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品保护措施成品保护和工程保修是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对于承包商而言,实施完善的成品保护,提供快速优质的保修服务,既有利于促进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也有利于提升企业的履约形象和社会信誉。
一、成品保护管理措施为了切实搞好成品保护,应随着工程的进展逐步制定相应的保证制度。
1、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以项目总工程师、项目生产经理为副组长,由各相关部门、专业项目负责人组成的成品保护领导小组,专门负责指导、协调施工过程中的成品保护工作。
成品保护领导小组下设专职保护成品巡视员组成的成品保护队,监督成品保护措施的落实。
发现成品破坏立即制止,并报告成品保护小组,采取措施恢复原状。
2、分清上道工序和下道工序在成品保护方面的责任。
在上、下两道工序交接时,应同时检查成品情况,已经损坏的成品由上道工序的班组负责,检查后损坏的成品由下道工序的班组负责。
3、交接检查由施工员组织,上、下工序的班组长参加。
如不组织交接检,出现的成品损坏由施工员负责,如有一方的班组长不参加交接检,出现成品损坏由该班组长负责。
4、分清穿插作业中成品保护的责任。
一般情况下,成品损坏由损坏者负责。
在穿插作业时责任确实难辨时,由平时使用、保管的人或班组负责。
5、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污染的成品由责任者负责处理干净,恢复原样或按实际发生的工料费赔偿;损坏的成品由责任者按损坏程度予以赔偿;经查实属蓄意破坏成品者,视情节予以罚款、行政处分。
6、工程技术人员根据工程特点制定出《成品保护方案》,对于施工过程中的成品、半成品的保护应由专人负责;7、各分包方要严格执行《成品保护措施》,下道施工过程在接上道施工过程时,由上下道施工过程负责人进行交接,对下道施工过程提出对上道施工过程成品防护的要求,并做好记录。
工序交接全部采用书面形式由双方签字认可,由下道工序人员和成品保护负责人同时签字确认,并保存工序交接书面材料,下道工序作业人员对防止成品的污染、损坏或丢失负直接责任,成品保护专人对成品保护负监督、检查责任。
8、做好工序标识工作,在施工过程中对易受污染、破坏的成品、半成品标识“正在施工,注意保护”的标牌。
9、采取“护、包、盖、封”的保护措施,对成品和半成品进行防护,形成工具化、制度化,并由专门负责人经常巡视检查。
发现现有保护措施损坏的,要及时恢复。
10、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的成品保护意识。
二、成品保护措施1、成品奖罚措施对破坏成品的人员要记录在册,注明发生日期、破损部位、造成损失,并进行说服教育。
初次违反者照价赔偿,二次者处以双倍罚款,第三次劝其离场。
要定期召开成品保护分析会,表扬成品保护好的班组或个人,并给予个人50~200元的奖励,对成品保护表现差的班组或个人要公开批评,并对个人处以50~200元罚款。
造成较大损失的还要对所属施工队进行罚款。
成品保护不仅是省工省料的问题,也是体现文明施工、确保工程质量、进度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自始至终要高度重视。
除了以上制度、措施外,还应科学合理地安排工序交接,成品保护小组及专职保护成品巡视员加强监督成品保护措施的落实。
对违反保护措施、故意破坏的给与及时纠正和严肃处理。
2、成品保护具体技术措施测量工程定位桩保护:对定位标准桩、轴线引测桩、标准水准点,用钢筋笼罩住并做好明显标志,施工时不得碰撞,经常定期复测。
对现场所用控制点进行检查、维护。
