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管理理论复习题

西方管理理论复习题

一、简答题简述法约尔关于管理的定义。

答: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五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

(P23)1、简述企业文化的作用。

答: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可以归纳为1.导向作用,2.凝聚作用,3.激励作用,4.教育作用,5.宣传作用。

(P284)2、简述需求层次理论与双因素理论的主要区别。

答: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将激发人的动机因素分为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五个等级,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社会交往的需要、地位或受人尊重的需要及自我实现的需要。

但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就需要和动机而言的,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是就满足需要的目标(诱因)而言的。

双因素论的重点是人们对待工作和劳动的态度。

(P52、P58)3、简述系统管理的特点。

答:系统管理有以下四个特点:1.以目标位中心,始终强调系统的客观成就和客观效果;2.以整个系统为中心,决策时强调整个系统的最优化而不是强调分系统的最优化;3.以责任为中心,每个管理人员都被分配给一定的任务,能衡量其投入和产出;4.以人为中心,每个工作人员都被安排进行有挑战性的工作,并根据其工作成绩来付给报酬。

(P199-P200)4、泰罗针对当时美国企业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哪些管理措施和管理方法?答:泰罗针对当时美国企业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许多管理措施和方法,主要有:1.定额管理;2.差别计件工资制;3.挑选第一流的工人;4.工具标准化和操作标准化;5.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6.在管理控制中实行例外原则。

(P9-P14)5、解释非正式组织。

答:非正式组织是指,不属于正式组织的一部分,且不受其管辖的个人联系和相互作用以及有关的人们的集团的总和。

(P162)6、战略联盟。

答:所谓战略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间或特定事业与职能部门间,为实现某种共同的战略目标,通过公司协议或联合组织等方式而结成的一种联合体。

(P306)7、解释“胡萝卜加大棒”的管理学含义。

答:传统的科学管理理论把人看作仅仅为了追求最大经济利益而工作的“经济人”,认为人们工作就是为了单纯地追求物质和金钱。

这种理论认为,对人的管理必然采取“命令与统一”“权威与服从”的管理方式。

这种方式忽视了人的自身特征,忽视了人的精神需要和社会交往需要,“胡萝卜加大棒”是激励方式中的一种,暗喻运用奖励和惩罚两种手段以诱发人们所要求的行为。

(P49)8、赫茨伯格的保健因素对应需求层次理论哪两个因素?答: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大致是相吻合的,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的生理和安全的需求相当于赫茨伯格的保健因素。

(P58)10、组织的本质。

答:按照社会系统理论的组织定义,组织的本质表现为进行协作活动的人组成的系统。

(P162)11、非理性主义。

答:是相对于传统管理理论中唯理性主义的管理思想而言的。

他们认为,管理的根本因素是人,因此应当以人为核心,发掘出一种新的活生生的人为重点的、带有感情.色彩的管理模式来取代传统的纯理性模式。

(P275)12、简述权变的含义。

答:所谓权变是指权宜应变,指因时因事而变通的方法。

权变理论是指以系统观点为依据,研究一个组织(企业)如何根据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可变因素的性质,在变化的条件下河特殊的情境中,采用适用的管理观念和技术,提出最适合于具体情境的组织设计和管理活动的一种管理理论。

(P222)二、辨析题1、科学管理理论与一般管理理论研究角度答:科学管理理论与一般管理理论都同属古典管理理论体系,但两者研究的角度有所不同。

泰罗对管理理论的研究是从“车床前的工人”开始,着眼于基层,以企业的作业管理和基础管理为主,进而提出了系统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对管理理论的研究是从“办公桌的总经理”开始,着眼于管理层,以整体的大企业为对象,侧重研究高层管理和一般管理理论。

(P22)2、事业部制组织答:市场条件等外部环境变化快、内部各种产品之间工艺技术差别大的企业,其组织结构应采取事业部形式。

各事业部内部整体化程度很高,而各事业部之间的联系较弱,只是通过财务、行政等经理协商会议及一些政策小组来制定共同的财务、技术和生产战略。

(P232)3、经营和管理的概念答:法约尔认为经营与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企业经营包括六种活动: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和管理活动。

管理只是企业经营中的一种活动,法约尔认为管理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P22-P23)4、目标管理答:目标管理是彼得.德鲁克提出,是指使管理人员和广大职工在工作中国实行自我控制并达到工作目标的一种管理技能和管理制度。

它综合了以工作为中心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技能和管理制度。

目标管理的实施分为目标的制定、实施、检查、评价四个阶段。

(P210)5、企业再造理论和亚当.斯密劳动分工理论答:所谓企业再造是指“根本重新思考,彻底翻新作业流程,以便在现今衡量表现得关键上,如成本、品质、服务和速度等获得戏剧性的改善”。

劳动分工理论是建立在企业“以大量生产为中心”的基础上的,由于精细的劳动分工可以提高工作的熟练程度,并节约因变换工种而损失的时间,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加快产品的批量生产。

随着情况的变化,要求企业“以满足顾客需求为中心”,按劳动分工理论建起来的公司无法满足顾客需求,因此企业再造理论要求彻底抛弃劳动分工理论,面对市场,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将分割过细的工作按业务流程的内在规律,并在良好的企业文化基础上重新整合起来,通过合并工作、简化流程、组织扁平化等建立起灵敏迅速的信息传递机制,以满足顾客需求为中心,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P315)6、扁平化管理的核心答:扁平化管理是指通过减少管理层次、压缩职能部门和机构、裁减人员,使企业的决策层和操作层之间的中间管理层级尽可能减少,以便使企业快速地将决策权延至企业生产、营销的最前线,从而为提高企业效率而建立起来的富有弹性的新型管理模式。

