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五 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水样中的微量铝 一、实验目的
1、熟悉DELTA 320型酸度计的使用方法。
2、了解电位测定法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3、掌握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测定铝的基本原理与条件。
二、实验原理
在酸性介质中,F -和Al 3+形成稳定的配合物,
Al 3+ + 6F 3-6AlF
恒定F -的浓度时,若加入的Al 3+浓度不同,则底液中的F -的浓度就会出现相应的变化,因而导致氟电极的响应值(mV)发生改变。
所以,在恒定F -浓度的底液中加入一系列已知浓度的铝标准溶液,并测定在确定实验条件下各溶液对应的电位值,然后,以Al 3+的加入量(μg·m L -1)对因Al 3+的加入而引起氟电极响应值的变化值△E (mV)作图[△E ~C (Al 3+)],经线性拟合后得回归方程。
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测定样品水样的电动势,计算相应的△E 值后,根据回归方程即可求得样品中Al 3+的浓度。
测定过程中,溶液酸度、Fe 3+离子的存在及NaF 的浓度等,都会对测定结果产生影响。
当溶液的pH 值较高时,在LaF 3单晶膜表面会发生如下反应
LaF 3 + 3OH -
La(OH)3 + 3F -
反应释放出的氟离子给测量带来正干扰,且铝离子也会发生水解现象;但若pH 太低,又存在下列平衡
3F - + H +
HF + 2F HF -2
+ F HF -
3
-2HF HF 或的形成又会降低氟离子的浓度。
因此,构建电位测定体系时,须保持
溶液有一定的酸度。
研究发现,在pH = 5的介质中,F -和Al 3+能形成稳定的配合物,且Al 3+浓度的变化使氟电极的响应值(mV )发生线性变化。
Fe 3+由于会与F -形成3-6FeF 配离子而影响测定。
为消除Fe 3+对Al 3+测定的干扰,可加入0.5 mL 1mol·L -1 的抗坏血酸(Vc)进行掩蔽;NaF 的浓度大小会对△E ~
C(Al3+)的线性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实验证明,NaF离子的适宜浓度为 6.00 μg·mL-1。
三、仪器及试剂
1、仪器
DELTA 320型酸度计;磁力搅拌器;
pF-1型氟离子选择性电极;802C型饱和甘汞电极;
聚四氟乙烯烧杯6只;50 mL容量瓶8只。
2、试剂
铝标准储备溶液(1 mg·mL-1):准确称取1.0000 g高纯铝于小烧杯中,加入25 mL 6 mol/L盐酸,静置使之溶解后,定量转入1000 mL容量瓶并稀释至刻度,使用时稀释至50μg·m L-1;
氟化钠标准储备液(7.5000 mg·mL-1):准确称取7.5000 g氟化钠,溶于水后稀释至1000 mL,贮于塑料瓶中;
抗坏血酸(Vc,1.0 mol·L-1):称取17.6 g抗坏血酸,溶解后定量转入100 mL 的容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
HAc-NaAc缓冲溶液(pH = 5):称取51 g无水NaAc于烧杯中,加入7.6 mL 冰乙酸,加水溶解后并稀释至250 mL。
合成水样。
四、实验步骤
1、标准使用液的配制
⑴铝标准使用液(50 μg·mL-1):准确移取2.50 mL铝标准储备液于50 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
⑵氟化钠标准使用液(150 μg·mL-1):准确移取1.0 mL氟化钠标准储备液于
50 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后转入塑料试剂瓶;
2、标准曲线的制作
取6只50 mL容量瓶,各加入2 mL氟化钠标准使用液、0.5 mL抗坏血酸及10 mL pH=5的缓冲溶液,并依次加入0、1、2、3、4、5 mL的铝标准使用液,用水稀释至刻度定容后,配得底液中NaF离子浓度为6.00 μg·mL-1,铝的浓度分别为0~5 μg·mL-1的标准系列。
分别将标准溶液倒入100 mL聚四氟乙烯烧杯,把氟离子选择性电极与参比电极浸入溶液中,开动磁力搅拌器,读取1分钟时溶液的mV值,并按下表记录实验数据。
用Origin软件,以△E对C(Al3+)作图并作线性回归,得到回归方程,记录线性相关系数r的值。
3、水样中铝的测定
吸取10 mL水样于50 mL容量瓶中,依次加入2 mL氟化钠标准使用液、0.5 mL抗坏血酸及10 mL pH = 5的缓冲溶液,在同样的实验条件下,测得水样的电动势,求得电动势差值(△E)后,代入回归方程中计算铝的含量,以μg·mL-1来表征。
五、数据处理
实验数据记录表
六、思考题
1、抗坏血酸加入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不加会对分析结果带来正误差还是负误差?
2、溶液酸度的高低,会对铝的测定产生什么影响?
3、实验中为什么要使用聚四氟乙烯烧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