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教师业务学习材料

小学教师业务学习材料

最新小学教师业务学习材料
在校园播下文化的种子
顾来常说:“树兰的师生,要有树兰人的气质。

”对于师生的管理,他希望师生能做到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而这种约束与管理,不仅仅源自法律、道德,更要形成校园文化。

每一个组织、机构,都有自己的文化。

这种文化是发展过程的积淀,是被组织、机构认可的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

顾来一直在致力于建立树兰实验学校自己的特色校园文化,以达到文化管理的目标。

和学生在一起
“腹有诗书气自华”,气质是人由内而外的文化素养表露。

顾来鼓励师生们多读书。

在清晨的校园,伴随着初升的朝阳与清脆的鸟鸣,孩子们大声朗诵诗歌。

在图书馆,学生们捧着自己喜爱的书津津有味地阅读。

平时,顾来经常到教室里转一转,也时常会轻声地吟诵几句古诗。

顾来说:“李白的潇洒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只有在一遍遍的朗诵中才能够深切体会。

文化的熏陶会让人具备一种儒雅之气。

但是,现在很少有人能够静下心来汲取国学的营养了。

气质没有速成。

我要求学生多读书,正在于此。


开展学校活动,丰富学生生活。

顾来说:“孩子们多接触大自然,亲近大自然,才能够享受大自然。

多参加活动,多展示自己,才能够认识自己,相信自己。

”三月的风筝节,让孩子们将梦想放飞。

四月的春游,让学生们放松心情,投进自然的怀抱。

五月的鲜花艺术节,让孩子们展示才华,表现个性。

十月的运动会和体艺节,让孩子们学会拼搏,学会坚强,学会团结。

十二月的接力跑比赛、爱国诗歌朗诵会,元旦的篝火烟花及文艺晚会,迎新晚会……这些活动顾来都争取参加,他说:“和孩子们在一起,我感觉自己也是个孩子,而不是个老人。

有了孩子的那股朝气。


培养“活”的课堂
一次,有位老师找顾来抱怨学生不好管理,说他讲课总被某些“爱插嘴”、“接
话茬儿”的学生打断,而且有几个学生,总是提出一些异想天开的问题。

顾来是由教师而走上校长岗位的,他深知当老师的不容易。

碰到这样的老师,顾来都会请他先坐下,之后,倒上一杯茶递到他手中,然后给他讲一个“鲶鱼效应”。

鲶鱼是非常好动的,它不会安静下来,总会把水搅浑。

但是,鱼贩们在运输鱼的过程中,都会放入几条鲶鱼。

为什么呢?因为鲶鱼生性好动而四处乱游,就会给水中其他鱼提供更多的氧气,有效地防止鱼在运输过程中死亡。

鲶鱼在这里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

顾来说:“在我们的课堂上,也是一样的道理。

我们老师满堂灌,课堂气氛沉闷乏味,学生犯困,老师没精神。

这样的课堂教学是不符合教育规律的。

素质教育,以人为本,我们该怎么做呢?这些学生就像‘鲶鱼’一样,他们给了课堂新鲜的空气。

我希望‘鲶鱼’多一些,我们的课堂就会充满生气与活力,其他学生的思维也会被调动起来。

这是难得的课堂资源。

这是思想的碰撞、心与心彼此的接纳和交流,应该给予保护。

甚至,我们可能会遇到尖刻的问题,一时回答不上来也没什么。

可以课后查阅资料,下节课予以解答。

‘教学相长’不仅是一种口号,更是一种态度,一种行为。


一段时间后,老师们再来找顾来谈论这些课堂上“爱发言”的学生时,脸上都带着兴奋的表情。

老师们都说,学生提问的多了,课堂秩序很好,气氛活跃。

他们自己在解决学生的各种问题中,也学到了很多东西。

推崇探究式教学
顾来认为,教学要关注学生生活,直抵学生心灵。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由事不关己的“局外人”,变成置身其中的“局内人”。

每有新老师入职,顾来都会请他们一起座谈。

在座谈会上,有时顾来给他们讲
《鱼就是鱼》的故事。

“从前,有一条鱼,很想知道外面的世界是怎样的。

它把愿望寄
托在蝌蚪身上,希望蝌蚪变成青蛙后,到外面的世界看看。

不久,长成青蛙的蝌蚪带回了外面的故事。

青蛙描述道:陆地上有鸟,有奶牛,还有人……鱼听后内心激动不已,就开始作画。

它画的‘鸟’、‘奶牛’和‘人’,却都是长着翅膀的鱼、有乳房的鱼和用尾巴走路的鱼”
顾来说:“我们可以把学生看成是‘鱼’,把自己看成是‘青蛙’。

每条鱼的知识结构都不相同,在寓言里,青蛙讲了一大堆,而鱼听了却云里雾里,似懂非懂。

仅仅靠传授,鱼仍然不知道外面的世界。

作为老师,该怎样告诉学生‘外面的世界’ 呢?作为传授知识的教师,我们面对的是几十个生长环境、经历和知识结构都各不相同的学生,怎样才能施教成功?这些是老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这也是顾来一直要求的一一我们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体验性。

如在探究式课堂教学中应关注如何提出问题、如何作出假设、如何设计实验、如何收集数据和最后得出结论,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主动来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同时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顾来从教40年,做教师,当班主任、年级组长、教导主任、科研处主任、校长助理,直至任校长,在每一个岗位上他都坚持自己文化育人的管理理念,用细微的行动来诠释这种理念。

他说:“老师走了,学生走了,树兰的文化也会被他们带走,他们就像蒲公英的种子,方向可能并不明确,但成长却是共同目标。


打造“三高”课堂
所谓“三高”课堂,就是高质、高效、高位的课堂,是一种见解深刻、独具慧眼、旁征博引、循循善诱、充满智慧、师生互动的教学,是一种启迪心智、凸现主体、尊重生命、尊重人格、平等民主,发挥学生主动性的课堂文化。

打造“三高” 课堂,教师应在教学中注重以下几方面要素:
启发。

能根据教材内容要求,设计有价值、有感召力、有吸引力的挑战性问题,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机会自己思考、自主判断,从而唤起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诱导学生向
着未知领域探幽发微。

深刻。

能把教材钻得深、看得透,能深挖教材的精髓内涵,能悟出教材的深刻道理,能根据学生实际,深入浅出,拾级而上,层层递进地讲解。

有效。

在规定的课时内,能把学生置于教学的核心地位,赋予课堂以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欲望;让知识恢复生命,让课堂活跃起来;从而使学生获得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引发学生身心潜能。

机智。

教学过程中机敏而灵活地启发学生;面对偶然性问题和意外情况,总能灵感闪现,在瞬间激活妙策,灵活而巧妙地实施教学。

这是老师的素质、学识和经验的结晶。

绝招。

教学中有独创性思维,对教材有真知灼见,能够于平凡中见新奇,发人之所未发,见人之所未见。

绝招是教师教学特长中的特长,是教师人格力量和教育力量的再现。

尊重。

尊重学生的想法,关心他们的生活经验与经历,理解他们的行为方式。

把教学过程变为师生平等“对话”和学生展现自己能力与个性的平台,为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提供机会。

宽容。

宽容学生的错误,把犯错误的权利还给学生,为学生提供一个相互接纳和包容的学习场所;让学生不仅从错误、失败中学到知识,而且还能够从中获得成长的动力。

高质、高效、高位的课堂教学,不仅应传授广博深刻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应给学生提供一个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民主平等、尊重宽容、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场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