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第四章复习课程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第四章复习课程

教案(课时备课)课程名称:植物保护技术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教学进程:第10次课第4章第一、二节学时:2使用教材:《植物保护技术(第二版)》肖启明欧阳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教学内容(按节):第4章农药应用技术第一节农药的基本知识一、农药的概念农药主要是指用来防治危害农林牧业生产的有害生物和调节植物生长的化学药品,但通常也把改善有效成分的物理化学性状的各种助剂包括在内。

二、农药的分类根据防治对象可分为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杀螨剂、杀线虫剂、杀鼠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

1.杀虫剂用来防治农、林、卫生、储粮及畜牧等方面害虫的农药。

(1)按其成分及来源分为无机杀虫剂:如硫磺。

有机杀虫剂:①天然有机杀虫剂如松脂合剂。

②人工合成有机杀虫剂有效成分为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又称为化学杀虫剂,按其成分又分为有机氯杀虫剂、有机磷杀虫剂、有机氮杀虫剂、拟除虫菊脂类杀虫剂、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特异性杀虫剂。

微生物杀虫剂:如青虫菌、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等。

植物性杀虫剂:如烟草、除虫菊。

(2)按杀虫剂的作用方式分类胃毒剂:害虫取食后,经口腔通过消化管进入体内引起中毒死亡的药剂,如敌百虫等。

触杀剂:通过接触表皮渗入害虫体内,使之中毒死亡的药剂,如敌杀死等。

内吸剂:指能被植物吸收,并在植物体内传导或产生代谢物,在害虫取食植物汁液或组织时使之中毒死亡的药剂,如氧化乐果。

(3)按杀虫刹的毒理作用分类神经毒剂:作用于昆虫的神经系统,干扰正常的神经传导,引起死亡的药剂,如有机磷酸脂类、氨基甲酸酯类、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等。

呼吸毒剂:作用于呼吸系统,抑制呼吸酶的活性,阻碍了呼吸代谢的正常进行,引起窒息死亡的药剂,如鱼藤酮、硫化氢等。

原生质毒剂:作用于生物细胞内的原生质,引起死亡的药剂,如砷制剂。

物理性毒剂:通过摩擦或溶解作用损伤昆虫表皮,使昆虫失水,或阻塞昆虫气门,影响呼吸的药剂,如矿物油剂、惰性粉等。

2.杀菌剂用来防治植物病害的药剂。

(1)按化学成分分类无机杀菌剂:如硫磺粉、石硫合剂、硫酸铜、波尔多液等。

有机杀菌剂:如代森锌、多菌灵、粉锈宁等。

微生物杀菌剂:如井冈霉素等。

植物性杀菌剂:如大蒜素等。

(2)按作用方式分类保护剂:在病原菌侵入寄主植物之前在植物表面施药,以达到防病目的的药剂,如波尔多液、代森锌等。

治疗剂:病原菌侵入植物后,在其潜伏期间施用药剂,以抑制其继续在植物体内扩展或消除其为害的药剂,如甲基托布津、乙磷铝等。

此外,杀菌剂可以根据能否被植物内吸并传导、存留的特性,分为内吸性杀菌剂与非内吸性杀菌剂两大类。

3.除草剂除草剂是一类用来防除农田杂草,而又不影响农作物正常生长的药剂。

(1)按除草剂对植物作用的性质分类灭生性除草剂:这类除草剂对植物无法选择性,苗草不分,凡接触药剂的植物都受到伤害致死,如百草枯、草甘膦等。

选择性除草剂:在一定剂量的范围内,除草剂在植物间有选择性,能够毒杀某种或某一类杂草,而不伤害作物,如敌稗、二甲四氯等。

(2)按杀草作用方式分类内吸性除草剂:除草剂施用后,能被杂草的根、茎、叶、芽、鞘等部位吸收,并能在杂草体内传导至整个植株各部,使杂草生长发育受到抑制、破坏或死亡。

