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同“示”)民不恌(同“佻”),君子是则是效。
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同“遨”)。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dān,同“耽”)。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这是大宴群臣宾客的诗篇。
呦呦(音优):鹿鸣声。
朱熹《诗集传》:“呦呦,声之和也”苹:皤蒿,俗名艾蒿。
一说萍。
簧:乐器中用以发声的片状振动体。
承筐是将:古代用筐盛币帛送宾客,将:送,献。
示我周行:指我路途。
周行:大道,引申为大道理。
视:示也。
民:奴隶。
一说自由民。
恌(音挑):佻,偷。
则:法则,楷模,此作动词。
旨:甘美式:语助词。
燕:同“宴”。
敖:同“遨”,嬉游。
芩(音琴):蒿类植物。
湛:深厚。
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苹草。
我有一批好宾客,弹琴吹笙奏乐调。
一吹笙管振簧片,捧筐献礼礼周到。
人们待我真友善,指示大道乐遵照。
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蒿草。
我有一批好宾客,品德高尚又显耀。
示人榜样不轻浮,君子贤人纷纷来仿效。
我有美酒香而醇,宴请佳宾嬉娱任逍遥。
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芩草。
我有一批好宾客,弹瑟弹琴奏乐调。
弹瑟弹琴奏乐调,快活尽兴同欢笑。
我有美酒香而醇,宴请佳宾心中乐陶陶。
四牡四牡騑騑⑴,周道倭迟⑵。
岂不怀归?王事靡盬⑶,我心伤悲。
四牡騑騑,啴啴骆马⑷。
岂不怀归?王事靡盬,不遑启处⑸。
翩翩者鵻⑹,载飞载下,集于苞栩⑺。
王事靡盬,不遑将父⑻。
翩翩者鵻,载飞载止,集于苞杞⑼。
王事靡盬,不遑将母。
驾彼四骆,载骤骎骎⑽。
岂不怀归?是用作歌,将母来谂⑾。
⑴四牡:四匹公马。
騑(fēi)騑:马不停地走而显得疲劳。
《广雅》:“騑騑,疲也。
行不止,则必疲。
”⑵周道:大路。
倭迟(wēiyí):亦作“逶迤”,道路迂回遥远的样子。
⑶靡:无。
盬(gǔ):止息。
⑷嘽(tān贪)嘽:喘息的样子。
骆:黑鬃的白马。
⑸启处:启,小跪。
古人席地而坐,两膝跪着,臀部贴于足跟。
启处,指在家安居休息。
⑹鵻(zhuī):一种短尾的鸟,也叫鹁鸠、夫不。
⑺苞:茂密。
栩(xǔ):柞树。
⑻将:奉养。
⑼杞:枸杞树。
⑽骎(qīn)骎:形容马走得很快。
⑾谂(shěn):想念。
四匹公马跑得累,道路悠远又迂回。
难道不想把家回?官家差事没个完,我的心里好伤悲。
四匹公马跑得疲,黑鬃白马直喘气。
难道不想把家回?官家差事没个完,哪有时间家中息。
鹁鸪飞翔无拘束,忽高忽低多舒服,累了停歇在柞树。
官家差事没个完,哪有时间养老父。
鹁鸪飞翔无拘束,飞飞停停真欢愉,累了歇在枸杞树。
官家差事没个完,哪有时间养老母。
四骆马车扬鞭赶,马蹄得得跑得欢。
难道不想把家回?将这编首歌儿唱,儿将母亲来思念。
[1]这是一首写某个公务缠身的小官吏驾驶四马快车奔走在漫长征途而思念故乡、思念父母的行役诗,与《诗经》中其他同类题材诗一起,是后世行役诗的滥觞。
全诗五章,基本上都采用赋的手法。
首章为全诗定下了基调,在“王事靡盬”与“岂不怀归”一对矛盾中展现了人物“我心伤悲”的感情世界。
以下各章内容都是对“伤悲”情绪的具体补充,全诗渗透着一种伤感色彩,这也是那个纷乱艰难时世氛围在文学作品中的投影吧。
“四马騑騑,周道倭迟”,马儿跑得快,跑得累,而道路又是那么曲折悠远,漫无尽头。
