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经济地理学第八章-区域经济发展
经济地理学第八章-区域经济发展
2、布德维尔对增长极概念的转化
1966年,布德维尔提出: 增长极是指在城市区配置不断扩大的工业 综合体,并在其影响范围内引导经济活动 的进一步发展。 增长极有了确定的地理含义: 一是作为经济空间上的某种推动型工业; 二是作为地理空间上产生集聚的城镇。
3、本书关于增长极的定义 区域经济中的增长极是指具有推动性的 主导产业和创新行业及其关联产业在地理空 间上集聚而形成的经济中心。
例如: 贫困人口收入增加→营养改善→劳动生产率 提高→贫困人口收入进一步提高。 或贫困人口收入下降→(恶性循环)…
2.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论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中有源于供给与需求的两个 循环过程。 供给方面的循环是:低收入—低储蓄能力—资本形 成不足—低生产率—低收入······ 需求方面的循环是:低收入 — 低购买力—投资引 诱小—资本缺乏—低生产率—低收入······
GNP是按国民原则核算的,只要是本国(或地 区)居民,无论是否在本国境内(或地区内) 居住,其生产和经营活动新创造的增加值都应 该计算在内。
比如,我国的居民通过劳务输出在境外所获得 的收入就应该计算在GNP中。
国内生产 总值 ( GDP):是指一个国家 (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常住单位生产 经营活动的全部最终成果(增加值)。
(一) 区域增长极理论
1、佩鲁的增长极定义: 所谓增长极就是具有推动性的经济单位, 或是具有空间聚集特点的推动性单位的集 合体。
佩鲁认为: 经济增长首先出现和集中在具有创新能力的行业, 而不是同时出现在所有的部门。 这些具有创新能力的行业常常聚集于经济空间的 某些点上,于是就形成了增长极。 经济的增长率先发生在增长极上,然后通过各种 方式向外扩散,对整个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拓展学习: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核算方法 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分别从不 同的角度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活动成果。
生产法 生产法是从生产过程中创造的货物和服务价 值入手,剔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货物和服 务价值,得到增加价值的一种方法。 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生 产 法增加值 =总产出一中间投入 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生产法增加值之和等于 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
收入法也称分配法,是从生产过程形成 收入的角度,对常住单位的生产活动成 果进行核算。
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收入法增加值
=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 产折旧+营业盈余
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收入法增加值之 和等于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
支出法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是从最终使用的 角度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 内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一种方法。最终 使用包括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和净 出口三部分。
4、增长极在区域经济发展的组织作用
(1)作用途径: 支配效应 乘数效应 极化效应、扩散效应 极化与扩散的综合影响又称溢出效应,有正负之分。 即对周围有利或对增长极有利。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增长极的形成、发展、衰落和消失,都将 引起区域的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发生相应 的变化,从而对区域经济增长产生重大的 影响。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
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投资)+净 出口(出口-进口)
区域经济增长是区域经济学、发展经济 学和经济地理学等学科的重要研究课题, 已有的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问题: 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因素 区域经济增长的机制 区域经济增长的历史过程与一般规律
一、区域经济增长机制的理论
(一) 区域增长极理论 (二) 循环积累因果原理 (三) 乘数-加速原理
(二) 循环积累因果原理
1.冈纳·缪尔达尔的循环积累因果理论 2.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论 3.卡尔多的循环累积观点
1.冈纳·缪尔达尔的循环积累因果理论
社会经济的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并不守 衡或者趋于均衡,是以循环的方式在运动, 而且不是简单的循环,这种循环具有积累的 效果。
即: 这些因素中的某一个发生了变化, 就会引起另一个相关因素也发生变化, 后者的变化反过来又推动最初的那个因 素继续变化。 从而使社会经济沿着最初的那个变化所 确定的轨迹的方向发展。
第八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第二节 产业集群与区域发展 第三节 经济区与区域管制 第四节 经济地域综合体
区域经济发展是指区域经济总量的增
长和结构的演进。
本章第一节讨论的重点是区域经济增 长的有关理论。
第二至第四节从区域的空间组织的视 角观察区域的经济增长与发展。
第一节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增长极的特点——核心、重心、中心地位
在产业发展方面,增长极通过与周围地 区的经济技术联系而成为区域产业发展的组 织核心。
在空间上,增长极通过与周围地区的空间 联系而成为支配经济活动空间分布与组合的 重心。
在景观形态上,增长极就是区域中的中心 城市。而且,由于区域的大小不一样,相应 地,增长极也有规模等级之分。
首先,区域中的各种产业将以增长极为 核心建立区域产业结构。 其次,增长极的形成,使区域空间出现 不平衡。
第三,增长极的成长将进一步加剧区 域的空间不平衡,导致区域内地区间的经 济发展差异。
第四,新的增长极的形成则会改变区域 原来的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使之更为复 杂。
第五,不同规模等级的增长极相互连 接,就共同构成了区域经济的增长中心 体系和空间结构的主体框架。
GDP是按国土原则核算的生产经营的最终 成果。比如,外资企业在中国境内创造的增 加值就应该计算在GDP中。
GNP与GDP的关系是:GNP等于GDP加上本 国投在国外的资本和劳务的收入再减去外国投 在本国的资本和劳务的收入。
例如,中国某年当年GDP为95933亿元,GNP 为94346亿元,两者差额为1587亿元,也就是 说该年,外商来华投资和来华打工新增加的价 值之和比中国人在国外投资和劳务输出新增的 价值之和多1587亿元。
引言:定义与指标 一、区域经济增长因素 二、区域经济增长机制 三、区域经济增长阶段
引言:定义与指标 定义: 区域经济增长表现为区域生产的商品和提供 的劳务总量的不断增加。即区域经济总量规 模的扩张 。 经济总量的衡量指标: 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 区)所有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新生产(增加值) 的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