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北南宫一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十一次周测语文试题

河北南宫一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十一次周测语文试题

南宫一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语文第十一次周测试题命题高三语文组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宋代家训家训,是中国古代的家长出于督促家庭成员尤其子孙修其身、齐其家的美好理想,而对其言行提出的种种规范、劝谕或警戒。

宋代家训的数量远超前代,根据纂述者的身份,分为帝王家训、宗室家训、士大夫家训和百姓家训,其中士大夫家训最多,如范仲淹《义庄规矩》、包拯《家训》、陆游《放翁家训》等。

宋代家训继承了传统家训的散文、诗歌、条规等体裁,又创造性地将散文与诗歌融于一体,先以散文叙事,后以诗歌阐发。

宋代家训体裁上的另一大发展是辑录体家训的大量出现。

辑录体家训就是将宋及宋前历代训家教子的成文文献或相关的家庭规范汇集起来,以历史上的人、事为榜样和范例教育子弟。

宋代家训的繁荣,与宋代社会的发展变化关系密切。

宋代由门阀政治时期转入官僚政治时代,婚姻不重阀阅,选官以科举为主,土地买卖自由。

在这样的社会中,贫富无定势甚至贫富易位的现象屡见不鲜。

家族如何在竞争中取胜,如何维护家族利益长期不衰,是每个家庭都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些家族特别是士大夫家族积极纂述家训,以期通过对家庭成员的道德教化、行为规范等令其修身、齐家,从而维持家族在竞争中的优势地位。

宋人提倡家庭治生,强调辩证节俭和量入为出的基本原则。

这些治生内容出现在家训中与宋代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有密切关系,也体现了家族维持正常运作的总体考虑和支持科举的良苦用心。

宋人把俭朴当做应代代相传的优良传统,认为节俭是人最高尚的行为,但节俭又不是吝啬,要量力而行,“丰俭随其财力,则不谓之费”;对公益事业,则要尽力而为,不要吝惜财产,“不可谓舍财不见获福而不为”。

这些治生内容得到了后代家训的继承和补充。

重视教育是宋代家训的内核。

宋人注重道德教育,在家训中贯穿儒家思想以规范家庭成员的言行,并在强调修身与齐家之后,倡导治国与平天下的追求。

宋人还在家训中突出参加科举考试以入仕的教育及其他知识教育,以提高子孙的素质,其中教育贵早、宽严相济等教育原则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对子孙教育重视与否,关乎家族能否兴旺发达。

宋代鄱阳大族洪氏,从农、商并重发家开始,到富而重教培养出子孙考中进士,走出了一条由山村农户向士绅人家转变的道路。

但此后族中晚辈皆荒废学业,骄奢淫逸,家中再无一人进入士绅阶层,家道走向衰落。

家训的纂述,是为家族的长久兴旺,所以一般不会违反朝廷的法律。

有的宋代家训及后续规矩还曾得到朝廷的许可或支持,而朝廷也会给家族政治、经济上的支持和法律上的保护,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治国与平天下离不开家庭的修整、稳定和繁荣。

当对家庭子孙等成员言行的规范、劝谕或警戒不能奏效时,家长便采取肉体惩罚、经济惩罚、精神惩罚等惩罚方式,但宋代家训中很少有对某类过错者要严惩至处死的规定,一些惩罚常采取告官但又不至于处死的方式来实现。

家训与法律有相互依赖之处,但家训侧重家庭的发展,法律则更关注社会的长治久安。

1.下列关于“宋代家训”特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宋代家训的数量远超前代,在体裁上也有自己的创新。

B.宋代家训提倡家庭经营生计,并补充了一些基本原则。

C.宋代家训重视道德教育,也重视参加科举考试教育等。

D.宋代家训与法律有互相依赖之处,但其目的各有侧重。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辑录体家训以历史上的人、事为榜样和范例教育子弟,这样的方式决定了这种家训的纂述者以士大夫居多。

B.在贫富无定势的宋代社会,士大夫家族积极纂述家训是一种督促家庭成员修身齐家从而维持家族优势地位的手段。

C.宋代以后的家训在治生内容方面,也强调节俭但不吝啬、对公益事业要尽力而为不要吝惜财产的基本原则。

D.宋代家训不仅强调家庭成员要修身齐家,还倡导追求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这表明宋代家训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大量出现的辑录体家训丰富了宋代家训的体裁,它不仅能帮助家族在竞争中获胜,还能维护家族利益使其长期不衰。

B.宋人视俭朴为应该代代相传的传统,这表明宋代百姓家训在治生方面的基本原则要严格于士大夫家训中的相应原则。

C.宋代鄱阳大族洪氏忽视教育子孙,使族中晚辈无人进入士绅阶层,家道走向衰落,洪氏也由士绅人家变回山村农户。

D.宋代家训借助官方势力惩罚犯有某类过错者的方式,体现出家训与法律在追求“治国平天下”理想方面关系密切。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张翥,字仲举,晋宁人。

