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宋代词坛两大流派

宋代词坛两大流派



他是一把倚天巨剑,被历史的烈焰烧红过,被人世的无 情锤打过,力量与霸气因此得到完美地结合,剑指过处莫 不俯首称臣;他又是一枝修长饱满的墨笔,笔尖下可以 流淌出风格迥异的诗句,豪放洒脱可如滔天巨浪势不可 挡,清新隽永如妙龄少女婀娜多姿。他随时间的长河大 起大落:辉煌时立马横刀指点江山,失落时如墙角之花 般寂寥。他完美地将文韬与武略集于一身,令后世无数 文人墨客与将士自惭形秽。皇帝可以冷遇他,朝廷可以 冷遇他,人民也可以忽视他,但他清楚地认识到,自己不 可以冷遇那一颗炽热的爱国之心。他要用万丈豪情点 燃熊熊大火,烧退来犯的贼寇,烧毁那纸醉金迷的繁荣, 用心灵无限的光芒照亮世间黑暗的角落。他――辛弃 疾,一位侠之大者,一位傲立于天地间的民族英雄!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 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 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展现出一幅农家天伦之乐的风情画。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 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点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 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纵观古今,唯有你是真正氤氲在水墨之间的婉 约女子,柔情似水,盈盈一掬。但是,你那看 似浅浅的豪气也在柔弱中发酵壮大,令世人更 增一份敬仰。 她是婉约派的代表,却有着豪放派的阔大胸襟: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她是一个女子, 却有着男子一样的报国热情:“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面对丈夫的逝去,面对家园的 蹂躏,她和所有的女子一样哀婉而悲痛,但不 同的是她把个人的小悲情融人国家的大悲情之 中,因而也更加动人
心情闲适,完全陶醉自然

阵 子
辛 弃

作者简介: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 历城 (山东济南)南宋词人。是我国历史上 一位值得纪念的民族英雄,也是最负盛 名的伟大词人之一,艺术风格多样,以 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 雄厚,与苏轼并称“苏辛”。有《稼轩 长短句》 他 21岁参加抗金义军,后历任湖北、 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一生坚持抗金,但不被采纳,不断受到 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闲居。
题解:
《破阵子》:词牌名.选自《稼轩长 短句集》。
wu
陈同甫,名亮,南宋婺州(现在
浙江省金华县)人,同辛弃疾是好朋 友。赋,写作。壮词,雄壮的词。
赢 可 了弓马 得 怜 却如作 生 白 君霹的 前 发 王雳卢 身 生 天弦飞 后 ! 下惊快 名 。, 事 。 , / / / / / / / / / /
千年感动中国人物之辛弃疾颁 奖词


你提剑南去,有谁知道你的心情? 湖山小筑,谁能体味柱杖的无奈? 遍拍栏杆,人无言,唯有惆怅醉去,无尽哀伤, 谁听,谁懂,向谁诉? 他本不应以词人之名流芳后世。为了抵抗侵略, 他于疆场厮杀,为了收复失地,他在朝堂疾呼。 在一段被失望充斥的历史中,他让一个民族看 到了希望的星光。“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 前身后名。”也许他只能“醉里挑灯看剑”, 也许他只能“梦回吹角连营”。可是我们记住 的,并不只是他的词。
上联:大河百代,众浪齐奔, 淘尽万古英雄汉。
下联:词苑千载,群芳竞秀, 盛开一枝女儿花。
宋代词坛两大流派

婉约派代表人物李清照 豪放派代表人物辛弃疾

李清照简介:
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 济南人,南宋著名的女词人,婉 约词派的代表作家。其作品后人 辑有《漱玉词》,今人辑有《李 清照集》。
五 沙 八梦醉 十 场 百回里 弦 里 秋 吹挑 翻 角灯 分 点 塞 兵 麾连看 外 。 下营剑 声 。, 炙 。 ,
为破 陈阵 同子 甫 赋 壮 词 以 寄 之






/ /
/ /Leabharlann / // / / /婉约派与豪放派词风不同

婉约派词委婉柔美。 豪放派词风豪迈奔放。
千年感动中国人物之李清照颁 奖词


了解背景


金军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 只身流亡寓居浙江金华所作。 时年53岁,经历国家败亡、家乡沦 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 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 这首词所反映的正是她真实的生活 片断和思想情感。
武陵春
【宋】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 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 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 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