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旅游文化第一章至第七章精选试题

旅游文化第一章至第七章精选试题

第一章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文献中正式出现“文化”一词的时期是( D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 秦代以前D. 西汉以后2.最早把文化作为专业术语使用的英国人泰勒,被尊称为( B )A.历史学之父B.人类学之父C.社会学之父D. 管理学之父3.林顿将文化定义为:“文化是一种社会性的遗产。

”这属于( B )A.描述性定义B.历史性定义C.规范性定义D. 结构性定义4.人类学家赫斯科维茨认为,文化是人类环境的( D )A.自然部分B.社会部分C. 物化部分D.人造部分5.文化最小、最基本的单位是( A )A.文化特质 B.文化丛 C.文化模式 D.文化区6.一定文化特质的集合,称为( B )A.文化区B.文化丛 C.文化类型 D.文化模式7.反映一个社会群体在整体上的文化状况或面貌的是( C )A.文化特质 B.文化丛 C.文化模式 D.文化区8.美国学者爱尔伍德在《文化进化论》一书中所列举的文化成因理论观点中,影响最广的是( A )A.自然环境说B.特殊本能说C.心理偶然说D. 传播交流说9.文化最基本的形式和载体是人类的( A )A.语言B.表情 C.思想D.行为10.文化的基本特征,指的是文化的( A )A.共性B.个性 C.民族性D.地域性二、多项选择题1.克鲁伯等人把1871至1951年出现的多种文化定义归纳成的类别有(ABCDE)A.描述性定义B.历史性定义C.规范性定义D.心理性定义E.结构性定义2.应用研究中文化的具体分类包括(ABCDE)A.主文化B.亚文化C.雅文化D.反文化E.俗文化3.文化的基本特征包括(ABCDE )A.地域性B.民族性C.时代性D.承袭性E.变异性三、判断1、“自然的人化”就是文化,“人化自然”就是文化的结果(错)2、美国学者爱尔伍德在《文化进化论》一书中所列举的文化成因理论观点中,种族说影响最广。

(错)3、文化的民族性和文化的承袭性互为表现。

(错)4、文化的变异性是相对的,文化的承袭性是绝对的。

(错)四、名词解释1、文化的功能:是指文化整体或文化因素对人类社会生活和个人发展所具有的效能和作用。

五、简答1、简述文化的基本功能。

1)满足人类基本需求的功能2)记录、储存、传播的功能3)认知、助知功能4)教化、培育功能5)凝聚功能6)调节、控制功能六、论述1、试述文化的结构及其关系。

结构:1)、物质文化层2)、行为文化层3)、精神文化层关系:文化的三个层面之间存在着交互作用的关系。

一般来说,精神文化是文化发展的动因,而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

价值观是一种相对稳定的价值选择趋向结构。

价值观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它一旦形成,就在人的意识与无意识中起着或隐或显的支配作用。

人们对活动的选择与参与的积极性直接决定于这些活动于人们的意识中是否具有最优的价值。

价值的评断决定着社会中的人心所向、活动所趋,指导着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中的行为方式。

因此,行为文化是精神文化在人们行为活动中的体现,物质文化是精神文化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在物质产品上的体现。

第二章一、单项选择题1.动机产生于(A )A.需要 B.态度 C.知觉 D.兴趣2.人类最基本的需要是( B )A.旅游需要B.生存需要 C.享受需要 D.发展需要3.旅游消费行为的决定因素是(C )A.可自由支配收入B.可自由支配时间 C.旅游动机 D.旅游需要4.推动一个人从事旅游活动的内在动力是( C )A.可自由支配收入B.可自由支配时间 C.旅游动机 D.旅游需要5.具有社会文化意义的需要是( D )A.旅游需要B.生存需要 C.享受需要 D.发展需要6.旅游者的出发点和归结点是( D )A.生存 B.享受 C. 发展 D.文化7. “旅游文化”一词最早正式使用的国家是( A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中国8.最早提出“旅游文化”这一专用概念的时间是( B )A.1975年B.1977年 C.1985年D.1987年9.我国最早正式使用“旅游文化”一词的《中国大百科全书•人文地理学》的出版时间是( C )A.1974年B.1977年 C.1984年D.1987年二、多项选择题1. 旅游文化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 ADE )A. 大众性B.纪念性C.协调性D. 多元二重性E. 双向扩散性2.旅游文化学的研究对象包括( ABDE )A.旅游文化现象B.旅游文化本质C.旅游文化活动D.旅游文化产生规律E.旅游文化发展规律3.我国旅游文化研究的发展趋势是( BCDE )A.理论化B.应用化C.扩大化D.科学化E.学科化三、判断1、旅游消费文化是以旅游经营者为主体的文化。

