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基期末模拟试卷及答案

马基期末模拟试卷及答案

中国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卷及答案(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 小题,每小题1 分,共3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是A. 阶级性B .革命性C.实践性D .科学性2.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A. 真理具有绝对性B .真理具有相对性C.真理具有客观性D .真理具有全面性3. 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看A .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B.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C.事物的某些属性是否发生了变化D.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4. 人类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A .人类有意识,动物无意识B .人类有群体组织,动物无群体组织C. 人类有宗教信仰,动物没有宗教信仰D .人类能生产自己必需的生活资料,动物则不能5. 社会意识是A .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B .社会的政治生活过程C.人类改造自然的过程D. 人类改造社会的过程6. 人在价值关系中A .只能是价值主体B.只能是价值客体C.只能是价值的享受者 D .既可能是价值主体,又可能是价值客体7.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 .古希腊罗马哲学B .德国古典哲学C. 17 世纪英国哲学D. 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8.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这主要是因为A .实践具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特性B .实践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C.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D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9.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人与自然界之间的矛盾B .人与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C.先进与落后、开拓进取与因循守旧之间的矛盾 D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10.从动物心理发展到人的意识的决定性环节是A.手工分工B .语言的产生C.社会的出现D .劳动1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B .实践第一的观点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D .对立统一的观点12 阶级划分的主要标志是各种社会集团A .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不同B.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同C.在社会劳动组织中的作用不同D.取得劳动产品的方式和多寡不同13.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实际存在 B .客观实在性C.具体性 D .可感知性14. 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A.医生给病人作手术 B .法官审理案件C.农民播种小麦 D .科学家进行化学实验15. 对社会发展最有利的地理环境是A .自然条件的无可比拟的富饶B.自然条件的差异性和多样性C.草木繁茂、雨量充足的热带D .土地肥沃、雨量适中的平原16. 上层建筑由两个部分构成。

它们是A .政治制度和各种法律制度B.政治关系和法律关系C.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 D .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17. “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

”这句话说明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 .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18. 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就是要检验认识是否同A .已有的理论相符合B .已被实践证明的真理相符合C.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符合D.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19.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这是对运动的A .唯物主义理解B.直观唯物主义理解C.辩证唯物主义理解D .庸俗唯物主义理解20. 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A .事物数量的增加B .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C .事物的一切运动变化D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21.唯心主义的一元论主张世界万物的本原是A.存在性B.运动性C.物质性D .精神22.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B .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C .人与劳动产品的关系D .人与劳动资料的关系23.人的最根本的特性是人的A. 自然属性 B .社会属性C.自由的属性D .意识特性24.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在真理观上的对立表现在A .前者认为真理是发展的,后者认为真理是不发展的B. 前者认为真理中包含着错误,后者认为真理是绝对正确的C. 前者认为真理来源于客观世界,后者认为真理来源于先验原则D. 前者认为真理具有客观性,后者认为真理是纯粹主观的25.把经过实践证实的理论看成绝对真理,并当成检验其他一切认识真理的标准,这是一种A .形而上学的观点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C.相对主义的观点D .经验论的观点26.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A.根本动力 B .惟一动力C.最终动力 D .直接动力27.认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必须分清主流和支流,看到取得的成绩是主流,只有这样才能不迷失方向,坚定信心。

这在哲学上坚持了A•普遍联系的观点B•运动发展的观点 C •“重点论”的观点D •“两点论”的观点28.“肯定和否定相互渗透,在一定意义上,肯定就是否定。

”这是一种A. 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形而上学的观点29. 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依次更替的三大形态。

这三大形态是A .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B. 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C. 原始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共产主义公有制社会D. 无阶级社会、阶级社会、无阶级社会30. 要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B .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C. 以众人的意见定是非D .以实践中是否达到预想目的定是非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 小题,每小题2分,共2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2〜5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将正确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31. 以下各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A. 存在就是被感知B .物是观念的集合C.理在事先D .心外无事,心外无理E.万物在我心中32. 某山乡小镇自20 世纪70年代发现钒矿以后,办了三个钒矿厂,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由于没有严格的环保措施,每天排出大量钒烟,使村民中大多数人患有呼吸道疾病和皮肤病。

