更加迫切,然而本地没有相关的机制,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3.环境资源问题制约县域经济发展
当前我国县域经济的增长方式依旧存在许多的不足,为了追求经济发展,一些粗放型的落后产业依然还存在,这些产业以破坏环境为代价,高投入、高排放,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而且对环境造成了破坏,不利于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为了改变这种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创新经济增长点,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三、县域经济发展新思路
1.加强解决三农问题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农业的基础,因此,金沙县要发展县域经济,就应该采取措施,保证粮食稳定生产的基础上,加强农产品的深加工,积极推进区域特色产品建设,如清池茶、冠香园和金沙回沙酒等,将加工基地作为农业经济增长引擎,这样不仅可以带动金沙县域范围内的农村人口就业,而且能够增强县域经济竞争力。

政府要加大投入资金,建设农业产业园区,形成有竞争力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变以直接出口农产品来盈利的模式,以农产品深加工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自己的品牌。

此外,金沙县要结合当地的实际,优化县域经济的产业结构,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特色产业,以农业带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县域经济增长[3]。

2.建立完善的县域经济体制
为了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政府必须加强对金沙县的行政管理、财政体制和金融体制的建设。

首先,必须与金沙县所属的毕节市理清双方的关系,市级政府要将权利下放到县级,实现自主管理,如果管理权限理不清,致使在实际工作中管理混乱,出现问题责任不明,不能及时有效的解决。

其次,建立完善的财政体系,使县域经济发展有坚实的后勤保证,合理调度发展经费,规划好县域的长期发展战略,让经济发展没有后顾之忧。

最后,完善配套相关的金融体制,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优质的配套服务,使县域经济发展更健康、更具活力、更科学。

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已经成为人民普遍关心的问题,不仅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而且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县域经济在发展中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变以往粗放的管理方式,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优化配置县域内部资源,实现集约化管理,减少资源和能源的浪费,将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理念贯彻其中[4]。

结语
综上所述,县域经济发展对国家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就业问题、能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且直接影响到中国梦能否早日实现。

因此,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关注,及时解决和纠正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推动县域经济的持续、健康、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董亚宁.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理论的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差异[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6,35(1):87-90,120.
[2]董亚宁.基于空间面板杜宾模型的县域经济发展差异实证研究——以甘肃省为例[J].现代管理科学,2016(2):36-38.
[3]王鑫.武陵山片区县域经济发展差异与极化比较研究[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5(4):142-147.
[4]张红,杨美玲,马静等.宁夏县域经济发展空间分异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7(2):242-24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