(错)2、旅游文化学以探究旅游文化的现象及其产生和发展的规律为主要任务。

(错)四、名词1、旅游文化:是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在旅游消费或旅游经营服务过程中所反映、创造出来的观念形态及其外在表现的总和,是旅游客源地社会文化和旅游接待地社会文化通过旅游者这个特殊媒介相互碰撞作用的过程和结果。

2、旅游企业经营文化:指旅游企业围绕着国际化、个性化、人性化三大目标,在显在和潜在层面上的文化建设。

3、旅游目的地经营文化:是一个城市或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宏观的经营文化。

4、旅游文化学:是以旅游文化现象、旅游文化本质以及旅游文化产生和发展的规律作为研究对象,以考察各种旅游文化现象作为入门的向导,以探究旅游文化的本质及其产生和发展的规律为主要任务。

五、简答1、简述旅游消费文化的内容。

包括旅游消费行为文化和旅游审美文化两部分。

前者主要研究文化和亚文化对旅游者旅游态度、旅游动机、旅游决策模式以及具体消费行为的影响过程、机理和具体表现形式;后者则从审美的两极性出发,探讨旅游消费审美的文化特征和基本类型以及不同文化时空下旅游审美活动的演变和差异等。

第三章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用于解释消费者从众决策行为的是( B )A.习惯行为理论B.减少风险行为理论 C.选择决定行为理论 D.学习过程理论2.最早研究消费行为模式的是英国经济学家( A )A.马歇尔B.巴甫洛夫 C.维布雷宁 D.塔尔德3.提出“刺激-反应”消费模式的是著名心理学家是( B )A.马歇尔B.巴甫洛夫 C.维布雷宁 D.塔尔德4.下列思想家中不主张“性善”论的是( C )A.世硕 B.孟子 C.荀子 D.董仲舒5.下列思想家中主张“性恶”论的是( C )A.世硕 B.孟子 C.荀子 D.董仲舒6.西方文化的源头是( A )A.古希腊文化 B.古埃及文化 C.古巴比伦文化 D.古印度文化7.相对于西方人的消费观,中国人的消费观体现在( C )A.轻积累B.轻物质产品消费 C.重视饮食 D. 重劳务消费二、多项选择题1. (了解 B 3.3 P89)托夫勒认为第二次浪潮时代社会结构的准则有(ABCDE)A.标准化B.专业化C.同步化D.集中化E.集权化三、简答1、简述新时期旅游消费的特征。

1)旅游者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化2)旅游需求多样化、细分化,参与意识增强3)文化动机、回归自然动机的强化4)旅行方式向自助式、自选式、组合式发展四、论述1、简述影响旅游消费行为的因素。

1)购买者2)心理因素包括动机、感觉、学习、信念和态度等3)个人因素包括年龄、性别、职业、收入、生活方式、个性及自我观念4)社会因素包括社会流行、参考群体、家庭、角色和地位5)文化因素包括传统观念、民风民俗、民族性格及思考方式、亚文化2、简述文化对旅游消费行为的影响。

1)文化控制个体某些心理欲求,禁止和限制某些本社会、本民族不允许或不赞成的旅游动机得到满足。

2)文化决定个体的旅游消费观念和旅游行为标准。

3)文化造就和影响旅游者的消费习性和具体消费行为。

4)文化通过社会风气、参照群体等支配旅游消费需求满足的发展方向。

3、试述中西传统文化差异对旅游消费行为的影响。

1)旅游动机的强弱差异总的来说,西方人的旅游动机要比中国人强。

这主要是由中西之间经济水平的差异造成的。

这种差异的形成有着更为深远的文化原因。

2)旅游动机的类型差异从大的方面着眼,因传统文化不同所导致的中西之间在旅游动机上的类型差异,主要表现为中国人对于单一性的需求——寻求平衡、和谐、相同、没有冲突和可预见性的倾向较为明显,而对多样性的需求程度远逊于西方人。

