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


非洲:

拉美: 古巴人民推翻马查多独裁统治(1933)

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34~39)
印尼起义军炸毁火车
朝鲜人民写的革命口号
义 安 河 静 苏 维 埃 运 动 图
普列斯特斯
海尔· 塞拉西一世夫妇
三、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 民主运动的特点
1、广泛性:地域;成分 2、持续发展 3、多样性 (1)领导力量的多样性 共产党;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 级;爱国王公贵族;部落酋长
第三节 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一、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产生的原因
(1)战时印度社会的变化与英印合 作关系 (2)战后民族矛盾的激化
孟太古—蔡姆斯福改革方案1918.7
罗拉特法1919.3
(3)国大党进入甘地时代
莫汉达斯· 卡尔姆昌德· 甘地(1869--1948)
商人(吠舍)官僚(波尔班土邦大臣)家 ·
二、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 发展概况
1、第一阶段:1918~1928 亚洲:土尔其凯末尔革命(1918~1923) 朝鲜三一起义(1919年3月) 印度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919~1922) 中国五四运动(1919年5月) 阿富汗反英独立战争(1919年) 伊拉克人民反英起义(1920年) 伊朗反英武装起义(1920年)
第四节 埃及华夫托运动
一、1919年埃及人民起义 1、英国殖民统治下的埃及 2、柴鲁尔和华夫托党 3、埃及三月起义 二、英国承认埃及独立
三、1923年宪法和第一届华夫托内阁
1923年宪法 第一届华夫托内阁 护宪运动

四、1936年“英埃协定”
第五节 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
一、20、30年代的墨西哥 二、卡德纳斯改革 1、卡德纳斯 2、卡德纳斯改革的内容 土地改革;国有化运动;文化教育改革 扩大工人民主权利;巩固民主政体 3、卡德纳斯改革的历史地位



导火线:阿姆利则惨案(1919.4 .13) 正式开始:国大党加尔各答特别会议(1920.9) 非暴力不合作计划的提出 国大党改组 修改党章,明确提出“司瓦拉吉” 威尔士亲王访印与群众运动的高涨(1921) 乔里乔拉事件与运动的结束(1922)
二、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文明不服从运动)
第六章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
第六章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


第一节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 民主运动概况 第二节 凯末尔革命和世俗化改革 第三节 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第四节 埃及华夫托运动 第五节 墨西哥卡的纳斯改革
第一节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概况

四、甘地主义
四、甘地和甘地主义的评价

“圣雄甘地” 改造了国大党;领导了三大群众运动 (反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宗教偏执)

甘地主义 哲学;政治;社会;经济
《罗拉特法案》引起印度人民示威运动
提倡和平改革的甘地
甘地在进行绝食斗争
甘地领导的抵制英货活动
甘地简朴的生活
阿姆利则惨案
德里群众的非暴力不和作运动
3、个人文明不服从运动
3、个人文明不服从运动

建设纲领工作
解放贱民(不可接触者)--《普那协议》 (甘地、马拉维亚、安培德· 卡尔)1932 教派和解(宗教团体决议1932.8) 推广手纺土布、发展乡村工业 开展农村教育、提倡讲究卫生
三、1935——1945年的印度
《印度政府组织法》1935 国大党在省立法会议选举中的胜利 国大党的分裂 国大党与穆斯林联盟矛盾的加深 第三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939)
庭1888年赴英学法律;1891年获律师资格 回国;1892年在孟买从事律师工作; 1893—1915在南非塔塔公司工作;1915回 国;

甘地时代国大党的变化
党内温和派与激进派重归于好 国大党与穆斯林联盟合作的实现 国大党成为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政党 从合作到不合作的对英政策
2、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过程
拉美: 巴西普列斯特斯纵队长征(24~27) 尼加拉瓜桑地诺反美游击战(26~33)
2、第二阶段:1928~1939
亚洲:


印度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30~34) 中国、朝鲜抗日民族运动 印尼“七省号”军舰起义(1933年) 越南义安—河静苏维埃运动(30~31) 埃及六月起义(1934年) 扎伊尔农民抗税斗争(1931年) 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35~41)
非洲:



埃及华夫脱运动(1919年) 摩洛哥里夫共和国(1921~1925) 比属刚果基班古运动(1921年) 阿根廷一月革命风暴(1919年) 墨西哥农民暴动(1922年)
拉美:


1923年,西方无产阶级革命转入低 潮后,东方民族解放运动持续高涨。
中国大革命(1924~1927) 亚洲: 叙利亚、黎巴嫩人民反法起义(25~27) 印尼共产党领导的反荷起义(26~27)
(2)指导思想的多样性


孙中山的革命民主型的民族主义 甘地宗教道德型民族主义 苏加诺综合型民族主义 真纳“两个民族”的理论 凯末尔主义 阿拉伯民族主义 拉美小资产阶级民族主义
苏加诺
真纳
1920-1945 中东委任统治地的动乱
桑地诺解放军攻入马纳瓜
(3)斗争方式的多样性

普遍的革命运动 改革运动 群众运动 工人罢工 学生罢课 士兵起义
第二节 凯末尔革命和世俗化改革
一、奥斯曼帝国的解体与西亚政治
1、奥斯曼帝国的解体 2、阿富汗的独立和改革 3、伊朗的民族斗争和巴列维王 朝的建立 4、沙特阿拉伯王国的建立
二、凯末尔革命
1、一战后土耳其民族危机的加深 2、土耳其民族革命战争的胜利 (1)凯末尔 (2)民族革命战争的过程 政治组织时期(1919.5~1920.4) 民族独立战争时期(1920.4~1922.9) 外交谈判和共和国建立时期 (1922.9~1924.4) (3)凯末尔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三、世Fra bibliotek化改革





政治改革 法制改革 经济改革 教育改革 文化改革 社会生活习俗改革
四、凯末尔主义
凯末尔
一战时的凯末尔
凯末尔在亲自上课
民族英雄凯末尔
漫画:英国解决土耳其海峡的方案
土耳其军队开进伊斯坦布尔时牧师在祈祷
在土耳其的希腊军队
《洛桑和约》签字仪式
安卡拉召开的土耳其大国民议会
1、社会背景



工农运动的高涨 国大党左派的出现 1929年经济危机 西门调查团访印1928与德里宣言192 国大党拉哈尔年会1929.12
2、群众文明不服从运动

食盐进军(1930.3.12) 群众运动的高涨与武装起义(1930.4~5) 德里协定(1931.3) 群众文明不服从运动的结束(1934)
一、一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背景 1、一战期间亚非拉经济、政治和阶级关系 的变化 民族矛盾尖锐激化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阶级关系的变化 殖民地人民民族意识的增强
2、战后殖民统治的强化和民族矛盾的激化 3、十月革命的影响



十月革命把西方的无产阶级革命与东方的 民族解放运动结合起来 十月革命为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有利的国 际条件和后方基地 理论指导和干部培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