风尘仆仆的小官吏知道马车跑得越快,离故乡和亲人就越远。
他脑子里不是想那神圣的“王事”差使,他只在想一件事:“归”。
却又用“岂不怀归”那样吞吐含蓄的反问句式来表达,表现了丰富细腻一言难尽的思想感情,非常耐人寻味。
这“周道倭迟”,也正象征着漫长的人生旅途。
多少人南辕北辙地行走在人生旅途中而有“怀归”之想,而“王事靡盬”无情地鞭笞着他们无奈地违心地前进着。
除了陶渊明式人物能毅然“归去来兮”外,谁也免不了会有“心中伤悲”的阴影掠过。
诗的抒情韵味相当悠长。
全诗有三章写到马,因为马是载客的主体。
有二章写到鵻,是行途所见。
路上所见必不少,单单拈出鵻,自有一番良苦用心。
鵻又称夫不。
《左传·昭公十七年》:“祝鸠氏,司徒也。
”疏云:“祝鸠,夫不,孝,故为司徒。
”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因云:“是知诗以鵻取兴者,正取其为孝鸟,故以兴使臣之不遑将父、不遑将母,为鵻之不若耳。
”俞樾《群经平议·毛诗》:“夫不乃孝鸟,其载飞载下,或以恋其父母使然。
”诗人见孝鸟而有感于自己不能在家“启处”(安居),更谈不上尽孝于父母,让孝鸟与客观上已成了不孝的人作对照,感喟良深。
又鹁鸠非常逸豫闲暇,自由地飞上飞下,累了可以任意停歇,在柞树上行,在枸杞上也行,爱停哪里是哪里。
而可怜的四马,虽然是精心选拣出来毛色划一的华贵的骆马,但不得不终日拼命地跑,累了也得跑,累得气喘吁吁也还得跑。
王家公事有规定期限,不容半点差迟。
在这里,鵻的闲又与马的累形成鲜明有趣的对照。
而写马的苦和累,其正意是衬托出人的疲劳烦恼。
可见,诗中写马,写鵻,都非泛笔,而有很深的匠心在。
从谋篇布局来看,首章“我心伤悲”是定调,二章“启处”是安居乐业尽孝的基础,三、四章写父、母,“父天母地”是古人的观念,次序不能移易。
末章念母,是承四章而来,以母概父。
全诗层次井然。
末章结句“是用作歌,将母来谂”,是篇末揭旨,道出不能尽孝的悲哀。
手法与《小雅·四月》末两句“君子作歌,维以告哀”相同。
尽管这首诗是发泄牢骚,不满“王事靡盬”之作,但也可被曲解成忠孝不能两全而勉力尽忠王事之作,所以统治者用此诗来慰劳使臣的风尘劳顿。
《左传·襄公四年》载穆叔云:“《四牡》,君所以劳使臣也。
”《毛序》也说此诗“劳使臣之来也”。
所以《仪礼》中的燕礼、乡饮酒礼中也歌此诗。
在笺释上,最典型的是毛传和郑笺。
毛传云:“思归者,私恩也;靡盬者,公义也。
”郑笺云:“无私恩,非孝子也;无公义,非忠臣也。
”都将此诗的“怨”思化为“美”意,实有悖于原作的主旨。
《诗经》中像这样被曲解的诗,数量还相当不少。
皇皇者华⑴,于彼原隰⑵。
駪駪征夫⑶,每怀靡及⑷。
我马维驹,六辔如濡⑸。
载驰载驱⑹,周爰咨诹⑺。
我马维骐⑻,六辔如丝⑼。
载驰载驱,周爰咨谋⑽。
我马维骆⑾,六辔沃若⑿。
载驰载驱,周爰咨度⒀。
我马维骃⒁,六辔既均⒂。
载驰载驱,周爰咨询⒃。
⑴皇皇:犹言煌煌,形容光彩甚盛。
⑵原隰(xí):原野上高平之处为原,低湿之处为隰。
⑶駪(shēn)駪:众多疾行貌。
《国语·晋语》引诗作“莘莘”,意为众多。
征夫:这里指使臣及其属从。
⑷靡及:不及,无及。
⑸六辔:古代一车四马,马各二辔,其中两骖马的内辔,系在轼前不用,故称六辔。
如濡:新鲜有光泽貌。
⑹载:语助词。
⑺周:遍。
爰:于。
⑻骐:青黑色的马。
⑼如丝:指辔缰有丝的光彩和韧度。
⑽咨谋:与“咨诹”同义。
⑾骆:白身黑鬣的马。
⑿沃若:光泽盛貌。
⒀咨度:与“咨诹”同义。
⒁駰:杂色的马。
⒂均:协调。
⒃咨询:与“咨诹”同义。
灿烂的花枝,盛开在原野上。
衔着使命疾行的征夫,常怀思难以达成使命的地方。
驾车有少壮的驹马,六辔润泽鲜妍。
驰驱在奉使的征途上,博访广询礼士尊贤。
驾车有青黑色的骐马,六辔闪着素丝一样的光彩。
