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质点运动学习题1-4一质点在xOy 平面上运动,运动方程为x =3t +5, y =21t 2+3t -4.(SI ) (式中t 以 s 计,x ,y 以m 计.)(1)以时间t 为变量,写出质点位置矢量的表示式;(2)求出t =1 s 时刻和t =2s 时刻的位置矢量,并计算这1秒内质点的位移; (3)计算t =0 s 时刻到t =4s 时刻内的平均速度;(4)求出质点速度矢量表示式,并计算t =4 s 时质点的速度; (5)计算t =0s 到t =4s 内质点的平均加速度;(6)求出质点加速度矢量的表示式,并计算t =4s 时质点的加速度。
(请把位置矢量、位移、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平均加速度、瞬时加速度都表示成直角坐标系中的矢量式).解:(1)质点位置矢量 21(35)(34)2r xi yj t i t t j =+=+++-m(2)将1=t ,2=t 代入上式即有211[(315)(1314)](80.5)2t s r i j m i j m ==⨯++⨯+⨯-=-221[(325)(2324)](114)2t s r i j m i j ==⨯++⨯+⨯-=+m21(114)(80.5)(3 4.5)t s t s r r r i j m i j m i j m ==∆=-=+--=+(3) ∵20241[(305)(0304)](54)21[(345)(4344)](1716)2t s t s r i j m i j mr i j m i j m===⨯++⨯+⨯-=-=⨯++⨯+⨯-=+∴ 1140(1716)(54)(35)m s 404t s t s r r r i j i j v m s i j t --==-∆+--===⋅=+⋅∆- (4) 21d d 1[(35)(34)][3(3)]m s d d 2r t i t t j i t j t t -==+++-=++⋅v 则 14[3(43)](37)t s v i j m s i j -==++⋅=+ 1s m -⋅ (5)∵ 1104(33),(37)t s t s v i j m s v i j m s --===+⋅=+⋅∴ 2241(37)(33)m s 1m s 44t s t s v v v i j i j a j t --==-∆+-+===⋅=⋅∆(6) 2d d[3(3)]1m s d d v a i t j j t t-==++=⋅这说明该点只有y 方向的加速度,且为恒量。
1-5 已知一质点做直线运动,其加速度为 a =4+3t (SI ),开始运动时,x =5 m ,v =0,求该质点在t =10s 时的速度和位置.解:∵ t tva 34d d +==分离变量,得 t t v d )34(d += 积分,得 12234c t t v ++= 由题知,0=t ,00=v ,∴01=c故 2234t t v += 又因为 2234d d t t t x v +==分离变量, t t t x d )234(d 2+=积分得 232212c t t x ++=由题知 0=t ,50=x ,∴52=c 故 521232++=t t x 所以s 10=t 时m70551021102s m 190102310432101210=+⨯+⨯=⋅=⨯+⨯=-x v1-8 一质点沿半径为1 m 的圆周运动,运动方程为 θ=2+33t ,θ式中以弧度计,t 以秒计, (1) t =2 s 时,质点的切向和法向加速度;(2)当加速度的方向和半径成45°角时,其角位移是多少? 解: t tt t 18d d ,9d d 2====ωβθω(1)s 2=t 时, 2s m 362181-⋅=⨯⨯==βτR a2222s m 1296)29(1-⋅=⨯⨯==ωR a n (2)当加速度方向与半径成ο45角时,有145tan ==︒na a τ即 βωR R =2亦即t t 18)9(22= 则解得923=t 于是角位移为rad67.29232323=⨯+=+=t θ1-12质点的运动方程为:2,,x at y b ct a b c ==+、、均为常数,当质点的运动方向与x 轴成45°角时,求质点此时运动速率的大小。
