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及简便计算范文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及简便计算范文

信息窗2: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及简便计算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5—70页教材简析:这个信息窗呈现的是克隆牛“蓓蓓”从出生到满月再到百天成长的情况,以“蓓蓓”的自述和统计表的形式提供了许多数据信息。

通过观察、阅读情境图内容,引导学生提出有关“蓓蓓”生活、成长变化的问题,引入对小数连减、连加和加减混合运算知识的学习。

小电脑提示部分是引导学生把整数加法运算律推广到小数。

学生前面学习了小数加、减法(位数相同、位数不同)及验算,本信息窗的重难点是理解掌握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灵活进行计算。

这部分内容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有重要的意义。

教学目标: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知道整数加法的运算律在小数加法里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使—些计算简便,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在运用知识独立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应用意识。

4、感受数学与科技知识的密切联系,初步培养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复习导入情境激趣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1.2―0.9 9+0.1 0.39+0.61 5.12―4.1210―2.5 20―19.8 3.9+2.1 0.09+1.018.4+3 1―0.6 2―0.98 3.8+122、谈话引题:同学们,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了解了关于克隆牛“健健”和“壮壮”的情况。

今天,我们要再来认识一头克隆牛——“蓓蓓”,了解它的有关情况。

(出示情境图)教师结合情境图简单介绍克隆牛“蓓蓓”出生前后的一些情况。

[设计意图]口算练习对于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有重要作用,必须坚持天天练,这些练习既是对前面小数加、减法知识的巩固,又能够提高学生的的计算能力。

从情境图入手导入新课,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给学生提供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作用,调动了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1、观察三幅情境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地进行板书,如:“蓓蓓”出生时的体长是多少米?“蓓蓓”满月时的体长是多少米?“蓓蓓”百天时的体长是多少米?“蓓蓓”百天时的体长比出生时增加了多少米?[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情境图,学会从图中搜集、整理信息,进而发现问题,并能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同时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下面我们先来解决“‘蓓蓓’出生时的体长是多少米?”这个问题,你能解答吗?(学生尝试独立列式解答,教师巡回指导,了解学生的情况。

)3、学生交流算式:(注意引导学生尽量列出综合算式)○10.98―0.22=0.76(米)0.76―0.1=0.66(米)○20.98―0.22―0.1○30.98―(0.22+0.1)综合算式要说明每一步计算的意义,帮助学生理解连减算式和先求两个数的和再减,这两个算式每一步的意义,可以联系前面学过的关于减法的有关运算律:a―b―c=a―(b+c)。

4、上面的综合算式怎样进行计算呢?(学生自主进行计算,教师巡回了解情况。

)5、全班交流计算情况。

[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各种计算方法]脱式计算要关注学生的运算顺序是否正确。

6、学习竖式连减的方法。

如果用竖式来计算小数连减,要注意什么呢?自己试着算一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请学生来介绍竖式连减的方法:○1注意探讨怎样对齐数位?(对齐了小数点也就对齐了数位。

)○2小数部分数位不同怎么办?(可以在末尾添0占位。

)[设计意图] 新知识的学习要尽量先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让他们尝试自己来解决问题,同时注意尊重学生的想法,给他们互相交流的机会,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能够体现数学算法多样化的特点,开阔学生的思维。

在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引导他们把握知识的关键部分,做到重点突出,强调关键。

不要一味灌输,更不能绝对地放手。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1、自主练习1:○1出示题目,明确要求○2学生独立完成,指名上黑板计算○3全班交流,根据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

2、自主练习2:○1出示题目,从中你收集到哪些信息?○2季度指什么?每个季度包括哪几个月?○3解决问题:3月份要编织多少万件才能完成第一季度的任务?(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4全班交流○5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小组内提问交流,再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新课学习之后要及时进行巩固练习,前面的计算属于基本练习,目的是让学生及时复习新知识,通过计算进一步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后面解决问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应用能力。

四、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你觉得自己学得如何?给自己一个评价。

3、你还想跟老师和同学们说什么?[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学会及时回顾整理所学知识,经常自我反思,能够对自己和他人有一个正确的评价。

让学生在评价、交流中再次明确学习目标,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为后面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课后反思]1、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在此基础上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学会自主观察,收集信息,提出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

2、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放手让学生尝试独立解决遇到的问题,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的过程中,明白算理,掌握算法,自主学习新知识。

3、关注学生的情感教育,将数学知识的学习与科技发展和生活实际相联系,激发学生的参与学习积极性,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

