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常用抗菌药物临床规范化应用知识讲解
常用抗菌药物临床规范化应用知识讲解
7. 其他
青霉烯类
法罗培南—完全人工合成
氧头孢烯类
拉氧头孢 --与第三代头孢菌素相近(头孢噻肟)
二、氨基糖苷类
(一)共同特点: 1.水溶性好,性质稳定,胃肠道吸收差。 2.抗菌谱广。 3.有交叉耐药性。 4.肾毒性、耳毒性和神经-肌肉接头的阻滞作用。 5.不易通过血脑屏障。
(二)作用机制:抑制蛋白合成。 (三)抗菌后效应:抗生素和细菌短暂接触清除后,在一定时
6. β-内酰胺酶抑制剂
舒巴坦(sulbactam):
优立新(unasyn):是氨苄青霉素和舒巴坦的合剂,比例为2:1 ,750m g的优立新含氨苄500mg和舒巴坦250mg
舒普深(sulperazon):头孢哌酮0.5g和舒巴坦0.5g以1:1 的合剂
棒酸 (clavulanic acid):
➢ 第三代
用于多种阴性杆菌所致的尿路感染及危及生命的败血症、肺 炎和腹腔感染等。口服用于G-菌所致各系统的中度感染;用 于耐药的G-菌所致严重感染。多用于院内感染。
➢ 第四代
G+,G-菌,对Ampc酶稳定,用于产气肠杆菌、阴沟肠杆菌 和沙雷菌感染。重症感染。
2. 头孢菌素类
口服:
头孢羟氨苄(cefadroxil) 头孢氨苄(cefalexin) 头孢拉定(cephradine) 头孢克洛(cefaclor), 希刻劳 头孢呋辛酯(cefuroxime axetil),伏乐新 头孢丙烯(cefprozil) 头孢克肟(cefixime) 头孢布烯(ceftibuten)
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原则
青霉素类仍是治疗许多感染性疾病的首选药物
大环内酯类宜用于轻、中度感染
氨基糖苷类具有耳、肾毒性,适用于严重革兰阴性杆菌的感 染,不宜用于轻度感染或尿路感染,也不宜作为门诊一线用药, 尤其婴幼儿
治疗泌尿系统、胃肠道感染,轻、中度呼吸道感染等宜选择 口服制剂。严重感染,选择静脉给药
厄他培南(Etapenem )又名怡万之,不抗铜绿假单胞菌, 主要经肾脏排出,其血浆半衰期为4.3~4.6h。
5 . 单环类
对革兰阴性需氧菌作用强,对革兰阳性需氧菌和厌氧菌几乎 无作用
对多种β-内酰胺酶(不包括ESBL)稳定 抗铜绿假单胞菌的作用与头孢哌酮相似 分子量小,抗原性弱,较少引起变态反应 氨曲南(aztreonam)对肠杆菌科和绿脓杆菌作用强
肝功能不全患者: ➢ 尽可能选择不经肝脏代谢或者肝毒性小的药物
合理用药的建议
(1)重视病原学的检查 经验用药不可避免 经验用药的基础是循证医学 经验用药之前留取标本(血、尿、痰) 有了病原学结果改目标性用药
(2)纠正不正确的用药习惯
可用口服不用静脉 可以单用不用联合 避免同一类药物多种联合 避免同一类药物之间换药 避免无指征地使用高档抗生素 按照PK/PD的原理正确给药
对于严重感染的病人可以使用抗生素的联合治疗。要及时 根据病情调整用药。
临床常用第抗一菌节药物杀及菌应剂用要点
抗感染药物的分类
抗生素类
分类
β-内酰胺类 氨基糖苷类 大环内酯类 四环素类 林可霉素类 糖肽类等
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类 头霉素类 单环菌素类 碳青霉烯类 β-内酰胺酶抑制剂+β-内酰胺类药 物组成的复方抗生素
安灭菌(augmentin):是羟氨苄青霉素 250mg和棒酸 125mg 2:1 的合 剂
力百汀注射剂0.6g 是阿莫西林 0.5g加棒酸0.1g 的合剂 特美汀(timentin):是替卡西林(ticarcillin) 3g和棒酸 0.1-0.2g 的合剂
他唑巴坦(tazobactam):
特治星(tazocin) 是他唑巴坦和哌拉西林以1:8 合剂 适用产酶金葡菌、肠杆菌、脆弱类杆菌、绿脓杆菌
肽内酯类(达托霉素 )
磺胺药与甲氧苄啶
全合成抗感染药物 硝基呋喃类
喹诺酮类
噁唑烷酮类 其他:抗真菌药、抗病毒药、抗结核药等
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1.阻断细胞壁的合成 如β内酰胺类、糖肽类
2.损伤细胞膜,影响通透性 如多粘菌素、抗真菌药物(两性霉 素和氟康唑、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 肽内酯类(达托霉素 )
响
剂量与药敏及毒性的关系 血药浓度和时间的关系 给药途径对血药浓度的影响 给药速度及浓度对血药浓度的影响 连续给药及间歇给药的合理选择 药物的相互作用与环境因素的影响 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及其毒性 合理联合使用抗菌药物
临床抗菌药物时应注意问题
在诊断不明时尽可能不应用抗菌药物 治疗方案个体化 抗菌药物选择取决于抗菌作用及临床药理特点,并考虑价格, 克服“新药、贵药就是好药”的错误观念 根据致病菌选择有效抗菌药,要做到心中有数,不宜短期内反 复更换品种。根据临床表现适时停药,不应为“保险”而过久用 药 治疗过程中应密切注意有无局部脓肿的形成
耐酶青霉素:耐青霉素酶,主要治疗产青霉素酶的菌
苯唑西林、氯唑西林
广谱青霉素:对革兰阳性、阴性菌均有效,对青霉素酶不稳定
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对阴性菌活性强,但易被内酰胺酶破坏。
