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
摘要:对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几个相关理论进行系统阐述,介绍当前形势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列出现阶段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问题,纵观全局,系统地提出来完善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指导性意见。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制度保障机制科学发展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12-182-02
1相关理论
1.1公共图书馆
国际图联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1年联合颁布的《公共图书馆服务发展指南》给出了比较正式化的表述;它侧重法律的界定,讲究措辞,例如:公共图书馆组织支持者的构成:社区/地方、地区或国家政府,或者一些其他社区组织支持和资助的机构,受益对象不受种族、国籍、年龄、性别、宗教信仰、语言、能力、经济和就业状况或教育程度的限制。
《图书馆学概论》、《图书馆工作概论》、都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公共图书馆不同的理论概念;简单的说,公共图书馆是由一个或多个组织免费或收取少量费用,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知识以及信息需求的机构或组织。
在公共图书馆定义理论中,在组织机构、费用、服务对象上强调其公共性、公益性、普遍性。
1.2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1.2.1概念
公共图书服务体系是公共图书馆运行和服务的模式或机制。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公共图书馆独立或通过合作方式提供的图书馆服务的综合。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所有公共图书馆加上任何形式的合作平台形成的非营利性的、实现资源共享,传播先进文化,以保障大众基本文化需求的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1.2.2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基本特征
从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本质属性来看,它是一种具有意识形态性、公益性、社会性等复合属性的公共品。
(1)公共性特征。
以公共部门为拥有主体体现了体系的公共性特征。
(2)公益性特征。
特有的免费服务运行方式体现了体系的公益性特征。
(3)普遍性特征。
以全体民众为服务对象体现了体系的普遍性特征,要求所有人享受均等性的服务。
面对网络体系而出现的新要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基本特征表现在:
(1)开放性特征。
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开放性特征包括:开放性的引进来和开放性走出去。
开放性的引进来是指一个开放的系统,
要积极吸收、广泛学习、博采众长、整合会员馆以完善服务体系建设,提高质量。
开放性走出去是指它是一个面向全社会的文化服务机构,读着无须门槛,馆藏大量资源都应向读者开放。
(2)共享性特征。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是各成员馆系统的综合。
资源共享是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优势特色,共享性是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内在体征。
2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自从党中央、国务院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启动以来,政府对公共图书馆这一载体的建设高度重视,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
2012年2月《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发布,要求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全面落实到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的总体部署,确立了到2015年,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
进一步明确了以公共图书馆为依托的一系列加强文化建设的措施。
国家图书馆与省市、县公共图书馆四级服务网络框架构成进一步完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正在进一步激活,我国各地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十分活跃。
在图书馆数量、馆舍面积、藏书数量、人均藏书量、财政拨款多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我国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还不够成熟、健全、覆盖不够广泛,相关理论研究也存在进一步深化和扩展的空间。
3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问题
资源发展不均衡问题制约公共图书馆服务体推广延伸。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推广不够,读着对体系缺乏了解,也谈不上关注。
与服务大众的性质严重不符,对大众的公益性,没能发挥充分。
吸引读者的服务模式手段落后,在服务、感知、环境上不能满足普通民众的需求。
具有广泛社会效益的公益体系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不能灵活的改善自身存在的问题。
在服务上,缺乏主动服务意识。
从内部服务体系的建设看,推广延伸效果不好。
4对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几点建议
4.1加大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推广力度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的根本目的是服务大众,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并提高一般公众的科技文化认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深入发展的社会,政府主导推广及宣传争取公众支持。
图书馆服务体系应该由政府有关部门以各种方式如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互联网促进社会职能,体现公共图书馆服务系统的功能,加深一般公众和广大公众理解图书馆和服务系统。
各级公共图书馆也应该利用各种媒体介绍图书馆基本情况,各级公共图书馆也应该利用各种媒介介绍该馆的基本情况以及进行查阅、借还的方式方法,加强广大市民群众对公共图书馆情况的了解,方便其进行图书资料的查阅此外,政府和公共图书馆也应积极采取行动,吸收其他力量参与建设和完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目前,乡,
镇,村,和其他基层公共图书馆经费制约整个服务体系的发展。
因此,政府和公共图书馆应采取措施吸引其他力量参与系统。
4.2建立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制度保障机制
(1)完善图书馆公共服务政策。
图书馆公共服务政策应在各项公共服务上建立操作性强的标准化细则,一个系统的公共服务政策步建立和完善服务规范、质量标准和行业自律机制,是公共图书馆保持持久活力的重要保障。
他要求工作人员不断提高信息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切实有效的建立一个对图书馆的服务进行监督的平台,促使图书馆服务更好的开展,增强可操作性。
我们应该不断的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立足我国国情,图书馆自身特色,建设共性与个性共融的图书馆公共服务政策,为我国图书馆事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2)外部立法保障。
在“综合治理”的意义上,必须有图书馆专门法和相关法律和法规的约束,才能有效的保障图书馆公共服务的事业,从而形成保障机制。
只有立法图书馆的功能才能明确,为这些功能创造条件,通过相关法规的制定保证其发展,则是一种保证政策实施的行为规范,使图书馆公共服务政策具备可操作性。
加快制定并进一步完善公共图书馆相关立法是公共图书馆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到目前为止,我国公共图书馆方面的专业立法正在起草,《公共图书馆法》的尽快出台是各级政府的重视成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先决条件。
4.3坚持科学发展的统领作用来武装和谐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
树立科学发展观是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保障。
用科学发展统领思想,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要求我们不断扩大开放和交流运用“五个统筹”不断深入的开展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各项建设,建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要根据实际发展的需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人民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变化,适时的调整各图书馆之间的资源配置、图书馆规模。
优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结构。
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地开展从建设到完善的各项工作;更加深入研究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善于发现和改善体系中存在的问题;适当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保证公共图书馆的经费运行,逐步改善公共图书馆的环境和配套设施;要出台相关扶持政策,给落后地区适当的政策倾斜,加大公共图书馆的推广宣传力度,扩大公共图书馆在民众中的普及。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努力做到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人的和谐,物的和谐,环境的和谐。
5结论
立足于社会主义的新阵营,新任务,在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和谐文化建设、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过程中,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优先发展对象,公共图书馆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多方面优势,应积极参与到和谐社会的构
建中去;全方位、多角度地为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提供人性化的服务,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强大,面对难得的发展机遇,我国各地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