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的正义观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摘要: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千百年来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
著名哲学家柏拉图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正义即和谐”的思想。
他主张通过个人正义来实现国家正义,从而实现社会和谐。
柏拉图的正义观在当代中国具有重大的价值,它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大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柏拉图;个人正义;国家正义;和谐实现社会和谐,千百年来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正义即和谐”的思想。
在其著作《理想国》中,他认为正义是善的理念的表现,“是正确调节个人和人类社会的精神和物质需要”[1]。
正义的价值是为城邦提供一种稳定的秩序,以实现社会和谐。
柏拉图所构想的和谐社会需要通过追求正义来实现,而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实现公平正义。
“追求公平正义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前提,没有公平正义就没有和谐”[2]。
可见,柏拉图的正义观与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有着内在的联系。
对柏拉图正义观进行深入的解读,可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重要的启示。
一、柏拉图正义观的基本思路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了正义的观点,并将正义的原则归结为“每个人就各自有的智慧、自制和勇敢为国家作出最好贡献,也就是各人做分内该做的事情而不干涉别人”[3]。
他认为欲有和谐正义的国家,必先有和谐正义的个人。
他首先探讨了个人正义,进而归纳、引申出了国家正义的问题,并最终将两者结合起来,形成国家与个人和谐统一的正义思想。
因此,我们可以将柏拉图的正义思想分为两个方面:个人正义和国家正义。
柏拉图认为个人正义就是灵魂的和谐,他将人的灵魂分成智慧、激情和欲望三个部分。
当灵魂的各个部分被理性主宰而达到相互和谐时,个人的正义便产生了。
柏拉图认为:“(正义的人)他应当安排好真正自己的事情,首先达到自己主宰自己,自身内秩序井然,对自己友善。
”[4]172而不正义“就是三种部分之间的争斗不和……不正义、不节制、懦怯、无知,总之,一切的邪恶,正是三者的混淆与迷失”[4]173。
同时,他认为与智慧、激情和欲望相对应的分别是人的智慧、勇敢和节制这三种美德,不同等级的社会成员应有不同的美德,实现个人正义就是个人美德的体现。
他认为智慧是在统治者等级实现的;勇敢适应于武士等级;节制对应于农夫、手工业者等劳动者。
对统治者来讲,最大的正义就是运用自己的智慧为社会服务,而不计较私利。
对武士而言,其最大的正义就是发挥他们勇敢的天性。
对于农夫、商人、手工业者等劳动者而言,他们唯一的正义就是要有节制。
“节制是一种好秩序或对某些快乐与欲望的控制”[4]150可以说,“节制就是天性优秀和天性低劣的部分在谁应当统治,谁应当被统治所表现出来的这种一致性和协调”[4]152。
当“一个人的较好部分统治着他的较坏部分,就可以称他是有节制的和自己是自己的主人”[4]150。
在柏拉图的思想中,节制在城邦公民的身上起着普遍作用。
柏拉图将国家视为实现其正义观的工具。
他认为国家正义的实现是通过个人正义来实现的。
对于国家而言,正义就是城邦中的三个阶层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曾说道:“每个人必须在国家里执行一种最适合他天性的服务。
”[4]154“正义就是有自己的东西,干自己的事情”[4]155。
每个人要在城邦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如果一个人天生是一个手艺人或者一个生意人,但是由于有财富、或者能够控制选举、或者身强力壮、或者有其他这类的有利条件而又受到蛊惑怂恿,企图爬上军人等级……或者这几种人相互交换工具和地位,或者同一个人同时执行所有这些职务……对于国家是有最大害处的”[4]156。
相反,“当生意人、辅助者和护国者这三种人在国家里各做各的事情而不相互干扰时,便有了正义,从而也就使国家成为正义的国家了”[4]156。
因此,实现国家正义就要求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各司其职,节制自己的行为,形成与职业角色相称的内心秩序。
只有这样,人的灵魂才能得以安定,国家才能达到长治久安。
二、柏拉图正义观的现实启示从柏拉图的正义观中,我们可以看到公平正义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在柏拉图看来,理想社会是公平正义的社会,公平正义的社会必然是和谐的。
他的正义观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首先,柏拉图的“国家正义”观体现在统治者身上。
他认为统治者应该具有“治国为民”的思想,就是要尽其才智为民众服务。
在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中,我们也要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在工作中树立“执政为民”的思想,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其次,柏拉图认为在实现国家正义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兼顾社会各阶级的利益均衡。
为了避免出现贫富差距过大,柏拉图提出国家的统治者和武士阶级绝不允许拥有私有财产,他们的财产应该属于国家所有。
这样,统治阶级就会以国家利益为重。