对铜绿假单胞菌有效的广谱青霉素:
氧哌嗪青霉素::对G(-)杆菌,绿脓杆菌和厌氧菌有效,但对产酶金葡菌无效
➢ 第一代
2.头孢菌素的分类
主要由肾排泄 头孢匹胺 (cefpiramide)对绿脓杆菌作用同头孢哌酮,
半衰期为4-5h,24h尿中排出22.5%,粪中 排出0-36.9%
第四代头孢菌素:
头孢吡肟(Cefepime)对多种β内酰酶稳定,抗菌活性 较第三 代头孢菌素强,t1/2为1.2-1.7h,80-92%由肾排出,蛋白 结合力为5-10%。
4.影响核酸合成
5.影响叶酸代谢
(DNA、RNA)
磺胺类
喹诺酮、利福平、甲硝唑 6.抑制结核环脂酸合成
异烟肼
3.阻断核糖体蛋白合成 如氨基糖苷类、四环素、 红霉素、林可霉素 、噁唑烷酮 类(利奈唑胺)
1.杀菌剂: (1)β-内酰胺类(繁殖期杀菌剂)
青霉素类 :天然、耐酶、广谱 (氨基青霉素类、羧基青霉素类、磺基青霉素类、酰脲 类青霉素)等。 头孢菌素类:包括第一、二、三、四代头孢菌素类。 非典型β-内酰胺类:包括单环类、头霉素类、碳青霉烯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等。
杀菌剂
一、-内酰胺类抗生素
目前有六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头霉素、 单环类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
共性: 均有内酰胺环,可被内酰胺酶水解而失效。 作用机制:抑制细胞壁的合成。 影响其作用的因素:1.抗生素的浓度以及作用剂量
2.抗生素透过细胞膜的能力 3.对内酰胺酶作用的抵抗力 4.和靶位的亲和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相当于二代头孢 相当于三代头孢
4.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本品为具有碳青霉烯环的硫霉素类抗生素。 抗菌谱极广,抗菌活性极强,对绝大多数酶稳定,多重耐药菌
及产β-内酰胺的细菌均有抗菌作用。 消除半衰期短:1h 两种:
➢ 对G+、G-需氧菌及厌氧菌均有极强的活力:亚胺培南、美罗 培南
➢ 除了绿脓等非发酵菌无效:厄他培南
4. 碳青霉烯类
亚胺培南(Imipenem)又名泰能,和西司他丁cilastatin以1: 1组成,减少对肾毒性,对G(+)菌、肠杆菌科、绿脓杆菌、 厌氧菌均有较强的作用。
美洛培南(Meropenem)作用基本同泰能,对肾脱氢肽酶稳 定,不良反应少。不需加西司他丁。
帕尼培南(Panipenem)和倍他米隆(betamipron)以1:1 配制的合剂,对G+、G-、需氧菌和厌氧菌均有强大的抗菌活 性。
能够通过血-胎盘屏障并可能对胎儿造成不良反应的药物如 氨基糖苷类、四环素和氟喹诺酮类,妊娠期间不宜使用
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原则
肾功能不全患者: ➢ 尽可能选择不经肾脏代谢或者肾毒性小的药物; ➢ 对血透患者,透析后给药; ➢ 减少单次剂量和延长给药间隔; ➢ 无需调整剂量:阿奇霉素、头孢曲松、莫西沙星、克林 霉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替加环素、利奈唑烷、甲 硝唑、乙胺嘧啶
降阶梯疗法(De Escalation)
早期对病原菌清楚的,直接选针对的抗生素,不需用降阶 梯疗法。
早期对病原菌不清楚的,结合本单位的常见菌选择一个广 谱足量的抗生素,一旦培养阳性再进行修正。
用广谱抗生素后2-3天,从症状、体征、化验及影像学的 结果可以进行调整。
一般给药7天,对于绿脓杆菌等感染或败血症,可以延长 至10-14天。
位上多一个氧甲基),以头孢命名 ➢ 对革兰阴性菌,厌氧菌均有较强活性 ➢ 对ESBL酶稳定 ➢ 代表药:头孢西丁、头孢米诺 ➢ 腹腔感染、盆腔感染
3. 头霉素
1.头孢西丁(cefoxotin)
2.头孢美唑(Cefmetazon) 3.头孢米诺(Cefminoxine) 4.头孢拉他(Moxilactam)
头孢匹罗(cefpirome)与三代头孢菌素比抗菌谱广,对G(+)球菌作 用强,对某些染色体介导的β内酰胺酶较稳定,t1/2为2 h,80-90%由肾排出。
头孢克定(cefclidin)对绿脓杆菌较头孢他定强4-16倍,对大多数肠 杆菌科细菌较三代强,对各种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
3.头霉素类抗生素
➢ 自链球菌获得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 ➢ 化学结构及抗菌活性与头孢菌素相仿(仅在7
注射剂
第一代头孢菌素:主要针对G(+)球菌
头孢唑啉(cefazolin) 头孢拉定(cephradine)
第二代头孢菌素:对G(+)球菌和G(-)杆菌均有效,但对G(-)杆菌不如
第三代头孢菌素 头孢孟多(cefamandol) 头孢呋辛(cefuroxime) 头孢替安(cefotiam)
第三代头孢菌素:主要针对G(-)杆菌
间内对细菌仍有抑制作用。 (四)给药方法:浓度依赖型 每日一次。 (五)目前有:链霉素、阿米卡星、依替米星、奈替米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