解: ()x dx dat a dt dt===v当质点的运动方向与x 轴成45°角时,tan 45tan 451yx y x a a =︒=︒=⨯=v v v v质点此时运动速率为22222x y a a a =+=+=v v v1-13在离水面高h 米的岸上,有人用绳子拉船靠岸,船在离岸S 处,如图所示.当人以0v (m ·1-s )的速率收绳时,试求船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
解: 设人到船之间绳的长度为l ,此时绳与水面成θ角,由图可知222s h l +=将上式对时间t 求导,得t s stl ld d 2d d 2=根据速度的定义,并注意到l ,s 是随t 减少的,∴t s v v t l v d d ,d d 0-==-=船绳 即θcos d d d d 00v v s l t l s l t s v ==-=-=船 或 s v s h s lv v 02/1220)(+==船将船v 再对t 求导,即得船的加速度3202220202002)(d d d d d d s v h s v s l s v slv s v v s t s l t l st v a =+-=+-=-==船船或:1-14质点沿直线运动,初速度v0,加速度a=-k为正常数,求:(1)质点完全静止所需时间;(2)这段时间内运动的距离。
解:(1) a=-tvdvdtkdtkdtkttk=-=-=--=-=⎰⎰分得:变积分离量得(2)320322323xv dvdt dv dxk dx dt dvv dx kdxkdxv kx x v k=-=-=-=-=--=-=⎰⎰第3章 动量和冲量 动量守恒定律习题3-7 已知一篮球质量m=0.58kg,从h=2.0m 的高度下落,到达地面后,以同样速率反弹,接触地面时间△t=0.019s 。
求篮球对地面的平均冲力F 球对地。
解:取竖直向上为y 轴正方向,则小球碰撞前 速度为0v =F 球对地小球碰撞后速度为v =由动量定理得0()F mg t mv mv -∆=-地球对mv mv F mg mg t -=+=∆地球对0.589.8388()N =⨯= mg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篮球对地面的平均冲力388F F N =-=-地球球对地对第4章 功和能 机械能守恒定律习题4-5 如图所示,A 球的质量为m ,以速度v 飞行,与一静止的球B 碰撞后,A 球的速度变为1v ,其方向与v 方向成90°角。
B 球的质量为5m ,它被碰撞后以速度2v 飞行,2v 的方向与v 间夹角为arcsin(35)θ=。
求:(1)两球相碰后速度1v 、2v 的大小; (2)碰撞前后两小球动能的变化。
解:(1)由动量守恒定律 12A A B m v m v m v =+即 1212255cos 5sin mvi mv j mv mv j mv i mv j θθ=-+=-++于是得 2125cos 5sin mv mv mv mv θθ=⎧⎨=⎩21215cos 4335sin 5454v v v v v v vθθ=====⨯⨯=(2)A 球动能的变化222221111317()2224232kA E mv mv m v mv mv ∆=-=-=-B 球动能的变化2222111505()22432kB B E m v m v mv ∆=-=⨯= 碰撞过程动能的变化222212111222232k B E mv m v mv mv ∆=+-=-或如图所示,A 球的质量为m ,以速度u 飞行,与一静止的小球B 碰撞后,A 球的速度变为1v 其方向与u 方向成090,B 球的质量为5m ,它被撞后以速度2v 飞行,2v 的方向与u 成θ (53arcsin =θ)角。
求:(1)求两小球相撞后速度12υυ、的大小; (2)求碰撞前后两小球动能的变化。
