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互联网运营模式发展的思考

互联网运营模式发展的思考

互联网运营模式发展的思考一、现状与趋势互联网基于其便捷性、广泛性、即时性、交互性特点,使得其具备了强大的力量,其融入力可谓无处不在,已渗入社会的方方面面,无论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

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社会组织,还有企业,甚至个人已充分认识到:网络已经成为自己迈向成功或保持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不管是营销一个组织,还是营销有形产品、服务、财产、人物、地点、信息、思想等,往往都离不开网络。

在迅速发展变化的环境中,网络技术也在持续创新,互联网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

在过去,PC互联网时代对于人们的工作生活只是起着一个辅导作用,而现在已经步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如020、大数据、平板电脑、3D打印技术、可穿戴设备等,网络已深刻融入我们的生活和工作。

如短信类信息服务,先是QQ,后是微信,现在腾讯也已步步逼宫。

又如近年来大数据、云计算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网络对人们生活的变革。

据统计,中国的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已经超过6亿,个人电脑用户加速向移动互联网络环境下的智能移动终端APP的迁移。

不论是专业技术人员,还是普通从业者都在不断地探索,促进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当今的中国,人们已经察觉到了网络给生活带来的变化,但还未予以足够重视,更谈不上如何科学地应对互联网带来的冲击。

10年前,马云说互联网能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却被人们误以为是骗子;在中国移动自认为是中国最大通信运营商而沾沾自喜之时,却浑然不知微信用户已经突破了4个亿;在中国银行业赚得盆满钵满之时,阿里巴巴就已经推出了网络虚拟信用卡;近来正式上线的微信理财通,收益却已超余额宝;2013年的斯诺登棱镜事件就足以充分说明:网络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全新的挑战。

随着网络技术硬件的不断更新和系统的不断完善,产生了EMAIL, BBS, RSS, BLDG,门户网站、搜索引擎、电子商户、即时通讯等一大批新的互联网运营模式,多层次全方位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同时,这些模式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发展。

纵观互联网各个运营模式,不难看出其发展的一大推动力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

随着Wi-Fi使用率的提升、未来4G的落地等硬件的提升,使得我国手机视频用户规模有较2012年底提升了17.3个百分点,增长率达83.8%。

另一方面是用户需求的推动,我国从1994年接入互联网,到现在已走过20个年头,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手机网民的规模达5亿,网民中使用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率上升至81 %。

可见互联网市场的庞大。

从互联网的各种运营模式现状,我们不难发现其以下发展趋势:1)由PC端向移动智能终端过渡。

首先,移动终端的全面普及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美国市场研究公司IDC近期发布报告称,2013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0.042亿部,同时预计2014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会超过4.5亿部。

其次集合LBS、二维码、移动支付的移动电子商务得到广泛的关注。

截至2013年12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3.02亿,较上年的增长率为24.7%,其中手机用户规模达到1.44亿,较上年提高15.7个百分点。

相较于前几年IM行业的飞速发展,现阶段的即时通讯平台用户规模增长缓慢,呈下降的态势。

2)互联网企业推出的运营产品呈现个性化、自主化、互动化的特点。

相较传统营销所注重的二八定律,互联网运营更多关注的是WEB2.0时代下的长尾理论。

正如苹果公司的iTunes和亚马逊的网上书城并非传统热门切入点,而符合长尾效应。

这种趋势来自于富足经济时代用户张扬个性从而更好地满足精神诉求。

3)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相互融合进一步深化。

互联网运营模式在医疗、交通等领域开始试点,电子病历、智能公交等公共服务手段促进社会服务管理模式的创新发展。

同时,互联网已悄然融入农业、农村、农民的生产生活中,这不难瞧见众多传统行业中有互联网的缩影。

4)互联网与移动通讯平台的整合。

例如手机搜索、移动博客正是现阶段互联网与移动通讯相融合的典型产品。

二、活力与优化互联网企业的发展经历着Web 1.0到Web2.0, Web3.0甚至Web4.0的变化。

同时,硬件系统也经历着从PC端向移动端的变化。

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互联网从业者们不得不用整合、改造和创新来维系互联网运营模式的活力,并进行不断的优化升级。

其中,即时通讯和社交网络、搜索引擎和门户网站、电子商务和互联网金融是影响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两两交融三大互联网运营模式,他们所经历的变化和创新方向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为避免闭门造车,不妨从一些互联网运营模式分析入手。

1)从雅虎看搜索引擎和门户网站:时至今日,雅虎的发展之路可分为三个阶段:壮大、衰落和复兴。

首先,雅虎诞生于互联网的童年时期,引领第一代网民进入互联网,是20世纪互联网的创造者之一,开创了开放、免费、盈利的行业规则。

处于web 1.0环境下不断壮大的雅虎依靠流量和广告业务一举成为当时最大的搜索门户网站。

然而在Web1.0向Web2.0转型时期,雅虎仍秉持着自己是用户互联网入口和咨询提供者的惯性思维,丧失了自己赖以起家的分类目录和搜索导航业务,成为一个纯粹的资讯类网站。

