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渤海

渤海

渤海[bóhǎi]渤海是中国的内海。

三面环陆,在辽宁、河北、山东、天津三省一市之间。

辽东半岛南端老铁三角与山东半岛北岸蓬莱遥相对峙,像一双巨臂把渤海环抱起来,岸线所围的形态好似一个葫芦。

渤海通过渤海海峡与黄海相通。

渤海海峡口宽59 海里,有30多个岛屿,其中较大的有南长山岛、砣矶岛、钦岛和皇城岛等,总称庙岛群岛或庙岛列岛。

渤海由北部辽东湾、西部渤海湾、南部莱州湾、中央浅海盆地和渤海海峡五部分组成。

目录1地理概述2一般特征2.1 生态特征2.2 资源2.3 水温变化2.4 水质特点2.5 海冰2.6 海浪2.7 潮汐和潮流3资源丰富4污染状况5地质构造5.1 构造归属5.2 基底5.3 盖层6地区经济6.1 经济发展状况6.2 人口及活动6.3 海洋开发活动7海水西调7.1 基本构想7.2 五大问题及对策7.3 质疑1地理概述渤海是一个近封闭的内海,地处中国大陆东部的最北端,即北纬37°07′~41°,东经117°35′~122°15′的区域。

它一面临海,三面环陆,北,西,南三面分别与辽宁、河北、天津和山东三省一市毗邻,东面经渤海海峡与黄海相通,辽东半岛的老铁山与山东半岛北岸的蓬莱角间的连线即为渤海与黄海的分界线。

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犹如伸出的双臂将其合抱,构成首都北京的海上门户。

放眼眺望,渤海形如一东北—西南向微倾的葫芦,侧卧于华北大地,其底部两侧即为莱州湾和渤海湾,顶部为辽东湾。

渤海海域面积77284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长2668公里,平均水深18米,最大水深85米,20米以浅的海域面渤海详图积占一半以上。

渤海地处北温带,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多年平均气温10.7℃,降水量500~600毫米,海水盐度为30。

渤海海底平坦,多为泥沙和软泥质,地势呈由三湾向渤海海峡倾斜态势。

海岸分为粉沙淤泥质岸、沙质岸和基岩岸三种类型。

渤海湾,黄河三角洲和辽东湾北岸等沿岸为粉沙淤泥质海岸,滦河口以北的渤海西岸属沙砾质岸,山东半岛北岸和辽东半岛西岸主要为基岩海岸。

渤海是位于中国的内海。

在辽宁省,河北省,天津市,山东省之间,基本上为陆地所环抱,仅东部以渤海海峡与黄海相通,面积77000平方公里,平均深度18公尺,沉积物以淤泥和粉沙淤泥为主。

渤海周围有三个主要海湾︰北面的辽东湾,西面的渤海湾、南面的莱州湾。

由于辽河,滦河,海河,黄河等带来大量泥沙,海底平坦,饵料丰富,是中国大型海洋水产养殖基地。

盛产对虾,黄鱼。

沿岸盐田较多,以shadow© 2013 Baidu - Data © NavInfo & CenNavi & 道道通渤海地图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西岸的长芦盐场最著名。

主要岛屿有庙岛群岛,长兴岛、西中岛,菊花岛等。

2007年在渤海海底发现丰富的石油,已大规模开采。

明袁可立《甲子仲夏登署中楼观海市》:“秉钺来渤海,三载始一逢。

”渤海与黄海分界有多种说法,常见的是以辽东半岛的老铁山西角与山东半岛北岸的蓬莱头间的连线为分界,这种意义下,渤海的面积为7.7万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8米,总容量不过1730立方公里。