扁平化组织结构的典型特征是:围绕工作流程而不是部门职能来建立组织结构,具有充分自主权的以任务为导向的工作小组(团队)成为基本的构成单位纵向管理层次简化企业资源和权力侧重于基层;受顾客需求驱动。

扁平化管理的核心是提高企业的竞争效率。

7、权变领导方式答:权变理论认为,并不存在着一种普遍适用的,“最好的”或“不好的”领导方式。

一切以企业的任务、个人和团体的行为特点,以及领导者和职工的关系而定。

菲德勒的权变领导模型认为领导效率的高低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相反方面类似点”的分数;二是对领导者是否有利的情况。

豪斯的目标—途径领导理论认为,领导者的效率是以他能激励下属达到组织目标并在其工作中得到满足的能力来衡量的。

雷定的领导效率三因素理论从对工作的关心程度、对人的关心程度和效率的高低这三个因素出发,对领导效率进行了研究。

唐纳利的领导模型认为领导者个人的经历和经验会对领导者的品质和领导者的理解产生影响。

(P233-P240)8、管理过程学派答:管理过程学派有三个基本观点:1.管理是一个过程,解剖它的最好方法是首先分析它的管理职能;2.管理科学是一门揭示管理人员活动规律的科学,这门科学既有自己的核心知识,又有边界范围;3.管理过程理论主张以职能分析为中心建立管理理论体系。

管理过程学派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通过划分和分析管理职能来揭示管理过程和管理规律,但各个代表人物对管理职能的划分有所不同,但对计划、组织、控制这三项职能的认识完全一致,对指挥、激励、人事三项的意见也比较集中。

(P142-P143)9、人际关系学派答:人际关系理论主要观点:1.企业职工是“社会人”。

2.生产效率的提高,关键在于满足职工的社会欲望,提高职工的士气。

3.企业中实际存在着一种“非正式组织”。

(P48-P50)10、早期经验主义学派对管理者与领导者的理解。

答:早期经验主义理论认为领导者是在一个组织系统中处于领导岗位的人员,管理者实际是指那些能影响整体绩效的各类决策者。

这正是现代意义上的领导者。

相反,早期经验主义学派所定义的领导者恰恰是现代意义上的管理者。

(P208)11、权变理论对人性的看法。

答:权变理论的理论基础是超Y理论,超Y理论是以行为科学理论中的有关人的特性的“复杂人假设”为依据的,复杂人假设的要点是:1.每个人都是有许多不同的需求,具有不同的能力,人的工作动机不但复杂而且多变。

2.一个人透过其社会生活,会不断产生新的需要,因此,一个人在组织中表现得动机模式是其原理的动机与组织经验交互作用的结果。

3.人在不同的组织和不同的部门中可能有不同的动机模式。

4.一个人是否感到心满意足,肯为组织尽力,取决于其自身的动机构造及同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

5.人可依自己的动机、能力及工作性质,对不同的管理方式作出不同的反应。

(P224、P74)12、决策理论对人的看法。

答:西蒙认为,人类实际的理性既不是完美无缺的“绝对理性”,也不是非理性的。

他提出了“有限理性”的概念,并指出,人们在决策时,不能坚持要求最理想的解答,常常只能满足于“足够好的”或“令人满意的”决策。

决策中要把完全理性的“经济人”假设转变为有限理性的“管理人”或“决策人”的假设。

(P180)13、美日文化的不同答:美国的文化基本以欧洲文化委基础,同时也揉进了世界其他民族的文化。

其主要特征是:崇尚个人主义、英雄主义和理性主义。

日本基本是以东方民族文化为主,其主要特点是:受中国儒家思想影响,偏重强调“诚”和“忠”,二是大胆吸收西方的文明成果,即形成所谓的“和魂洋才”。

(P288)14、管理科学理论主张答:管理科学理论主张用科学的方法,特别是用定量分析的方法来解决管理问题,他们认为,管理就是制定和运用数学模型与程序的系统,用数学符号和公式来表示计划、组织、控制、决策等合乎逻辑的程序,求出最优解答,以达到企业的目标。

他们主张多种学科交叉配合对管理进行研究。

(P245-246)15、第五代管理理论答:第五代管理理论大都是基于对未来经济是知识经济的认识所提出来的。

它反映了时代发展潮流,对知识经济含义的认识有一定新意,对知识经济条件下的管理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提出未来企业将是“学习型组织”的设想,强调了人才、知识、协作的重要性,强调了人的思想、价值观、创造性的重要性,提出管理就是“深度汇谈”,管理就是“用知识来开发知识”等论断。

((P348-P350)三、论述题1、联系实际谈一谈组织行为理论的借鉴意义(P132-P135)答:一、领导者要胜任新时期的领导工作就必须提高自身的素质。

领导者应具备的品质1.以身作则,2.关怀下级,3.尊重他人人格,4.善于运用各种激励手段,调动人们的积极性,5.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果断的判断力。

提高领导者自身素质的途径有1.抓住重点,全面提高,2.变弱项为强项,3.努力学习,勇于实践,4.接受监督,及时纠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