这一做法从哲学上看违背了A .事物普遍联系的规律B.事物联系复杂多样性的原理 C .事物运动发展的原理D.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E.全面地看问题的观点33.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是A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B.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C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D.运动不一定是物质的运动E.物质不一定都在运动34.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有A .事物的变化是从量变开始的B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C .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发生质变D.量变和质变没明显的区别E.质变会引起新的量变35.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表现在A .是否承认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B.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C .是否承认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D.是否承认认识是摹写与创造的统一E.是否承认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36.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关系范畴的有A .历史主体与历史客体的关系B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C.产品的分配方式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E.人和人之间的政治关系37.下列活动中属于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有A. 工人在工厂织布B .医生在医院诊病C.农民在田野种庄稼D .运动员在赛场比赛E.矿工在矿井采矿38. 劳动在从猿变人的过程中的作用是A .使类人猿建立群体组织,过群体生活B.使猿脑变为人脑,推动语言和意识的产生C. 改变猿的生活方式,使其具有杂食习性D.使猿的前、后肢分工,创造了人的手E. 使猿能离开大森林,到地面上生活39. 上层建筑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包括丰富的内容,可以把它们归结为两个组成部分。

这两个部分分别是A.政治思想和制度B .法律思想和制度C.军事思想和制度D .政治上层建筑E. 观念上层建筑40. 下列各项属于社会进步的动力的有A.革命阶级反对反动阶级的斗争B .社会革命C.社会改革 D . 一切人的活动E.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41、42小题各7 分,43、44小题各6分,共26 分)41.简述现代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

42.为什么说劳动是意识产生的决定环节?43.简述生产方式的含义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44.如何理解“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 小题,每小题12 分。

本大题满分共24 分)45.用理论和实践关系的原理,说明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意义。

46.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2005年4 月模拟试卷(一)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 2.B 3.D 4.D 5.A 6.D 7.B 8.A 9.D 10.D 11.C 12.B13.B 14.C 15.B16.D 17.C 18.D 19.C 20.D 21.A 22.A 23 .B 24.A 25.A 26.D 27.C 28.B 29.A 30.D二、多项选择题31.ABDE 32.ABE 33.ABC 34.ABC 35.CDE 36.BCD37.ABE 38.BD 39.DE 40.ABCE三、简答题41.答案要点:(1)现代西方哲学指19 世纪中叶以来的欧美哲学,它也是德国古典哲学的产物。

现代西方哲学主要有两大思潮,一个是人本主义,另一个是科学主义。

(2)现代西方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有本质的区别。

首先,现代西方哲学是资产阶级哲学,为资产阶级服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其次,从理论实质上看,现代西方哲学各流派本质上都是唯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彻底的唯物主义。

(3)现代西方哲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有很大影响,其一,现代西方哲学都把斗争矛头指向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对它进行批判和揭露;其二,现代西方哲学又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材料和有意义的观点,这些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借鉴和参考价值。

42.答案要点:(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更是劳动的产物。

劳动是意识产生的决定性环节。

(2)劳动在意识产生中的作用表现为:第一,劳动使猿脑变为人脑,从而形成了意识产生的物质器官。

人的脑细胞的数量和功能结构的分化,都是在劳动中形成的。

第二,语言是意识的物质外壳,而语言是在劳动中形成的。

劳动使猿的发声器官转变成人的发声器官,并形成语言的内容。

第三,劳动丰富了意识的内容,推动了意识的发展。

劳动使物质生产活动不断发展,也使人们的交往复杂化,从而促进了社会关系的发展,这一切使意识活动丰富和发展起来。

43.答案要点:(1)生产方式是人们向自然界谋取必需的物质生活资料的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