渤海沿岸水浅,特别是河流注入地方仅几米深;而东部的老铁山水道最深,达到86米。

2一般特征生态特征渤海沿岸江河纵横,有大小河流40条,其中莱洲湾沿岸19条,渤海湾沿岸16条,辽东湾沿岸15渤海风光条,形成渤海沿岸三大水系和三大海湾生态系统。

入海河流每年携带大量泥沙堆积于三个海湾,在湾顶处形成宽广的辽河口三角洲湿地、黄河口三角洲湿地、海河口三角洲湿地,年造陆达20平方公里。

湿地生物种类繁多,植物有芦苇,水葱,碱蓬,三棱麓草和藻类等,鸟类有150多种。

辽河口三角洲湿地和海河口三角洲湿地是中国芦苇的主产区,这里芦苇丛生,每年为中国造纸业提供了大量优质原料。

渤海沿岸河口浅水区营养盐丰富,饵料生物繁多,是经济鱼,虾,蟹类的产卵场,育幼场和索饵场。

渤海中部深水区既是黄渤海经济鱼,虾,蟹类洄游的集散地,又是渤海地方性鱼,虾,蟹类的越冬场。

因此,渤海有河口三角洲湿地生态系,河口生态系和渤海中部深水区生态系三大生态系统。

环渤海三大城市群生态系统与渤海三大生态系统相互作用,构成了渤海地区的复合生态系统。

资源渤海沿岸有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辽河,海河,黄河等河流从陆上带来大量有机物质,使这里成为盛产对虾、蟹和黄花鱼的天然渔场。

辽东半岛南端老铁山西角与山东半岛北岸蓬莱头的连线是渤海与黄海的分界线。

渤海在辽东半岛南与山东半岛北连线以西,为一半封闭型中国内海。

渤海包括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3个湾和中部海区,海域面积77000k㎡,为我国海域面积的1.63%。

渤海由河北,山东,辽宁3省和天津市环抱,总共有13座环渤海城市。

过去的数十年中,丰富优质的渔业,港口,石油、景观和海盐资源,使得环渤海地区经济具有快速发展的显著特征。

海洋资源的开发和海洋工业成为该地区经济发展重要的领域之一。

然而,随着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活动,渤海的资源和生态环境同时受到较大的破坏。

渤海环境质量严重恶化,表现于海岸带污染明显,污染范围扩大,生态系统弱化,生态环境退化,赤潮,富营养化等。

渤海环境状况已经引起政府和研究机构的关注。

对其环境质量已经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诸如生态系统、环境参数、赤潮、富营养化等。

本文利用渤海多年水质数据,讨论渤海严重问题之一的富营养化,同时分析该问题的成因。

水温变化渤海水温变化受北方大陆性气候影响,2月在0℃左右,8月达21℃。

严冬来临,除秦皇岛和葫芦岛外,沿岸大都冰冻。

3月初融冰时还常有大量流冰发生,平均水温11℃。

由于大陆河川大量的淡水注入,又使渤海海水中的盐度仅为30PSU(Practical salinity unit),是中国近海中最低的。

水质特点从1994年到1998年,除了莱州湾1997年外,3个湾的TN浓度显著高于渤海中部海区。

1994年到1998年辽东湾和渤海湾的TP浓度亦大于中部海区。

莱州湾1994年到1996年TP 浓度略低于中部海区,1996年以后,TP浓度增高,超过了中部海区。

总体上讲,海岸带地区的TN和TP浓度高于中部海区。

此外,渤海中部海区的TN和TP浓度较稳定,变化平缓,而在辽东湾,渤海湾和莱州湾各年变化剧烈。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海岸带地区比渤海中部海区更容易受到陆域活动的影响。

在不同海域和不同时间内,陆域活动具有不同的影响频率和程度。

显然,渤海中部海区水质是来自海岸带地区污染物混合扩散的结果。

所以,陆域活动应当认为是造成渤海中部海区水质下降和富营养化的最终原因。

可以发现,出现污染的范围从河口区扩渤海海面的景象大到渤海整个海岸带地区,范围明显增加。

此外,据报道,海水达标率由1992年的78.77%降到1996年的49.05%。

2001年渤海受污染面积由24.7%增加到2002年的41.3%。

该结果意味着,过去几年中渤海水质明显下降。

TN、TP和石油类超过标准。

TN超标严重,石油类超标较小。

因此可以推断,渤海水质主要问题和富营养化主要原因来自于营养盐氮和磷。

污染物浓度变化不大时,渤海受污染的面积亦逐年扩大。

解析渤海卫星遥感照片能够清楚地看到,1992年整个海域受污染面积为16347Km2达海域的21.2%,1996年则增加到39232k ㎡达51.0%。

这样一来,受污染面积5年增加了2.4倍。

另外可以看出,海洋水文和海洋动力学特性对污染物的扩散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海流较弱的物质输移作用下,大部分受污染海区靠近海岸带地区,尤其是在河口㎡㎡地区。