进入雨期应做好控制点周围的排水工作,禁止控制点遭到积水浸泡。
土方工程土方开挖施工中要注意保护定位标准桩、轴线引桩、标准水准点等,挖运土时不得碰撞,并经常测量和校核其平面位置,水平标高和边坡坡度是否符合要求,定位标准桩和标准水准点顶期复测和检查是否正确。
土方回填施工时,定位标准桩、轴线桩、标准高程桩,要妥善保护防止碰撞移位。
夜间回填时要有足够的照明设施,防止铺填超厚,严禁汽车直接倒土入槽。
土方在回填施工后,提前确定好土方机械、车辆的行车路线,防止机械或人员在回填土上频繁行走,以防扰动回填土,影响其施工质量。
回填土雨期施工后防止水淹或水浸泡,做好排水挡水措施。
施工前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好回填土料含水率控制范围、虚铺厚度和压实遍数等参数。
回填时严禁损坏预留管线、管道。
填土前对回填部位基底和已完工程进行中间检查和验收,并办好验收手续。
钢筋工程钢筋运输和存放的机械设施和施工方法要适当,钢筋下垫方木码放整齐,严禁野蛮装卸,防止造成损伤和变形。
各部位的钢筋绑扎完毕后,不得有任何重物挂、靠在钢筋上,避免已施工的钢筋变形、位移。
钢筋在安装、吊运过程中防止变形,墙、柱钢筋绑扎要搭设架子。
钢筋工程进行穿插施工时,保护已绑扎完的钢筋成品质量。
安放预埋管件不得随意切断钢筋。
钢筋绑扎后按规定固定好垫块和支架筋,以保证钢筋的间距和保护层。
铺设行人通道,严禁人员直接在钢筋骨架上行走,以防钢筋变形。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混凝土泵送管道搭设专用支架,不准直接放在钢筋上造成变形。
设专人负责钢筋的看护和修整,保证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钢筋的定位及连接质量。
钢筋成品、半成品要防止油漆、油脂污染。
不得在已绑好的钢筋上做其它工序的操作,如:油类液体污染钢筋。
每根柱子采用定距框定位,避免浇筑混凝土时柱子的主筋位移。
板负筋的保护:板负筋具有很大的塑性,为使其在混凝土浇筑后,仍保持其位置和形状,采用钢筋焊制成马凳架立于上下铁之间,间距不大于800mm,施工过程中(包括水电专业预埋,专业检查和混凝土浇筑)要铺上300mm宽木板,以避免施工人员踩踏板负筋。
钢筋施工及顶板混凝土施工中对于绑扎成型的钢筋和钢筋上敷设的电管、电盒,禁止乱踩、乱压,要铺设钢跳板、做人行通道,必要时安排专人看守。
直螺纹钢筋须带保护帽。
绑扎钢筋时严禁碰动预埋件,碰动后需按设计位置重新固定牢靠。
浇筑梁、板混凝土时,把柱子钢筋用切开的塑料管包裹,防止水泥浆污染钢筋,柱筋保护示意图如下:二次结构预埋钢筋在顶板混凝土浇筑后,及时用竹胶合板保护起来。
模板工程现场使用模板的装卸、存放注意保护,分规格码放整齐,防止损坏和变形。
模板吊运就位时要平稳、准确,不得撞击楼板及其它已施工完成的部位,用撬棍调整模板时,要注意保护模板下面的砂浆找平层或海绵条。
安装好的模板要防止钢筋、脚手架等碰坏模板表面。
钢筋安装时保证模板不发生变形和位移。
拆模时不得用大锤硬砸或用撬棍硬撬,以免损伤混凝土表面和棱角。
模板施工时轻拿轻放,不准碰撞已完工的楼板、墙、柱。
拆下的模板,应及时清理干净,如发现不平,或肋边损坏变形需及时修理。
保护模板配套设备零件的齐全,吊运要防止碰撞,堆放合理,保护板面不变形。
拆除模板时禁止使用大锤敲击,防止混凝土出现裂纹。
不得拆改模板有关连接插件及螺栓以保证模板质量。
拆下的模板,要及时清理刷脱模剂,码放整齐以利于下次的使用。
不允许在已支好的模板上挂、靠重物。
模板卡子、螺栓、支撑不得任意取消或减少,严格按操作规程施工。
模板几何尺寸经检查符合要求后,施工人员要特别注意不得任意修改,开洞等。
混凝土泵管不得直接压靠于框架模板上,连接泵管在管路弯折处加强支撑和拉结,以防过大冲击力撞坏模板。
