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禁忌(English Taboo)—汉式思维引出的问题(Chinese thinking style)1. 由“方便”开始(方便的时候我请你吃饭)2.“哪里,哪里”(President Roosevelt & Jiang Jieshi)………………中国人在用英语表达思想时,由于文化习惯的不同,或未能考虑语言的适宜性(propriety or appropriateness) 以及受本族语的干扰而出现了不妥或错误,我们不妨称之为Chinglish (Chinese English).1. 见面时打招呼说Where are you going?有什么不妥?各国文化习惯不同,见面打招呼时说的话如果译成英语,我们会发现其间的差异很有趣。
土耳其人见面说Be under God's great power.瑞典人说How can you, friend?埃及人说How do you perspire? (你怎么出汗的)阿拉伯人说Praise god, how areyou?海地人说How do you stand?印度人则简单地说How?同样汉语里“你吃饭了吗?”“你到哪儿去?”,“你在干什么?”,“你来了”等,都是极普通的见面打招呼的话。
而在英语里却不宜见面说Have you eaten?除非问话人人想知道对方没吃就有意留他或请他吃饭。
也不宜问Where are you going? What are you doing?等等,因为“去哪儿”、“干什么”都属于privacy(私事),旁人没必要知道。
Native speakers见面时通常只是说Hello或Hi或How are you doing?初次见面时听到对方说How do you do?时,唯一正确的反应也是How do you do?即可。
这只是个问句形式的问候语,回答时告诉对方你哪儿痛、哪儿不舒服就错了。
而初次分手时,我们有人常说Good-bye;但如果你仔细注意的话,Native speakers却说Nice meeting you.或Nice to have met you.2. 不必说My English is poor.当别人称赞你的英文挺好时,中国人总喜欢说一些为自己英语水平不高而感到抱歉的话,如:No,No,My English is poor.而Native speakers认为完全没有必要,过分的谦虚给人一种虚假的感觉。
这时简单说声“Thank you”或“It’s very kind of you to say so”就行了。
3. 听到别人赞赏你的东西时你不该说什么听到客人对自己的一幅画或其他物件表示欣赏,说了些赞美的话后,有些人立时很大方,就说You can keep it as a souvenir.(纪念品),客人会感到十分尴尬。
客人说些赞美的话的目的决非是要那样东西。
你只需要回应句It’svery kind of you to say so 或I’m very glad to hear that.就可以了。
4. 说It’s my duty.让人听了不舒服听到对方说了些感谢你的话,有人喜欢说It’s my duty.或It’s what I should do. Native speakers听了会感到不舒服,似乎你是在完成一项任务。
这时可以简单地说声“It’s a pleasure.或My pleasure.或It’s all my pleasure.5. 随便问人How much did it cost you?合适吗?我们在一般谈话中不宜问对方的年龄,似乎是个人人皆知的常识。
但很多人却不知道,看见一件衣服,或一样东西问人家How much did it cost you?也是不符合西方习惯的,因为这类问题涉及到Private information。
这时候,我们可以说句It must have cost you a fortune.(想必它花了你一大笔钱)或者说It might be very expensive.6. 为什么偏要说Please walk slowly客人要回去,“慢走”、“慢骑”是中国的客套话,Native speakers(除非是老态龙钟者)不能理解,时间宝贵,再说我又不衰老,为什么要“慢走”“慢骑”呢?如果开车的话,慢了还会挡道影响别人的车速。
英语中找不到与“慢走”、“慢骑”相应的话,直译又达不到中文原意的效果,在这种场合下,主人说Thank you for coming.或Take care,或We’ve had a nice time with you.等等就可以了。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Native speakers有时说Drive carefully.7. I’ve got something to do 中的something指什么?下面谈谈一个常常使Native speakers感到纳闷的语言现象。
他们不懂为什么中国人喜欢说I’ve got something to do,譬如:I must be off now. I’ve got something to do.并不是用词或语法有什么毛病。
问题在于Native speakers听到这句话的反应,疑惑这Something到底是什么?似乎是有点神秘。
他们有时留中国客人喝茶、吃饭,却听到这句话,由于Something 意思模糊,给人印象似乎是找个借口,不愿留下。