而广大的劳动者通过劳动可以拥有一定的私有财产,避免与统治阶级之间产生贫富差距,这样有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当前我们所倡导的社会利益均衡观是强调创造平等的发展条件,最大限度地维护和发展社会各阶层的利益,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存在着诸多不公平的现象,这就要求我们在初次分配中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在再次分配中坚持公平为主的原则,充分调动起各方面的积极力量,完善我国的社会分配机制。
再次,柏拉图认为在实现理想社会的过程中需要实现社会和谐与个人和谐的辩证统一。
在他看来,社会的和谐起源于个人的和谐。
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塑造个人的灵魂,培养个人智慧、勇敢和节制的德行。
因此,柏拉图将教育作为其实现社会和谐目标的根本途径。
他主张“用体操来训练身体,用音乐来陶冶心灵”[4]70。
他认为只有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才具有真正的智慧和知识,才能达到并保持内心的和谐。
当个人实现了内心的和谐时,就会以国家利益为重。
当国家的整体利益得以实现时,个人也会从中得到自己应有的幸福。
可见,柏拉图的正义观将实现社会和谐的着眼点放在个人和谐的实现上,通过个人和谐的实现来达到整个社会的和谐。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我们应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注重公民智慧、勇敢、正义等德行的培养,以此巩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
三、柏拉图正义观的当代价值柏拉图所提出的“正义即和谐”的思想阐明了构建和谐社会要注重秩序建设的问题,这对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5]。
在构建过程中,我们应该借鉴西方哲学思想中的和谐精神,正确处理好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从而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第一,和谐正义是一种多样化的动态平衡。
在宏观的层面上,和谐展现为相对稳定的力量之间的平衡状态。
和谐社会是众多个体不断融合的社会,它强调整体,关爱个体,具有一种包容的秩序,体现了一种动态的平衡。
因此,我们应该汲取柏拉图和谐正义观中的包容一切正义事物的价值理念,求同存异,各取所长,共同谱写一曲社会和谐的华美乐章。
第二,和谐正义要注重社会交往中的诚信原则。
和谐正义的目标指向包括个人自身的和谐、个人与他人的和谐、个人与自然的和谐。
要实现社会和谐正义,一方面,国家应该积极倡导社会主义道德观,做到坚持以民为本,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政府管理的终极目标;另一方面,每位公民要树立群体意识、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妥善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应该把诚信作为社会交往的基本道德准则,对全体社会成员进行诚信教育,使诚信能成为全社会的道德基础。
第三,和谐正义包含着人类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
柏拉图认为当人的智慧、激情和欲望彼此友好和谐时,人就具有节制。
这就告诉我们要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终极目标,就必须使人成为有节制的人。
人类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就是人类对一种均衡性、有序性、协调性的追求。
因此,我们在借鉴柏拉图正义理念时,就应该在全社会大力倡导追求真、善、美的价值理念,使我们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断地与共产主义所追求的人类发展的“自由王国”的价值目标相接近,从而在现实层面上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构想。
虽然柏拉图是企图通过社会分工和等级分层的理论来实现国家正义的终极目标,但我们也要看到柏拉图思想所具有的阶级局限性。
例如,柏拉图“不允许个人选择他的等级”[6],并力图用保护阶级差别和阶级统治的方法来遏制一切变化。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是我们基于我国现阶段的国情所提出来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可操作性。
因此,我们不能寄希望于在柏拉图的正义观中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寻找到现存的答案,但柏拉图正义观留给我们巨大的启示。
这对于增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自觉性,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1][德]e·策勒尔.古希腊哲学史纲[m].翁绍军,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150.[2]庞元正.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学习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系列谈[n].人民日报,2005-04-06(9).[3]汪子嵩,范明生.希腊哲学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777.[4]柏拉图.理想国[m].郭斌和,张竹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5]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5-06-27(1).[6]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2卷[m].贺麟,王太庆,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