混凝土工程混凝土在终凝前不得在其表面堆放任何材料,严禁施工人员随便行走。
现浇混凝土楼梯,混凝土成型后予以临时封闭,混凝土达到后方可上人。
加强混凝土的养护,保证养护时间和次数。
混凝土结构的侧模和底模及其支撑的拆除,要严格执行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的强度要求。
拆完模板的梁、板、柱及楼梯等构件,及时采取护角加强保护,禁止钢筋、管件等撞击,以免造成混凝土表面和棱角损伤。
混凝土浇筑完毕之后,拆模前,必须填写申请单,由项目总工程师根据混凝土强度报告批准签字后,方可拆模。
模板拆装轻起轻放,对于阴阳角混凝土部位,使用废旧胶合板予以保护。
混凝土的养护设专人24小时值班浇水养护。
夏季施工时防止混凝土水分蒸发,收缩产生裂缝,必须及时覆盖,进行湿润养护,且养护时间不少于7d。
在施工过程中,严禁在建筑物的任何部位集中堆放钢筋、模板等重物。
楼梯踏步保护:用胶合板和方木加工成楼梯踏步保护装置,对楼梯踏步进行保护,楼梯踏步保护示意图如下:防水工程禁止在已做好的防水层上,穿带钉鞋行走或放置坚硬物体和杂物,所有手推车应把支腿用胶皮包好,以免损坏防水层。
穿过地面、墙面等处的管根、地漏不得碰损、变位。
穿过屋面的管道不得碰撞、损坏和变位。
施工中采取措施保证地漏、排水口等处保持畅通。
排水沟、变形缝等处因施工需要临时堵塞的纸袋、麻绳、塑料布等,最后要彻底清除干净,保证畅通。
防水层施工后及时做好保护层。
在涂刷基层处理剂、粘贴等工序中,不得污染墙面及门窗等部位。
施工人员应保护已做好的找平层、保温层等成品。
底板上层钢筋的铁支架的铁腿底部焊平钢板,防止尖角戳坏保护层,损坏防水层。
已做好的卷材防水层,不得损坏,及时砌筑保护墙及保护层。
防水层施工时,配备足够灭火器材防止火灾,避免发生火灾。
砌筑结构砌块在装运过程中,轻装轻放,计算好各房间的用量,分别码放整齐。
搭拆脚手架时,不要碰坏已砌墙体和门窗口边角。
落地砂浆及时清理,以免与地面粘结影响下道工序施工。
需要预留的管道铁件,门窗框应同砌体有机配合,做好预留预埋工作。
砌体施工完成后按技术要求进行养护。
不得随意开槽打洞,重锤击撞。
雨期施工按要求进行覆盖保护,保证砌体成品质量。
暖卫、电气管线及其他预埋件,注意保护,不要碰撞损坏。
对墙体内埋置可拉结筋加强保护,不要随意踩倒弯折。
运输砖及砂浆可用手推车,平稳行驶,防止碰撞墙体;车下坡运输时,要有绳在上方向固定处,严禁用手腿蹭地面制动。
砖墙上,不得放置脚手架及排木,防止事故发生。
装饰工程抹灰成品保护(1)抹灰前事先把门窗与墙边接合处的缝隙,用水泥砂浆填塞密实。
(2)及时清擦留在门窗框上的砂浆,门窗框抹灰前应保护好保护膜。
(3)推车或搬运东西时注意不要碰坏门口、门角和墙面。
抹灰用的大杠等工具不要靠放在墙上,严禁蹬踩窗台,防止损坏其棱角。
(4)拆除脚手架要轻拆轻放,拆除后的各种材料要码放整齐,不要撞坏门窗、墙面。
(5)要注意保护好墙上的预埋件、电线盒和各种管道。
(6)抹灰层硬化前防止水冲、撞击、振动和挤压。
(7)抹灰层完成后,倒、运料时,注意柱、墙棱角的保护,避免磕碰。
墙地砖(1)砖铺完后,其表面铺一层塑料布,一层大芯板或胶合板进行保护,防止硬物撞击,碰坏表面。
(2)墙、地砖施工后,其结合层砂浆层达到一定强度后,方可上人,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安装支架及吊柜,在墙面上钻孔不得损坏面砖,安门扇及吊柜不得用力敲击,防止将墙面振空、振裂。
(3)墙面砖勾缝,应尽可能在其它工序均完成后再施工,防止污染,地砖勾缝应在二次闭水后进行。
(4)搬运装卸面砖时,要小心轻装轻放,在楼内施工时要防止磕碰地面,做好保护措施。
(5)要合理调整施工顺序,应提前做好各专业工种的预埋、预留工作,防止瓷面砖贴好后,凿墙损坏面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