第二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师生谈话:同学们,大家都有朋友,有新朋友和老朋友,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也要学会找朋友。

(投影出示)79+145+21 25+97+3让学生在每个算式中找到一对好朋友,并说明为什么?生答后引导学生复习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

2、复习已学过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

{a+b=b+a (a+b)+c=a+(b+c)}3、找朋友:看哪两个数相加和是整数。

8.8 0.36.9 1.219.7 2.11.03 0.972.99 2.01[设计意图]谈话复习,明确在整数的加法中,可以运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以及利用找朋友的游戏方式,让学生发现数与数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活动一1、谈话:克隆牛“蓓蓓”在叔叔阿姨的精心照料下,一天天茁壮成长,现在已经一百天了,大家还记得“蓓蓓”出生时的体长吗?(板书:出生体长0.78米)满月时的体长呢?(板书:满月体长0.81米)“蓓蓓”百天时的体长比满月时多0.16米,百天时的体长比出生时增加了多少米?(1)学生复述题意,分析题目数量关系(2)学生尝试计算,自由板演(3)老师纠正:方法一:0.18+0.16=0.97(米)0.97-0.78=0.19(米)方法二:0.18+0.16-0.78=0.19(米)0.18+ 0.160.97- 0.780.19活动二1、请大家仔细看—看这里的4个加数,想—想可以怎样计算。

7.65+3.72+6.35+6.282、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指名学生口答,老师板书:方法一:7.65+3.72+6.35+6.28 方法二:7.65+3.72+6.35+6.28 = 11.37+6.35+6.28 =(7.65+6.35)+(3.72++6.28) = 17.72 +6.28 = 14+10= 24 = 243、比较:哪种方法计算更简便些?为什么这样算简便?4、学生讨论后明确:在小数的连加算式里,如果两个加数可以凑成整数,可以交换加数的位置,把这两个数结合起来先加。

这样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5、这里应用了哪些运算定律?哪里应用了加法交换律?哪里应用了加法结合律?6、小结: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在小数加法中同样适用,能更简便地解决小数加法的计算。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试做例题:7.65+3.72+6.35+6.28,一种方法按原计算顺序依次计算,一种方法是“整数加法简便计算方法”的类推,想到了采用“简便方法”:(7.65+6.35)+(3.72++6.28),通过比较发现,两种计算方法的结果完全一样,并且后一种方法比前一种方法计算更加简便快捷,就说明整数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同样适合于小数加法,说不定这只是凑巧而已。

再试几题不就知道了吗?尽管这种思考方法仍停留在不完全归纳的层次上。

但不假思索就随便套用现有结论的思维方法受到了有力的冲击,这无疑会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严谨的学习态度。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1、导练:⑴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并说出各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6.7+4.95+3.3=6.7+□+4.95 (1.38+1.75)+0.25=□+(□+□)⑵根据算式的计算过程填运算定律。

5.64+4.65+0.36= 4.65+5.64+0.36 ( )= 4.65+(5.64+0.36) ( )= 4.65+6= 10.652、对应: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15.7+6.3+3.7 19.1+1.26+2.74+0.93、综合⑴把符合下面要求的算式的序号填入括号里。

①(0.1+0.5)+0.5=0.1+(0.5+0.5)②0.2+0.3+0.8=0.2+0.8+0.3③a+0.4+0.6=0.4+0.6+a④0.3+(0.7+b)=(0.3+0.7)+b⑤0.3+0.4+0.6+0.9=0.3+(0.4+0.6)+0.9应用了加法交换律的算式有()应用了加法结合律的算式有()四、总结:在计算时,我们应该怎样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呢?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在小数加法里同样适用。

应用这些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小数计算简便。

课后反思:小数加减法简便计算教学,在适当复习铺垫后,以新的问题方式直接出示例题:7.65+3.72+6.35+6.28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然后板演不同计算方法并提问:①有几种不同计算方法(产生多种联想,开拓运算途径。

)②你打算选择哪一种?为什么?(选择合理运算途径,优化运算过程。

)这样设计一个对比情景,让学生从实例中感知:简算方法运用可以避繁就简,既提高了运算速度,又能提高运算正确率,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简算的积极情感体验,为简算意识形成提供良好的基础。

然后出示练习做完后同桌交流,互说有几种运算方法?打算选择哪一种?为什么?这样互说目的是不断强化混合运算与简算意识建构起的联结,在这样的不断训练中,让学生形成看到题目——产生多个联想——合理选择方法——反馈计算结果这样思维方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