解 取A 球和B 球为一系统,其碰撞过程中无外力作用,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水平: 25cos mu m υθ= (1) 垂直: 2105sin m m υθυ=- (2) 联解(1)、(2)式,可得两小球相撞后速度大小分别为134u υ=214u υ=碰撞前后两小球动能的变化为 222327214321mu mu u m E KA-=-⎪⎭⎫ ⎝⎛=∆ 2232504521mu u m E KB=-⎪⎭⎫⎝⎛⨯⨯=∆4- 6在半径为R 的光滑球面的顶点处,一物体由静止开始下滑,则物体与顶点的高度差h 为多大时,开始脱离球面? 解:根据牛顿第二定律22cos cos v mg N mRvN mg mRθθ-==- 物体脱离球面的条件是N=0,即2cos 0v mg m Rθ-=由能量守恒212mv mgh = 图由图可知cos R hRθ-= 由此解得 3R h =第5章 刚体定轴转动习题5-1 一个转动的轮子,由于轴承摩擦力矩的作用,其转动角速度渐渐变慢,第一秒末的角速度是起始角速度0ω的0.8倍。
若摩擦力不变,求:(1)第二秒末的角速度(用0ω表示);(2)该轮子在静止之前共转了多少转。
解:因为摩擦力矩不变,转动惯量不变,由转动定律可知转动为匀变速转动。
(1) 0(0)t tωωββ=+<1010010.2ωωββωωω=+⨯=-=-第二秒末的角速度200002(0.2)20.6ωωβωωω=+⨯=+-⨯=(2) 2202ωωβθ=+∆mg222200000 2.522(0.2)rad ωωωθωβω--∆===⨯-轮子在静止之前共转了 002.55(224n ωθωπππ∆===圈)5-4 一力矩M 作用于飞轮上,飞轮的角加速度为1β,如撤去这一力矩,飞轮的角加速度为2β-,求该飞轮的转动惯量。
解:根据转动定律,有 1f M M J β-= 2()f M J β-=- 上面两式相减,得 12MJ ββ=+5-10 一质量为m ,长为l 的均匀细杆放在水平桌面上,可绕杆的一端转动(如图所示),初始时刻的角速度为0ω。
设杆与桌面间的摩擦系数为μ,求:(1)杆所受到的摩擦力矩;(2)当杆转过90°时,摩擦力矩所做的功和杆的转动角速度。
解:(1)可以把杆看成由许许多多的小段组成,其中距O 点为x 、长为dx 的小段的质量为dm dx λ= ,其中mlλ=, 受到的摩擦力矩为f dM dm gx dx gx gxdx μμλμλ=-=-=-所以,杆所受到的摩擦力矩为201122l f M gxdx gl mgl μλμλμ=-=-=-⎰(2)当杆转过90°时,摩擦力矩所做的功/2124fA Md mgld mgl πππθμθμ==-=-⎰⎰2201122A J J ωω=-所以,杆的转动角速度ω===第6章 狭义相对论基础习题6-1 一飞船静止在地面上测量时的长度为20m ,当它以0.8c 在空中竖直向上匀速直线飞行时,地面上观察者测得其长度为多少?若宇航员举一次手需2.4s,则地面观察者测得他举手的时间是多少? 解:(1)地面上观察者测得飞船长度为2012l l m === (2) 地面观察者测得宇航员举手的时间4.0s τ===6-3某不稳定粒子固有寿命是61.010s -⨯,在实验室参照系中测得它的速度为82.010m s ⨯,则此粒子从产生到湮灭能飞行的距离是多少?解:由时间膨胀公式可知实验室测得粒子寿命是661.3410s s τ--===⨯粒子从产生到湮灭能飞行的距离是8622.010 1.3410 2.710l v m m τ-==⨯⨯⨯=⨯第7章 真空中的静电场习题7-5 均匀带电球壳内半径6cm ,外半径10cm ,电荷体密度为2×510-C ·m -3求距球心5cm ,8cm ,12cm 各点的场强.解: 取半径为r 的同心球面为高斯面,由高斯定理d ε∑⎰=⋅q S E s,得2π4ε∑=q rE 当5=r cm 时,0=∑q ,0=E8=r cm 时,∑q 4π3ρ=3(r )3内r - ∴ ()2023π43π4rr r E ερ内-=41048.3⨯≈1C N -⋅, 方向沿半径向外. 12=r cm 时,3π4∑=ρq -3(外r )内3r ∴ ()420331010.4π43π4⨯≈-=rr r E ερ内外 1C N -⋅ 方向沿半径向外. 7-21 如图所示,在A ,B 两点处放有电量分别为+q ,-q 的点电荷,A B 、间距离为2R ,现将另一正试验点电荷0q 从O 点经过半圆弧移到C 点,求移动过程中电场力做的功.解: 0π41ε=O U 0)(=-RqR q 014πC U ε=)3(R qR q -Rq 0π6ε-= ∴ Rqq U U q A o C O 00π6)(ε=-=7-25两个同心球面的半径分别为1R 和2R 的都均匀带电,各自带有电荷1Q 和2Q ,求: (1)各区域的电势分布,并画出分布曲线; (2)两球面间的电势差。