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养成教育教学案例
深入开展抓好学生养成教育活动,我们不仅要天天说抓,还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实施学生养成教育内容。
自从学校开展了抓好学生养成教育活动活动,全校学生深切地感受到了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也正是养成教育活动的实施,全校学生无论是思想上,还是行动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现在的六(?)班,是我刚接的新班。
在抓好学生养成教育活动中,我非常重视学生的卫生状况。
发现农村学生这方面存在的问题尤为严重。
这样既影响了学生的身体健康,又使农村学生不能很好融入到班集体这个大家庭里来。
下面通过一个学生案例对农村学生卫生状况进行分析。
一、案例介绍:
周*才,是六(?)班的一名农村学生。
他父亲不在家,一直由他母亲一人照顾他和他哥哥。
平时,他母亲开店赚钱,维持一家人的经济开销。
所以无暇细心地照料他。
一张脸好像很多天没洗过一样,衣服裤子又脏又臭,不是斑斑点点的油渍、污点,就是在地上随意滚爬后的浑身
灰尘。
他经常到处乱扔碎片、纸团,而且还有一个非常不卫生的习惯动作——把手指插进鼻孔里,然后再把这只手指伸进口中吮吸。
二、案例分析:
我认真了解周*才以前的卫生情况,细心观察他的卫生现状。
经过调查与分析,周*才以上这些行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造成的。
(一)家庭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造成的。
周*才从小缺少父母的关心照顾。
他父母忽视对他的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
生意一忙起来,就更顾不上对他的照料。
平时不注重他的个人卫生,使他逐渐养成了邋遢的生活习惯。
(二)不理解讲卫生的意义
周*才对讲卫生的意义没有正确的认识,不能将卫生要求转化成指导行为的自觉原则。
只要他感觉到自己的行为受到约束,就会想方设法摆脱这种束缚。
所以,面对班里的卫生检查,他常采取消极的态度,不按卫生要求去规范自己的行为。
(三)行为上的坚持性和自制力不足
他的意志不够坚定,自制力也比较差,行为上不能控制和约束自己。
起初缺少卫生健康的意识,对班里的卫生要求不屑一顾,喜欢按自己的意愿行事。
后来虽然
开始注意自己的个人卫生,但是行为上还是不能控制和约束自己。
三、辅导方法及效果
学生出现了不讲卫生的行为,不要简单粗暴,一味批评,也不能对其不管不问,放任自流,而是要搞清造成
其不良行为的原因,有的放矢地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
1、营造良好的卫生氛围。
我给每一个学生安排了个人卫生区。
即:每个学生桌椅下面和附近的一小片地面。
为了确保每个学生保持好个人卫生,我安排卫生委员每天上午下午各检查一次学生的个人卫生。
并做好详实的记录。
如果谁的个人卫生不好,就会受到批评教育。
由于大部分学生自觉性较强,在我的严格要求下,班里大部分学生的个人卫生状况大有改观。
在这样整洁的环境里,无形中,使像周*才一样的少数学生有一种心理上的压力,促使其约束自己的行为。
2.以情诱导,严格要求
周*才自觉性较差,单纯硬性地要求他讲卫生,他是不会放在心上的。
我在提出卫生要求的时候,注重激发他的积极性,使他愿意按卫生要求去做。
多与他交流,告诉他不讲卫生,会影响身体健康,让他感受到我很关心他的身体健康,使他真正地从心底里接受。
这往往比单纯的硬性要求更能促进其行为的自觉性。
3、用事实来说服教育
让周*才亲眼看到身边农村学生由于不讲卫生引发了疾病,不能正常上学。
用这些事实来说服教育他注意个人卫生,更有说服力。
记得有一次周一升旗,我班农村学生贾晓宇一大清早吃了一些不卫生食品,刚在队伍里站了没一会儿,就呕吐起来。
脸色苍白,四肢无力。
我搀扶着她进了校办室,等待她父母接她去医院治疗。
事后,我便抓住这次机会对麻可允进行教育,让他深刻地感受到不注意个人卫生的危害,让他知道如果不注意卫生也会有一样的不良后果,以此来警示他以后一定要注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4、培养坚强的意志
坚强的意志是小学生卫生习惯形成的保证,没有坚强的意志,常常导致学生无法按班里的卫生要求去做。
因此,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意志力。
提高小学生意志的坚持性和自制力,才能使他们克服内外障碍,管理好自己的行为,按班里的卫生要求去做。
平时,我要求卫生委员严格监督周*才,只要发现他个人卫生区有脏东西,就叫他捡起来。
此外,我也经常抽空检查他的个人卫生,发现脏乱现象,决不放过,非让他收拾干净不可。
经过一段时间严格的监督,他乱扔垃圾的行为减少了,平时也能较好地保持个人的卫生。
这就是我在抓好养成教育活动中的一点感悟。
这项活动,让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养成教育是一定要继续开展下去的。
切不可三月里来,四月里去。
只有一直坚持,才能把我们好不容易形成的良好风貌保持下去。
相信我们时时刻刻落实学生的养成教育,它就会像阳光一样永远普照着大地,给我们带来温暖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