而谷歌、百度等企业抓住这个时期不断壮大,并一举超过往日的行业大佬雅虎。

谷歌的联合创始人之一的拉里佩奇曾感叹:一些网络搜索公司在同一时间做很多件事情,他们几乎忘记了自己的本行。

不过,正是因为这些公司的不务正业,谷歌才会有今天的成绩。

随后几年移动互联飞速发展,雅虎在更换CEO后,举起了复兴的大旗,新任CEO玛丽莎梅耶尔以移动和内容作为发展方向。

同时雅虎的文化整顿、产品升级、扩大移动业务团队、向用户推出个性化业务等举措都收到了成效,使得近来雅虎在北美的流量连续四个月赶超谷歌,复兴之路初见成效。

从雅虎的兴衰史我们可以看到影响搜索门户网站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①传统企业理念的转变。

从Web1.0到Web2.0时代,不难发现互联网运营的重心由内容为主转向用户为主和渠道为主。

②企业的战略发展要跟上用户个性化、智能化需求的变化,同时促使互联网企业必须加大自身的研发力度和加快产品的优化升级。

2)从微信看即时通讯和社交网络:微信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现已是即时通讯、社交网络、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的代名词。

被普通大众所接受的原因有二:一是微信的社交模式是强关系(朋友)和弱关系(陌生人)的相互融合。

这是一种相对短信、飞信、彩信等传统即时通讯工具的一种继承和发展。

二是其类似于苹果home键般极简的设计得到消费者的接受。

如:二维码与手机的绑定使得添加朋友变得易如反掌、摇一摇功能使得人与人之问的弱关系被激活、其语音对讲功能是相对于传统的文字、图片传输功能的补充和创新。

由微信的成功我们不难发现影响互联网运营模式活力的因素有以下几点:①强大的用户基础。

微信的成功就是对这一点极佳的诊释。

微信依托于腾讯的捆绑式营销方式是中国其他互联网企业难以匹敌的,因为微信支持QQ账号的直接导入,这使其用户数量呈指数增长。

同时这也是微信超过竞争者米聊的原因之一,虽然在某种程度上,米聊的功能和用户体验稍有优于微信,但其远不及腾讯的用户基础,使得其用户规模在短时间内难以扩大。

②传统行业的整合。

微信是行业整合典范。

在其发展中,将即时通讯、社交网络、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等传统并联的运营模式串联到一体。

并优化用户体验,使得用户不用在不同应用问迂回。

③向未知行业的理性探索。

在进入微信5.0时代后,我们不难发现微信加入了移动支付和电子商务的相关功能。

这个领域不是微信或是腾讯的传统发展领域。

但这一理性探索使得微信在电商领域分到了一杯羹。

这反倒给淘宝、京东等传统电子商务企业敲响了警钟。

3)从余额宝电子商务和互联网金融看:从1996年联合国出台《电子商务示范法》至今,电子商务发展已近20个年头。

这一共同规范已催生一大批占有大份额市场的电商企业,如亚马逊、阿里巴巴、eBay 等。

近年来,电子商务企业正尝试构建互联网金融运营模式。

2013年6月13日,支付宝网络公司开通余额宝功能,与天弘基金公司合作直销第一只互联网基金,尽管它只属于一种货币基金,但其收益率高于传统的货币型基金3%-4%的收益率,达到6.7%左右。

同时,构建了一个由支付宝公司、天弘基金公司和支付宝客户为三角的运营模式。

在运作中,支付宝公司仅起渠道作用,并收取一定的管理费用,而天弘基金拥有基金资金和资产的所有权,这使得天弘基金一跃成为用户数最多的货币基金。

从余额宝角度来看互联网金融和电子商务,我们不难发现影响其活力的因素有以下几点:①必须优化传统电商企业用户忠诚度,提高用户粘度。

余额宝奉行一种客户即时消费(T+0)场景,在进行互联网理财的同时不影响往常的支付体验。

在余额宝推出之后,支付宝的受众访问时长从187s提升到192s,用户访问次数从3次提高到3.3次。

②进行技术应用方面的创新优化。

支付宝公司与天弘基金相互合作,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流建立量化的流动性评估模型,对余额宝的流动性做出较准确的预测。

③国家层面的政策和传统金融、零售业的应对策略也是电商企业、互联网金融公司不容小觑的活力影响因素。

三、政策与发展对于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各国政府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关注,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来监管和促进互联网行业的发展。

中国政府也不例外,秉持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十六字方针来促进科学发展。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在第六届移动互联网国际研讨会上,各国共同提出了发展移动互联网的十六字方针:智能管道、开放平台、特色业务、友好界面。

这有利于从宏观层面推动我国互联网科学、健康、有序地发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互联网发展和管理道路。

在过去的2013年里,我国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印发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的通知》《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8年)》等三份政府政策文件。

其中宽带中国提出了信息技术网络宽带化、泛在化的目标路径,和鼓励宽带化战略的措施。

同时提出了一些针对现阶段的一些妨碍信息服务的壁垒和不利的应对措施。

而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相融的五年计划是我国政府首次强调互联网和工业领域的融合与渗透。

这不仅是互联网行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个方向。

这些政策都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由于国情不同,我国的互联网运营模式和相关政策与别的国家和地区有所不同。

如何在参与国际竞争时发展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互联网发展壮大之路?是我们亟待认真思考、探索的。

发现不足,是解决发展壮大问题的关键所在。

首先,在社交网络领域,我国运营模式趋于同化、缺乏创新,无法创新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表现形式,仍处于模仿跟随的状态。

如业界描述人人是中国的Facebook,微博则是中国的Twitter。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