其父为吏,从征江南,调饶州安仁县典史,又为杭州钞库副使。

翥少时,负.其才隽,豪放不羁,好蹴鞠,喜音乐,不以家业屑其意,其父以为忧。

翥一旦翻然改曰:“大人勿忧,今请易业矣。

”乃谢客,闭门读书,昼夜不暂辍,因受业于李存先生。

存家安仁,江东大儒也,其学传于陆九渊氏,翥从之游,道德性命之说,多所研究。

未几,留杭,又从仇远先生学。

远于诗最高,翥学之,尽得其音律之奥,于是翥遂以诗文知名一时。

已而薄游维扬,居久之,学者及门甚众。

至元末,同郡傅岩起居中书,荐翥隐逸。

至正初,召为国子助教,分教上都生。

寻退居淮东。

会朝廷修辽、金、宋三史,起为翰林国史院编修官。

史成,历应奉、修撰,迁太常博士,升礼仪院判官,又迁翰林,历直学士、侍讲学士,乃以侍读兼祭酒。

翥勤于诱掖..后进,绝去崖岸..,不徒以师道自尊,用是学者乐亲炙之。

有以经义请问者必历举众说为之折衷论辩之际杂以谈笑无不厌其所得而后已。

尝奉旨诣中书,集议时政,众论蜂起,翥独默然。

丞相搠思监曰:“张先生平日好论事,今一语不出,何耶?”翥对曰:“诸人之议,皆是也。

但事势有缓急,施行有先后,在丞相所决耳。

”搠思监善之。

明日,除集贤学士,俄以翰林学士承旨致仕..,阶荣禄大夫。

孛罗帖木儿之入京师也,命翥草诏,削夺扩廓帖木儿官爵,且发兵讨之,翥毅然不从。

左右或劝之,翥曰:“吾臂可断,笔不能操也。

”天子知其意不可夺,乃命他学士为之。

孛罗帖木儿虽知之,亦不以为怨也。

及孛罗帖木儿既诛,诏乃以翥为河南行省平章政事,仍翰林学士承旨致仕,给全俸终其身。

二十八年三月卒,年八十二。

翥长于诗,其近体、长短句尤工。

文不如诗,而每以文自负。

常语人曰:“吾于文已化矣,盖吾未尝构思,特任意属笔而已。

”它日,翰林学士沙剌班示以所为文,请易置数字,苦思者移时,终不就。

沙剌班曰:“先生于文,岂犹未化耶,何思之苦也?”翥因相视大笑。

盖翥平日善谐谑,出谈吐语,辄令人失笑,一座尽倾,入其室,蔼然春风中也。

所为诗文甚多。

无丈夫子。

及死,国遂亡,以故其遗稿不传。

其传者,有律诗、乐府,仅三卷。

翥尝集兵兴以来死节死事之人为书,曰《忠义录》,识者韪之。

(节选自《元史》卷一百八十六列传第七十三)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 负.其才隽依恃,凭仗B. 诱掖..后进引导扶持C. 绝去崖岸..山崖、堤岸D. 俄以翰林学士承旨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有以经义/请问者必历举众说/为之折衷/论辩之际/杂以谈笑/无不厌其所得而后已B.有以经义/请问者必历举众说/为之折衷/论辩之际/杂以谈笑无不厌/其所得而后已C.有以经义请问者/必历举众说/为之折衷/论辩之际/杂以谈笑无不厌/其所得而后已D.有以经义请问者/必历举众说/为之折衷/论辩之际/杂以谈笑/无不厌其所得而后已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 张翥年少时,虽有才华,但豪放不羁,不以家业屑其意,其父以为忧。

B. 至元末年,张翥受同郡傅岩的举荐,担任国子监的助教,分教上都的学生。

C. 在一次朝议时,张翥认为国事有缓有急,实行起来有先有后,关键在于丞相的决断。

D. 张翥在诗歌方面,尤其在近体诗和词上很擅长,平日喜欢开玩笑,诙谐,幽默。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不以家业屑其意,其父以为忧。

翥一旦翻然改曰:“大人勿忧,今请易业矣。

”(5分)(2)吾于文已化矣,盖吾未尝构思,特任意属笔而已。

(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东马塍①朱淑贞一塍芳草碧芊芊,活水穿花暗护田。

蚕事正忙农事急,不知春色为谁妍。

【注】①东马塍:地名。

8.第二句中“暗”字用得最传神,请简要赏析。

(5分)9.第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6分)(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1)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暂,并向往大江永恒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一文中告诫人们不吸取历史教训就会重蹈覆辙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在《行路难》中表达对人生自信和对理想的追求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并填图该题标记;未填图标记的按11题评改计分。

该题各为25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募捐碧野一望无尽的长安街安详地躺在朝雾里,冷风从街两旁的屋顶上一阵阵地往下倾扫,稀疏的人影远远地蠕动着。

一阵风来,又把黄沙飞腾起来,遮蒙了视线。

天空像被寒气凝冻得青紫,街旁矮树的叶落得快完了,有些秃枝在寒风中摇曳着。

慧走在前面,她是自告奋勇地把干粮斜挂在身上,我们的捐册和几个充饥的馒头都放在那干粮袋里。

她算是我们这个小队里的队长,我和老熊并着肩默默地跟着走。

这是南城的一个市集。

我和老熊随着慧走到一家小店门前去,慧把盖了全市学生募捐团的大红印的捐册从干粮袋里取了出来,我把我衣袋里的募捐宣传单也掏了出来。

“掌柜的,日本兵在打我们的绥远了,我们的中国兵冰天雪地里保护着我们的国土。

要晓得我们失掉了绥远,我们就再不能在这北京城里做买卖了!”慧把话停了停,望望站在柜台前的店老板,只见一道惊惶的神色掠过了店老板的脸孔。

忽地围在店门前的买客中的一个发出沙哑的声音:“我们的绥远失掉了么?”“如果我们老百姓不帮助我们的守兵,绥远是要失掉的!绥远一失掉,我们在北京城里的人不但不能做买卖,日本兵还要砍杀我们哩!”慧又望了望众人的惊怕的脸色:“我们不要怕,只要我们全国老百姓肯出力帮忙,不单我们绥远不会失掉,就是驻扎在我们北京城周围的日本兵也要给我们赶走的!我们老百姓现在最好的帮忙法子,就是捐钱给我们绥远的守兵买皮衣,我们打算买一万件皮衣运到绥远去!”“一万件!”老熊把一只指头重重地敲了一下柜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