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地震沉积相分析
断裂 发育 期
二、典型盆地地震相模式
(2)断陷盆地地震相模式划分 1、断陷盆地地震相模式 ②分带地震相分布模式总结-袁秉衡,1985年
三大沉积背景分带:
陡岸带 缓坡及沿岸带 深洼带(深湖)
主要砂体:陡(坡)扇体、缓(坡)辩(状河三角洲)
、轴(深洼)曲(流河三角洲)。
十四类地震相:
二、典型盆地地震相模式
渤海湾盆地新近纪 松辽盆地白垩纪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代 准噶尔盆地中生代 珠江口盆地新近纪
大型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发育
盆大、水浅(湖 相)、沉积体系简单 、规模大。
海底扇沉积体系发育
大型坳陷湖盆三角洲:松辽盆地青山口组-嫩江组三角洲
大型坳陷湖盆三角洲
准噶尔盆地三工河组三角洲
N T(0)
K J2S5 J2S4 三角洲 J1S1 J2S3 J1S2
A.发散地震相—正 常滨-浅湖相 B.叠瓦前积地震相-滩坝沉积或小型三 角洲 C.斜交前积地震相-三角洲沉积 D.丘状充填地震相 --浅水重力流水道 或三角洲分支河道
A.发散地震相
D.丘状充填地震相
B.叠瓦前积地震相 C.斜交前积地震相
叠瓦型前积结构
发散反射结构
二、典型盆地地震相模式
1、断陷盆地地震相模式 (5)深洼带地震相模式
水
道
水 道
T52
T53
深 切 谷
T60
深切谷
上扇的补给水道(海底峡谷)—其顶界面在横剖面上为平的或凹面向上的,
底界面为U型或V型,具侵蚀充填结构,水道的宽深比低,堤岸高度大。在纵剖 面上可表现为杂乱前积结构或斜交前积结构。一般为低振幅中连续性结构。该类 型水道往往下部富砾,上部富泥。
2)中扇水道-堤坝体系
④垂直升降-伴随各类盆地
二、典型盆地地震相模式
1、断陷盆地地震相模式
渤海湾盆 地古近纪 松辽盆地 早白垩纪 准噶尔盆 地早二叠 世 珠江口盆 地古近系
坳陷期
(1)盆地沉积背景
断坳过 渡期
断 裂 发 育 期
空间构造单元分布
初始断 裂期
垂向演化分期
二、典型盆地地震相模式
1、断陷盆地地震相模式
B.湖底扇地震相模式:透镜状或丘形充填地震相
C.半深湖-深湖地震相模式:平行-亚平行席状
斜交型- S型复合前积结构
二、典型盆地地震相模式
沉积类型:
物源直接供给沉积
陡坡扇三角洲延伸 轴向三角洲延伸
1、断陷盆地地震相模式 (6)洼中隆起带地震相模式
物源不直接供给沉积
浅-半深湖
滩坝(生物礁体)
2)中扇水道-堤坝体系
中扇的叠置扇(朵状体)
其顶界面一般为高振幅高连续性反射,总体上为丘状,没有明 显的天然堤,其上履地层对着它为上超或下超。朵状体一般充填在 由更老的朵状体所构成的沉积洼地之上,具眼球状构造或双向前积 结构。振幅一般较高,连续性一般较差,向下连续性变好。
2)中扇水道-堤坝体系
海底扇地震解释剖面
2、地震相表征标志
(1)地震反射结构 沉积相标志-颜色、成 分、结构、构造、韵 律、测井响应
(2)地震反射外形
(3)地震属性物理参数
二、典型盆地地震相模式
构造分类
①水平伸展-拉张型盆地-断陷型盆地(渤海湾盆 地古近系)
②水平收缩-挤压型盆地-坳陷型盆地(准噶尔盆
地)
③水平走滑-国内不典型(柴达木盆地北缘)
(6)洼中隆起带地震相模式
(6)洼中隆起带地震相模式
A.平行-亚平行席 状披盖-浅-半深湖
B.丘形双向前积地 震相--轴向三角洲