而Native speakers通常直接说明理由,如:I’m sorry but I’ve got to go now. I have an appointment with my dentist.(对不起,我得走了,我跟牙科大夫约好了。
)所以要么直接说明理由,要么不说明理由,只表示要走。
不要闪烁其词地说I’ve got something to do.8.“这胖小子真好玩!” 可千万成别说成What a fat boy!有个学生见到外籍教师拉着四岁的孩子在校园里散步,就走上前去说Your kid is so lovely,so fat。
如果真是Fat,也就不Lovely了。
了解Fat的意思的人不难想象那教师的表情。
中国人见到小孩长得好时喜欢说“胖”来恭维,似乎小孩越胖越健康,但英语中的Fat却有贬意,给人一种肠肥脑满,赘肉缠身的感觉。
Native speakers最常用的却是Cute,意思是“逗人爱的”。
可以经常听到说Oh,What a cute boy!或She’s cute, isn’t she?9. 用had better要看对象另外一个涉及propriety常见的例子就是had better。
外国教员认为我国的英语学习者往往不看对象,过多地使用had better。
譬如:有的学生对他们说You had better tell us more about your country.或You’d better explain it again.当然,如果双方很熟悉,用had better也不妨,但对长者、上级、老师、父母用had better就欠妥了。
尽管had better是虚拟语气,中国话里“最好”听上去很婉转,很客气,是一种建议,但英语中的had better虽不到should, must的程度,却给人“吩咐”或“你该这么做,不该那么做”的感觉。
即使是老师在征求学生的意见,学生回答时也应该避免用had better。
譬如老师问:What would you like me to talk about? 回答可以是Will you please tell us more about…? 或Please tell us more about….或I wonder if you could tell us more about…,确实是这样,有时我们从中文意思出发,认为够客气了,可英语国家的人根据他们的语言习惯仍觉得你不够真挚、热情、友好。
10. Teacher是称呼语吗?The pupils stood up and said in English in chorus,“ Good morning, teacher!”And their teacher replied, “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小学生起立后,齐声用英语说:“老师早!”老师回答说“孩子们早!“) 不少中国学生最早用的Chinglish 或Chinese English是把“老师”当做称呼语或单独用,就像例句那样,或者加上姓,管老师叫Teacher Zhang,Teacher Wang,这很不符合英语习惯。
除Sir,Madame可单独称呼外,Mr, Mrs, Miss, Ms后应加上姓氏。
11. Can “knowledge” be learned?请看下面这句话错在什么地方?As we have learned a lot of knowledge from our teachers, we always think of them when we achieve something. (我们从老师那里学到了很多知识,所以每当我们有所成就时总是想到他们。
) 在英语实践中常有这种情况:似乎大家都这么说就是对的,实际则不然。
上面这句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学知识”这种说法在汉语里经常听到,译成英语就成了learn knowledge。
可是在英语里,knowledge不和learn搭配,我们只能用有“得到”意思的动词来搭配,如:get, gain, acquire,也可用表示“扩大”和其他意思的动词,如broaden, enrich, widen, extend, improve等等。
因此,这一句的前半句可以改为:As we have broadened our knowledge by learning from our teachers,或者干脆说As we have learned a lot from our teachers.12. 用"白象"和"白翎"做商品牌子好吗?我国一些产品牌子的英文译名,原意虽好,但因不符合英语国家的习俗而事与愿违.譬如说白象牌电池,看了英文译名我怀疑这个牌子的电池能否打入国际市场,先不提能否畅销.White elephant是指花钱买的废物,不久就成为累赘的东西.可以想象人们看到White Elephant的中国产品时会怎么想.还有用"白翎"做牌子的钢笔;这个名字倒挺高雅,但译成英语却是White Feather,而它在英语中是有贬意的.例如短语to show white feather是"示弱","临阵脱逃"的意思.可以骂别人是a chicken或a coward(懦夫),要是收到一根白羽毛,那就比挨骂还受侮辱.靠这种不令人愉快的牌子去推销,效果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