3)目的地选择上的差异由于中西传统文化在人与人关系问题上的观点不同,中西旅游者在选择目的地的决策方式上有所差别。

4)旅游组织形式上的差异中国人在出国旅游和国内长距离旅游中,多喜欢组团的形式;西方旅游者单独出去度假的情况相当普遍。

5)旅游消费支出结构上的差异旅游消费支出结构既受个人和家庭收水平的影响,也受消费观念的影响。

6)具体旅游消费习俗的差异例如较传统的中国人喜欢选择带3、6、9这些数字的日子出游,西方人则忌讳13。

这样的差异可谓不胜枚举。

第四章一、单项选择题1.快感属于主体审美结构的( A )A.本能层次B.心理层次 C.意识层次 D.社会文化层次二、多项选择题1.旅游审美客体自身特殊的规定性主要表现在(ABCE )A.规模性B.广泛性C.协调性D.空间转移性E.时间流逝性2.根据旅游审美领域的不同,旅游审美文化可分为( BDE )A.经济审美文化B.社会审美文化C.法律审美文化D.自然审美文化E.艺术审美文化三、判断1、客体结构功能的发挥和主体价值属性的显示是一个统一的过程,由此构成旅游审美关系及其运动。

(错)2、中西方旅游审美文化的差异亦即重人与重物美学思想的差异。

(对)四、名词1、旅游审美主体:是指旅游审美行为的承担者。

具体地讲,是指有着内在审美需要,具有审美结构和功能,并与旅游产品结成一定审美关系的旅游者。

2、旅游审美客体:是指旅游审美行为所及的客体。

具体地说,就是具有审美价值属性、与主体结成一定审美关系的广义的风景资源或产品。

3、自然审美文化:是以大自然为载体的审美文化,亦可谓物态审美文化。

4、艺术审美文化:是指旅游者与作为旅游审美客体的各种艺术作品发生“同构”关系而产生的文化形态。

五、简答1、简述旅游审美客体自身特殊的规定性。

1)、规模性2)、广泛性3)、协调性4)、时间的流驶性2、简述旅游审美活动的基本特性。

1)综合性的审美实践2)特殊的审美场值3)循环效应4)巨大的反馈作用3、简述旅游活动中艺术审美文化的特点。

1)这种审美文化具有主导性和强制性。

2)由于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艺术产生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艺术品的审美价值主要不在于它的存在本身,而在于它的内在意蕴。

3)艺术审美对旅游者的反馈影响独特而深刻。

第五章一、单项选择题1.东方建筑体系中最显著的独立系统是( A )A.中国传统建筑B.印度建筑 C.阿拉伯建筑 D.朝韩建筑2.中国传统建筑结构中斗拱的雏形出现于( A )A.周代 B.汉代 C.唐代 D.明代3.中国传统建筑的三合院庭院布局形制出现于( A )A.周代 B.汉代 C. 唐代 D.明代4.中国传统建筑的四合院庭院布局形制出现于( A )A.周代 B.汉代 C. 唐代 D.明代5.中国传统建筑的宇宙观造就了建筑的( A )A.尚大之风B.尚古之风 C.尚藏之风 D.尚中之风6.中国传统建筑中官式建筑的最大特点是( A )A.追求雄伟壮丽B.追求淡雅含蓄 C.追求实用性 D.追求神秘性7.具有追求雄伟壮丽特点的中国传统建筑类型是( A )A官式建筑B.宗教建筑 C. 民间建筑 D. 文人建筑8.西方几何形古典园林风格的代表是( C )A.荷兰 B.德国 C.法国 D.芬兰二、多项选择题1.中国传统单体建筑屋顶部分的形制主要有( ABCDE )A.歇山B.悬山C.硬山D.单坡E.攒尖2.中国传统建筑按照文化特性可分为( BDE )A.军事建筑B.官式建筑C.宗教建筑D.民间建筑E.文人建筑3.中国古典园林追求意境的手段主要有( BDE )A.透景借景B.突出形象C.引景临景D.比拟象征E.借用文字三、判断改错题1.中国传统建筑木架结构的方式中较为普遍的叠梁式和穿斗式(对)2.中国传统建筑基本上属于石构架构体系(错)3.园林的实用功能是其主要功能,他支配这园林的物质内容(错)四、名词解释1.建筑:是人们按一定的建造目的、运用一定的建筑材料、遵循一定的科学与美学规律所进行的空间安排,是对空间秩序人为的“梳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