驰驱在奉使的征途上,广询博访不敢懈怠。
驾车有白身黑鬣的骆马,六辔柔润油亮。
驰驱在奉使的征途上,不辞辛劳广询博访。
驾车有杂色的駰马,六辔调度得很均匀。
驰驱在奉使的征途上,不辞辛劳广泛地咨询。
《皇皇者华》诗出自《诗经·小雅》,《左传》以为“君教使臣”之诗,历来无疑义。
今按:“君教使臣”乃此诗之原旨。
使臣秉承国君之明命,重任在身,故必须以咨诹善道,广询博访。
上以宣国家之明德,下以辅助自己之不足,以期达成使命,因而“咨访”实为使臣之大务。
而在出使之际,君之教使臣者,正在于广询博访。
使臣在奉使途中,时刻不忘君之所教,时常懔懔于心,怀有“靡及”之感,更是忠于职守、忠于明命的表现。
《皇皇者华》这首诗,正是从这两方面著笔歌咏的。
诗的首章,先阐明君教使臣之旨,诗人说:“煌煌的花枝,已盛开在原隰之上了。
彼奉使的征夫,已駪駪然奔驰于行道之中了。
怀着国家的使命,宜常若有不及之感了。
”诗意委婉而寄意深长,既以慰使臣行道的辛苦,又戒其必须忠于使命,常以“靡及”自警。
从措词来看,是婉而多风,而用意则是非常庄重。
至于君教使臣之具体内容为何,则于诗的第二章至第五章中,用使臣口气,反覆表达,以见使臣时刻不忘君之所教,时时以忠贞自守。
第二章原诗云:“我马维驹,六辔如濡,载驰载驱,周爰咨诹。
”前三句皆为使臣自道其出使在征途上的情况,第四句“周爰咨诹”,始表明“博访广询,多方求贤”之义,亦即“君教使臣”的主要内容,而为“每怀靡及”句中使臣所怀思的主旨。
三章至五章的诗意,与二章全同,特因叶韵关系,在语词上作了改变:“我马维驹,六辔如濡”、“我马维骆,六辔沃若”、“我马维駰,六辔既均”。
此数语,皆以道使臣在奉使途中威仪之盛。
因车有四马,故章次亦叠至四次。
二章言“载驰载驱,周爰咨诹”,三章言“载驰载驱,周爰咨谋”,以及四章、五章之“周爰咨度”,“周爰咨询”,其意义皆为“遍于咨询”,亦即“广询博访”之义。
由此表明使臣之在征途、无时无刻不以君命为念,则使臣之敬奉使命,可想而知。
明此义,则知此诗中之“每怀靡及”、“周爰咨诹”两句,乃全诗关键所在。
综观此诗,倘使无首章“每怀靡及”之语,则二章以下之“周爰咨诹”、“周爰咨谋”、“周爰咨度”等语,意义皆不明显,亦不见有君教使臣之义。
倘无二章以下“周爰咨诹”诸语之反覆见意,则使臣奉命“每怀靡及”殷殷之意,更无由表现。
故此诗艺术特点之一,是前后各章,互相辉映、照顾周密。
特点之二是:诗的语言气象开朗,生动蓬勃。
首章以“皇皇者华”起兴,落响超迈,命意笼罩全诗。
二章以次,语词变动,错落有致,命义相近而不显其重复,语音协调,可诵性甚强。
特点之三是用意恳切,不论君之教使臣,以至使臣对国家明命之反应,字里行间,都非常感人。
君之使臣以敬,臣之受命以庄,这虽是古语,还是有借鉴意义的。
《左传》云:“《皇皇者华》,君教使臣曰:‘每怀靡及,诹、谋、度、询,必咨于周。
’”可谓深得诗意。
常棣常棣之华(1),鄂不韡韡(2)。
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死丧之威(3),兄弟孔怀(4)。
原隰裒矣(5),兄弟求矣。
脊令在原(6),兄弟急难。
每有良朋(7),况也永叹(8)。
兄弟阋于墙(9),外御其务(10)。
每有良朋,烝也无戎(11)。
丧乱既平,既安且宁。
虽有兄弟,不如友生(12)?傧尔笾豆(13),饮酒之饫(14)。
兄弟既具(15),和乐且孺(16)。
妻子好合(17),如鼓瑟琴。
兄弟既翕(18),和乐且湛(19)。
宜尔室家(20),乐尔妻帑(21)。
是究是图(22),亶其然乎(23)?(1)常棣:亦作棠棣、唐棣,即郁李,蔷薇科落叶灌木,花粉红色或白色,果实比李小,可食。
(2)鄂:“萼”的借字,花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