这就证明了渤海环境质量主要受来自陆域活动的影响。

海冰冬季,渤海由于强寒潮频繁侵袭而出现结冰现象。

自11月中、下旬至12月上旬,沿岸从北往南开始结冰;翌年2月中旬至3月上、中旬由南往北海冰渐次消失,冰期约为3个多月。

1~2月,沿岸固定冰宽度一般在距岸1公里之内,而在浅滩区宽度约5~15公里,常见冰厚为10~40厘米。

河口及滩涂区多堆积冰,高度有的达2~3米。

在固定冰区之外距岸20~40公里内,流冰较多,分布大致与海岸平行,流速50厘米/秒左右。

据历史记载,渤海近50年来曾发生过三次严重冰封:第一次发生在1936年冬季;第二次在1947年1~2月;最严重的一次大冰封发生在1969年2~3月。

海浪以风浪为主,随季风的交替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10月至翌年4月盛行偏北浪,6~9月盛行偏南浪。

渤海风浪以冬季为最盛,波高通常为0.8~0.9米,周期多半小于5秒。

1月平均波高为1.1~1.7米,寒潮侵袭时可达3.5~6.0米。

夏秋之间,偶有大于6.0米的台风浪。

海浪以渤海海峡和中部为最大,辽东湾和渤海湾较小。

渤海的平均波高多为0.1~0.7米,以海峡区最大,平均为0.8~1.9米。

潮汐和潮流渤海具有独立的旋转潮波系统,其中半日潮波(M)有两个,全日潮波(K)有一个旋转系统。

半日分潮占绝对优势。

渤海海峡因处于全日分潮波“节点”的周围而成为正规半日潮区;秦皇岛外和黄河口外两个半日分潮波“节点”附近,各有一范围很小的不规则全日潮区。

除此以外,其余区域均为不规则半日潮区。

潮差为1~3米。

沿岸平均潮差,以辽东湾顶为最大(2.7米),渤海湾顶次之(2.5米),秦皇岛附近最小(0.8米)。

海峡区的平均潮差为2米左右。

潮流以半日潮流为主,流速一般为50~100厘米/秒,最强潮流见于老铁山水道附近,达150~200厘米/秒,辽东湾次之,为100厘米/秒左右;最弱潮流区是莱州湾,流速为50厘米/秒左右。

3资源丰富渔业、港口、石油、旅游和海盐是渤海的五大优势资源。

渤海水质肥沃,营养盐含量高,饵料生物十分丰富,浮游植物年生产量1.4亿吨,鱼类年生产量49万吨。

渤海是黄渤海渔业的摇篮,是多种鱼,虾,蟹,贝类繁殖,栖息、生长的良好场所,故有“聚宝盆”之称。

对虾、毛虾,小黄鱼,带鱼,是最重要的经济种类。

渤海港口具有分布密度高,大型港口及能源出口港多,自然地理条件好,经济发达,腹地广阔,资源丰富等优势,是我国北方对外贸易的重要海上通道。

已建和宜建港口100多处。

渤海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十分丰富,整个渤海地区就是一个巨大的含油构造,滨海的胜利,大港,辽河油田和海上油田连成一片,渤海已成为我国第二个大庆。

渤海沿岸自然风景优美,名胜古迹众多,充分具备了以阳光,海水,沙滩,绿色,动物为主题的温带海滨旅游度假资源条件。

渤海是我国最大的盐业生产基地,底质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宜盐业生产。

我国四大海盐产区中,渤海就有长芦、辽东湾、莱州湾三个。

莱洲湾沿岸地下卤水储量丰富,达76亿立方米,折合含盐量8亿多吨,是罕见的储量大、埋藏浅、浓度高的“液体盐场”。

4污染状况渤海沿岸有大小港口近百个,油污染非常严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