如扑草净等。

触杀性除草剂:除草剂接触杂草后,不能在杂草体内传导,而是杀伤接触部位,特别是绿色部位,使杂草枯死,如除草醚、五氯酚钠等。

(3)按除草剂的使用方法分类分为土壤处理剂和茎叶处理剂。

三、农药的剂型(一)农药剂型的概念未经加工的农药称为原药,固体的称原粉,液体的称原油。

将原药变成可以使用产品的过程称为农药加工。

农药加工产品的总称为农药制剂,农药制剂的具体形态称为剂型。

(二)农药助剂凡为农药原药混用或通过加工过程与原药混合,能改善剂型的理化性质,提高药效及便于使用的物质统称为农药助剂,简称为助剂。

常用的助剂有:填料、湿展剂、乳化剂、溶剂等。

(三)常用农药剂型有:粉剂、可湿性粉剂、乳油、粒剂、胶悬剂、微胶囊剂六种主要剂型。

乳油的优点:*乳油的药效较同种药剂其他剂型要高。

*乳油一般能制成较高含量,并且在施用时直接兑水稀释,使用方便的药剂。

*乳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都较稳定。

*乳油组成简单,加工容易,工艺流程和生产过程不复杂,设备成本低。

乳油的缺点:*由于乳油中使用了大量有机溶剂,使得乳油在加工、贮运时安全性较差。

*由于溶剂多用芳烃类化合物,对环境污染较大。

第二节农药的使用方法一、农药的施用方法1.喷粉法喷粉法是用喷粉器械将粉剂农药均匀地撒布于防治对象及其活动场所、寄主表面的一种施药方法。

喷粉的优点是使用比较方便,不受水源的限制,功率高,其缺点是药效差,粉粒易飘移,污染环境,因此,使用喷粉法在逐年减少。

2.喷雾法喷雾法是利用器械将药液雾化为细小雾滴,并使其均匀地覆盖在防治对象及其寄主表面的施药方法。

按照每667m2喷施药液量的多少,可将农药的喷雾法分五类:高容量、中容量、低容量、很低容量、超低容量。

3.拌种法拌种法是在农作物播种前,将种子与药粉或药液搅拌均匀,使种子表面形成一层药膜,然后再进行播种的施药方法。

主要用于防治地下害虫、作物苗期害虫以及种子带菌的病害等。

4.浸种法、浸苗法把农药配成一定浓度的使用液,将种子浸泡一定时间后再进行播种,或是将幼苗的根部浸药一定时间后再进行移栽。

5.撒施法即将颗粒剂、毒土或其他农药制剂撒施于地面、水面的一种施药方法。

6.泼浇法将一定浓度的药液均匀泼浇到作物上,药液多沉落在作物下部,这是南方防治水稻害虫的一种施药方法。

7.灌根法将一定浓度的药液灌入植物根区的一种施药方法。

此法主要用于防治作物根部病虫害。

8.土壤处理法指将药物均匀施于地表,然后耕耙,使药剂分散在土壤耕作层中。

此法主要用于防治地下害虫、土传病害及杂草。

另外还有土壤穴施、沟施、涂抹法、毒饵、熏蒸法、注射法等。

二、农药的稀释和计算1.农药浓度的表示方法我国农药制剂名称中第一部分为有效成分的含量,第二部分为农药品种名称,第三部分为剂型名称。

常用的农药浓度表示方法有:百分数及浓度表示方法(又分为质量分数、体积分数和质量浓度)、倍数法、单位面积药量。

2.农药浓度间的换算质量分数(体积分数)与倍数法之间的换算公式为:农药制剂浓度稀释后的有效成分含量= ——————————×100%稀释倍数3.农药稀释的计算方法(1)百分数及浓度按有效成份计算,通用公式为:制剂浓度×制剂药量=稀释后药液的浓度×稀释后的总药液量(2)倍数稀释计算法稀释倍数在100倍以下时:稀释剂用量=农药制剂量× (稀释倍数-1 )稀释倍数在100倍以上时:稀释剂用量=农药制剂量×稀释倍数◆教学目标:1. 熟练掌握:农药、农药助剂、农药剂型的概念;2. 掌握:农药的施用方法;3. 了解: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的主要类别;4. 学会:农药剂型、农药质量的简易鉴别,农药的稀释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常用农药的性能、防治对象和施用方法。