A
B
C.丘形单向前积地震 相-陡坡扇三角州体
D.丘形-杂乱地震相— 滩坝(生物礁体)
D
C
D
二、典型盆地地震相模式
2、坳陷型盆地的地震相模式---自学
(1)盆地沉积背景
D.平行-亚平行席状
(3)陡坡带地震相模式
斜方-杂乱相 丘形-杂乱相
楔状-前积相
楔状-杂乱相
(3)陡坡带地震相模式
课堂分析
二、典型盆地地震相模式
1、断陷盆地地震相模式
沉积类型:
物源直接供给沉积
三角洲沉积 浅水重力流水道 物源不直接供给沉积 滨-浅湖 滩坝沉积
(4)缓坡带地震相模式
(4)缓坡带地震相模式
2)中扇水道-堤坝体系
重 力 流 水 道 体 系
大多数水道-堤坝体系以底部侵蚀通道为特征(底部侵蚀通道以不同厚 度的外堤坝沉积为边界)。这些结构和结构单元一起限定了水道带的基底和 边界(水道轴向沉积和内堤岸沉积是主要的结构单元)。
2)中扇水道-堤坝体系
2)中扇水道-堤坝体系
海底扇上的水道形态及迁移作用
沉积类型:
物源直接供给沉积 湖(海)底扇 长轴三角洲 物源不直接供给沉积
半-深湖
A.长轴三角洲地震相模式:大型前积地震相
东营三角洲
发育大型的前积反射结构,在三角洲平原
处振幅相对较弱,在三角洲前缘出振幅相对 较强。 地震相单元具伸长透镜状外形。由于其规 模一般较小,长、宽可在几公里到几十公里。
3.0
3.5
T 三角洲
深海扇沉积体系
Walker(1978)浊积扇模式:1、内扇;2、中扇;3、外扇
1)上扇斜坡根部的滑塌层、泥石流、碎屑流
海底扇
水道体系的类型
上扇的补给水道(海底峡谷) 中扇的水道-堤坝体系 中扇下部的水道化朵体
上扇的补给水道(海底峡谷)
水 道
水道 水 道
T40 T41 T50 T51
初始断裂期地震相模式
(2)断陷盆地地震相模式划分
①分期次地震相分布模式-张万选教授,张厚福,曾洪流、刘震等1988
初始断裂期
二、典型盆地地震相模式
(2)断陷盆地地震相模式划分 1、断陷盆地地震相模式 ①分期地震相分布模式-张万选教授,张厚福,曾洪流、刘震等1988 断裂发育-过渡期强烈期
断坳 过渡 期
第四章 地震相和沉积相分析
一、地震相分析基础
1、地震相分析基本概念
2、地震相标志
二、典型盆地地震相模式
三、地震相分析方法
一、地震相分析基础
1、地震相分析基本概念
(1)地震相
地震相是沉积相所形成的地震特征集合(Sheriff,1982), 或者理解为沉积相在地震剖面上表现的总和。
一、地震相分析基础
1、断陷盆地地震相模式 (3)陡坡带地震相模式 沉积类型:
物源直接供给沉积 冲积扇体 近岸水下扇体 扇三角洲 物源不直接供给沉积 浅湖 半深湖-深湖(3)陡坡带地震相模式:四类 Nhomakorabea 冲积扇
起 凸 涛 B B A
松
LS4-2
C
A.冲积扇 B.近岸水下扇 C.扇三角洲 D.浅湖-半深湖
陵四区层序陵三段上部沉积相分布图
3)外扇低密度浊积砂
厚度薄,分布广,粒度细,CDE序列
水道是碎屑物质向深海输送的通道,而堤坝起到围限作用以使砂质组分输送到盆地 平原。水道-堤坝体系也可为粗粒组分的沉积场所,而细粒砂和粉砂则沉积为堤坝。一 般情况下,水道-堤坝体系呈粗短的“海鸥翼”特征,其内部发育差-良好的下超反射, 这种下超反射向内侧变为水道充填相反射,其特征或呈丘状单斜反射(砂质充填水道) 或呈平行反射波组(泥质充填水道)。扇体的下倾的建设性朵叶通常呈一系列顶超或相 互独立的建设性丘状体,并可沿上倾方向追索到水道-堤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