难点是农药的稀释方法。

◆教法建议:本次课运用举例和对比的方法进行课堂讲授,并通过多媒体课件、农药展示等方法系统讲授以上内容。

◆复习思考题:1.杀虫剂按毒理作用可分为哪几类?2.什么是农药的助剂?常用农药的助剂有哪些?3.简述乳油的主要特性。

4.什么是喷粉法?有何优缺点?5.什么是喷雾法?按照每667m2喷施药液量的多少,可将其分为哪些类型?◆教学进程:◆复习思考题答案:1.答:(1)神经毒剂;(2)呼吸毒剂;(3)原生质毒剂;(4)物理性毒剂。

2.答:凡为农药原药混用或通过加工过程与原药混合,能改善剂型的理化性质,提高药效及便于使用的物质统称农药助剂。

常用农药的助剂有:填料、湿展剂、乳化剂、溶剂。

3.答:优点:(1)乳油的药效较同种药剂其他剂型要高;(2)乳油一般能制成较高含量,使用方便的药剂;(3)物理和化学性质都较稳定;(4)乳油组成简单、加工容易,设备成本低。

缺点:(1)在加工、贮运时安全性较差;(2)对环境污染较大。

4.答:喷粉法就是利用喷粉器械将粉剂农药均匀地撒布于防治对象及其活动场所、寄主表面的一种施药方法。

优点是使用比较方便,不受水源的限制,功率高。

其缺点是药效差,粉粒易飘移,污染环境。

41.答:喷雾法就是利用器械将药液雾化为细小雾滴,并使其均匀地覆盖在防治对象及其寄主表面的一种施药方法。

按照每667m2喷施药液量的多少,可将农药的喷雾法分为高容量、中容量、低容量、很低容量、超低容量喷雾五类。

教案(课时备课)课程名称:植物保护技术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教学进程:第11次课第4章第三、四节学时:2使用教材:《植物保护技术(第二版)》肖启明欧阳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教学内容(按节):第4章农药应用技术第三节农药的合理安全使用技术一、农药的合理使用1.对症用药2.适时用药3.适量用药4.农药混用5.交替用药二、农药的毒性农业上习惯将对靶标生物的毒性称为毒力,对人畜等高等动物的损害称为毒性。

农药所导致的中毒可分为急性中毒、亚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

三、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农药施用一定时期后,药剂可能完全降解消失,也有可能降解后以极少量原药或有毒的转化产物存在于环境及动植物及食品中,对于后者,即为农药残留。

农药残留的数量称残留量。

如果环境或食品中的农药残留超过限量,就会造成对人类、有益生物及整个生态系的不良影响,这就是农药污染。

农药施用后对环境的污染主要表现为对土壤、大气、水体和农副产品的污染。

四、农药的安全使用1.健全农药保管制度2.严格遵守操作规程3.大力研究与推广无公害栽培技术4.加强对新农药安全评价和残留动态研究5.严格控制使用剧毒和高残留农药6.加强有关农药安全使用的宣传、教育和普及工作第四节农药的田间药效试验技术一、农药田间药效试验的设计原则(一)采用随机排列的小区设计※用随机排列是最合理的,它能确切反映客观实际,而比顺序排列精确度高。

※通常采用的方法有:对比排列设计、随机排列设计、拉丁方设计、裂区设计等。

(二)运用局部控制试验运用局部控制主要是为了克服重复之间的差异。

(三)必须多设重复※小区愈小,愈容易产生误差;而重复次数愈多 ,试验结果越可靠。

※重复是减少试验误差的重要措施之一。

※多设重复可以提高准确性及代表性。

(四)必须设立对照区及保护行对照区有两种:一是以不施药的空白作对照区;二是以标准药剂(即防治某种病虫草害有效的药剂)作对照区。

二、农药田间药效表示计算方法1.杀虫剂:通常用害虫死亡率、虫口减退率、植株(或果实、蕾、铃等)被害率、保苗(穗)率等表示药效。

2.杀菌剂:通常用发病率(或称普遍率)、病情指数、产量增产率等表示药效。

3.除草剂:通常用防除效果、产量增产率等表示药效。

三、农药质量的简易鉴别(一)粉剂、可湿性粉剂细度的简易测定(二)可湿性粉剂悬浮性比较(三)乳油分散性的观察比较(四)乳油稳定性的观察比较◆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农药的安全合理使用技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